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05/15

少女版的猜火車 / Feuchtgebiete(2013)-(台譯:潮濕地帶)觀後感

劇情簡介:
古靈精怪的海倫,打從懂事以來就對性愛充滿好奇狂熱,她用蔬菜水果測量「性」奮指數,更仿效神農精神嚐遍「人體的滋味」,不過看似百無禁忌的她,其實有個難以啟齒的隱疾…。

一次除毛不慎造成大量出血,海倫被送往醫院治療。成天躺在病床上的生活無聊又寂寞,她開始動起歪腦筋,要讓離異的雙親破鏡重圓,同時又不小心煞到帥氣看護師,除了沈浸在對他的綺思慾情,更要設計讓他愛上她!

觀後感:
相信以下文字夠讀者產生劇烈反感。(斟酌觀看)

《潮濕地帶》這或許是筆者最近看過最噁心電影之一,好久沒被這樣精神折磨虐待,印象中也看過許多不堪入目的電影,各種殘酷殺虐畫面,各種血腥分屍內臟橫流,甚至生吃狗屎糞便(經典Cult Film《粉紅火鶴鳥》Pink Flamingos (1972)真吃狗屎),皆沒這部電影給人如此強烈反胃的衝動,觀看後確實令筆者有一次印象深刻的觀影經驗。

電影整體算是賞心悅目,鏡頭流暢,色彩繽紛明亮,配樂有趣順耳,加上女主角是個漂亮妞,各種因素評估下算不上B級片,頗有輕鬆青少年成長電影的框架,如果是這樣"安全"電影,真不用我介紹給大家,就是偏偏那個漂亮可愛女主角,她總是做些讓人匪夷所思的行徑,而電影噁心部份百分之八十來自於她荒謬的行徑,例如到噁心骯髒公廁去上廁所,用私處去直接接觸馬桶享受病菌的感染(這腦子有病)、或用刮鬍刀刮肛毛,無意間刮到肛裂血崩(無意的)、和閨蜜交換用過的衛生棉條使用,並且還好奇去舔食沾滿草莓汁液的棉花糖(不用我說清楚,這樣比喻你應該清楚吧)、幻想吃到射滿精液的披薩(瘋了)、光著屁股在醫院滑板(這頗酷)......,整個電影九十分鐘下來,你總是處在一個緊繃又好奇的心情看電影,荒謬內容略有過分,但是整個電影很簡單,就是少女缺乏一個安全感和幸福家庭,透過痔瘡出血住院來博得離異父母的和好,夠灑狗血。

每個成長過程的青少年,一定對自己身體會有極大的好奇感,別說你沒有,國中健康教育課本總是有講解,但是要講不講得很煩,所以,很多人都會透過各種管道去認識自己,但是這過程中,沒有正確管道引導糾正,便產生誤導與知識扭曲,使好奇身體這件事情,變得更詭異和失序,如電影中女主角,太多怪異想法,都來自於個人猜測與片面性思考,沒有正確的觀念和豐富的天馬星空想像力,對於性這件事情,有如邪惡版的《艾蜜莉異想世界》,各種誇張怪異的想法產生,或許主角壓根不知道錯誤,而只是好玩與好奇。

其實女主角的一連串看似荒誕的行為,內心其實是很空虛的。父母的性格和婚姻破裂導致她缺乏父母的關愛。連在醫院,她想父母都一起來看她陪她,後來只是分開來探望她。她的行為雖然古怪,但最後還是能獲得男醫護人員的愛。那些瘋狂冒險以及對自己身體的探索,歸根結底都是“童年的創傷”。等到電影的謎底揭開那一刻,我瞬間有點理解女主的行為了,深受震動。這算是創傷的另類自癒方式嗎?真是瘋狂慘烈,她內心是個長不大的小女孩,瘋狂行為的背後是為了讓父母重歸於好。等她成長了自會離開她們。







