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8/04/29

Beavis and Butt-Head Do America(1996)-(台譯:癟四與大頭蛋)觀後感

劇情簡介:
Beavis和Butthead是一對無所事事的青春期蠢動少年,自作聰明而頻鬧笑話。他們生活裏最重要的事情是看電視和擺脫處男之身。一天醒來,兩人發現自己的寶貝電視機不翼而飛,他們的故事從此開始……兩人認爲當務之急是找電視,否則日子沒法兒過下去,在找尋的過程中他們遇到了Muddy,後者給了他們一筆錢,讓他們去洛杉磯把他老婆幹掉。兩人接受了這個任務,卻不料捲入了一場軍火走私案,周旋於FBI警探和一群怪人之間……

觀後感:
美國動畫文化中,出現幾個阻礙年輕人身心成長的動畫,第一一定少不了提到The Simpsons怪咖成員,各各無厘頭加上翻天覆地的本領,讓人無法領教,但有兩位腦殘青少年更讓衛道人士頭痛的角色,那就是鼎鼎大名的Beavis and Butt-Head。

這兩位非常腦殘的角色(容我用那麼嚴厲的形容詞才足夠形容他們),總是將性、搖滾樂放在嘴邊,有著無政府的龐克精神,總是少跟筋似的做些讓人傻眼的舉止或是說些讓人聽了害羞的言語,例如片中壞人Muddy叫他們兩“幹掉”他老婆,而他們聽作“幹了”他老婆,還問他老婆胸部大不大之類令人噴飯的言語,畫面設定屬於純2D手繪動畫,醜醜的筆觸下世界觀與美輪美奐的迪士尼動畫成為極大對比,親近而且符合年輕素人精神,電影故事表面看起來非常的無厘頭,但其實裡面蘊藏了許多針對美國主流文化的批評與諷刺。

他們倆一開始出現在MTV音樂電視頻道的節目,與大部分MTV節目是以播放音樂錄影帶為主,然後由節目主持人(稱為VJ)在其間串場介紹的型態一樣。以某個角度來說,《Beavis and Butt-Head》系列也是音樂節目的一種。節目的進展通常是癟四與大頭蛋兩人坐在電視機前面的破沙發上,觀看電視中在播放的音樂錄影帶;在播放的過程中,他們有時會在一旁排白對話發表批評或讚美的意見,或是拿歌詞裡面提到些詞句做題目,進行一些沒頭沒腦的白癡對話。由於他們兩人喜歡的音樂風格是以地下音樂、重搖滾樂為主,因此只要是屬於此類的音樂他們通常都會給予「酷」(Cool)、「超讚」(Rules)之類的評價;但對於一些比較大眾口味流行取向,或甚至偶像歌手型的作品,例如: REM和Morrisey則常被他們批評得體無完膚,例如拿來當笑柄或給予「遜斃了」(Sucks)的評價外帶一陣癡笑。

在卡通中,癟四與大頭蛋被設定為兩個常看電視的高中生。他們也會去上學,學校名叫高地高中。愛傻笑(大頭蛋喜歡發出低沈的呵呵呵笑聲,癟四則以較高音的嘿嘿嘿笑法出名)。早期的節目中癟四與大頭蛋曾一度常以互相進行暴力行為來製造笑料,例如玩火、做出奇怪的特技動作後失敗、輪流互毆或亂丟東西,但因為曾發生過被指控有兒童模仿他們的行徑而發生意外的問題,製作單位後來就不再放入這類內容,取而代之的是一些色情笑話為主的題材。癟四與大頭蛋兩人非常好色,這點可以從他們經常在討論該如何與異性「射門成功」(Score)得知,但因為他們天天關在屋裡看電視,在與異性的人際關係上有很大的障礙從沒能得手過,因此常常必須以自己打手槍(自慰)的方式發洩。

他們兩個對音樂有某類型的偏好,音樂的品味是傾向地下音樂、重搖滾樂或甚至重金屬樂的方向。在1993年推出的音樂專輯《癟四與大頭蛋的音樂體驗》(The Beavis and Butt-Head Experience)中,選錄了包括Nirvana、Anthrax等地下音樂團體,老牌重金屬搖滾樂團AC/DC、Megadeth、Aerosmith與饒舌樂團Run-D.M.C等團體的作品。除了收錄各樂團的單曲之外,癟四與大頭蛋也在歌曲與歌曲之間進行這些樂團的實地拜訪(順道幹些傻事),以及在唱片末尾與老牌女歌手Cher合唱《I Got You Baby》,這首歌曾登上美國告示牌雜誌(Billboard Magazine)流行單曲榜前十名,使得他們也擁有流行音樂歌手的身份。

