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奇百怪電影的世界,“水準”參差不齊,見仁見智;有人喜歡直接、真實;有人則喜歡含蓄、唯美;世界電影每年都層出不窮著各種類型片,只是大浪淘沙,沙裡淘金,最後成為經典的是為數不多的幾部而已。
看了會下地獄,理由很簡單,就是要符合一個字「狠」。要符合「狠」的定義直接說就是傷風害俗,道德淪喪,失去人性考量,最極端的演出,才構成 不可不看,卻不可再看的影片。(不分排列先後,內有極端激烈畫面,斟酌觀看)
The Holy Mountain (1973)-(台譯:聖山)
關鍵字:反宗教、血腥、裸露
The 120 Days of Sodom(1975)-(台譯:索多瑪120天)
關鍵字:凌虐、血腥、裸露、戀童、糞便
Nekromantik(1987)-(台譯:殘酷的浪漫)
關鍵字:凌虐、血腥、裸露、戀屍、虐殺動物、暴力、閹割
Sweet Movie(1974) -(台譯:甜蜜電影)
關鍵字:情色、裸露、糞便、閹割、戀童
《幻奇》系列(2009)
關鍵字:獸交、裸露、情色、變態
《黑太陽731》(1988)
關鍵字:凌虐、血腥、裸露、屠殺、人體實驗、戰爭、暴力
Viva la muerte(1971)-(台譯:死亡萬歲)
關鍵字:血腥、亂倫、虐殺動物、暴力、閹割
Triumph des Willens(1934)-(台譯:意志的勝利)
關鍵字:神化納粹、戰爭
愛のコリーダ(1976)-(台譯:感官的世界)
關鍵字:情色、裸露、虐殺、亂倫、閹割
Romance(2001)-(台譯:羅曼史)
關鍵字:SM、情色、裸露、生產、亂倫
Baise-moi(2000)-(台譯:操我)
關鍵字:情色、裸露、暴力、閹割
伊波拉病毒(Ebola Syndrome)(1996)
關鍵字:情色、裸露、暴力、姦屍
Freaks (1932)-(台譯:畸形人)
關鍵字:歧視、畸形、暴力
Cannibal Holocaust(1980)-(台譯:殘酷食人族)
關鍵字:凌虐、血腥、裸露、虐殺動物、暴力、閹割
Pink Flamingo(1972)-(台譯:粉紅色的火烈鳥)
關鍵字:凌虐、血腥、裸露、暴力、糞便、強暴
Bad Boy Bubby(1994)-(台譯:壞小子巴比)
關鍵字:凌虐、亂倫、裸露、暴力
Polissons et galipettes(1925)-(台譯:逝去的春光)
關鍵字:人獸、亂倫、裸露、群交
Vase de noces(1975)-(台譯:一個人和他的豬)
關鍵字:人獸、亂倫、裸露
Irreversible(2003)-(台譯:不可逆轉)
關鍵字:凌虐、情色、裸露、暴力
Gummo(1997)-(台譯:奇異小子)
關鍵字:虐殺動物、情色、裸露、暴力
2010/04/26
2010/04/01
三月份電影觀看簡評
Shutter Island(2010)-(台譯:隔離島)
大家最初的時侯猜想的那種“真實性”,泰迪是現實,安德魯是假想敵,思維的抗爭是本片的中心思想,他試圖打開的是什麼?尋找的是什麼?報復的又是什麼?一切都有可能是奇蹟,這些的成立,促使了影片劇情的每一步前進,把觀眾拼死了往黑暗中帶,意圖讓所有人相信奇蹟,抗爭中,泰迪發現了自我,也失去了自我,恍惚之間,他陷入了無數個圈套,也誓死掙扎,一次次的接近成功,卻發現自我力量的薄弱,希望奇蹟出現……這成了他唯一的動力。但這動力和信念,誰都無法阻擋。
看了電影才知道導演是 Martin Scorsese ,這次用兩個小時的時間,繞了一個大圈,呈現出了這部懸念重重、毫無冷場的電影,非常之精彩。這兩個小時的觀影過程中,一直保持著高度的注意力,主角在島上的追踪探秘一波接一波,懸念一步步深入又牽扯出新的懸念,島上的狂風暴雨、神秘的燈塔、灰白的色調、人物詭異的對話表情眼神、陰森恐怖的哥德式C區病房和更加恐怖的C區病人,看得讓人毛骨悚然又聚精會神, Martin Scorsese 的氣氛營造真是非常完美,可見其精深的功底。而且這當中也有一些懸疑大師希區柯克的影子在,特別是那場主人公在懸崖邊觀察燈塔無意中發現洞裡真正失踪的瑞秋那一場戲:陡峭的石壁、陰藍的天、洶湧的大海……像極了Alfred Hitchcock 電影的很多經典場面,特別是從洞裡竄出無數的老鼠,非常像《鳥》,讓人心裡發麻。
Adam(2009)-(台譯:亞當)
強烈的自我空間意識,不喜歡與人太靠近,溝通不良,不能理解他人的隱喻,傾向於機械性活動,例行行事……某種程度上說,我們都自閉症患者。沒有亂貼標籤的意思,只是每個人都有個沉溺於自我世界然後從裡面出來的過程,我們都需要一個帶我們走出來的貝絲。
就像亞當一樣,他一度沉浸在自己的美麗宇宙裡,他不適應於正常的社會生活,無法理解別人的感受,也無法表達自己的感覺。他拒絕謊言、複雜以及一切虛偽的真實。
Los abrazos rotos(2009)-(台譯:破碎的擁抱)
愛情沒有永恆,也許只是在那一瞬間,稍過即逝,有的也只能活在美好的過去,讓人去欣賞那些殘缺不全的影相和記憶,去紀奠偉大的愛情.