2014/05/12

島國反核反戰投射卻忘了自己帝國主義的醜陋 / ゴジラ(Godzilla) (1954)-(台譯:哥吉拉)觀後感

劇情簡介:
二戰結束後不久,日本南海驚現離奇事件,打撈船榮子丸在平靜的海面上突然遇難,倖存者寥寥,前去搜救的賓果丸也一去不返。不久,南海附近的島嶼大戶島遭受到恐怖的襲擊,島上的老人聲稱這便是傳說中的怪獸哥吉拉作怪。古生物專家山根京平教授受命前往調查,根據現場遺留的痕跡斷定,這個怪物是200萬年前侏羅紀時代存活下來的恐龍,並且在原子彈輻射的影響下,化身為更具破壞力的恐怖怪獸。該論斷一經公佈,便在日本國內引起軒然大波。政客和軍隊紛紛行動,意欲置哥吉拉于死地。而哥吉拉也闖入東京,進行一場毀滅性的破壞。人類的命運懸於一線……

觀後感:
隨著即將上映的2014年最新版本《Godzilla 3D》,上映前片商不斷開始耍賤(當然是行銷手法高招),賣起關子陸續仍出幾不同版本預告短片,都以神龍不見尾的方式呈現,只有極少秒數露出本尊,多半是那經典怒吼聲和城市被破壞的淒慘程度來醞釀這神獸的謎樣,吊足影迷的胃口,確實預告就足夠讓人興奮不已,更何況電影本身的吸引力和魅力。

那隻已經稱霸怪獸界六十年老怪獸Godzilla,有誰比牠活耀,不管是Godzilla翻譯成「哥吉拉」、「哥斯拉」,或是「酷斯拉」,我們都熱愛著,敢說哪個小屁孩小時候沒迷過這怪獸老伯,就筆者本身而言,就是一個熱愛「哥吉拉」(這翻譯比較順耳)的老小孩,還記得小時候,民國七零年代末期(1988~1990),可能與我同年紀的朋友或比我大的朋友皆知道,別說網路,當時也只有電視三台頻道,區區這樣的選擇性,是無法滿足當時普遍經濟算不錯的台灣家庭娛樂選擇,當然進電影院看電影是不可難免的,但一個四人小家庭去看場電影,四個人電影票也不算是便宜,於是開始有其他管道可以看到電影,那就是裝第四台,這對我來說,簡直是進入一個神奇的時代,第四台就是有線電影(cable television),是一種使用同軸電纜作為介質直接傳送電視、調頻廣播節目到使用者電視的一種系統。

有了第四台,台灣周邊國家頻道盡收眼裡,看的東西也越來越多,當然幼小心靈也被週五晚上一種節目叫「playboy」給汙染了,從此再也回不去清純心靈了,扯遠了!另外,還有一種東西造就筆者真正喜愛上電影的東西,那就是家家戶戶皆有的VHS錄影帶播放器,對筆者我而言,太重要了,電視上所播的內容,不可能十全十美順著你的意播放,甚至有些節目確實是乏味無趣的(歌廳秀或是賣藥),於是促成大家還是喜歡去挑自己喜歡看的電影回家看,當時最興奮期待時刻,便是跟隨著爸媽去租VHS影帶,每次父母都會給我租一片自己做主想看的影片,在那無數VHS影碟的店裡,要挑一片喜愛的電影,是非常掙紮猶豫的,好在每個影帶封面,都有詳細的海報與劇照可粗略參考,我會慢慢警慎看著外殼去挑選,一次逛到日本電影影碟區域,意外看到「哥吉拉」作品,當時系列已經出很多了,那隻看似恐龍又非恐龍的怪獸確實迷人,加上日本特攝電影習慣用手寫帥氣紅色毛筆字當標題,力道十足,手繪封面細節處處令人目不暇給,從此,每次父母給我機會租一支片子的機會,第一就是想到「哥吉拉」。