後來上網才發現,他們兩個對全美青少年的影響力不純粹只是在單單的電影作品和音樂作品上,而更滲入到言語中,由於Beavis and Butt-Head兩人在節目中使用大量的自創髒話,漸漸的這些用詞也被許多年輕人學起後作為彼此間交談時的用語。其中比較有名的包括“Bunghole”(在酒桶上鑽出的取酒孔,影射肛門)、“Cut The Cheese”(切開起士會散發出一陣發酵的臭味,影射放屁)、“Spank My Monkey”(打我的小猴,影射自慰)、“Boner”(跟一根骨頭一樣硬梆梆的事物,影射陰莖)與“Score”(足球的射門得分,影射與異性發生性關係),都是些他們從不離口、字面上不是髒話的髒話。

Stomp the Yard(2007)-(台譯:踢踏人生)觀後感

劇情簡介:
十九歲的洛杉磯問題少年DJ,同時也是一名街舞高手。在弟弟身亡之後,DJ搬到喬治亞州的亞特蘭大,去念一所歷史悠久的黑人名校-真理大學。為了打入陌生的環境,DJ藉著高超的舞技進入重踏舞社團,並希望能以自己的才華,幫助他們贏得國際重踏舞冠軍賽。然而,DJ在贏得隊友敬重前還有漫長的路要走,他必須面對問題重重的過去,學習兄弟情誼的真義,為自己找到真正的歸屬。

觀後感:
前幾天,因為國中同學訂婚,而必須拋開忙碌的論文創作生活,回到老家去參加婚禮,而回家最大娛樂只有電視可以讓我打發晚上無聊的時光,剛好HBO本月強打一些片子,我當然免不了看了一下,意外間發現充滿疊亂的舞步都是最精致的揮灑畫面,精巧設計的舞臺和燈光,加上短促的音樂和強快節奏的踏步舞;從視效和音效上來說,這部電影的可觀賞性非常強。讓我充滿期待的想看!

看完本片,坦白來說,心中一陣失落和空虛,畢竟算是一部很簡單的電影,劇情故事和角色個性上的描寫稍嫌平淡,爲了死去的兄弟,爲了心愛的舞蹈藝術,爲了一見鍾情的心儀女子,爲了打敗那些可恥的敵人……這是一個套俗的勵志故事。電影的劇情雖然帶著某種沈重和悲傷的韻味,然而在重中之重的街舞表演裏,我們更多地感受到的是那種淋漓盡致的視覺官能快感和因爲青春張狂而澎湃的激情。

而我,不跳舞,也沒辦法跳舞,老骨頭一把的我,絕對是一個舞蹈的外行,更別說對舞蹈研究,所以在這部電影裏,我成了一個看熱鬧的外行人,動感十足的舞姿,喧鬧的叫囂和熱辣的性感給這部電影注入了不可或缺的青春活力。然而,一部能給外行人帶來喧嘩的熱鬧,是不是也意味著這部電影的成功。我也許更看重電影本身,因爲電影更接近於我的專業;然而在專業之外的舞蹈依舊讓我爲之感歎,藝術的共通之處也許就在於不需要任何專業的知識,我們依舊可以被真正的藝術所折服。

但拋開劇情層面來說,本片算市精緻視覺性極強的舞蹈片,充滿活力、迅猛、激烈、技巧和對抗,帶有狂亂,是張牙舞爪的狂歌醉舞。算是極致,是狂亂背後極致的精確。這似乎是一種更貼近于年輕人的運作。幾乎在一夜之間,作爲一種新興的舞蹈形式,街舞伴著叨叨念的嘻哈音樂,以其強烈的節奏感,極富創造力和想像力的個性動作,以及對所有的舞蹈形式那種巨大的包容力,迅速地風靡了全世界的任何一個角落。

關於黑人社會和兄弟會的階層觀點,對於逝去親情的呼喚,以及對純潔愛情的渴望;從形式上來說,這部電影依舊俗套,但是在情感上來說,電影依舊真摯而低沈。

2008/04/22

Chansons d'amour, Les(2007)-(台譯:巴黎小情歌) 觀後感

劇情簡介:
故事講述伊斯和茱莉這對戀人的愛情似乎走到了瓶頸,他們異想天開找來同事愛麗絲來場三人行,想要爲絢爛歸於平淡的愛情增添更多光彩。對三角關係中的唯一男性--伊斯而言,這究竟是大享齊人之福,還是隨時準備引爆不定時炸彈?問號還在,卻因一場突如其來的意外,被迫暫時劃下休止符。

