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8/09/08

Lisbon Story(1994)-(台譯:里斯本的故事)觀後感

劇情簡介:
戲中主角是一位電影收音師,一張寫著求救字眼的風景明信片;要求他趕往里斯本爲朋友的電影進行收音工作,他到後,卻發覺朋友不知所終,於是他便根據朋友先前拍下的葡萄牙菲林(那是一出關於里斯本一小鎮的紀錄片),到朋友曾拍攝過的地方收音。

後來收音師找到了導演朋友,知道他擱下影片的原因;導演對眼前的影像感到麻木,便想到用簡單的器材(一台古老手攪式的攝影機),到里斯本拍攝一出簡單的黑白電影,企圖刻意罔顧電影巳發展的歷史。但導演到了里斯本後,依然感到那份無力感,他說,以前影像是用來說故事的(Tell a story),但現今影像只是用來賣弄的(Sell a story),他根本無法用影像忠實地去紀綠一個地方。後來他索性採用另外一種拍攝方法,將一部手提攝錄機擱在背上,由它開動,然後在小鎮內到處走,紀錄了的影像他看也不看便擱在一旁,如是者拍了好幾十盒錄影帶。他認爲不經過他眼睛觀察的里斯本才是最忠實和客觀的,更希望將紀錄留給後人看而他則永遠不看……

觀後感:
公路,某種特定聲音的突出,再加上貌似平淡無奇甚至有些枯燥乏味的劇情,這就我心中的Wim Wenders。

放了櫃上許久的DVD,一直沒有時間去看,直到近日整理才有機會讓它重見天日,此爲當年Wim Wenders配合電影誕生100周年而拍,Wim Wenders以拍攝公路電影風格為出名,而本片當然繼續炫耀他十分擅長的公路影像,通過一個頗爲晦澀平淡的故事,對電影創作的態度作了一番揶揄和反省。

電影一開始便是不斷開車行進的畫面,走過大街小巷,鏡頭始終是汽車的擋風玻璃的角度,彷彿流浪者沒有目的的往不熟悉的地方前進,更像一個尋找沉澱靈魂的心靈之旅,主角一個中年電影收音師,有個不算好看的外表,卻有某種幽默:汽車爆胎換胎時將好胎弄掉海裡、汽車水箱沒水加汽水、排氣管掉了、汽車半路拋錨、包著石膏的左腳、雞同鴨講的學習著葡萄牙語,一個人來到陌生城市,孤獨的幫朋友電影收音,在旅程中遇到形形色色人物,而原本幽默詼諧的個性,經過與人接觸交談而逐漸變的孤獨安靜,像個落魄的衛道者,從半眯的眼皮下注視著城市的繁華,孤獨的走了好久,我明知道不可能再如同往日一樣真正擁有自己的世界了,但是,有一種固執——有時候彷彿是一種自負,誘惑著我,尋找一些東西,可以讓我的腦細胞暫時逃離紛亂,沿著給出的線索享受精神的歡愉——那是多麽短暫啊,一泄如注之後,竟是無比的空虛。

片中的友誼感人至深,雖然並不是本片的主題。主題是那一句被許多看過或沒看過的人所傳誦的選擇問句:tell a story OR sell a story?! 可給我印象最深的卻是,音響師爲了追尋朋友的足迹,在里斯本的大街小巷認認真真的生活了一回,傾聽了所有的聲音,包括一種産生愛情的歌聲。這種追尋,本身就是出於信任。後來音響師發現了那個一直暗中跟蹤他的小男孩正是爲他的朋友而效力,並由此找到了朋友。兩人一番爭論後最終和解並達成共識。本片最後鏡頭,也就是最感動我的一幕,兩個人拿著老式的機器,拍攝里斯本的有軌電車在街道上行駛的樣子,錄下它的每一次喘息。歡呼雀躍的就像兩個十幾歲的少年在遊戲大獲全勝後的樣子。這種開懷,只有和與你息息相通的朋友間,才會存在。

從前的電影是向人們說明(telling something)、展示(showing something)某些東西,而現在僅僅是爲了商業利益(selling),什麽都改變了,那些爲了給人們展示某些東西的技術手段已經沒有了發展的空間,影像爲了錢財利益違背了初衷。對於已經習慣了速食電影的現代人來說,電影是什麽已經不是最重要的了,世事紛擾,只變成生活調劑的娛樂工具。



3 則留言:

Kit 提到...

里斯本的故事很吸引人=]

對於只是想花巧的展現特效技術的商業片
,不過是在虛耗地球資源和餵食人們不花腦過日子毒藥。

壞胚子 提到...

哈哈!說的好啊!
只不過我有時候也會偷偷看那類型電影⊙﹏⊙∥
真愧疚啊~

Kit 提到...

沒辦法我們都得打發一下時間X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