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8/01/31

The Royal Tenenbaums(2001)-(台譯;天才一族)觀後感

劇情簡介:
特倫(金哈克曼飾演)跟太太愛瑟蓮(安潔莉卡休絲頓飾)育有三名子女,而且他們都是天生異稟的奇才。兒子查斯(班史提勒飾演)對房地産擁有超乎想像的觸覺,12歲就開始建立自己的生意,後來又以經營房地産在華爾街創出了一番事業;女兒瑪葛(葛妮絲派特洛飾演)在14歲時就榮登得獎編劇行列;另一個兒子瑞奇(路克威爾遜飾演)曾是少年組網球冠軍。不過特倫的家庭並沒有以爲子女們的輝煌成績而和睦幸福,而是因爲謊話與背叛而決裂。

特倫與妻子離了婚後離開了家;查斯自妻子去世後變得神經兮兮,整天替兩個兒子的安全而擔憂;貌似淑女的瑪葛其實是個有20年煙齡的“煙槍”,並且已多年沒有出版過作品,和做神經科醫生(比爾莫瑞飾演)的丈夫維持著毫無激情可言的婚姻生活;瑞奇自在一次大賽中失利後就一蹶不振,如今靠在世界各地航海來打發時間。

離家多年的特倫開始想念起自己的妻兒,熱切渴望重歸家庭懷抱享受天倫之樂。爲了達到這個目的,他宣佈已被醫生診斷爲胃癌,而且只剩下六個星期的生命,這個消息令分離的家人又重新團聚到一起,儘管開始的時候大家還是格格不入,但大家的關係卻在悄悄地發生著微妙的變化,當家庭從新擁有凝聚力之後,特倫又該怎樣解釋自己的“病情”呢?

觀後感:
故事劇情其實很簡單,述說一個不盡職得父親離家出走,晚年因為想要擁有天倫之樂而謊稱自己得癌症,想挽回跟家人住在一起的故事,其實很不起眼的小故事,但天才的導演和編劇巧手下讓簡單的故事變成充滿笑料和處處驚喜的不平凡電影,片中的「坦能幫家族」所生下的小孩均有過人的天賦,但是由於父親只是向你我一樣的凡夫俗子,所以無法給這些天才兒童「正確」的教育方式,以致他的小孩在長大之後,在其心靈有著一些各自無法跨越的障礙,這些所謂的「天才兒童」並沒有得到如同一般小孩子的生長環境,父母親並不瞭解自己的兒女究竟有些什麼問題,同時也不知道要用什麼方法來和他們溝通。好笑的背後,大家又彷彿被他的刻薄所傷,隱隱產生一點茫茫然的神傷。

片中總是充滿許多讓人驚喜的橋段,從一開始彷彿跑馬燈似的將片中背景畫面一一帶出,輕快的換鏡節奏,低沉嗓音配上幽默的旁白,已經讓人眼睛一亮,令人一絕得是襯底音樂既然是Beatles的Hey Jude,頓時天空繽紛了起來,拿鐵咖啡已經夠濃郁香純了,再上面撲灑少許的香氣撲鼻的肉桂粉,真是絕配啊!本片讓我非常喜愛的另一個元素就是電影配樂,片中充滿許多讓我熟悉和振奮精神的聲音,導演的心思與你相同謀合時,那種感動是無人能了解的,電影音樂由出身Devo樂隊的Mark Mothersbaugh擔任,歌曲多是滿懷愁緒的民謠、Punk,有多愁善感英年早逝的創作型歌手 Elliot Smith、美國最經典傳奇性龐克始祖Ramones、英國龐克先鋒The Clash、民謠老將Bob Dylan、披頭四靈魂人物John Lennon、英年早逝的創作歌手Nick Drake、60年代獨具病態美的Punk隊伍Velvet Underground與該樂象的女主唱Nico的和唱,原聲大碟試著從歌者的音色或是60、70年代的歌曲中找出帶有歲月痕迹!

本片復古感的觸覺讓人覺得熟悉有美麗,從畫面音樂和演員造型都濃濃的回到過去時光,懷舊變成一種風潮,影像風格瀰漫著一股70、80年代的色調,濃郁的色彩夾雜著稍高的明暗反差,同時畫面的色溫也偏低,相信這都是導演所刻意製造出來的調性,大量的正面、平面靜止畫面以及懷舊披頭四音樂,倒是賦予「天才一族」一個蠻特殊的影像風格。而電影中充滿大量的對白和口白,跟你我以往所看的電影有所不同,有點像在聽故事,而不是看電影,這種感覺很熟悉,笑話中透出人的可笑和悲涼就像似紐約「喜劇之王」Woody Allen的電影,沒有太大的議題,電影總是圍繞著人跟人之間的相處和微妙關係,家庭問題更是本片和Woody Allen不約而同的默契,又喜歡用章回式的短篇故事處理個別個案,出軌、變心、癌症、戀愛、分手、精神病、邊緣化人物、自我挑侃式的幽默,機智幽默又細膩感傷。

的確「天才一族」所獲得的評價,應該會是相當兩極化的,喜歡的人會很喜歡,不喜歡的人就是覺的還好,這都無所謂,每個人心中都有自己喜好和準則,有人喜歡對電影錙珠探討以獲得心靈的洗滌,但對我而言電影只是享受單純的娛樂,就像選擇衣物一般,是相當主觀的。

最後結局更是有趣,父親終於過世了,而片尾父親特倫要求子女在墓碑上刻上「死於沈沒的潛艇,為救家人而犧牲生命」堪稱一絕!


沒有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