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08/15

勝在猩猩,敗亦在猩猩,淺談猩猩系列 / Rise of the Planet of the Apes (2011)-(台譯:猩球崛起)觀後感

劇情簡介:
背景設定在今日的舊金山,電影是基於現實的警世故事,科幻與科學事實鎔鑄一爐,當人類在研究基因工程時,將智慧灌注於人猿體內,一場不可避免的星球主導戰爭即將爆發。

觀後感:
因為自己喜歡電影,所以特別很喜歡和身邊朋友聊天時,聊電影聊經典,最愛問的問題就是最喜歡哪部電影,乍看一個很平常微小的問題,對我而言,卻像部投影機,怎麼說呢?問答過程中,浩大海洋般的電影類型裡,卻情有獨鍾挑中一部電影,必然這部電影給你感動絕非偶然,試著了解該部電影,即可容易窺看該人的個性及人生觀,問答過程有人會尷尬的回答,也有人會興奮滔滔不絕回答,鮮明有趣,從每人眼神閃爍間彷彿讀到訊息,時空間折射出的畫面,就像投影機透過光線將刻劃再投影片上的影像,隨著光影轉動昏暗,有關愛情、有關親情、甚至有關個人最私密的過去,說著自己的故事。

是每個人生長環境不同,接觸電影的管道截然不同,很容易從對答中認識談話者,儼然變成我認識朋友生長背景的第一步測試,掏心掏肺回答最愛電影時,過程彷彿揭開 中古世紀北海海妖神祕密檔案般興奮緊張,永遠讓你猜不透答案,這是應該是這樂趣其中之一吧,當電影名稱說出,彷彿和他人有更深入的連結與共鳴,這模式是特製的;每個人心中,都會有一部經典,或是一系列電影,是無法取代地位,很難解釋為何的喜歡,就是死忠塌地的捍衛和擁有, 本片乃科幻經典就是筆者死心塌地的追求者,身邊朋友不難發現筆者喜歡APE系列的蹤跡,如FB上的大頭照、名片上的設計等等許多網路媒介都使用APE為肖像。

網路很多人都說本片是《浩劫餘生》(Planet of the Apes)(1968)、《決戰猩球》(Planet of the Apes)(2001)的翻拍改編,其實這樣說法有點錯誤和誤導,雖然說《浩劫餘生》(Planet of the Apes)(1968)是整個系列作品的最忠核心,也是最透徹表現出該小說作者.鮑李(Pierre Boulle)的理念,但是,觀看過本片《Rise of the Planet of the Apes》,論電影裡頭的安排事件和世界觀,甚至領導者猿猴凱撒的名字,筆者認為嚴格說是改編翻拍於1972年的《猩球征服》(Conquest of the Planet of the Apes)才正確, 在72年電影中的猿族夫婦最終沒能逃脫人類毒手,但他們的孩子凱撒卻在善良的馬戲團主里卡多(Ricardo Montalban)的保護下長大了,1983年,來自外太空的病毒使貓狗滅絕了,人類開始以會說話的猩猩作為寵物,但他們的遭遇卻比貓狗慘得多,1991年,在凱撒的領導下,日益聰明的猿族,即猩猩(Orangutans)、黑猩猩(Chimps)和大猩猩們(Gorillas)聯合起來反抗了。

姑且不論翻拍的如何,以今日科幻電影來講,電影算是尚可之作,不算太好也不算太壞,但與一般科幻電影只多一個優勢就是經典電影翻拍的背景當靠山,其餘似乎無法追尋經典的路徑,電影聚焦於人猿進化為高級智慧生物、進而攻占地球之前的種種際遇。主題不外乎是帶有警世性質的——人類瘋狂的野心所產生的惡果。其實這樣的模式電影,似乎變成好萊塢科幻電影甜蜜糖衣,裹上這糖衣,內容是什麼都不重要了, 彷彿任何題材皆可成一系統,早年的 《科學怪人》(Frankenstein)、《變蠅人》(The Fly)、《透明人》( Hollow Man )甚至轉變成許許多多怪獸和殭屍電影,皆可看出文本脈絡,就是瘋狂人類想要改自然模式,卻遭後遺症反撲的故事。

電影中,片中的黑猩猩領袖有一個偉大的名字:凱撒。 從這一點上來看,與其說這是猩猩對於人的革命,不如說,這其實就是人類內部的鬥爭,當然,也可以說是猩猩內部的鬥爭。猩猩是人類的實驗對象,因為猩猩要弱於人類,但是仔細翻看一下歷史,你會發現,人類會對弱者作出如何令人髮指的事情,恐怕身為天朝上國的子民,有一段歷史我們是無論如何也忘記不了的。醫藥實驗這種事情本來就是泯滅人性的事情,要說是功利主義也不為過。損失少數弱勢群體的利益來滿足大多數人的利益,這也許就是這件事情的真正含義。基於此點,人類會停止藥物實驗嗎?當然不會,所以,人性什麼的,還有什麼資格評價呢?也就是說,今天你我生病時所吃的藥,我們所擁有的健康治愈,都是基於無數生命的犧牲之上的。當然,也許小白鼠跟猩猩都不算生命,都只是人類的玩偶而已。

