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9/02/06

Haine, La(1995)-(台譯:怒火青春)觀後感

劇情簡介:
廿四小時的憤怒實錄。巴黎無業青年三名,一人被警察毆打,懷恨在心。另一同黨盲打誤撞的弄來一把手槍,於是,還以顔色…青春有無比怒火,無比的爆炸力,而死亡,只是青春邁進一步的必然過程。影片開頭的一段臺詞讓人深思:某人自50層樓跌落,每墜下一層,他都在安慰自己:至今沒事,至今沒事…….重要的不是下墜的過程,而是結果。

觀後感:
…我是惡夢 天天都可騷擾你
與你遇著在路途 你莫退避
我是憤怒 分分鐘可燒死你
幾多虛假的好漢 都睇不起…

Beyond的「我是憤怒」歌詞,可以簡單說出本片的主軸精神,電影給人太多的反政府主義,和反社會意識,但回想起來,這些叛逆的年輕人,他們與警察作對,成為政府的頭號公敵,難道純粹無聊搞怪嗎?我想並不那麼簡單的賀爾蒙作怪,實際上青年的感覺是如此的敏銳,他們對自己行爲的判斷清晰而準確,他們甚至已經察覺到了叛逆的最終後果,因此他們反復念叨:至今爲止,一切尚好!他們一無所有,無所事事,滿腔怒火,可是每一次怒火的發泄都將他們置於更加尷尬的境地。

怒在他們身上,更像是一種與生俱來的本能,對於不合己意的人,他們的憤怒之火會在瞬間燃起,不是爲了自由、尊嚴等等毫無邊際的空泛意義,僅僅是自然而然的生理反應。尤其是對於那些和混混沒多大區別的警察,更不需要任何時間來醞釀情緒,憤怒之火就會驟然從身體中沖出。

其實他們並不壞,他們對家人依然是有著和普通人一樣樸實的語言和平實的舉動,除了逞逞口舌之勇,他們很少主動去攻擊除了警察以外的其他人,即使那些人是他們極度不屑的。他們也有不少怯懦的時候,面對警察的追擊,他們更多的也是在逃竄,被抓住的時候,也是服貼地極力壓制著自己的情緒。即使是拿著槍抵在小混混的頭上,在顫抖著掙紮一番之後,也還是理智地放下了槍口。如果沒有最後警察的走火,槍殺警察的鏡頭他們也僅僅是拿手比劃比劃,在頭腦中幻想一下而已。他們一樣不想坐牢,懼怕殺戮,那些噴薄而出的憤怒之火,並沒有轉化爲頭腦發熱的衝動行爲,非要在瞬間將一切燃盡。

有趣畫面,電影中撿到手槍那位火爆少年,在鏡子面前拿著手槍,張牙虎爪的對鏡內自己說著:「Are You Talking To Me?」然後擺出開槍畫面,這畫面似曾相識,如果看過《Taxi Driver》的朋友應該很清楚,就是Robert De Niro片中準備射殺總統的前自家預練畫面,Robert De Niro飾演計程車司機跟本片主角們有相同的命運,就是在那時代充滿孤獨與無望的人生,並且試圖去改變生活的一系列的努力都遭到了失敗。將這個無法尋找到出路的人意圖通過暴力來拯救理想或者說是發泄情感的計程車司機或是憤怒的年輕人,推到了對社會的對立面上。

電影呈現一種真實又浪漫的情懷,有著黑白攝影的灰色基調色彩,導演利用不間斷長鏡頭尾隨三位主角,彷彿虧看著他們犯案逃亡過程,時而加入慢鏡頭和誇張的加速,電影鏡頭隨著雷鬼音樂和軟性rap,軟硬轉換,彷彿一部動感MV。




沒有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