劇情簡介:
自70年代以來,KISS搖滾樂團一直被譽為「地球上最偉大的樂團」,狂放不羈的歌詞及怪異的裝扮,是該團最大特色。
《Detroit Rock City》是為了向這個傳奇樂團致敬而拍攝的,KISS可說賦予了「搖滾天王」新的意義。 對詹姆、霍克、雷斯及崔普這四個叛逆青少年來說,唯一比和爸媽吵架、樂隊練習時抽大麻還要重要的事,就是去參加KISS樂團在底特律的演唱會。非常不幸地,詹姆的媽媽在他的衣櫃中發現了演唱會的票,她很擔心KISS的音樂及古怪的舞臺表演會殘害青少年的心靈,於是把四張門票放火燒了,心想這下孩子們的美夢可破滅了。
詹姆的媽媽還不滿意,她決定把詹姆送到嚴格的住宿學校,接受嚴厲的麥那提神父管教。 霍克、雷斯及崔普當然不甘心讓計畫破壞,崔普參加廣播節目比賽贏了四張前排的門票,三個人為了順利逃出學校,他們想出了瘋狂的計畫,鬧得整個學校天翻地覆,順利地逃離學校。 接下來就剩下從神父手中就出詹姆了,四個人偷偷地在神父的披薩中下藥,讓神父不斷發笑,無法停止,於是他愉快地讓詹姆外出參加演唱會,完全忘了他必須保護這個男孩免受邪惡的誘惑。
很快地,這群年輕人踏上了前往底特律的旅程,但這不過是這趟暴笑而溫馨旅途的開始。為了趕上演唱會,他們拼命克服所有阻礙,包括和迪斯可裡的混混打架、初嚐愛情、車子被偷、克服所有的恐懼以及為自己而戰,一切的一切都是為了這場生命中最重要的演唱會。
觀後感:
電影最終,主角們費盡千辛萬苦終於擠進演唱會現場,舞台一陣漆黑,當燈光如電影《第三類接觸》中的飛碟燈光罩射整個森林般瀰漫,四個華麗濃妝豔抹的Kiss踩著恨天高的靴子出場,招牌的嘉年華會般的煙火絢麗轟炸整個表演舞台天空,黑夜或是白天辨別不清,那也不重要了,又麻又辣的電吉他音浪一陣一陣在空氣間化成一道道浪潮淹蓋人潮,性感輕浮的主唱張開口大唱:I wanna rock and roll all nite and party every day!……台下台上歌聲合成一片,辨別不出誰是主唱?!這就是永遠的KISS樂團。
一部常在電視上重播的電影,到我每次轉到還是將本片看完,有種莫名的吸引力般,電影內容和所有描寫搖滾樂的電影都是一樣:頹廢的情緒,誇張的動作,主角放蕩的生活,甚至拍攝手法色彩技術處理上也極其相近,於是「搖滾」這隻大公雞好像成爲電影界的雞排,大家歡喜的題材。
但坦白來說,牽扯到搖滾內容的電影實在太多了,但真正能將搖滾精神滲入骨髓的電影更別提了,寥寥無幾,在許多電影觀眾心中,分成兩派看法:主流認爲他們太消極。非主流則認爲他們太簡單,觀衆則對無聊的重復感到厭煩。而本是主角的搖滾樂也只有淪落到在二流好萊塢輕喜劇中充當配樂的份了。
本片要論起跟搖滾之間的關聯,讓我覺得有些單薄牽強,頂多劇情主軸圍繞著1978年,底特律,四個對現實不滿的而又同樣崇拜著Kiss的學生們在一次偶遇中相識,很快便臭味相投的成立了一至以翻唱和模仿起家的樂隊。接下來的劇情幾乎俗套:出入酒吧,逃學,與女孩子的交往,離家出走,被慧眼相中,最後去得了成功與女孩的愛情。這樣的故事相信老調重彈,似乎少了更多的激點爆點,或許片中有許多讓人熱血沸滾的搖滾老歌當作電影配樂外,我看不到更大的感召力和擅動力,我想你想看到《Woodstock》的紀錄片中被稱為「垮掉的一代」為了世界議題,提倡「愛與和平」並呼喊著「做愛不打仗」口號,用音樂和擁抱溶化人與人彼此間的隔閡,大麻菸和迷幻藥催化著個人意識的崛起,那種色彩繽紛而短暫年代,或是《The Wall》這樣的意識流經典,片面式和酸溜溜諷刺的反叛和原發的衝動,讓力量進入一個個饑渴的軀體,由著勇氣導航,去尋找或慰籍自己的青春。
其實我們是幸福的,在這個資訊發達網路無國界的今天,更沒有母親的阻止我們聽音樂的權利,彷彿海綿般大量吸取各種資訊,相信這是電影中主角他們所羨慕的,但是或許我們太過於容易可以得到音樂的傳播,MP3的下載和YouTube影片的便利性,聽演唱會對某些層面聽眾來說,變的是奢侈又費人的行為,他們寧願在家吹著冷氣看著高畫質得DVD來滿足對演場會的慾望,導致搖滾樂漸漸的沒那麼神秘了,以往沒有MTV頻道的年代,為了看到心儀樂團可能必需像片中主角們一般千里迢迢的擠進去臭汗味和攪肉機般擁擠的會場,看著傳說中的樂團一幕幕如電影般神奇又夢幻,這種經驗可能不是你我可以體驗的,或許他們那種單純的年代才是最珍貴的!
總而言之,KISS的音樂與電影一樣,很普通,但是依然感人。感動的是在那些塗滿油彩的面具下,還有多少赤誠火熱的靈魂與渴求釋放與直覺的身體?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