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9/12/07

Moon(2009)-(台譯:2009月球漫遊)觀後感

劇情情簡介 :
未來世界,隨著科技的飛速進步,地球的污染也越來越嚴重。爲了遏制這種現狀,一家名爲月能工業有限公司的企業應運而生。該公司致力於月球能源的開發,通過採集氦-3來滿足地球對能源的需求。月能公司在月球設有基地,Sam Bell正是該基地上唯一的工作人員。Sam是公司聘用的合同工,他已在月球孤零零地生活3年,陪伴他的只有智慧型機器人Gerty。枯燥乏味的生活令山Sam歸心似箭,在還有兩周就離開月球的時候,Sam偶然遭遇一起事故。醒來後的他發現Gerty似乎對其有所隱瞞,公司高層也拒絕他的回程請求。Sam借機逃出基地,卻在事故發生地點發現另一個自己……

觀後感:
才收假不到兩天,馬上又被長官強硬叫我回家投票放投票假,或許有點唐突不解,但想想何樂而不為,人家說服從是軍人的本職,但放假應該是軍人第二生命吧!

趁這個意外的假期與許久未見面的老朋友見面閒聊外,但當然也要進行三合一民主選舉投票,或許選舉結果不盡筆者心目中理想藍圖模式,但還算差強人意的安排,姑且安慰些(純談電影不談政治);大部分時間,不外乎打發在觀看電影上,尤其科幻電影,一連串看了年度大片《2012》《第九特區District 9》和本片《2009月球漫遊Moon》,今年小成本科幻片的爆發年,不僅從數量上要比已往幾年多出一些,更重要的是幾部作品在質量上更是令人叫絕,先前的《第九特區District 9》3000萬的投資排出了令好多大製作汗顔的氣勢,又有一部英國電影《有關時間旅行的熱門問題Frequently Asked Questions About Time》用詼諧的方式打造出一部精良的小品式科幻片。如今這部同樣來自英國的《Moon》再次證明,科幻片不僅僅是大製作電影的天下,一部幾乎沒有特技,沒有動作場面的電影,卻會把一個科幻味道很濃的故事說的那麽津津有味,發人深思。

片名《Moon》,但其實影片本身和月球其實並無多大關係。但用月球作爲背景應該算是原著很獨到的地方。在中國人觀念裡,月亮(月球)總和孤獨、冷清放在一起,從小看神話故事書,內容總是月球描述著遙遠冰冷孤獨形象,古人李商隱有詩:「雲母屏風燭影深,長河漸落曉星沈。嫦娥應悔偷靈藥,碧海青天夜夜心。」

本片故事敘說著孤獨的故事,它探討的不是普通人類的生存,而是“克隆人”(複製人)的生存。這個代表著人類卓越智慧的技術有著可以想見的複雜後景,《銀翼殺手Blade Runner》(1982)一片對這個話題有過探討。人類一直在對“生命”的話題討論不休,不管是對人形還是非人形的,不管是智商高還是低的。但總的來說人類還是應該尊重生命,尤其是那些有情感有知覺的生命。因爲在浩瀚的宇宙中,地球實在太孤獨渺小。人類和其他生物應相依爲命、共生共榮,而不是互相漁利、自相殘殺。

「孤獨」這名詞很有趣,對筆者來說,孤獨像是感冒,輕者頭昏眼花,咳嗽流鼻涕,休息就好,或許連藥物都不用服用,但重者生不如死,甚至引發更多後續問題,就都是因人而異定義的感官認知,在蔣勳《孤獨六講》書中,提到當你被孤獨感驅使著去尋找遠離孤獨的方法時,會處於一種非常可怕的狀態;因為無法和自己相處的人,也很難和別人相處,無法和別人相處會讓你感覺到巨大的虛無感,會讓你告訴自己:「我是孤獨的,我是孤獨的,我必須去打破這種孤獨。」你忘記了,想要快速打破孤獨的動作,正是造成巨大孤獨感的原因。

