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8/04/21

To Each His Cinema(2007)-(台譯:浮光掠影--每個人心中的電影院)觀後感

劇情簡介:
紀念坎城影展六十年,三十三位國際知名導演各自以三分鐘呈現他們的最初也是永遠、屬於電影院的故事。王家衛端出范植偉,蔡明亮請出自己的母親,侯孝賢長鏡頭裏是臺灣的老戲院,還有北野武、拉斯馮提爾、阿巴斯、肯洛區、溫德斯、安哲羅普洛斯等多位大師影人。電影獻給所有熱愛電影的人,如詩般的三分鐘,我們當代的銘記。

參與導演:
阿巴斯奇亞洛斯塔米Abbas Kiarostami / 阿基郭利斯馬基Aki Kaurismaki / 阿利安卓崗劄雷伊納利圖Alejandro González Iñárritu / 阿莫斯吉泰Amos Gitai / 艾騰伊格言A tom Egoyan / 安德瑞孔恰洛夫斯基Andrei Konchalovsky / 比利奧古斯特Bille August / 陳凱歌Chen Kaige / 克勞德雷路許Claude Lelouch / 大衛科能堡David Cronenberg / 艾利亞蘇立曼Elia Suleiman / 葛斯范桑Gus Van Sant / 侯孝賢Hou Hsiao-Hsien / 珍康萍Jane Campion / 尚皮耶達頓Jean-Pierre Dardenne / 肯洛區Ken Loach / 北野武Ki tano Takeshi / 拉斯馮提爾Lars Von Trier / 盧克達頓Luc Dardenne / 曼諾迪奧利維拉Manoel De Oliveira / 麥可西米諾Michael Cimino / 蔡明亮Tsai Ming liang / 南尼莫瑞堤Nanni Moretti / 奧立維耶阿薩亞斯Olivier Assayas / 拉烏盧伊茲Raúl Ruiz / 雷蒙德巴東Raymond Depardon / 羅曼波蘭斯基Roman Polanski / 席歐安哲羅普洛斯Theo Angelopoulos / 華特薩勒斯Walter Salles / 文溫德斯Wim Wenders / 王家衛Wong Kar-Wai / 約瑟夫夏因Youssef Chahine / 張藝謀Zhang Yimou

觀後感:
很久沒寫文章了,當然更新部落格的頻率更別說,已經有點像月球漫步般的無力狀態,或許冷冷清清的部落格,更新也沒人知道吧?!哈哈!

本片我早就注意很久了,尤其是這類型大補帖般的電影雜匯,可以在同一部電影裡面吸取來自四面八方的養分,可以說一舉多得啊!本片出發點很簡單,主要是2007年為了紀念坎城影展六十年,和紀念費裏尼,大師們都顛顛的趕來寫這個3分鐘的命題作文。大師也不是神筆馬良,隨手一揮就妙筆生花。緬懷和致敬是普遍的主題,電影裏嵌套經典電影的經典瞬間是較取巧的做法。我覺得3分鐘這個時間挺有意思,不長不短的,導演們有了限制,卻給了每個段落更大的解讀餘地。

本片中有許多大導演作品都非常有意思,而個人還是我還是最喜歡侯孝賢所拍攝的片段,內容充滿濃濃的台灣獨特的味道,黑白帶有泛黃的色調,由人讓人想起阿嬤的照片,五六零年代的台灣街頭,緩慢的鏡頭捕捉了街頭人來人往淳樸的台灣人,可愛的台語歌曲穿插在演員的對白中,混亂卻溫暖,人情味有如片中香腸攤所溢放出一陣陣迷人的氣氛,手繪電影看板年代還停留在《養鴨人家》和《秋水伊人》,買票入場的人們不緩不急的進入電影院,布廉一掀開,長鏡頭在這時候切換,是時空的轉換,還是導演的尖酸諷刺,殘破不堪的老戲院,座椅殘缺、樓頂漏光,但依舊撥放著電影,可惜台下已經空無一人,唯有灰塵和塵埃的飛揚,令人唏噓,很明確的意圖,似乎利用簡單訴求剖析著現代人進入電影看電影的意願和DVD氾濫造成電影院倒閉的可悲處,導演火侯功力十足,餘韻悠長。