仍在傷痛中的伊斯,面對女友家人過度的關愛,尤其是女友姊姊--珍娜,近乎騷擾的舉動,痛苦不已。他不明了這個女人是想撫平逝去的傷痛,還是另一種愛意的表現?吃不消的他,只有想逃開的衝動,在愛麗絲的幫助下,暫住好友家,想要避避風頭,卻又引來好友弟弟伊旺的熱烈追求,頻頻大膽向他示愛。

舊愛不遠,新歡接踵而來;是幸福,還是折磨?情歌一首接一首,唱著浪漫花都是愛情聖地……然而隨著巴黎小巷不停轉彎的愛情,究竟情歸何處?

觀後感:
一首首動人情歌,
一段段傷心心事,
巴黎,
愛情,
死去,
心傷……

看完本片電影,心中一直徘迴著一段熟悉的旋律,一直繞著一直跑著,蘇打綠的小情歌最能將本片電影的感覺唱出畫面。

這是一首簡單的小情歌
唱著我們心腸的曲折
我想我很快樂 當有你的溫熱
腳邊的空氣轉了

這是一首簡單的小情歌
唱著我們心頭的白鴿
我想我很適合 當一個歌頌者
青春在風中飄著

你知道 就算大雨讓這座城市顛倒
會給你懷抱
受不了 看見你背影來到
寫下我 度秒如年難捱的離騷


就算整個世界被寂寞綁票
我也不會奔跑
逃不了
最後誰也都蒼老
寫下我
時間在琴聲交錯的城堡

本片是一部以巴黎為背景的愛情電影,坦白說,夠了,太多太膩了,但怎麼又會選這部電影呢?真是無心插柳,柳成陰。表面看似簡單愛情故事,其實中間涵蓋了關於異性戀如何變成同性戀的故事。故事開始讓人覺得人物關係混亂,結束時才變得清晰明瞭。明瞭,同性之間的愛也是這麽的可愛。

巴黎,法語、香水、時尚、咖啡、愛菲爾鐵塔、溫暖給人充滿浪漫情懷,當我們還在沉醉巴黎的光芒中時,電影悄悄開始了,開頭是一條簡單巴黎的街頭,鏡頭晃著吃霜淇淋的小孩,上貨的工人和美麗的女主角。巴黎平凡的一天。

一個普通的愛情故事,發生在巴黎的平民區。導演沒有選富人區,也許富人畢竟是少數,年輕人平民的生活更容易引起人共鳴。主角靦腆羞澀得模樣,捲捲的頭髮,總是讓人多看一眼,應該寒冷的巴黎,讓整個電影充滿熟悉的溫度,冷冷卻乾燥的。演員們他們上班,下班,戀愛,聚餐。那麽平凡的生活著,和我們一樣,不平凡的是他們的故事,說是三人的愛情。其實我感覺男主角和茱莉的才是愛情,愛麗絲的算什麽呢?她和茱莉的感覺不出是愛情,比友情多那麽一點,像似哥們,離愛好像還差挺多,但男女之間真的存在著純友誼嗎。和男主角除了曖昧也沒有什麽了,至少沒感覺到男主角愛她。她也許是愛男主角的,但是愛得很淡然。不吃醋,不耍小性子,懂得退讓,懂得自己給自己快樂,不主動也不拒絕,就是這樣的傻女生,總是不知道自己要的是什麼。但這樣線條剛毅卻女人味十足,很欣賞她。

電影類型說是喜劇,卻感覺不到太多喜劇的感覺,就像是一部悲傷的愛情文藝片,音樂是從頭到尾的,透過歌唱將故事對白轉為旋律和音符,給人更多立體的情緒起伏。很多對話都是唱出來的,輕輕的吉它,淡淡的憂鬱,雖然是繞舌的法文,優美口音呢喃的輕吟讓人無法拒絕。

看完電影,我沒被電影深深感動,還記的當時看完關錦鵬的《藍宇》和《盛夏光年》的心跳,充滿血液流動的速度和韻律,一種貼近肉體真實的浪漫,而不是銀幕上的優美畫面罷了!相對我在片裏沒找到我心目中的浪漫,也許我本身就不懂浪漫。法國人到底浪漫不浪漫?起碼我覺得這不是一個尋常的法國愛情故事,法國人的愛情也很簡單。主角們配角們的性格是普通的,是身邊人就會有的。巴黎在片子裏有時很溫馨,有時很沈重,有時很性感。

