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06/25

這是食物的反撲還是政治的鬧劇,讓我們繼續看下去!/ Attack of the Killer Tomatoes (1978)-(台譯:番茄殺手)觀後感

劇情簡介:
水果蔬菜不再心甘情願的成為別人的食物,它們要反過來吃人!經過對神秘襲擊居民和寵物的調查,一個特別政府工作小組成立調查“暴力蔬菜”,制止他們的致命性狂歡。警官發現受害者全身都被紅色物質覆蓋,這種紅色物質並不是血,而是番茄汁……

該片曾在1990年被攝製成同名動畫片,在美國掀起一股“番茄殺人狂”熱!

觀後感:
如果說2011年那部很囧Cult Film《超能輪胎殺人事件》(Rubber)已經夠讓你傻眼的話,相信這部電影,可以說是你前所未見得荒謬和瘋狂,光看電影名稱《番茄殺手》(Attack of the Killer Tomatoes),這種題材和故事似乎只會發生在卡通世界裡頭的事件,卻被導演John De Bello很認真的搬上大螢幕,還找來一堆看似正經,但卻一點都不正經的演員,輪番上陣的演出,光是想像就知道這一定又是一部瘋癲之作。

這部超低成本的搞笑恐怖科幻電影,構想來自1950年代輻射巨大生物的科幻怪物片,雖然距今將近25年,但當時鬼才導演John De Bello創造出了這部電影,就可以稱為經典了。70年代可真是一個很奇妙的年代,出產了許許多多令人眼睛一亮的作品,而這部足以將讓影評人氣得腦充血,更讓學院派教授摸不著頭緒的電影,卻讓某些族群觀眾看得樂不可支,在美國各地的午夜戲院都造成轟動,幾乎是另一種文化經典代表。

故事說簡單也很簡單,說複雜也很複雜,因為太多不合邏輯的地方,讓人看了一頭霧水,主要是說,水果蔬菜不再心甘情願的成為別人的食物,它們要反過來吃人!新聞中陸續傳來一些奇怪的報導,有許多人和寵物,遭受到神秘巨大的蕃茄攻擊,並且被吃掉。於是,政府派出了一支特別任務小組,來調查這個怪異的事件,並且阻止那些蕃茄殺手的殺戮行動。這支特別任務小組的成員,都是一些秀逗的怪腳,有整天背著降落傘的上尉,有整天戴著呼吸裝置的潛水專家,還有一個偽裝大師化妝成黑色的希特勒.....,電影中所發生的一切都是毫無理由的。這本身諷刺了政治和國家的虛假性,包括編劇、導演、演員一系列人的無條理、無邏輯。

電影丟了一個文本給觀者,所有背後意涵都是任人解讀得,喜歡哲學分析的人,看了本片會解釋這是人生哲理,各種映射人生的意義;喜歡鬧劇的影迷,會將他看做是一部諷刺刻薄的黑色幽默,拼命將電影中的角色對照現實中人物(美國總統,日本人,珍珠港事件);偵探迷們開始進行推理;陰謀論者看到了各種奇怪的細節;高科技迷們開始分析技術上的可行性;恐怖電影迷們覺得這是不是靈魂附體集體行動,或是一種僵屍病毒傳染一種,甚至是末日情結;專業電影評論家們開始罵導演;而對筆者而言,似乎電影這一切都不重要,好看好笑爽就好!說不定導演也只是單純想給大家爽,根本沒打算置入太多隱喻在電影裡頭,全都是觀者自己庸人自擾。






2012/06/21

天才與白痴的世界 / Charly(1968) (台譯:落花流水春去)觀後感

劇情簡介:
查利是個30歲的成年人,但大腦卻停留在6歲兒童的程度。在精神系統專家理查和精神病專家安娜大夫的幫助下,通過手術使他變成了一個天才,但不幸的是所謂的社會文明,這兩個專家又決定把他從天才變回白癡。這部影片令人感到悲歎的是主人公的多愁善感,由一個白癡變為天才,又由天才變回白癡,這究竟是藝術加工還是對社會文明的諷刺?

觀後感:
都怪自己最近工作雜事纏身,工作下班後,整個人像洩氣的氣球,攤在沙發上動也不想動,下班後只想當廢人,漸漸荒廢和少更新自己的部落格,太久時間沒分享一些好電影和壞電影給電影愛好朋友,內心感到有點空虛無力,但筆者仍不斷看一些冷門電影,只是天殺的惰性真的會腐蝕人的行動力,近日決定振作一點,督促自己別懈怠,慢慢恢復分享電影觀後感給愛電影的朋友們,也請大家多彭場。

如果哪天,你幻想自己的基本智商和應對能力,頓時間消失了,只停留在6歲兒童階段,想想這真正是令人毛骨悚然的想法!

這是一部很不科幻風格的科幻電影,但電影本身卻能給觀者帶來勝過於浮光艷影和高CG特效的科幻電影,更多的深刻省思和思考空間,電影中,沒有太多先進的未來的場景,也沒有過多浮誇的高科技技術,只單單透過一個智商不足的主角查利,成為人類科技下的白老鼠,人一直在開發著自己的智慧,也一直追求著自己的智慧帶來的種種利益,而當智慧及其所產生的利益發展到一定程度的時候,人又開始反省由於智慧發展而喪失的東西。

電影中主角查利,外表雖然是30歲成人,但是內心卻還只有孩童的心智的階段,處在一個世俗現實的大環境,身邊面對的不是極兇極惡的壞人,而只是一般平常不過的”正常人”,這些人他們會用各種方式去嬉弄查利,惡作劇,讓查利出糗,雖然是無傷大雅的遊戲,但卻讓觀者感到羞愧及憤怒,這樣以別人的失敗換取自己的快樂,樂此不疲,實在讓人感到心寒;其實知識多了,有時候確實限制了一個人的思路,因為我們總是限制在自身的認識層面,卻總妄想以這種固陋的認識去揣度他人。這不是很可笑的事嗎?知識太多,也是不容易消化的呢。讀書容易,讀懂書不容易,讀通透書則更不容易。

筆者我不知道為什麼如此熱愛所有不正常的人,智障如《阿甘正傳》(Forrest Gump),自閉如《雨人》(Rain Man),弱智如《他不笨,他是我爸爸》(I Am Sam)及《戀戀情深》(What's Eating Gilbert Grape),神經病如飛越杜鵑窩(One Flew Over the Cuckoo's Nest),只要不正常,筆者就盲目崇拜,因為我覺得他們唯一跟常人不一樣的地方,就是心靈格外純淨,心地格外善良,心思格外執拗,就是在他們面前,讓我覺得自己才不正常。

這電影算一算也是部反烏托邦的電影,反烏托邦主義反映的是反面的理想社會。在這種社會中物質文明氾濫並高於精神文明,精神依賴於物質,精神受控於物質,人類的精神在高度發達的技術社會並沒有真正的自由。這一類小說或是電影通常是敘述技術的氾濫,在表面上提高了人類的生活水準,而本質上掩飾著虛弱空洞的精神世界。人被關在親自製造的鋼筋水泥牢籠裡,這裡陰暗冰冷、精神壓抑。在這種生存狀態下,物質浪費蔓延,道德淪喪,民主受壓迫,等級制度橫行,人工智慧背叛人類,最終人類文明在高科技牢籠中僵化、腐化,走向毀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