《Moon》,從頭到尾基本就是男主角的獨角戲。(沒有其他演員出現,除了一台人工智慧機械人) 故事講述了月球上唯一一個員工在一個智慧型機器人的陪伴下的宅男生活,乍一看這個故事有點像太空版的《浩劫重生Cast Away》,其實在電影前半段描述Sam一個人生活的點點滴滴,包括一個人運動、工作、吃飯、做手工藝、看視訊、聽音樂,面對遙遠的地球,漆黑深奧的宇宙所渲染的那種孤獨感確實虛無的感覺。可是隨著另一個Sam的出現,電影的味道發生了變化。隨著劇情的峰迴路轉,而此刻電影並沒有打破之前的寧靜氛圍,只是通過一種很平和的語氣繼續著之前的故事,似乎一切都沒有發生。這樣的設定也就注定了電影在娛樂方面的缺失,進而討論故事發展所帶來的主題和現實意義。

此片做了一個其他科幻電影較不同的觀點,也就是電影另外主角,其實就是一個冰冷機械體,Gerty,儘管與《2001太空漫遊2001 Space Odyssey》(1968)的機器人“HAL”有多麽的相似,連基本“人”的外形都沒有,它由幾個方形體組成,通過可以移動的懸掛臂在艙裏行動,而通過一個小小的表情框顯示它的“心情”。數年裏就是它陪伴著Sam的生活,和他說話,照顧他的起居。Gerty甚至可以幫Sam隱瞞資料、代輸密碼,還提示Sam怎麽做才可以安全裏離開月球回到地球。之所以這樣做,全因爲Gerty的程式裏有一條:協助Sam,保證他的安全。從某個意義上說,這個電影似乎在告訴我們:機器人有時比人類更溫情,更有“人性”。

本片乍看不像是一部英國電影,因爲向來英國人討論的都是像查爾斯‧狄更斯(Charles John Huffam Dickens)的小說,是一種現實生活中的龐雜。很多人說,《Moon》有許多地方類似《2001 Space Odyssey》和《Blade Runner》,比如片中智慧型機器人的設定和有關複製人的話題,甚至更讓筆者聯想到Andrei Tarkovsky《飛向太空Solaris》(1972) Sam的夢境,突然出現的另一個Sam,環境音樂氛圍。其實不管本片是否屬於對經典致敬的範疇,起碼它在傳達給科幻味道很濃的深邃主題方面,沒有像後三者那樣猶如論文一般晦澀和枯燥,而是通過平平淡淡的科幻故事而逐漸流露出探討人性的主題和濃鬱的人性氛圍。

由於電影發生在空曠的月球,電影的氣氛也就像冷冰冰的月球表面一樣,充滿了肅殺的冷色調。由氣氛帶動起來的主題更是由內向外散發出的一種寒意。其實細想一下就能明白,在月球的獨立空間裏,克隆人的出現不受到地球上法律和道德的約束,兩個Sam在這個地方真的算是一根線上的螞蟻。當故事把真相的外衣一層一層剝離之時,這個不算意外的現實擺在片中人物和觀衆面前是絕對值得深思和回味的。仔細品味一人電影最後所傳達的資訊,對於主角Sam來說,是那麽的黑暗和絕望。結尾處一個小型太空倉像流星一樣飛向了的藍色的地球,這個看似圓滿的結局也飽含了悲涼,也行對Sam來說,他真的是一顆一閃而過的流星,毫無意義可言。

不敢奢望這部小成本電影會走向《2001 Space Odyssey》那樣經典的地位,但是在多年之後又會怎樣誰也不知道。這是一部能經得住時間考驗的片子,同時也不要懷疑《Moon》的經典地位。





2 則留言:

Hitchhiker 提到...

您很厲害,當兵的年紀,能寫出這麼成熟的影評喔? 你幾歲啦您?

壞胚子 提到...

你誤會了~
其實我已經老大不小,讀完書才去當兵,相對年紀比平常人大許多,坐二望三的階段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