普通的法國生活,普通的愛情,普通感動的一部電影。


2008/04/21

To Each His Cinema(2007)-(台譯:浮光掠影--每個人心中的電影院)觀後感

劇情簡介:
紀念坎城影展六十年,三十三位國際知名導演各自以三分鐘呈現他們的最初也是永遠、屬於電影院的故事。王家衛端出范植偉,蔡明亮請出自己的母親,侯孝賢長鏡頭裏是臺灣的老戲院,還有北野武、拉斯馮提爾、阿巴斯、肯洛區、溫德斯、安哲羅普洛斯等多位大師影人。電影獻給所有熱愛電影的人,如詩般的三分鐘,我們當代的銘記。

參與導演:
阿巴斯奇亞洛斯塔米Abbas Kiarostami / 阿基郭利斯馬基Aki Kaurismaki / 阿利安卓崗劄雷伊納利圖Alejandro González Iñárritu / 阿莫斯吉泰Amos Gitai / 艾騰伊格言A tom Egoyan / 安德瑞孔恰洛夫斯基Andrei Konchalovsky / 比利奧古斯特Bille August / 陳凱歌Chen Kaige / 克勞德雷路許Claude Lelouch / 大衛科能堡David Cronenberg / 艾利亞蘇立曼Elia Suleiman / 葛斯范桑Gus Van Sant / 侯孝賢Hou Hsiao-Hsien / 珍康萍Jane Campion / 尚皮耶達頓Jean-Pierre Dardenne / 肯洛區Ken Loach / 北野武Ki tano Takeshi / 拉斯馮提爾Lars Von Trier / 盧克達頓Luc Dardenne / 曼諾迪奧利維拉Manoel De Oliveira / 麥可西米諾Michael Cimino / 蔡明亮Tsai Ming liang / 南尼莫瑞堤Nanni Moretti / 奧立維耶阿薩亞斯Olivier Assayas / 拉烏盧伊茲Raúl Ruiz / 雷蒙德巴東Raymond Depardon / 羅曼波蘭斯基Roman Polanski / 席歐安哲羅普洛斯Theo Angelopoulos / 華特薩勒斯Walter Salles / 文溫德斯Wim Wenders / 王家衛Wong Kar-Wai / 約瑟夫夏因Youssef Chahine / 張藝謀Zhang Yimou

觀後感:
很久沒寫文章了,當然更新部落格的頻率更別說,已經有點像月球漫步般的無力狀態,或許冷冷清清的部落格,更新也沒人知道吧?!哈哈!

本片我早就注意很久了,尤其是這類型大補帖般的電影雜匯,可以在同一部電影裡面吸取來自四面八方的養分,可以說一舉多得啊!本片出發點很簡單,主要是2007年為了紀念坎城影展六十年,和紀念費裏尼,大師們都顛顛的趕來寫這個3分鐘的命題作文。大師也不是神筆馬良,隨手一揮就妙筆生花。緬懷和致敬是普遍的主題,電影裏嵌套經典電影的經典瞬間是較取巧的做法。我覺得3分鐘這個時間挺有意思,不長不短的,導演們有了限制,卻給了每個段落更大的解讀餘地。

本片中有許多大導演作品都非常有意思,而個人還是我還是最喜歡侯孝賢所拍攝的片段,內容充滿濃濃的台灣獨特的味道,黑白帶有泛黃的色調,由人讓人想起阿嬤的照片,五六零年代的台灣街頭,緩慢的鏡頭捕捉了街頭人來人往淳樸的台灣人,可愛的台語歌曲穿插在演員的對白中,混亂卻溫暖,人情味有如片中香腸攤所溢放出一陣陣迷人的氣氛,手繪電影看板年代還停留在《養鴨人家》和《秋水伊人》,買票入場的人們不緩不急的進入電影院,布廉一掀開,長鏡頭在這時候切換,是時空的轉換,還是導演的尖酸諷刺,殘破不堪的老戲院,座椅殘缺、樓頂漏光,但依舊撥放著電影,可惜台下已經空無一人,唯有灰塵和塵埃的飛揚,令人唏噓,很明確的意圖,似乎利用簡單訴求剖析著現代人進入電影看電影的意願和DVD氾濫造成電影院倒閉的可悲處,導演火侯功力十足,餘韻悠長。

