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8/09/27

September(2007)-(台譯:九月)觀後感

劇情簡介:
這是一部主要描述人物的故事片,場景設在了1968年澳大利亞的小麥生長區,主角是兩個15歲的小男孩,他們一個是白人一個是黑人,在那個動亂的年代,他們的友誼也變得不可靠。儘管當的社會處在嘈雜的環境和政治氣候施加的壓力之下,他們卻仍盡力維持著彼此的友誼。

觀後感:
台灣的九月,似乎有點不平靜,颱風侵略、毒奶氾濫、政府政策擺動不定、政客貪污,新聞的真實度讓人質疑,你我都受夠這些煩人的事件,台灣人民飽受許多精神上和物質上的折磨,或許看電影可以暫時逃避現實紛紛擾擾,而剛好本片片名被翻譯成《九月》的《September》,本片跟台灣一點關係都沒有,是一部透露著淡淡憂鬱和傷感的影片。

電影中沒有壓迫高樓大廈,也沒有奔馳在馬路上的兇猛野獸機器,片中那一望無際的金色麥田,徐徐微風吹倒一株株並排的小麥,無異於一道養眼的風景。音樂一陣一陣海浪般憂傷歌唱,鏡頭長長悠悠繪畫出淳樸安靜時空背景,電影節奏緩慢優美,但是述說種族的差異和對立浮現,涉略到種族題材的片子倒是少見這樣溫和的。沒有尖銳的語言,沒有肢體的衝突,沒有恨之欲其死的怨念,影片中鋪陳的是一種無力感濃厚的環境壓迫。

那個非常時期,原本就是不公平的年代,黑人地位總是處在低階層,教育更是奢侈的附屬品,故事就是發生在那個轉變的歷史尖端,Ed和Paddy就是生活在這農場上的兩個男孩,他們從小一起長大,非常要好,就像他們的父親年幼時那樣。不同的是,Ed是白人,而Paddy是黑人。Ed每天去上學,Paddy每天在農場幹活。一天,Ed告訴Paddy,他最喜歡的拳擊俱樂部將在九月來到這裏。於是他們在牧場裏圍出一個拳擊場,時不時的練習,這是他們友誼的見證。Ed帶Paddy去電影院,Paddy第一次認識了通過拳擊改變命運的黑人拳擊手,於是他心裏暗暗下了決心。

在那個年代,黑人是沒有受教育權的。從片中Paddy父親與Ed父親談話可以推測,當年應該正處於黑人解放時期,應該是頒佈了人權和反種族歧視方面的法令。然而事實上,法令只是一紙空文,種族歧視來自根深蒂固的觀念,人人平等並不能實現,黑人上街會忍受各種異樣的眼光,而白人有黑人朋友會讓他們蒙羞。黑人如果想要獲得工資,付出的可能是失業的代價,他們不斷的被從農場裏趕出來,人種之間的不平等仿佛一到不可逾越的鴻溝。曾經的朋友玩伴尚且如此,其他人則可以想象了!Ed和Paddy之間也如此,一次,Ed拉著Paddy晚上到Ed喜歡的女孩家去,不小心驚動了女孩家裏人,Ed逃跑了,Paddy做了替死鬼。儘管如此,Paddy並沒有背叛Ed,背叛他們之間的友誼,但是Ed背叛了,他是個懦夫,連女孩都這麽認爲。

終於,再一次在拳擊場上,Paddy把Ed打倒了,甚至在出界之後,他用拳頭狠狠地把Paddy打倒在地,從嘴裏吐出一句:“FUCK U!”這一句折射出他的不屑,他的憤怒,代表著一切game over。

再一次的路上,Ed與Paddy擦肩而過,Ed知道Paddy要離開這裏,去拳擊俱樂部,追尋他的夢想,但是他什麽都沒說。在做了一番思想鬥爭之後,他發動了汽車追了上去……倆人仿佛又和好如初,但是我相信他們再不會像從前了,心已不在一塊,維持的只是表面的和平。經歷了這一切,他們都長大了,懂得了人與人之間的不平等來自不可逾越的觀念。正如那個他倆一起圍出的拳擊場,已經拆掉不復存在了。

壓抑的氛圍中,沒有太激烈的衝突,長鏡頭中的麥田除去浮動之外的死寂,暈渲出悲涼的社會矛盾。總是望不到盡頭的路,總是晃動著的視線。Paddy和ED的友情就這樣了吧。就算最後終於也願意搭上話,但被摔壞的友情總歸是多了一道裂痕。心頭上的芥蒂很難忽視。

本片《九月》,故事發生在1968年,好奇的我透過網路收尋一般歷史上當年發生了什麼重大事件,是否跟本片有所關聯,後來發現了幾件有趣的事件:  
1,1968年是世界人權年。
2,1968年,美國著名黑人民權運動領袖馬丁·路德·金,遭暗殺。

對於喜歡恬淡、靜謐的人來說,獨自靜靜地去看《九月》,聆聽片中優美的背景音樂,一定可以領會什麽叫心曠神怡的。


沒有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