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9/02/06

癲佬正傳(The Lunatics)(1986)-觀後感

劇情簡介:
女記者(葉德嫻飾)受託跟蹤採訪一個忠實于精神病患者救助事業的社會工作者(馮淬凡飾),二十多年來他一直與街頭流浪漢打交道,旨在引導他們走向康復,但他的行得不到人們的回應。女記者親眼目睹了他對垃圾佬(周潤發飾)、終日遊蕩在菜市場的癲仔(梁朝偉飾)與康復的患者(秦沛飾)的關懷與他們辛酸的故事。康復患者其實有間歇性發作精神病,受到生活中重重壓迫後,想念兒子的他持刀闖入幼稚園釀成血案......

觀後感:
台譯:《天天星期七》?!我猜不透台灣片商取此名稱與電影本身有什麼關係。

不得不稱讚導演爾冬陞,畢竟本片是他個人第一次執導,電影卻看不到稚嫩的尷尬,反而在電影場面調度和氣氛醞釀上,都顯大器,演員當然幫了不少忙,但導演的功力很難想像初次執導就如此成熟。電影題材冷門,大家避之唯恐不及,十分禁忌冒險,反映了社會工作者是如何引導精神病患者走向康復。其中涉及了如何對待精神病患者這一社會問題。主角全身心投入到這項事業中,女作家深受感染,亦加入進來,但他們的努力最終也失敗了,不僅已經康復的病人舊病復發,就連主角也付出了生命。這部影片促使人們開始反思,爲什麽這樣的事業沒有得到人們足夠的理解與支援。編導對這一主題的的深入發掘使影片具有了一定的社會意義。

電影內容極為寫實,鏡頭補抓了社會生病的一面,髒亂不堪的街友住處,香港狹窄壓抑的生活環境,不健全的人與家庭,精神病患的無奈和恐懼,社會異樣眼光的看待,沒有印象中港片的搞笑娛樂感,整片瀰漫沈重與驚悚的氣氛,更道出血淋淋社會的黑暗面。電影氣氛掌握十分出色,幾個畫面透過鏡頭剪接,驚悚危險感淋漓盡致,如秦沛飾演「阿全」角色,康復中的精神病患,時而正常時而瘋癲,電影高潮橋段闖入幼稚園屠殺場面,可堪稱最嚇人橋段。

就意念與架構上而言,這部影片有著典型的戲劇結構──衝突、發展、高潮、終結。它的衝突以遊蕩市場的瘋佬「狗仔」梁朝偉為起,它的發展以殺子埋屍的「松仔」周潤發為主,再以「阿全」秦沛所引發的社會慘案為高潮,然後由馮淬帆飾演的社工與葉德嫻的記者為全片的貫穿,最後再以社工意外的喪命為終結。在這個有序的結構中,編劇爾冬陞在沒有一句口號下,讓觀眾看到精神病患者的百態,還有社會大眾對他們歧視與排斥。也就是基於這種歧視與排斥,造成患者與周遭環境人事物的不協調,使他們成為隱藏在這個貌似祥和社會裡的炸彈,一旦這些炸彈引爆,就是人間血淋淋的慘劇。

社會觀點來看這些精神病患,人是社會的人。每個人都以不同的方式與社會群體相聯繫著,不可能與之脫離。而人類社會是一個複雜的系統,毛病不少。因而在個體與群體之間就有許多的矛盾衝突。其實現代人內心都病的,只是輕跟重之分而已,那我們又何苦為難那些病的重的人,當你身邊出現一個精神異常的病患,相信現在人都直覺性與「危險」畫等號,產生歧視與排斥,而造成更多誤解與患者的內心傷害,有如電影中醫生所說:別認為將病患送到醫院就是幫助了他,而是要多關心他們。



沒有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