另外值得一提是,除了侯導外還有幾位華人導演的作品,但有些精采但有些卻噁心,怎麼說呢?或許我太偏激了,畢竟看電影是主觀的吧!首先點名的是張藝謀,近年來拍慣大製作電影,聯拍這種三分鐘短片都極為講究,太陽還在半天呢,場中便早早地挂起螢幕,圍著螢幕和放映機轉來轉去鬧成一團是孩子們的樂趣,那氣氛很像過節,將大陸偏遠地區不普遍畢電影撥放的經驗,表現的極為傳神,張導的美學更不用多說,許多強光線打在胡亂搞的小孩身上再透過布幕,另一頭的畫面彷彿一幕幕皮影戲般的虛幻可愛。但等到了真正電影開始放的時候,孩子們早沒有精力看了。最有趣的是,兩位放映人在中斷時吃飯的片斷全被投到了螢幕上,這樣幽默的場景除非親自經歷過誰能想象得到!

但第二位點名的就是陳凱歌,而這位導演我個人認為煽情過度,賣弄溫情小孩議題,藉由小孩子偷撥放電影,沒有電力可以撥放,透過幾位小孩空騎腳踏車所產生電力來支撐電影撥放,卻被放映人捉到的故事,故事看似溫馨有趣,整段電影節奏也不差,但想利用「盲人觀影」這樣的題材耍感性,手段怎能這麼不高明?!而且還是看卓別林的默片!真是太誇張了吧!我想陳導已經脫離人民群衆了。

而另外王家衛依舊堅持他一貫的紅色情調,迷幻的色調總是讓人猜不透王導的世界觀,沒有明確的主題,更沒有清楚的身份,一種曖昧,似有似無的情愫總是最美麗,電影院中吃橘子的范植偉讓我聯想到《阿飛正傳》的張國榮,憂鬱帶有點俊美的臉龐,不用過多的台詞足夠讓故事有了漣漪,總而言之,欲望、矛盾,電影院的溫床。

最後一個就是蔡明亮,蔡明亮做了個夢,夢裏模糊了時空,有年輕的老爸剝著榴櫣給一個還是小孩的我吃,旁邊那位老太婆不是別人,而是年老的媽媽,加上在電影院上的遺照,是愛看電影的外婆。也許電影對蔡導而言,是一種錯亂的時空,交錯著時間的直線性,片段回憶一段段可以選擇,可以拼湊,在這裡看到導演的真性情,對家庭的眷戀,用這三分鐘來感激電影帶給自己生命,借這三分鐘表達錯過的愛,宣稱電影謎的熱情,戲與現實的難捨難分,有的則是孤獨,更多的是孤獨。

當然每位導演的作品都是可圈可點,各有各的風格和特色,每看一段每能回味一種熟悉的味道,有的來自童年,有的是僅存於虛幻的記憶,有的就是自己真切的感受,甜蜜的、憂傷的、苦澀的……真像一盒巧克力,這一顆的味道還在環繞,那一顆卻已經迫不及待地扔進嘴裏,呵呵,現在巧克力吃完了,餘留的味道是什麽呢?

2008/04/08

畫畫畫!

Director:Shawn Tsai

Animation:Shawn Tsai

Assistant:Paul Shiu



內容簡介:

2008/4/5 幫好友許保羅的"品匠眼鏡店"店內塗鴉過程,利用簡單的Stop-Motion手法製作的簡單短片。





















2008/04/03

살인의 추억(Memories of Murder) (2003)-(台譯: 殺人回憶)-觀後感

劇情簡介:
1986年,韓國鄉村水溝某處發現了一名女屍。該名女子死去前曾遭人強姦。兩個月後,以相同手法的先姦後殺案相繼出現。不過警方對這類連環兇殺案苦無頭緒,導致人心惶惶。

結果,警方決定成立調查小組去調查這一系列棘手案件。兩名幹探PARK Doo-man和JO Young-goo奉命專責此案。除此以外,還特意從漢城調來一心想查此案的SEO Tae-yoon。然而這個調查小組工作不太順利,擅長於自己的靈感和頭腦的Doo-man跟凡事需要真憑實據的Tae-yoon磨擦甚多。

Doo-man發現現場留下頗多死者的頭髮,來推斷行兇者專挑選有脫髮毛病的女子為行兇對象。另一方面,Tae-yoon亦發現受害人全是在雨天穿著紅色的衣服。因此,調查小組決定選定一個下雨的日子,派出臥底去引誘行兇者。

到了翌日,死去的卻是另一名女子,而今次行兇者更把一把雨傘插進女子的下體……

觀後感:
韓國,讓我直接聯想到人蔘、泡菜、LG、Samsung、Online game、跆拳道、大男人主義、整形、寒冷,但現在多了一個聯想詞-電影,對我而言,韓國電影算是近幾年來的崛起,在各大影展和銷售市場中,都有不錯的表現,也是我感官新的嘗試,韓國電影對我而言像是新交的女友,有種新鮮,卻有點冒險,還有許多可以探索和培養感情的空間!哈!

