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7/11/08

Kalifornia(1993)-(台譯:加州殺手)觀後感

劇情簡介:
布賴恩,一位新聞工作者以對連環殺手的迷戀,說服他的女朋友,攝影師凱利,採取旅行對加州通過阿肯色和得克薩斯參觀著名美國人謀殺站點以便他能寫書在主題。他想找人和他們和分享燃料費用,於是刊登廣告想找幾個同伴。於是失業的前囚犯薛立和他沒頭腦的少年女朋友愛利斯角落回應。在途中凱利煩惡他們笨拙,而且過著糜爛及垃圾般的生活方式,但男朋友布賴恩堅持認為他們為最佳選擇。一路上他們拜訪了各個犯案現場,就在布萊恩處心積慮推敲出這些殺人狂的動機時,最殘暴的殺手原來一直在他身邊…

或許你萬萬沒想到,恐怖的殺人魔如此凶殘及無血,但你更沒想到他會出現在你身邊!

觀後感:
90 年代美國參與了風流韻事以它自己的虛無主義。有對凝望的被痲痺的迷戀入它增長的社會無政府狀態的面孔並且混亂和在這之中連環殺手成為了放置在門之外瘋狂的標誌。

由著名MV導演多明尼克薛納在1993年初執導筒的作品《Kalifornia加州殺手》,可謂90年代最被忽視的傑作之一,本片大膽的題材與新穎的風格,在非主流片商的包裝發行下,雖然獲得部分影評人的大力推薦,卻未能獲得大眾的青睞,主演本片的卡司如布萊德彼特、大衛杜考夫尼、茱麗葉露易絲等,在當時都還是亟欲出頭的二線新星,對觀眾的吸引力不可同日而語,然而他們在片中的表現不但不顯生澀,反而發揮出猶勝於他們躋身主流影壇後的戲感,個個有令人過目難忘的演出,尤其是布萊德彼特不計形象的放浪詮釋,相信必會引起迷姐迷妹們一陣驚呼。

當然現在回頭來看本片,除了你欣賞當時還是2線演員的新生代,像布萊德比特和大為杜考夫尼,還能發覺體會到美國的無政府主義的病態,和讓人荒心恐恐的恐怖主義,紛紛在電影上,傳敘他們的王道及精神,從90年代初的讓人恐懼的食人魔《沉默羔羊》和利用殺人為藝術的《火線追擊另SE7EN》或則是性虐待和未成年性關係的《8厘米》等等殺人魔的電影,像雨後春筍般的一部一部的出現,而反映著現實的黑暗面,通常這類電影,都將殺人魔的身分,塑造成真實的身分或是以社會真實殺人事件為藍本,使得電影讓人更為真實感,是一種警惕的效果還是反映社會上就是真的如此,而政府是否重視社會的邊邊角角,或者是否了解事情的嚴重性還是只是衛道人士的夢靨!台灣也是如此,之前的保險員分屍案到更早之前的箱屍案,都是讓我們擔心和害怕的!!

如果你喜歡這類型的電影,那你又怎能漏掉這部開狂暴風氣之先卻未得到應有重視的類型鉅作呢﹖

本片導演他秉持一貫對視覺呈現的精緻要求,讓成本不高的獨立製片《加州殺手》雖然沒有特效或大場面撐腰,全片卻仍佈滿講究的光影處理、陰森中帶點淒美韻味的取景、以及令人演睛一亮的運鏡與剪接手法,這些美術與技巧上的成就多少提升《加州殺手》的整體質感,一掃一般人對獨立製片因缺乏資金而略感粗糙的疑慮。

他也沒有把《加州殺手》拍成又一部以娛樂效果掛帥的傳統驚悚片,而是把工夫花在徐徐運釀影片的不安氣氛,同時用心地經營角色的性格轉折,讓整部電影的劇情愈發展愈令人好奇,殘暴的畫面也愈演愈烈,之後終於結束在觀眾在道德上所能承受的頂點,卻留下了更令人心寒的意涵…

本片與一般變態殺人影片在意涵上最大的不同點,便是它對所謂"心理分析"的質疑,甚至該說是以一種嘲弄的態度,來看此類型影片中對殺人狂的動機追究,本片提出的是一個 "純粹邪惡"Pure Evil的論點,藉由片中一個對暴力有莫名好奇與憧憬的記者,以及一個並非因昔日創傷而嗜好殺戮的莽漢,交錯鋪陳出本片對暴力因子所持的"宿命論"觀點(Natural Born Killer!?),也試圖點出人性底層對暴力行為的著迷嚮往(這也不正解釋了市場中充斥暴力電影,或 "變態殺人影展"對觀眾充滿吸引力的原因!?)

當然這樣的論調對保守或衛道人士而言簡直是一大忤逆,他們積極強調廢除死刑並將變態狂視為需要幫助的心理創傷病患,這樣的人道態度竟成了本片斗膽挑戰諷刺的對象,會遭來兩極化的評價也就可想而知了。除了對暴力的見解外,《加州殺手》也藉由這趟橫跨全美象徵圓夢之旅的公路歷程,戳破了所謂"美國夢"的理想迷思,片中所有為了編織這個夢而付諸實行的角色都換來了慘痛的代價,片尾弱智少女的最後留言,為這容不下純真與夢想的社會下了悲慟的註解,也許你會覺得本片的意識形態過度悲觀,卻無法否認這是次有力的控訴!

的確,以變態殺人狂為題材的電影實在太多了!但若能像《加州殺手》這樣兼具娛樂性與內涵,編導演各方面均有傑出表現,那個人真的不介意再多看個幾部。

沒有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