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一樣的環境背景時光,卻是一樣的故事在你身邊不斷上演著。
劇情簡介:
70歲的老夫婦平山周吉和富子一起到東京探望子女們。他們先是到了大兒子幸一家,住了幾天後,因為兒子太忙,他們就又到了女兒志家,女兒志家非常吝嗇,生怕花錢,就提出了已故二兒子的妻子紀子陪老倆口出去玩,紀子非常盡心。女兒志家又提出由兒子幸一出錢,讓父母到熱海避暑,可是老人在那裡住得無聊,便又回來女兒家。老夫婦倆看出了志家想省錢省力的心思,於是老太太富子去了紀子家,周吉則去拜訪東京的老朋友,結果喝得大醉,兩人被送回女兒家時,女兒表現出十分反感的態度,傷心的老倆口決定回老家,剛到家,老太太富子就不行了。喪禮一結束,趕來參加的兒女們就各自歸去了,只有紀子多留了幾天,帶給老人周吉一絲安慰。
觀後感:
一直都記的第一次看小津安二郎的電影就是這一部《東京物語》看了好久才將它看完,看完心中莫名的內咎和激動,而發現天色已經漸漸亮了,應該是早上7點鐘了吧!我沒記錯的話,聽到路上載人類的龐大怪物聲音開始隆隆作響,而鳥叫聲額外的不悅耳,只顯的吵雜,甚至連光線似乎都有聲音似的吵鬧,一天的開始,這頓時滿腦子都是我父母親,想想他們也差不多剛起床了,那種既熟悉又遙遠的感覺讓我有點不知所措,是我太想念他們嗎?還常記的我在家時,他們都會將早餐準備好,放在桌上好讓我起床時不會餓肚子,但我通常都睡到中午甚至下午,很少早上起的來,而也導致常常早午餐一起吃的現象,但他們幾乎每次還是幫我準備早餐,沒有一次例外,我現在只想打通電話問問他們過的如何?
說到日本的電影史,不要乎要提到幾大個導演,因為他們主導整個日本電影史的風格和走向,首先一定要提到這位,將日本武士道精神及人道文化提升到最高境界的黑澤明,電影充滿許多哲學味佈滿,而常常在片中將日本悲情英雄主義作為主軸,而著名電影《羅生門》更是讓世界對日本刮目相看,在50年前威尼斯電影節獲的大獎。而另外一位導演大島渚,是日本新浪潮電影的開山鼻祖。電影終場探索愛與死亡的問題,簡單地說,愛是通向死亡的惟一途徑,而那種愛,當然是畸形的非常變態的。著名電影《感官世界》更是讓愛和死亡之間模糊不清,影片中女傭和主人間的愛欲,表現得很極端,挑逗、做愛、隨時隨地的做愛,主仆間的佔有和被佔有,因為完全沒有馬賽克,都已經跟色情電影分不出什麼界線了。或許本來就很難分,或許日本民族就是一個極端的民族。另外一位就是本片導演小津安二郎。
看小津的電影,內心仿佛被什麼東西緊緊抓住,常常不能控制地跟隨鏡頭悲傷或者溫暖,如一條靜靜的小溪在內心流淌,那顆浮躁不安的心在不知不覺中平靜下來,而整個人也漸漸變得純凈平和。雖然現實的空氣中時時都瀰漫著躁動的氣息,但小津的影片卻有能力在一個多小時內將它們化解。他的電影克制、內斂、細膩,能讓人在淺淡的愁緒中感受到一絲生命的涼意。
看小津的電影,會不覺發現小津就像一個撈叨的老人(實際上他當時也老了),碎碎唸的人生道理,述說著家庭倫理,沉沉的叨念著什麼。人到五十知天命、東方式的生命輪迴和知天命的心態已經深深地溶化在了小津的血液裏。他用仰拍的鏡頭,很多人都認為小津受日本教育極為嚴重,連攝影機的位置都必須要低於腰際,電影顯的謙卑和沉重,在有限的語言和略顯沉悶的節奏,向我們展示了他心中的那幅人生圖卷。他像理解我們自己一樣去理解和觀照鏡頭下每一個人,始終用謙和的態度細細撫摸、娓娓道來,並極力尋求一種東方氣質的神韻。他用他的寬容,觸摸到了人生中的失望、衰老、孤獨和寂寞,以及就在不遠處的死亡,雖然只像是漫不經心地一筆帶過,卻像一陣清風,拂去了漫長一生的灰塵,能讓人碰觸到生命最本真的質地。
看小津的電影的電影很容易發現出電影讓你覺得有時間感,細膩的補抓著光線的位置,將鏡頭轉成眼睛般,將平常不經意的酒吧、家中的擺設、甚至一草一木都你覺得充滿著質感,彷彿伸手即可觸摸到般真實的幸福,載著不經意的幸福與輕愁。而慣用長鏡頭下用膠捲底片補抓最為真實的人與人之間的互動,沒有花俏華利的鏡頭特寫,更沒有炫麗奪目的特效,只有黑與白的色階配合固定機位下記錄的是平靜生活下的塵埃落定,他把鏡頭、把自己當成人物最好的聽眾,在沉靜中有了寫意畫般的美感。這樣的小津,確立了他在電影史上的位置,也留給了我們一絲對生命的感念。
本片的故事極為簡單,在日本尾道小鎮上,住著一對年老的夫婦和他們的小女兒。有一天,年老的夫婦要去探望他們在東京的兒女。這本是一個沒有情節的故事,一段淡淡的悲歡離合。沒有激烈的矛盾衝突,沒有人臉上表現出任何激動的表情,然而,我曾不止一次抑制不住地哭泣,深深的悲慼,在影片一張一合的表達裡瀰漫到我心上。