影片有些情節沒有敘述完整,結構也不是很合理,如導演的兒子在知道了生世後,影片沒有講述內心世界,可能完全是為了解釋一直陪在導演身後默默無聞的女人的心酸奮鬥史,還有就是出車禍的最後的"吻別",男一號竟然不記得,有點講不明白。
《破碎的擁抱》的算是阿莫多瓦的自我致敬。我們恍若回到了若干年前那個氣魄全盛的阿莫多瓦時代,那是《精神瀕臨崩潰的女人》中的異質的歇斯底里,那是《關於母親的一切》中帶暖意的黑色希望,那是《玩美女人》中母親喃喃地對佩内洛普,“鬼是不會哭的。”而阿莫多瓦的謙虛亦同樣彰顯於此,那麼多年以後,他猶然像一個初出茅廬的新手一樣熱衷於致敬他所鍾愛的大師。於是,在《玩美女人》中我們看到了Alfred Hitchcock 的影子,而在《破碎的擁抱》中,我們又看到了 Louis Malle 的《通往死刑台的電梯》,還有獨屬於阿莫多瓦自己的傑作《精神瀕臨崩潰的女人》。
Possession(2009)-(台譯:美版中毒)
翻拍韓國同名作品《中毒》。
故事其實很有趣,兩夫妻過著幸福的日子。老公有個弟弟是壞蛋,整天一直肖想大嫂。一天老公和他弟不約而同同時在相同的地方出了車禍,兩人同時送進醫院。 後來老公弟弟壞蛋先清醒了,老公依舊昏迷中,老公弟性情大變一直說自己是女生老公,更能將以往他們倆甜蜜過去細節一一敘述,日積月累巧合導致女主角相信自己老公靈魂附在壞蛋老公弟弟身上,故事就這樣發生…。
The Fourth Kind(2009)-(台譯:第四類接觸)
根據2000年10月1日—9日發生在美國阿拉斯加州一個叫諾姆的小鎮的所謂集體外星人目擊/劫持事件改編。 FBI對於此類事情有四種分類:第一類接觸是看見了不明飛行物;第二類接觸是看見過“證據”,如麥田怪圈、輻射等;第三類接觸是和外星人交流過(Steven Spielberg《第三類接觸》);第四類接觸就是被外星人綁架。
電影企圖增強影片的實感,大量使用了所謂“真實的”,也就事件當時存錄媒體,如音頻/視頻存檔、畫外音、分割畫面對比、手提攝影、字幕說明等,造成導引觀者一昧認知為真實,偽紀錄片的奧義就是要“強迫”觀眾去相信,但偏偏都是用死腦筋不懂變通的思路,不斷在正面渲染其真實性,到頭來還是不可信其無,殊不知用“苦肉計”效果會大曾。有真有假,孰真孰假,使得整個故事更加立體逼真,迫使你去反觀全片,最終有沒有結論不要緊,參與其中就足夠了,編導的目的大抵就達到了。正如影片所說的信不信由你。
Midgets Vs. Mascots(2009)-(台譯:侏儒與財神)
一個荒謬極致的仿紀錄片電影,敘說著一個拍侏儒情色片起家的侏儒富翁,臨終前辦一個比賽希望一群侏儒和工作扮演吉祥物的人們來競賽,最終獎金是一百萬美金,各式各樣傻眼的比賽,包括鬧鱷魚、拍短片、鬥牛不閃人、瘋狂灌牛奶不吐奶、挑釁同性戀等等無聊比賽,影片內容當然脫離不了腥羶色元素,更多的道德淪喪的消費調侃侏儒和有色人種低俗笑點,是部蠢電影,但電影蠢不要緊,要緊的是筆者我卻心平氣和將它看完,我想我才是最可悲吧!