前前後後以「哥吉拉」為主題的電影,在日本共有28集,不包括那部頗失敗的美國版本,但由於在日本觀眾逐漸減少,所以在第28集之後,「哥吉拉」系列預計將暫停拍攝。最早的「哥吉拉」是一部受到美國《金剛》影響的怪獸電影,描述受到輻射污染的海域中產生一隻身高高達50米的恐龍型怪獸「哥吉拉」。「哥吉拉」後來成為日本類似電影、動畫、漫畫的怪獸原型,對於日本動漫作品的怪獸形象有很深遠的影響。

今天不細討論「哥吉拉」系列電影,因為太多了說不完,今天來講第一部,也是最經典的開始,第一部「哥吉拉」電影,就是同名《ゴジラ》,是日本東寶株式會社在1954年所製作的怪獸電影,當時還是黑白電影時代,光是用黑白影像拍特攝電影,就很佩服日本人的企圖心與前衛,但今天看來,有點可惜,電影有大量夜晚描述「哥吉拉」侵略東京的畫面,但有礙高對比黑白影像使細節過於黑暗,基本上看不清「哥吉拉」真面目,這是可惜處。而當時「哥吉拉」的外表,其實和後來系列略有些不同,這個版本的「哥吉拉」,身體略臃腫肥胖,頭形略像狗頭,以美感來說,說不上大氣,比較偏於矮醜窮,而最新版本,確實符合高富帥,頭型較長,體態健美修長,好看多了。

電影將「哥吉拉」描述成身高50米、恐怖、巨大的破壞者,「哥吉拉」以其巨大身軀與熱線,仿佛只是為破壞而破壞般的蹂躪船隻與城市;再加上製作群刻意在電影前半段不公開「哥吉拉」的真面目,僅以腳印、叫聲、腳部的特寫與受害者的慘叫聲營造其懸疑性與神秘感,以及與第五福龍丸事件,二戰原爆與冷戰核競賽等時事及歷史事件的切合,使電影《哥吉拉》得到極大的迴響與票房成功。而“人類之敵”的反派形象也就成為「哥吉拉」早期幾部作品的主要基調。(後面開始略有鬧劇般的詼諧,甚至生孩)

眾所周知,日本是世界上第一個被原子彈襲擊的國家。在第二次世界大戰的末尾,美國為了催逼日本投降,在廣島和長崎投放了兩顆原子彈,在原子彈爆發之時,兩地瞬間被夷為平地,平民百姓傷亡慘重。原子彈在瞬間造成的破壞並沒有很快結束,大量受到原子彈傷害的人們或因為原子彈的破壞力而終身殘疾,或因為核污染而患上後遺症。更令人擔憂的是,作為世界上唯一一個被原子彈襲擊過的國家,面對原子彈給國家和平民造成的傷害,日本國民對“核”產生了深深的恐慌。

「哥吉拉」的出現不是正印證了日本人的“核恐慌”嗎?這個巨大的怪獸在瞬間之內把所到之處夷為平地,噴吐的大火灼燒著日本平民的家園,日本民眾無人不懼怕和擔憂自己會受到「哥吉拉」的危害,大家在火車上、在餐館裡時常談論著這個危險的龐然大物。從這些方面足見「哥吉拉」對日本國民實際生活和潛在心理造成的巨大影響,這種影響與影片之外的現實中“核物質"對於日本國民的影響形成了一種巧妙的對應。

日本確實是一個矛盾的民族,在電影不斷強調反戰與反核的訊息,包括罪魁禍首「哥吉拉」就是象徵著核爆後的噩夢,更可以說是戰爭後的恐怖,那些被「哥吉拉」蹂虐過後的慘狀,惡火燃燒整個城市,無家可歸人們路邊當床,鬼哭神號般的景象簡直是紀錄片記錄著核爆後的模樣,但是,卻只知道核武的恐怖,並沒有放棄帝國主義的劣根性,電影中最終安排科學家,依舊發明另一種更毀滅性的武器來消滅「哥吉拉」,造成自我毀滅的悲情情懷,而結束整個電影,詫異這樣沒有反思的安排,而是變本加厲的以牙還牙,妙也!