近幾年來許多韓國電影如螞蟻進食般的往台灣市場進攻,數量多的不像話,台灣本土電影根本就是雞腿比大腿,沒的比,從大家最熟悉的《我的野蠻女友》開始,到青澀感人《向左愛向左愛》等浪漫愛情電影,或者敘述友情道義的《朋友》到血腥復仇的《原罪犯》,製作品質和故事劇情都是值得讓人稱讚的,有韓國獨特民族性延伸的國民美學,而恐怖片更是不用說,可以說是日本恐怖片的最大威脅輸出國。而在怎麼忙也要看電影!更何況被許多網友評為最完美的電影,我想這部我更應該要看,是怎樣的電影有如此大的魅力可以承受這麼大的頭銜。

我看完本片,被稱呼為最完美的電影,認為的確有點誇張,但不能否認本片的確是近年來韓國片中得經典,如果真的有一部找不到缺點的電影那是多麼可怕的一件事。很難聯想這是導演奉俊浩的第二部電影,整部電影大氣度的鋪陳和掌鏡,讓人為台灣導演捏一把冷汗,導演奉俊浩把發生於己於1986年一連串的姦殺案拍成了一個隱喻。但看故事你也能獲得純粹智力與情感上的震撼,奉俊浩導演手法紮實克制,極具大師氣象。但本片的傑出之處在於它拍出了故事背後的故事,卻又舉重若輕。韓國軍政府時期的動蕩,人群所彌漫出的無望,以及潛藏在人心底的癲狂,在奉俊浩的鏡頭下變成了一個密不可分的結合體。這種感覺在片子的後半程達到了頂點,特別是那天晚上明知罪犯會去作案,警察卻無能爲力,因爲全部人馬已經派出去鎮壓示威了。個人悲劇與歷史車輪就這樣完美地聯繫在了一起。 奉俊浩展現了韓國歷史的一個橫切面,和它複雜的肌理。

改編一個真實韓國還沒有被破獲的案件,這本身就是創作者智慧的體現,影片那欲語休的無結局結尾,更是讓許多人對導演沒有揭示兇手是誰而忿忿不平。這其實是導演力圖擺脫類型片束縛的一個手段,也彰顯了影片更重要的並非闡述“誰是兇手”,而是向觀衆逐步揭示:一件本來完全可以被偵破的案件是如何被探員自身給毀了的。這個毀滅的過程是導演最希望呈現給觀衆的,也由此帶出了韓國民衆對那個特殊時代背景的集體回憶,既有商業片的構架,又有深刻反思的野心,是影片最大的特色。作爲對韓國歷史不熟悉的我們來說,也能從導演的幾處精心安排下,感受到一些氣氛。

全片拍得張弛有勁,笑料、驚險、恐怖等商業元素齊備,而最值得稱道的,是導演刻意營造出的鬱悶、絕望氣氛,令觀衆和兩個探員的心理在最後時刻都面臨崩潰邊緣。

後來看了許多相關文章,得知導演奉俊浩拍這部電影,有出自一個小小他個人的心願就是電影拍給兇手看的!



熱帶魚(Tropical Fish)(1995)-觀後感(重看)

劇情簡介:
片中阿強的白日夢,是很多少年在背負沈重學業壓力後所共同經歷的思想解脫幻想,而後故事發展出的離奇經歷,倒更象白日夢一般開展得轟轟烈烈。

國中生阿強過不久就要參加聯考了,但是他成績不好,被老師一再的強調『考不上』,為了紓解壓力他常常和同學阿偉一起出去打電動和抽菸,但是他最大的樂趣卻是做白日夢。他最大的夢想是考完聯考要養一缸熱帶魚,在他的夢中,他是具有超能力的人魚超人。

有一天他目睹了在電動玩具店認識的王小弟弟被綁架,他上車想救他卻反而也被綁架。建築工人阿慶(林正盛)負責照顧兩個小孩,主謀的老闆則計畫贖金交付的方法。突然間,老闆車禍過世了,阿慶頓時不知所措,只好帶兩個小孩回嘉義東石老家找親戚朋友一起想辦法。