劇情簡介:
70歲的老夫婦平山周吉和富子一起到東京探望子女們。他們先是到了大兒子幸一家,住了幾天後,因為兒子太忙,他們就又到了女兒志家,女兒志家非常吝嗇,生怕花錢,就提出了已故二兒子的妻子紀子陪老倆口出去玩,紀子非常盡心。女兒志家又提出由兒子幸一出錢,讓父母到熱海避暑,可是老人在那裡住得無聊,便又回來女兒家。老夫婦倆看出了志家想省錢省力的心思,於是老太太富子去了紀子家,周吉則去拜訪東京的老朋友,結果喝得大醉,兩人被送回女兒家時,女兒表現出十分反感的態度,傷心的老倆口決定回老家,剛到家,老太太富子就不行了。喪禮一結束,趕來參加的兒女們就各自歸去了,只有紀子多留了幾天,帶給老人周吉一絲安慰。
觀後感:
一直都記的第一次看小津安二郎的電影就是這一部《東京物語》看了好久才將它看完,看完心中莫名的內咎和激動,而發現天色已經漸漸亮了,應該是早上7點鐘了吧!我沒記錯的話,聽到路上載人類的龐大怪物聲音開始隆隆作響,而鳥叫聲額外的不悅耳,只顯的吵雜,甚至連光線似乎都有聲音似的吵鬧,一天的開始,這頓時滿腦子都是我父母親,想想他們也差不多剛起床了,那種既熟悉又遙遠的感覺讓我有點不知所措,是我太想念他們嗎?還常記的我在家時,他們都會將早餐準備好,放在桌上好讓我起床時不會餓肚子,但我通常都睡到中午甚至下午,很少早上起的來,而也導致常常早午餐一起吃的現象,但他們幾乎每次還是幫我準備早餐,沒有一次例外,我現在只想打通電話問問他們過的如何?
說到日本的電影史,不要乎要提到幾大個導演,因為他們主導整個日本電影史的風格和走向,首先一定要提到這位,將日本武士道精神及人道文化提升到最高境界的黑澤明,電影充滿許多哲學味佈滿,而常常在片中將日本悲情英雄主義作為主軸,而著名電影《羅生門》更是讓世界對日本刮目相看,在50年前威尼斯電影節獲的大獎。而另外一位導演大島渚,是日本新浪潮電影的開山鼻祖。電影終場探索愛與死亡的問題,簡單地說,愛是通向死亡的惟一途徑,而那種愛,當然是畸形的非常變態的。著名電影《感官世界》更是讓愛和死亡之間模糊不清,影片中女傭和主人間的愛欲,表現得很極端,挑逗、做愛、隨時隨地的做愛,主仆間的佔有和被佔有,因為完全沒有馬賽克,都已經跟色情電影分不出什麼界線了。或許本來就很難分,或許日本民族就是一個極端的民族。另外一位就是本片導演小津安二郎。
看小津的電影,內心仿佛被什麼東西緊緊抓住,常常不能控制地跟隨鏡頭悲傷或者溫暖,如一條靜靜的小溪在內心流淌,那顆浮躁不安的心在不知不覺中平靜下來,而整個人也漸漸變得純凈平和。雖然現實的空氣中時時都瀰漫著躁動的氣息,但小津的影片卻有能力在一個多小時內將它們化解。他的電影克制、內斂、細膩,能讓人在淺淡的愁緒中感受到一絲生命的涼意。
看小津的電影,會不覺發現小津就像一個撈叨的老人(實際上他當時也老了),碎碎唸的人生道理,述說著家庭倫理,沉沉的叨念著什麼。人到五十知天命、東方式的生命輪迴和知天命的心態已經深深地溶化在了小津的血液裏。他用仰拍的鏡頭,很多人都認為小津受日本教育極為嚴重,連攝影機的位置都必須要低於腰際,電影顯的謙卑和沉重,在有限的語言和略顯沉悶的節奏,向我們展示了他心中的那幅人生圖卷。他像理解我們自己一樣去理解和觀照鏡頭下每一個人,始終用謙和的態度細細撫摸、娓娓道來,並極力尋求一種東方氣質的神韻。他用他的寬容,觸摸到了人生中的失望、衰老、孤獨和寂寞,以及就在不遠處的死亡,雖然只像是漫不經心地一筆帶過,卻像一陣清風,拂去了漫長一生的灰塵,能讓人碰觸到生命最本真的質地。
看小津的電影的電影很容易發現出電影讓你覺得有時間感,細膩的補抓著光線的位置,將鏡頭轉成眼睛般,將平常不經意的酒吧、家中的擺設、甚至一草一木都你覺得充滿著質感,彷彿伸手即可觸摸到般真實的幸福,載著不經意的幸福與輕愁。而慣用長鏡頭下用膠捲底片補抓最為真實的人與人之間的互動,沒有花俏華利的鏡頭特寫,更沒有炫麗奪目的特效,只有黑與白的色階配合固定機位下記錄的是平靜生活下的塵埃落定,他把鏡頭、把自己當成人物最好的聽眾,在沉靜中有了寫意畫般的美感。這樣的小津,確立了他在電影史上的位置,也留給了我們一絲對生命的感念。
本片的故事極為簡單,在日本尾道小鎮上,住著一對年老的夫婦和他們的小女兒。有一天,年老的夫婦要去探望他們在東京的兒女。這本是一個沒有情節的故事,一段淡淡的悲歡離合。沒有激烈的矛盾衝突,沒有人臉上表現出任何激動的表情,然而,我曾不止一次抑制不住地哭泣,深深的悲慼,在影片一張一合的表達裡瀰漫到我心上。
1 則留言:
你很會寫,每個你寫的片子,都讓我覺得十分值得一看。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