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9/04/07

The Honeymoon Killers(1970)-(台譯:蜜月殺手)觀後感

劇情簡介:
故事來自於四十年代美國街談巷議的一則新聞:一個女護士愛上了情場騙子,決絕地抛棄了自己的親人跟著她的“拉丁情人”浪迹天涯,一邊扮成一對兄妹,專向有錢而寂寞的女人行騙再行兇,一樁樁血案將他們的命運緊緊地系在一起,直到他們在接連地殺了幾個女人和孩子後,兩個人都精神崩潰,最後向警方自首。

觀後感:
電影屬於美國Film Noir,以犯罪黑色題材為骨架,上面卻舖著油膩不堪的愛情故事,故事和鏡頭的安排設計,獨特顯明,尤其鏡頭運鏡方式,經常性的大特寫臉部被害人臉部驚恐表情,下一秒卻是殘酷的虐殺,給觀者有直接著衝擊性和壓迫性,與傳統犯罪電影有明顯的不同,導致電影帶有濃濃的B級片的味道;尤其男女主角搭配,一個風流帥氣的拉丁帥哥,與一個個性惡劣外型肥胖的女護士,從開始的虛情假意到最後兩人卻真心實意地相愛的故事。影片以一種簡單直接的黑白色調刻畫了兩人的相愛過程,寫實的鏡頭風格卻十分具有衝擊力。兩個孤獨的人所遇到的情感的衝擊是尖刻而熱烈的。影片一直在講述兩個人不停犯罪的過程,但支撐影片情緒推進的動力卻完全來自兩個人感情關係的變化。這樣一種黑色的情感衝擊無疑是更爲令人震動的。影片在當時的社會環境中出現是非常具有挑戰性的。

“新好萊塢”應該是相對於以前的好萊塢電影而言的,以前的好萊塢已經形成了相對固定的模式,從40年代末到50年代中期,好萊塢電影因爲遭受製片公司放棄發行,加上當時電視機的迅速發展等,曾經走向衰落,但消沈的好萊塢電影,於60年代中後期又開始逐漸振興,以一種叛逆的姿態現身影壇,對傳統類型影片進行抗逆,終於導致了《蜜月殺手》一片的誕生,其實就是打破傳統類型影片的模式,然後對各種傳統類型隨心所欲地挑選,然後用新的配方重新加以組織、合成,這部影片充斥著社會暴力,形象也是反抗現行社會規則與觀念的叛逆者,以反對暴力爲主題,以前的好萊塢影片被約束,沒有血腥暴力的鏡頭,60年代後期,隨著社會的開放,血腥暴力的鏡頭紛紛在銀幕上出現,《蜜月殺手》赤裸裸地拍攝開槍打死人的場面,開創了好萊塢電影對暴力的新的表現形式。

電影結局也充滿諷刺的表現,女主角最後因為精神崩潰,向警方自首,自己的另一半卻逍遙法外,留下自己在監獄等待法律的審判,曾經甜蜜似漆的感情頓時不見了,愛情似乎只是短暫的迷藥,當她清醒時,人事以非,事與願違,沒有道理的命運安排。總體來說,片子是一種用死本能反擊冷酷社會的表現,充斥著破壞與攻擊的欲望。愛本能的滿足並像理論上描繪得那樣可以平衡裏比多的狀態,而是服務於死本能本身,催生了這對“美國歷史上最偉大的夫妻”。

愛不用刻意安排,憑感覺去親吻擁抱就會很愉快。兩個精神狀態相似的人,順理成章地相愛了。當時都年少天真,加上大範圍時代性的空虛和空洞,他們的生活裏自然沒有太多複雜的內容:除了殺人,就是愛情。

如果一個人,他生命的全部目的和意義就是侍奉愛情,愛上癮就不浪漫了,而是危險。就好像嗎啡止痛,注射過量,就要命了。愛從來不是一個輕鬆的字,嗎啡的劑量尚可測量,愛情的溫度卻不能控制。因此愛上誰,怎樣愛,這愛究竟是熨心暖胃還是累及家身,全在命運。那些說不清道不明的,懶得想,全交給命運,潛臺詞就是此方程無解。



沒有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