在時常淹水不退的三合院裡,大家七嘴八舌的想辦法拿到贖金之外,在得知阿強馬上就要考聯考的情況下,全家人也一直督促他唸書,彷彿聯考是高於綁架、金錢、生命之上的崇高存在。

對阿強而言這個『綁架』卻往如一趟旅程,帶他暫時脫離被考試壓得喘不過氣的生活。他和王小弟弟也意外的發展出兄弟般的情感。在全國觀眾、媒體、警察、阿強父母和可愛的綁匪們的全力支持下,想當然爾,阿強即時趕上了聯考。

觀後感:
一個看似惡搞的綁架鬧劇背後,其實隱藏著當時台灣社會背後的教育問題。本片導演陳玉勳應該算是台灣少數充滿童稚幻想的導演,個人特色就是長不大的個性,愛幻想愛作白日夢,喜歡在電影中將卡通般幻想置入現實生活中,那種酸澀粗糙手法卻十分有效,在當時臺灣電影普遍沈重寫實的調子中,他的作品無疑地提供給活在功利社會的人們以一個可供作夢的理想世界。

電影是最容易反應社會問題的創作媒材,我們很容易看出電影故事本身訴求,也是臺灣電影自七八十年代以來一直所探討著“聯考”問題,那種壓力與氛圍,的確很容易叫人迸發出點意外之舉,雖然現在已經廢除聯考制度了,但台灣教育問題依舊罄竹難書,問題一堆,每個年代都有每個年代的難題,套一句馬總統的話:難關難過關關過。

本片輕鬆詼諧,令人捧腹,也從《熱帶魚》中,我們看到了每一個角色的單純與執著,執著於身邊最貼近自己的情感:愛情、親情以及友情。雖然夢想常是遙不可及,但是沒有一個人可以剝奪別人作夢的權利,在他心目中那充滿夢與想像的世界中,每一個人都是偉大的國王。然而,從逃避現實的觀點,作夢人在現實生活中,卻也往往都是最需要被同情的一個群體。

2008/04/01

萬里尋機!買買買!

每天都已經習慣帶著I-POD出門,說我做作也好,說我假仙也好,我就是喜歡帶著耳機聽自己的歌的感覺,雖然,路上行人吵雜的聲音總是偷偷摸摸跑到耳朵跟音樂混雜進入我大腦,但扔然無法改變這個自私聽音樂的壞習慣。

忽然間有一天,重感冒的我,帶著鼻塞出門,聽著I-POD,可是只覺的耳機裡面的音樂怎麼都沒有VOCAL聲,只有背景樂,就是人聲那音軌好像都不見了,我還安慰自己可能是自己感冒有點耳鳴,所以聽起來有點怪,但是不對啊!換了好幾首歌曲,最後連Slipknot的音樂都催下去,我還是只聽到背景樂,心中只有一個想法,它壞了!不是我耳朵壞了!

沒辦法的事實終究會來臨,耳機這種消耗品是省不得的,尤其對我這種習慣聽歌的人,更是重要,可是又不想隨便買一個來替代,找了又找,看了又看,終於讓我看到一個外型不錯,聲音又讚的逸品,但可惜台灣目前沒貨,要等到4月中才可能有貨,而且還不確定,天啊!什麼東西啊!從誠品敦南店賣耳機的店員這樣跟我說,我整個心都冷了一半!

就距離上次尋找耳機被打槍之後一個禮拜,戲劇性的事情發生了,習慣到光華商場買DVD的我,赫然在八德路上看到一家賣耳機音響的小店面,壓根沒什麼期待的進去看看,不到10坪的小店面,塞滿了許多喇叭和耳機,就在老闆問我要什麼的同時,抬頭一看,在那櫃檯上方顯眼的地方,放著那付耳機不是我夢寐已久的耳機嗎?怎麼會?!

原來這家電視台灣代理商,跟國外有同步進貨,比誠品敦南店那家賣耳機的物品來得齊全,而且老闆還很阿沙力算我便宜30元,哈哈!雖然30元對我是小數目,跟商品價錢比起來沒有太多的折扣,但感覺很好!很充實也很幸運!