看完這個老骨董版的「哥吉拉」,也發現許多有趣的巧合或是典故,前陣子很屌的《環太平洋》(Pacific Rim),那首非常震撼人心的主題曲,既然和《哥吉拉》異曲同工之妙,雖然不完全相似,但感覺和神韻確實滿相近,或許這樣說較恰當,《環太平洋》跟《哥吉拉》致敬引用,這安排確實令人欣慰也滿意,激昂亢奮的弦樂堆疊著厚重大提琴聲,一陣一陣如浪潮般往我們推進,確實好聽,有興趣朋友可以去找來聽聽比較。

「哥吉拉」本來就是一種破壞性極強的代言者,後來讓筆者聯想起日本籍職棒球員松井秀喜,於日本職棒時期就有了「哥吉拉」的外號至今。(是外表還是打擊力,客官您自己去評斷)

2014/05/02

2014 / 四月觀影紀錄簡評


Nymphomaniac: Volume I& II (2013)-(台譯:性愛成癮的女人I& II)
觀後感:
我既然在清明假期中花了四小時多看了Lars von Trier的Nymphomaniac: Volume I (2013)&Nymphomaniac: Volume II (2013),觀影過程中有收獲也驚豔,電影坦白說不怎麼色,卻額外文學與哲學味,深度剖析探討性的原始與道德觀,畫面構圖依舊美麗精緻,搖晃手持攝影機 無比犀利,探討女性癮不如說是女權主義的聲張。
5/★★★★


La vie d'Adèle (Blue Is the Warmest Color)(2013) -(台譯:藍色是最溫暖的顏色)
觀後感:
問世間情為何物,直教生死相許。愛情總是無聲無息地闖入你的生命,來的忽然與巧妙,如空氣流竄在你周邊,陷入愛情中,周邊的光線都改變,但當 感情變質時,卻又血淋淋殘忍抽身而走,連呼吸都感到心痛,所謂生命不能承受得重。電影寫實細膩捕抓女生間的情感,救贖與解放,最愛的人我,你怎麼捨得我難過....。
 5/★★★★


甜蜜殺機(Sweet Alibis)(2013)
觀後感:
以往不喜歡看臺灣拍的警匪題材電影,員警不員警,歹徒不歹徒,劇情更是沒啥突破,加上喜歡用力著墨主角辦案過程的緊張感,太英雄形式,使電影看的很無趣。反而這部結合了,很孬的資深員警,搭配強悍新人卻是署長女兒,輕鬆喜劇+黑吃黑的環形人際關係劇情,使電影更多看點與空間使觀者去思考,美術差。
5/★★★☆


金雞SSS(Golden Chickensss)(2014)
觀後感:
金雞系列,前兩集確實還算有點內容,搞笑歸搞笑,但還是藉由阿金這角色,一生曲折故事引伸出香港這塊土地的 溫柔與憂愁,但是到了第三集,電影笑料粗糙,感人部分也沒兩集來的深刻。時代遽速改變,人事已非今天,剛出獄的大哥顯得格格不入,活在過去風光假像,最後顯得尷尬不堪,確實辛酸。金雞只剩雞。
5/★★☆


Bad Milo! (2013)-(台譯:瘋狂的米羅)
觀後感:
荒謬瘋顛的cult film,似乎很久沒看到新題材與作品,如今,看到Bad Milo!的上映,確實給壞品味迷又驚又喜,雖然內容乏味空洞,依舊可以燃起小火花。導演一看就80年代B級恐佈片迷,結合80年代恐怖電影元素與架構, 甚至連怪物的手工感都絲毫不馬虎,從肛門出來的小怪物,又萌又變態,但最變態還是導演。
5/★★★☆


