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7/09/11

Apt Pupil(1998)-(台譯:誰在跟我玩遊戲)觀後感

劇情簡介:
十六歲的中學生陶德發現,無意間發現納粹戰犯杜山德也一直平靜地住在當地小鎮上,正巧就住在他們家隔壁,陶德對杜山德戰爭時所犯下的罪行深感興趣,並主動過去跟杜山德認識,後來決定去勒索杜山德,老納粹犯杜山德為了陶德不告發他,杜山德要向陶德透露他在過去戰時所犯過的罪行,而關係變的密切也詭譎,兩人奇特的關係不久使告失控,影片的結局是令人震驚的…

觀後感:
本片是改編個人非常喜歡的通俗小說家Stephen King的作品,想必對恐怖片稍稍有了解的片迷,對這位可以堪稱是恐怖大師的小說家應該不陌生才對,他的作品被電影拿來改編或是翻拍例子已經多的不能細數了,簡單的舉例:如Stephen King的非恐怖作品中最為人津津樂道的《TheShawshank Redemption》或是《Carrie》為搬上大銀幕拍成同名電影,從此之後,Stephen King的小說作品找到了另一個發展的象限:鬼才導演Stanley Kubrick,執導《The Shining》等等都是經典中的經典。

Stephen King的作品,充滿都是令人驚異的、毛骨悚然的故事,這些故事提供讀者們另一個觀察現實世界的角度──從這個角度看去,世界將變得熟悉卻也光怪陸離、平凡但充滿神奇。雖然有許多不可思議,但卻有一種令人信服的、明瞭的實際因子埋藏其中,使讀者們在每篇恐怖、驚悚的故事裡,都看得見現實生活裡的種種真實反映。而他的作品一向銷售量極好、高踞排行榜首的書,當然不一定被歸類成是「好書」、「值得讀的書」,或者「不是文字垃圾的書」。相對於學院派的、嚴肅的「純文學」作品而言,通俗小說或者類型小說無疑地比較能夠符合絕大部份閱讀者的口味:以大家都能明白的寫作方式講述故事,以恐怖、超現實、科幻及謀殺等等大眾熟悉的題材為主軸,以驚險或懾人的情節讓讀者不忍釋卷地一路追隨角色們的腳步向結局邁進……這些特色讓這類故事好寫好讀,而且好賣──雖然如此,但這類故事不一定就得等於「膚淺」。

說說本片吧!描寫十六歲的中學生陶德發現隱姓埋名的納粹戰犯杜山德竟與自己一同生活在小鎮上,在與杜山德交手的過程中,陶德從佔有優勢的勒索者,一步步淪為邪惡心靈的奴隸。小說著重於老人與少年之間權力關係的微妙變化,少年從純真走向邪惡的過程,同時也是老人頹敗之軀得以重拾活力的關鍵。 本片是難得一見的以懸疑手法揭示人性善變和容易受操縱的黑色電影佳作。演員演技精湛,導演手法老到高超,以相對內斂的形式創造出「陰魂不散」的心理恐怖氛圍,千萬不可錯過! 不得不讚一句片中的兩位主演——伊恩·麥克倫和布蘭德·瑞夫羅(就是飾演魔戒中的甘道夫),一老一少,邪中有正,善裡存惡,詭秘多變的人性在他們的精心詮釋下,顯示得豐滿而富有層次感。沒有這兩位笑裡藏刀地「做秀」,整部電影的魅力將不復存在。

導演在這部作品強調暴力和野蠻實惠互相感染的。陶德和杜山德這兩個人都是扮演「催化劑」的角色,互相刺激對方去殺人。而本片大量的以臉部的特寫和一些人際關係上的微妙應對,還突顯一些社會現象,如:小男主角在跟女朋友親熱時,開始覺得不自在及厭煩跟異姓相處,而漸漸喜歡上跟可以當他阿公的老戰犯相處,甚至會買禮物討好對方及威脅對方的行徑,似乎看到導演有意的隱喻著同性戀和戀童僻的問題,輕輕的點到,足夠讓人了解該問題的代價和恐怖,而本片呈現隱隱約約的傳承的意味,經過2次世界大戰的納粹老兵杜山德,說起他的生平事蹟時,揚揚得意,一點隱藏他暴力和神經質的特性,反成為跟十六歲的中學生陶德成為共通的話題,而隱藏的暴力和毀滅性依舊,從他將貓咪活生生要放入烤箱的行徑就足夠讓人聞之喪膽,而原本個性文馴的陶德,每天經過殘殺猶太人的言語洗禮過後,不久,他的個性有如180度般的轉變,轉變的離經叛道,甚至殺人滅口不足為之動容,令人心寒,彷彿就是納粹戰犯杜山德的翻版沒啥兩樣! 這兩位演員各自的特質並置,意外開拓出在劇本及情節以外的奇特效果,使得影像的意涵涵蓋更廣的手法。

沒有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