於是發現,當人在面對人自己認為理所當然的事情時,人類的殘忍可謂是冷靜之極又無情之至的。仔細看一看片尾那個備受摧殘的猩猩便可得知,對於它的死活也許你根本不在乎,一旦聯想到,這一個猩猩的犧牲可能會拯救成千上萬的生命,內心的最後一絲猶豫也便被某種莫名崇高的使命感取代了。人類常會對自己進行洗腦,儘管我們經常講不要被洗腦,當把任何一個作為個體的人放到體制與一個大群體之中時,對於個體的挑戰,便會被我們自己自動投射到對一個體制的挑戰上,於是這種挑戰將變得無可忍受。

如果猩猩能夠最終消滅人類,成為地球的主宰,可以預見的是,這些猩猩所創立的文明將會是人類文明的一個翻版,其實沒有什麼可新奇的。而對於這部電影,為什麼這麼多人覺得它好,也許就基於一種天生的種族意識。我們人類,當面對來自外族的侵犯時,會變得十分團結。每當此種時候,我們便會想起我們是一個種族,但如果外患消失,我恐怕內鬥便又開始了。而猩猩也許只可以算是人類內部種族的一個縮影,其根本與人類並無不同,對於一隻名叫凱撒,並能講英語的猩猩,還能有什麼更多的期待呢。可以預見的是,猩猩的第一個文明,肯定是獨裁的文明,因為這隻猩猩叫凱撒,說不定,未來還會出現一隻叫希特勒的猩猩呢。

電影另外一個讓人覺得好的地方,就是人類徹徹底底挫敗(很開心看到這樣結局設定),這個結局是好萊塢罕有的安排,娛樂電影史上,人類總是天命驕子態度,地球這小小星球,命運卻氾太歲般厄運連連,遭受過各式各樣外星人無數的攻擊入侵、世界末日般的環境惡劣反撲、彗星發瘋似的撞向地球、古老外星病菌入侵等等恐怖事件,人類皆可以安然退場,這怪異角色在電影中通常都是不敗不死的形象,很少是被征服甚至被取代的,但在《Rise of the Planet of the Apes》中,終於看到人類脆弱一面,電影中令人印象深刻一段是凱薩率領的猩猿軍隊,擊垮了人類的戰車和槍枝,甚至直升機都擊潰,尤其電影中猩猩騎者奔馳的黑馬,衝向手持步槍的人類,一一擊退,過程極為讓人振奮,或許,幾年來人類自私的作為,讓人類自己都看不過去了,透過電影劇情安排設定,彷彿有種替天行道的快感,但的確也使觀者有省思的作用,電影尾聲,看到來到當初的原始樹林,凱薩爬往高於天際的大樹上,遠觀人類文明的城市,可想而知,猩猩的文明將誕生在這片森林之中,而早晚有一天,他們會超越人類,不過這一切其實本無所謂有,也無所謂無。如果歷史這樣寫定的話,那出現新的文明來取代猩猩文明,其實也是早晚的事情。而人類的衰亡,對於整個地球,未必是壞事。在這個星球上,人類想要成為真正的主宰,還早得很。

寫到此時,心中卻一陣驚,此片暗藏了一個大浮筆,這要連結到1968年《浩劫餘生》(Planet of the Apes),如果以該片結局這樣安排設計,人類陸續戰敗了,也許,沒多久凱薩率領猩猿族群侵佔了美洲,緊接著南美,甚至橫跨太平洋亞州也淪陷了,緊接著歐洲,征服了人類,佔領了地球,人類慢慢滅亡,但這之前事件地球已經送了一批太空人,前往太空探險,某日太空船失事,掉到一個充滿猿猴的星球,後來逃跑來到海邊,看到傾倒殘破的自由女神,才知這是地球,換句話說,說本片《Rise of the Planet of the Apes》是1968年《浩劫餘生》(Planet of the Apes)得前傳是說得通的。

(有趣的當年報紙報導)

相關電影系列作品介紹:
《浩劫餘生》(Planet of the Apes) 1968年喬治的飛船誤入兩千年後的地球並失事,在善良的猿族夫婦茲瑞和考尼斯的幫助下,他逃出了猿族的監牢,但猿族首領佐斯博士並沒打算放過他...

《失陷猩球》(Beneath the Planet of the Apes) 1970年前來搜尋喬治的飛船再次失事在星球上,新加入的戰友和喬治聯手去阻止猿族對人類的殺戮。

《逃離猩球》(Escape from the Planet of the Apes) 1971年幫助人類的猿族夫婦茲瑞和考尼斯這回自身難保,他們的飛船墜毀在1973年的地球,人類發現了未來猿族將要統治人類,瑞茲肚裡的小猿孩能存活嗎?人們將怎麼對待他們這對會說話的猿族?

《猩球征服》(Conquest of the Planet of the Apes) 1972年上集中猿族夫婦最終沒能逃脫人類毒手,但他們的孩子凱撒卻在善良的馬戲團主里卡多(Ricardo Montalban)的保護下長大了,1983年,來自外太空的病毒使貓狗滅絕了,人類開始以會說話的猩猩作為寵物,但他們的遭遇卻比貓狗慘得多,1991年,在凱撒的領導下,日益聰明的猿族,即猩猩(Orangutans)、黑猩猩(Chimps)和大猩猩們(Gorillas)聯合起來反抗了,人類能鎮壓這場猿族的革命嗎?

《決戰猩球》(Battle for the Planet of the Apes) 1973年2678年,猿族教授在講述凱撒當年的故事,那是在2015年,猿族中發生叛亂,大猩猩們在將軍艾多(General Aldo)的帶領下和一群發生變異的人類一同意圖推翻凱撒的領導,決戰開始了...

《決戰猩球》( Planet of the Apes) 2001年,由鬼才Tim Burton重拍,真是差強人意。





沒有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