Labor Day (2013)-(台譯:一日一生)
觀後感:
詭異的戀情安排,一個失婚鬱鬱寡歡的婦女與一個青春期賀爾蒙正在沸騰的兒子,兩人相依為命,忽然遇到一個性 感又危險的逃獄人,狹持回家,並與他們生活,最終婦人愛上逃獄人,兒子卻感覺到世界正在崩潰瓦解中....。危險不安定,或許是一種吸引力,以少年的觀點探討青春、愛情、慾望、家庭、成長,及回憶。
5/★★★☆


風立ちぬ(2013)-(台譯:風起)(動畫)
觀後感:
宮崎駿動畫總是可以給人感動和省思,表面上敘述一個對設計飛機懷有夢想不滅得青年,一路摸索實驗,最終製造出自己心目中理想的飛機。但詳細一 看,不難發現宮崎駿想講的是反戰與對日本民族二戰時期的醜陋行為進行批判與反思,畫面瑰麗既寫實,爆炸煙霧徐徐上升,地震摧毀民房與大地,午雨的水滴與雨景。
5/★★★★


金雞2(Golden Chicken 2) (2003)
觀後感:
每次看過許多外國電影後,回過來看熟悉的港片,總是可以給我們無比的溫暖和歡笑,而這些歡笑背後其實隱藏著許多香港人對香港那塊不大不小的土 地執著與愛戴。金雞這系列電影,雖然表面是講一個雛妓的身世,但卻帶出香港地方情與小人物的情感矛盾,我們喜歡阿金的樂觀,他遇到各種荒謬事情,沒有埋怨。
5/★★★☆


Serial Mom (1994)-(台譯:瘋狂殺手俏媽咪)
觀後感:
John Waters不只是拍低俗電影在行,連這種娛樂性十足的黑色幽默電影,依舊如此優秀。電影有股濃濃復古氣息,造型與故事元素都頗有看頭,導演諷刺著美國家 庭危機意識,以為幸福美滿的家庭,總是隱藏著不可告人的祕密,連媽媽是瘋狂殺人狂都可以合理化,壞人的壞不是表面的壞,而是骨子內的邪惡才恐怖。
5/★★★☆


The Quiet Earth (1985)-(台譯:寂靜的地球)
觀後感:
當某天我睡醒,整個世界安靜了,沒有喧嘩吵鬧的街頭,沒有車水馬龍的景象,更沒有意見不和爭論不休的電視新 聞,整個世界都睡眠了,唯吾獨醒,這是多麼恐怖的事情,空洞與無比的寂寞如黑夜來襲覆蓋整個大地,絕望蕭條安靜。這是特別的電影,探討許多深奧的宇宙議題,平行宇宙、宇宙浩劫,可惜冷門了。
5/★★★☆


Bigger Than Life(1956)-(台譯:比生命更重要)
觀後感:
老電影的魅力,不在於浮誇的噱頭,而是引人入勝和扣人心弦的劇情與演員的基本功。一個在平凡不過的小鎮,一個當老師的丈夫,為了家庭下班後又 兼差工作,卻意外累倒,醫生開藥後產生許多情緒上的轉變,甚至人格扭曲,這原本幸福美滿家庭,頓時間走入另一個恐懼。燈光氣氛十分渲染力,政治意涵確實高明。
5/★★★★


Things to Come (1936) -(台譯:將要發生的事)
觀後感:
老舊但非常前衛及前瞻性的老科幻電影,各種精緻逼真模型特效,美術風格也顯高尚。電影在那非常年代既然敢大 膽提出對世界獨裁者的撻伐質疑與切割,點出人類崇拜科技,但過度開發科技製造的不信任感,科技阻擾人文發展,甚至對末日病毒與輻射的幻想已經產生巨大的恐懼,電影文本龐大是一部電影說不完的。
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