劇情簡介:
1988年夏夜。高幹子弟出身的商人陳捍東跟朋友一行人在桌球室看見藍宇。「藍宇」這名字也真性感,他是從東北到北京念建築的窮學生。那個晚上陳捍東買下了他的初夜。再次相遇是冬至的晚上。雪下的大。「你穿得那麼少,不冷嗎?」肉慾把理智蓋掩了。華華飯店房間內的幕天席地,幾乎是地久天長的綣繾,?那間巳經等同了一輩子。
你不給我玩你給誰玩?囂張的話語在1989年夏天動盪的氣候幻成瘟疫,讓捍東為藍宇操心。他跑廣場幹嘛去了?那個下午太陽特別的紅。 那夜,在滿天叫人害怕的光影中間,在幌動的自行車和手拉著手的人堆中間,在生與死中間,他們終於確認了一段他們之前並不明白的關係。平靜而快樂的日子並不是必然的。遞爾間出現了林靜平,她令捍東覺得自己是可以讓女人幸福的男人。藍宇沒有哭。起碼在可以控制以內的時刻他堅決拒絕哭。「你知道,我答應過自已,以後我是再不會讓其它人令我傷心的了。」
三年多的婚姻生活,然後捍東離婚了。「人海茫茫,我只是希望可以多見你一次。」北京首都機場停車場內,捍東和藍宇的再次邂逅彷如隔世。藍宇成熟了。「真希望可以再抱你一下。」話不說還需說。天地不仁,而未斷的塵緣在藍宇溫馨的小樓內唏噓延續……
觀後感:
承認自己是一個很難接受同性戀得人,總覺得這個世界打從一開始,上帝給我們的遊戲規則就是男女相愛,而也成為歷久不變不成文規定,可是,而也讓我一直對同性戀觀念及種種抱著一個可遠觀不敢褻玩焉的心態去看待,可是我認為本片可能因為當年勇得金馬獎數個獎項,讓我注意起它,而本片題材卻一直提不起我觀看的慾望,而早就入手多時,一直沒打算將他輸入到我的腦海的計劃,但那天真的不知吃錯藥或是哪根筋不對勁,它就開啟我另一個不同的愛情觀,也為很多對同性戀不瞭解、相當模糊、或有偏見的觀眾打開了一個正面接觸的入口:藍色的抒情感傷的色調,流暢的節奏,兩位男主角精彩細膩的演出,鋪陳出一場同性戀者的愛恨悲歡。
「此情可待成追憶,只是當時已惘然」,這部由於男主角藍宇之死而上升為一個永恆愛情神話的電影,賺取了眾多觀眾的眼淚,獲得了相當的認同與肯定:「第一次為同性之間的真情而感動,真實的感情,不論是在同性還是異性之間,都會讓人感動的。」這樣的評價在網上頗具代表性,表明的是這個社會的主流群體——一個異性戀身份者通過這部電影所得到的對於同性戀者的認識,它對於這個社會無名存在的同性戀群體無疑是一種鼓勵,證明他們的愛情除了性取向之外,與異性戀並無不同,只要是「真情」,同樣值得尊重。
有趣的是本片導演關錦鵬曾經公開它的身分也是同志的消息,更讓本片增加一些話題,而這個年代並非所有人都能接受同性戀,兩個男主角因為一場風花雪月開始關係,激情是有的,卻各自受著世俗枷鎖束縛。捍東常言「當兩個人太熟就不好玩,就是散的時候」,其實是怕自己抽身不來、未敢承擔。其後他遇上了女子林靜平,覺得自己可以給女人幸福,說穿了又不過是完了一直以來「結婚生子」的天職。藍宇也不無心鎖,片中不只一次向捍東謂自己是有病的、不知為何會愛上對方,也是閒來腦際閃起的世俗想法作祟。
兩人的愛是以遊戲開場的。角色很快轉移到了藍宇動了真情,捍東未置可否,只沉溺於遊戲之樂,藍宇輸了;靜平出現後,捍東意欲重返傳統社會,娶妻生子,盡享齊人之福,他們再次分手。藍宇又輸了。離婚後捍東與藍宇重逢,緊緊擁抱著,喊出「那時我怎麼會放過了你!」,他們又相愛了。這次藍宇沒輸,他以生命的代價換來了捍東的回憶:每次經過藍宇出事的工地,捍東都會停下來。捍東之父去世時,他曾對藍宇說:人死了,就什麼都沒了。藍宇回答:沒有,還有回憶。現在能守護者少、背棄者多,這兩個男人的愛動容得夠賺觀眾的淚。
戲中也多次運用到鏡子。熾熱的床上戲,是對著鏡子的反光拍的;至於拍到玻璃窗的場景,就更頻繁了。鏡內鏡外的切換,我想導演大概想用鏡子的幻像來演繹人生之虛空吧。
片中唯一有點不自然的,是藍宇的突然死亡,似乎有點為了造就一個有力的結局而要搞出人命。是的,好萊塢那些皆大歡喜結局沒看頭,不過如此悲情的結局,也未免太為唏噓而唏噓了。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