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9/01/23

Tout Va Bien(1972)-(台譯:一切安好)觀後感

劇情簡介:
影片講的是一位廣告製作人和一位美國記者如何證明一家香腸廠的工人把老闆困在辦公室裡整整五天。

影片裡一家香腸工廠在一次罷工中成為激進分子的集中營,在那裡他們展開了與資本家們針鋒相對的談判和鬥爭。又是Jean-Luc Godard的政治宣言,但這次他請兩位左派立場堅定的大明星Jane Fonda和Yves Montand助陣,也是他最政治概念化和專業化的電影。雖然兩位大牌明星的政治立場都是左派,但似乎影片的重心沒有放在他們身上。

觀後感:
誰沒跟我說,頭腦渾沌時,請勿觀看Jean-Luc Godard電影來解悶的下場!

後果換來頭昏腦脹,整個人快抓狂,四肢無力,整個人只覺得一陣無力感。不是電影內容難看,而是Jean-Luc Godard這個導演太專業,太跳躍式思考,觀者來不及跟上導演的節奏就被拋甩在一旁,整部電影觀看起來有點疲累,追趕著結局到來,彷彿跑了一個長距離沒有休息的馬拉松賽跑,中途幾度想放棄的企圖,但最終還是撐完全場,但跑完內心隱隱約約有種優越感和自信。(佩服自己忍耐極限越來越高)

Jean-Luc Godard的電影通常被視為挑戰和抗衡好萊塢電影的拍攝手法和敍事風格。他也把自己的政治思想和對電影發展史的豐富知識注入他的電影。在他的作品裡可以經常發現存在主義和馬克思主義影子。Jean-Luc Godard積極關注1968年巴黎的五月風暴,並開始和深受毛澤東思想影響的學生Jean-Pierre Gorin合作拍攝有毛派訊息的電影,他們認為電影的本質是寫實,主張運用長鏡頭和複雜的場面調度來表達視覺訊息,避免使用不必要的剪接。當Jean-Luc Godard成為導演之後,經常採用連續長鏡頭來展示電影的真實性,也是運用多重突兀跳接的先鋒。

影片涉及的是一對從事傳媒業的知識份子的感情生活和發生在1972年五月的一家香腸製造廠的罷工事件,他們和工廠經理一起被工人堵在辦公室裏整整五天。在影片中,我們看到和聽到經理、共產黨工會代表、"新左翼"領導人、普通工人講述他們的見解;看到工廠的作業流程;看到Yves Montand拍攝廣告的工作,聽到他講述自己從68年起的經歷和失落;看到Jane Fonda作爲美國廣播公司駐法國代表的播音工作,也聽到她的失敗和煩躁;看到青年激進分子的一次超市搶劫和警察的暴力鎮壓;看到法國社會各階層的"真實面";也看到Jane Fonda和Yves Montand共同生活中的爭吵與困境。甚至他們的愛情生活也構成了時代的轉喻:二人相識相愛於68年五月時對一次罷工的參與,又在72年五月的這次罷工中發現個人生活的破裂。總的來說,這是在"六十年代之終結"之後的西方社會中,對知識份子的個人生活和時代社會的整體狀況的一次雙重書寫,是對參與的無能和表達與再現的失敗的一次痛苦反省。對Jean-Luc Godard,這是他對自己此前電影實踐的總結,也是爲此後新的探索所設立的可能起點。

電影最引人爭議性的畫面莫過片中Jane Fonda手拿的照片,照片內容是特寫著一個女性之手握住正勃起充血的陽具畫面,畫面令人傻眼也充滿閹割和挑釁的意味,片中Jane Fonda不斷抱怨自己和情人間的性生活不美滿,不斷抱怨老公例行公事的處理房事,彷彿有個基本公式:吃飯→看電影→喝咖啡→做愛,一陳不變,而男方認為這樣步驟是最完美的,導致女性對種種產生不滿,Jean-Luc Godard似乎透過情人間的爭執間接表達國家和人民勞工間的關係,勞工工作就像基本公式:吃飯→看電影→喝咖啡→做愛,一陳不變,卻沒有用心經營和實質上補貼,最後以罷工收場,跟情人一樣,爭吵後才換的些微的調整。

Jean-Luc Godard總是在電影大膽嘗試各種實驗性電影手法,超長鏡頭不切換在《Weekend週末》已經發揮的淋漓盡致,但是本片結局的橫掃整個家樂福畫面,不管是畫面呈現或是鏡頭內佈局,都極為用心,依舊令觀者振奮,但最讓我新奇的創新,就是導演喜歡拼貼的技巧,又習慣把攝影機的眼睛跟著場景移動追蹤,一口氣把整場的情事景象拍下來。而後來我卻發現近期某導演有相似的作品,就是Wes Anderson,在作品《The Darjeeling Limited大吉嶺有限公司》《The Life Aquatic with Steve Zissou海海人生》《The Royal Tenenbaums天才一族》等作品都可以看到類似手法,不確定是Wes Anderson是否受到Jean-Luc Godard影響與否,但畫面呈現和手法都是成功討喜的。



沒有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