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9/01/21

Peur(s) du Noir(2007)-(台譯:暗夜恐懼)觀後感

劇情簡介:
《暗夜恐懼》召集6位藝術家、以黑白簡約畫風講述了一個個關於恐懼的故事。

觀後感:
假如恐懼的確是一種心靈災難,我們與其避開那總彌漫不走的暗黑情懷,倒不如迎上前去,視之為不得不嘗一口的苦杯?每天晚上聽見逃走的人形昆蟲標本在床頭唏唏低叫,枕邊人變身為禁錮你的怪物;無助地躺在床上接受注射,被迫發著沒完沒了的噩夢……顏色都褪掉了,夢魘卻正開始。六位創作者,合力把你我他心內最不願面對的情景置於大家眼皮底下,告訴你何謂赤裸裸的恐懼,何謂求生不得,求死不能。畫面之間,帶著詩意搬曖昧的獨白,又可詮釋為對社會文化的批判。

第一段:
內容發生在維多利亞時代,一個笑容邪惡的男人牽著4頭惡犬招搖過市,他最大的樂趣就是看著它們將無辜人們撕成碎片。畫面風格狂野粗暴,混亂筆觸間嗅到濃濃反諷意識,更多的政治意圖藉由惡(餓)狗攻擊無辜的人們開始大肆撒野,最後卻透過鏡子反視到惡(餓)狗的主人本身,狗兒抓狂似的將主人開腸破肚,更意味著操作政治的有心人卻被政治給致死,有如孔子曰:夫君者舟也,人者水也。水可載舟,亦可覆舟。

第二段:
幾隻詭異而充滿魔力的蟲子闖入了一個害羞的男孩的生活,從而將他引向噩夢般的旅程。卡夫卡式的臆想混合著David Cronenberg式的視覺風格,劇情帶有人性潛在對昆蟲的恐懼,恐怖小說家史蒂芬金曾經說過:怕黑、大老鼠、蛇、畸形、糊糊的東西、封閉空間、死亡本身、他人等等都是構成恐怖電影的基本元素。透過枕邊人被蟲子咬傷後,性情越變越詭異,甚至性情大變粗暴肉慾,而害羞的男孩自己卻不知道自己將陷入無法自拔的恐怖陰謀中。動畫風格強烈,創作者巧妙利用3D動畫模擬2D傳統版畫效果,高度黑白陰影對比,陰影邊緣鋸齒狀效果給動畫帶了幾分視覺玩味感,更將僵硬的3D動畫印象軟化許多。



第三段:
一個日本小姑娘備受噩夢的折磨。
故事帶有濃濃日本恐怖漫畫大師伊籐潤二色彩,夢境和現實間總是最曖昧危險的區域,故事說著一個新轉學生總被舊同學欺負,而過渡壓抑的心情轉變成憤怒的慾望(可參考經典恐怖電影魔女嘉莉Carrie 1976),更透過中邪過程讓故事曲折離奇,也帶有濃濃東方鬼故事的模式,委屈→壓抑→中邪→復仇等模式,故事中牽扯太多佛洛伊德對夢的解析,我不是很懂,但視覺風格卻是有種日本黑白電影的味道,灰階的漸層混雜日本畫風,喜歡人很喜歡,不喜歡人不喜歡,滿極端的偏好,而動畫只透過Flash軟體製作,以專業動畫電影來評論,動作流暢度上稍嫌不足,但是多了另一種平面圖畫式的視覺效果。


第四段:
男孩來到沼澤地度過他的暑假,漸漸的他發現他周圍的人們一個個消失了。
精緻、著迷、素描、耐人尋味,幾個簡單形容詞是我對作品的看法,太細膩的素描動畫,光影捕抓和動作流暢度,似乎完全不輸給3D動畫的準確,當然韻味及視覺豐富性是3D動畫完全無法比擬的,人工手感給了動畫本身最大的價值,劇情本身帶有古老寓言式的陰森,人類以為吃掉人們的是捕抓到的大鱷魚,但其實並不是,透過死亡鬼魂回來托夢,輕輕站在窗簾邊看著男孩,似乎說著整件事跟男孩有關係,好毛骨悚然的手法,也讓作品帶給更多思考咀嚼的層次和空間。


第五段:
中年男子,在寒冬的空屋,外頭只有黑暗和白雪,卻隱隱約約感覺屋內似乎還有另一個人。筆者最喜歡本段,簡單也是最困難的,畫面永遠只有大面積的黑,而白顏色變的異常顯眼,透過這種原理製作動畫,畫面出現的就是光線照射到的亮面,其餘的部分就是陰暗面。「密閉的空間」常常是恐懼的根源,「未知的事物」也常常被恐怖電影拿來放大呈現,變成引發恐懼的媒介。


第六段:
本段應該是分散的,在故事跟故事間所穿插分怖,有點像串場的潤滑濟,黑白強烈對比色,組成的幾何圖形不斷變化分裂,看似沒有劇情卻帶給人暈眩的視覺效果,加上旁白陰森女人敘述著恐怖經驗,風格令人難忘。

1 則留言:

Brutal Truth 提到...

平面的效果或許是因為這是漫畫動畫化的作品.
我自己最喜歡的是charles burns的部份
就是蟲子的那篇
另外日式怪談也很瘋狂.

看這片的時候有個小插曲
有位媽媽以為動畫很適合孩子
帶著小女兒來觀賞
結果...不到一半就匆匆離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