另外值得一提是,除了侯導外還有幾位華人導演的作品,但有些精采但有些卻噁心,怎麼說呢?或許我太偏激了,畢竟看電影是主觀的吧!首先點名的是張藝謀,近年來拍慣大製作電影,聯拍這種三分鐘短片都極為講究,太陽還在半天呢,場中便早早地挂起螢幕,圍著螢幕和放映機轉來轉去鬧成一團是孩子們的樂趣,那氣氛很像過節,將大陸偏遠地區不普遍畢電影撥放的經驗,表現的極為傳神,張導的美學更不用多說,許多強光線打在胡亂搞的小孩身上再透過布幕,另一頭的畫面彷彿一幕幕皮影戲般的虛幻可愛。但等到了真正電影開始放的時候,孩子們早沒有精力看了。最有趣的是,兩位放映人在中斷時吃飯的片斷全被投到了螢幕上,這樣幽默的場景除非親自經歷過誰能想象得到!

但第二位點名的就是陳凱歌,而這位導演我個人認為煽情過度,賣弄溫情小孩議題,藉由小孩子偷撥放電影,沒有電力可以撥放,透過幾位小孩空騎腳踏車所產生電力來支撐電影撥放,卻被放映人捉到的故事,故事看似溫馨有趣,整段電影節奏也不差,但想利用「盲人觀影」這樣的題材耍感性,手段怎能這麼不高明?!而且還是看卓別林的默片!真是太誇張了吧!我想陳導已經脫離人民群衆了。

而另外王家衛依舊堅持他一貫的紅色情調,迷幻的色調總是讓人猜不透王導的世界觀,沒有明確的主題,更沒有清楚的身份,一種曖昧,似有似無的情愫總是最美麗,電影院中吃橘子的范植偉讓我聯想到《阿飛正傳》的張國榮,憂鬱帶有點俊美的臉龐,不用過多的台詞足夠讓故事有了漣漪,總而言之,欲望、矛盾,電影院的溫床。

最後一個就是蔡明亮,蔡明亮做了個夢,夢裏模糊了時空,有年輕的老爸剝著榴櫣給一個還是小孩的我吃,旁邊那位老太婆不是別人,而是年老的媽媽,加上在電影院上的遺照,是愛看電影的外婆。也許電影對蔡導而言,是一種錯亂的時空,交錯著時間的直線性,片段回憶一段段可以選擇,可以拼湊,在這裡看到導演的真性情,對家庭的眷戀,用這三分鐘來感激電影帶給自己生命,借這三分鐘表達錯過的愛,宣稱電影謎的熱情,戲與現實的難捨難分,有的則是孤獨,更多的是孤獨。

當然每位導演的作品都是可圈可點,各有各的風格和特色,每看一段每能回味一種熟悉的味道,有的來自童年,有的是僅存於虛幻的記憶,有的就是自己真切的感受,甜蜜的、憂傷的、苦澀的……真像一盒巧克力,這一顆的味道還在環繞,那一顆卻已經迫不及待地扔進嘴裏,呵呵,現在巧克力吃完了,餘留的味道是什麽呢?

7 則留言:

Anony.Mous 提到...

我滿喜歡大衛林區的那段不是很懂但氛圍濃郁

壞胚子 提到...

氛圍濃郁,這句說的好啊!
大衞老伯的電影就是靠詭異氣氛聞名的,很多人看不懂他的電影,但是卻又很喜歡他的電影,就跟他那段莫名其妙的剪刀電影院一樣,氣氛還是氣氛,詭異還是詭異,最近大衛老伯出了一本他自己的創作書,內容講到他創作的理念和一些思考的方法,推薦給你!

Anony.Mous 提到...

呵呵.....但我沒有全看完.,>0<
....你知道寺山修司嗎

壞胚子 提到...

恩恩!知道啊!只是不熟啊!
他有拍過
把書丟掉來到這個城市(書を捨てよ町へ出よう,1971年)
田園之死(田園に死す,1974年)
拳擊者(ボクサー,1977年)
上海異人娼館(1978年)
草迷宮(1979年、1983年)
再見吧,箱舟(さらば箱舟,1984年)

作品好像不好找,我找看看,再跟你分享!

匿名 提到...

秋水伊人那個圖好酷

壞胚子 提到...

giselemine,好久不見啊!
幾乎每天都期待你的網路日誌更新文章啊!
最近忙歐!

匿名 提到...

你的虛擬i-pod還蠻酷的,我不知道要聽啥的時候會拿來使用~

不過有時候翻頁的時候要要記得把它按掉還蠻煩的:p

我部落格很少更新耶最近,還是有看一些片,只是覺得沒啥好說的,哈哈

你也很少上線阿,有空遇到再問妳一些畫動畫的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