我有了新耳機,我有了新感受,我有了新心情,我有了新開始。

之前的耳機是圓形的,加上太多人都買白色圓形的耳機,好看但是沒有獨特性,所以我買了紅色,鐵三角品牌ATH-SQ5 頭戴式耳機,採用優質單元製作,採用高亮長方形耳罩外殼設計,外觀前衛,音質卓越。

瑪麗.書娜-《奧菲歐與尤麗蒂茜》

3月23號,睡到中午,衝衝忙忙的起床,擔心有點來不及上2點半的表演演出,帶著還沒被咖啡潑醒的頭腦,坐上公車搖搖晃晃的來到兩廳院。

看時間還來的及,先到中正紀念堂附近一家小吃店填飽肚子,免得餓著肚子看表演,值得推薦的一家叫《金峰滷肉飯》,好吃便宜又親切,離題了!扯遠啊!

一進兩廳院,即感受到國家級的品質專業,按照票單上面的位子,服務人員親切帶引,讓人不用狼狽的為了尋找位子而失態,坐在買票畫位規定的位子上,看著還沒表演的舞台,空曠帶有詭異燈光絕美的蔓延著兩廳院的各個視角,一種莫名的氣氛緩緩鋪蓋著我,開始了,燈光暗了下來,大家彷彿小孩子進入電影院似的,期待眼前一舉一動有所驚奇,安靜的空間被演出由舞者吹號與原始嘶叫開始,眼前震撼的癡迷、狂放的舞蹈,讓我目不轉睛的鎖定台前每一個舞者,然後由其中一人把奧菲歐與尤麗蒂西的神話故事徐徐「嘔吐」出來:奧菲歐是希臘的吟唱詩人,樹木女神尤麗蒂茜對他著迷不已。但是新婚當天,尤麗蒂茜被毒蛇咬死,奧菲歐為了愛情,決定闖入陰間。冥王受到奧菲歐美麗的歌聲和七弦琴感動,決定讓他的愛妻重返人世,但是要求不能回頭看尤麗蒂茜。而離開陰間的途中,一路上鬼哭神號,就在最後一刻,奧菲歐忍不住思念回頭顧盼,剎那間尤麗蒂茜又墜回陰間,永遠無法返回人世。悲痛欲絕的奧菲歐發誓從此只愛男人。(好悽涼的一個詭異故事)

說故事舞者以全身力量逐句逐詞講出故事,身體也同時隨聲音發放而伸展,似要把情感同時爆發開來,同時間其他舞者就以不同形式把情節一一呈現。這樣的處理一來可以令對該神話不大熟悉的觀眾能有所了解,二來亦可為整個演出由身體出發的風格定下基調,而舞者透過聲音與身體兩者互補,更能有效地把全身能量發放出來。瑪麗.舒娜對身體的著迷除了見於眾舞者不斷扭曲轉動的肢體動作,也可從服裝設計上見到。所有舞者無分男女,皆赤裸上身,僅以金色圓飾物蓋掩乳頭位置,呈現出中性的身體,不單模糊性別之分,也無分人獸神,各個角色轉變只靠肢體與面部表情表達。難得的是各舞蹈員個個身手敏捷,整體合作也佳,當要演繹一些古怪野獸,需要眾人合力扣成一體時,就更見默契。

全個演出分上下半場,第一幕除了簡介故事內容外,也嘗試透過不同的身體及情感變化去呈現神話故事如何給流傳與轉化,雖然過程中有不少高能量的肢體動作,但眾舞者表情豐富,整體輕鬆有趣,高超的舞蹈和表演肢體,讓視覺充滿豐富刺激和養分,在謝幕時,掌聲不停,讓演員多次出場謝幕,這個表演才在掌聲中完美收場。第二幕集中呈現故事內某些有趣時刻加以玩味,多了整體,卻少了幽默靈光。中場休息過後一女舞者攀越觀眾席,試圖把觀眾反應構成演出一部分,新意不大之餘,互動效果也未算特出,而且讓我覺得有點凌亂失控,讓坐在樓上位席的我觀看有些困難和分散。

這齣結合跨國製作群的《奧菲歐與尤麗蒂茜》,未演先轟動,已在台灣舞蹈圈引起熱烈討論,曾有國外舞評說,欣賞瑪麗.書娜的舞蹈,觀眾盡可放鬆心情,因為從幕起至幕落的每一秒鐘,你將經歷前所未有、彷如脫軌般的華麗冒險,舞者胴體所展現的動感與感染力,觀眾只有五體臣服。

(Marie Chouinard)
(舞員造型)
(精采演出畫面)


http://www.mariechouinard.com/flash.html
瑪麗.書娜官方網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