一個荒謬極致的仿紀錄片電影,敘說著一個拍侏儒情色片起家的侏儒富翁,臨終前辦一個比賽希望一群侏儒和工作扮演吉祥物的人們來競賽,最終獎金是一百萬美金,各式各樣傻眼的比賽,包括鬧鱷魚、拍短片、鬥牛不閃人、瘋狂灌牛奶不吐奶、挑釁同性戀等等無聊比賽,影片內容當然脫離不了腥羶色元素,更多的道德淪喪的消費調侃侏儒和有色人種低俗笑點,是部蠢電影,但電影蠢不要緊,要緊的是筆者我卻心平氣和將它看完,我想我才是最可悲吧!
生命無限公司(Life Of Never End Co Ltd)(2009)
喜歡台灣本土電影,電影獨特熟悉感和可愛,說不上來的愛。
故事很簡單也很可愛,彷彿台灣版的《有你真好》,雖然沒有使人韓片泡菜辛辣催淚劑,但有甘甜濃密的烤蕃薯香,讓人隱隱約約想起那個味;生命的遭遇和變數,如同打開的巧克力盒,你永遠不曉得下一個糖果會是什麼口味,在每個人心裡,都有一個不同內容的生命無限公司盒子,靜靜地躺在內心深處,你的和我的可以相同,可以不同,但同相愛的人,彼此的心靈都會感受到,那就是愛的力量。
Nunta Muta(2008)-(台譯:安靜的婚禮)
它是一部荒誕喜劇,裡面的人物似乎都有些神經質甚至瘋狂。大打出手的人們會因為一句話相互稱兄道弟擁抱成一團。看電影的那一場戲像極了卓別林的默劇,幾個拿旗幟的幹部在眾人的狂笑下醜態百出。
結構和情緒變化的控制堪稱完美,尤其是過山車一樣的情感擺盪。壓抑-爆發-壓抑,一場從喜劇,到鬧劇,最後演繹成悲劇的婚禮。原本寧靜的村莊卻因為史達林的死亡遭致毀滅,倒置的鐮刀斧頭已說明了一切。無聲的婚禮讓人在苦笑中含著心酸的眼淚,一個在專制下失語了半個世紀的國度,最後依然在冷雨中飄搖。
Black Sheep(2007)-(台譯:黯陰羊)
不得不稱讚台灣片商在片名上發揮獨特的創意,還真是《黯陰羊》的幽默。
觀看這部電影其實不需要太嚴肅,應該將嚴肅的電影理論和劇情邏輯觀念都拋棄,只需帶一顆幽默的心觀賞即可,故事很簡單,瘋狂科學家導致的瘋羊咬人最後化解危機的故事,善有善報惡有惡報,簡單至極。通篇紐西蘭的美麗田園風光加超噁心血腥鏡頭和土里土氣的紐西蘭英語,如果說它是一部黑色喜劇的話,那我想還真達到了應有的目的,因為筆者看的時候始終笑個不停,就好像看土台上一群蹩腳的中學生表演話劇一樣。
《黯陰羊》雖然低俗惡搞,但相信Cult Film迷應該隱約嗅得出來微薄端倪,就是追尋《 Bad Taste》的 「 Cult 」這個味,更可以說是向同樣紐西蘭導演Peter Jackson的《Braindead》《Bad Taste》致敬;1987年Peter Jackson瘋癲編了一個外星人、漢堡、電鋸、割草機、木屋基地、機關槍、玩腸、爆頭、漏腸、綿羊、甩手甩腳甩皮甩骨,加自編自導自演,在八十年代尾 Cult 過一番,只欠美女,沒有美女但換上一群肌肉發達愚蠢外星人,血漿內臟多不勝數滿場飛,又飲綠色雜菜湯(嘔出來的)。 以上種種元素加起來 Cult 與否就見人見智,可能觀眾也跟片名同樣Bad Taste。
《黯陰羊》中充滿了荒唐甚至無聊的場景,簡單、低級,和一般人追求的潔淨、趕上、優美品位大相徑庭。在本片中有太多赤裸裸的血腥場面,而且製作的非常真實。如果說血腥可以玩的有美感的話,那麼本片的血腥絕對不美,而是足夠的噁心。
Masjävlar(2004)-(台譯: 姊妹們的聚會)
又譯作《姐妹情深》。
算是冷門的電影,故事圍繞在你我關係的家庭中心,有趣地電影觀點別與西方國家的家庭觀念,反趨向東方國家的家庭模式,羞澀感尬和不直接;電影講的是在北歐瑞典長大的三姐妹的故事。 現在最小女兒她從斯德哥爾摩(大城市)回到家鄉(偏遠小鎮)參加父親Calle的70歲壽典。重歸故地,她發現自己和姐姐們有巨大的差別(自認為優越感)。這種緊張關係不斷加劇,慶典成為這個家庭及其朋友們的轉折點。惱怒和妒忌,在酒精的推波助瀾下,逐漸浮出表面。沒有人覺得自己活得舒服。
寒冷環境於窗外,溫暖親人擁抱適可而止的給人勇氣和溫暖。
訂閱:
文章 (At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