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7/12/31

Child's Play(1988)-(台譯:靈異入侵)Chucky系列電影觀後感





《鬼娃新娘Bride of Chucky》片中的玩偶Chucky一度也成為恐怖殺人電影中的代表人物,其實,真正的恐怖片忠實影迷,都應該知道《鬼娃新娘》的來頭不小,早在1988年由Tom holland執導的第一集《靈異入侵Child’s Play》就已經是恐怖迷心中的經典之一。

導演Tom holland是寫電影劇本出身寫過《驚魂記2》還拍過《吸血鬼住在隔壁》,雖然《靈異入侵Child’s Play》劇本不是由他執筆,靈異入侵對於角色的刻畫還算用心,特別是媽媽角色中,有點像大法師裡把媽媽這個角色寫得額外出色,不少有意思的黑色幽默,是一般B級恐怖片少見的,也把這個殺人玩偶的次類型恐怖片弄得生動有趣。

第一集的故事為:
描述一個連續殺人犯在遭到警察擊斃前,利用邪術將自己的靈魂轉移到玩具店的玩偶身上,想等日後找到合適的替代身體再伺機轉靈,沒想到這個玩偶被一個單親媽媽買給他的獨生子,而小男孩深受電視廣告影響,吃的、穿的、用的,都是玩偶出品商所宣傳的東西,於是當跟小男孩身形類似的恐怖玩偶Chucky大開殺戒後,外人反而以為是孤獨的單親小男孩所為,整部電影除了利用科技讓殺人玩偶Chucky栩栩如生,放大人類對玩偶的喜愛以及對它像人的恐懼以外,對於單親家庭、甚至電視對兒童價值認同的影響,都揉捏在這部成功的恐怖片裡。[鬼娃Chucky也是被美國家長們票選為最不希望被兒童看到的兩大恐怖電影人物之一] 。

之後,在1990年及1991年,片商打鐵趁熱又拍了第二集《異靈七殺》、第三集《靈異入侵少年軍團》,讓陰魂不散的Chucky不停騷擾片中無辜但堅強的男孩,但是拍到第三集 ,劇情幾乎已到強弩之末,不但新鮮感全無,片中的題旨更是愈來愈弱[續集的詬病] 。

當大家都認為Chucky已經沒有利用價值了,電影公司卻在距首集十年後,請香港導演於仁泰將所剩無幾的剩餘價值拿來重炒,而出現了一部跟既往的兒童命題全無關係的第四集《鬼娃新娘Bride of Chucky》。

《鬼娃新娘Bride of Chucky》描述的是當年附靈到人偶身上的兇手Chucky,他的女友Tiffanys重新喚起他,卻發現為等了他十年的結果是Chucky根本沒心娶她,基於報復,她把Chucky鎖得緊緊的,沒想到喪心病狂的Chucky不但逃出來殺害了她,也讓她附靈在另一個玩偶身上,於是整部電影變成了玩偶版的鴛鴦大盜,為了找到回魂的工具,他們甚至挾持了一對無法結合的青年情侶作為代罪羔羊,而彼此之間的對比,也讓這部電影多了一些愛情元素。

不過對於前三集對於兒童及社會議題的弦外之音,作為系列中第四集的鬼娃新娘反而比較像近年最流行的《驚聲尖叫》一樣,與其說它是部恐怖片,不如說它融合了各種典故(特別是《科學怪人的新娘》這部舊經典)以及令人發噱的黑色喜劇元素),並把重心擺在所愛非人的傷情習題上。

雖然《鬼娃新娘》的票房與口碑相當成功,不過對於熱愛看Chucky殺人的不少恐怖片迷們來說,對於第四集片中嘲諷的劇情感到相當的不適應,原因是因為片中失去了不少懸疑的味道,且劇情也走向搞笑的風格,因此本片的評價也成了兩極化) 。

你以為Chucky的風潮就這樣結束了嗎?
錯!在2005年電影商陸續本系列新作《Seed of Chucky鬼娃有種》,在前作中,Chucky和女友Tiffanys再續前情,一起開始了尋找附體人的旅程。但半路上Tiffanys也鬼使神差地成了活木偶,這下她和Chucky可成了天造地設的一對佳偶,兩人甚至還在汽車旅館內大肆嘿咻,結果正在他們再次遭到正義的懲罰時,暗結珠胎的Tiffanys産下了“小小鬼娃”,從此爲續集打下了一個不倫不類的伏筆。

現在恐怖的玩偶殺手Chucky又回來了,繼續這個恐怖喜劇系列的第五部,導演正是鬼娃之父Tom holland,他曾經全程參與五部電影的拍攝。在這一集中,Chucky和Tiffanys已經壽終正寢,小木偶兒子Glam就孤苦伶仃,飽受無依無靠的痛苦生活。

正在這時,好萊塢電影公司準備拍攝一部恐怖片,將Glam父母的連環殺人故事搬上大銀幕。Glam得知這個消息後欣喜若狂,急忙踏上萬里尋親之路。他誤打誤撞找到了片場的木偶,便利用隨身攜帶的護身符,把父母的邪靈從地獄又召喚回來。Chucky怎麽也不願相信自己的兒子竟然沒有子承父業,而追星族Tiffanys怎麽也不敢相信他們的電影由大明星珍妮佛出演。

爲了把Glam訓練成合格的殺人狂,也爲了一睹大明星珍妮佛的芳顔,Chucky一家再次開始了尋歡作樂的殺人之旅,把好萊塢鬧了個天翻地覆……

Rosemary's Baby(1968)-(台譯:失嬰記)觀後感

劇情簡介:
米雅法羅是位生性單純的已婚婦女,但從她懷孕的那一刻開始,沒有一件事是對勁的!自己的身體狀況、所深愛的丈夫、親切的鄰居都越來越不對勁。慢慢地,她發現了一個可怕至極的秘密正在默默進行中……。

觀後感:
不管是國內外,任何有關於大大小小恐怖片的排名,一定少不了這一片,這可說是一部超經典的心理恐怖片,建議這在懷孕或是對懷孕抱著美好憧憬的婦女們,最好不要看這部片,會讓你對有BABY有不同的見解及想法,而本部片,論血腥或是論恐怖的鏡頭畫面,真的是少之又少,已看慣現在快節奏的年輕恐怖迷來說,可能是一部催眠曲,讓你昏昏入睡,而且片長也是2個小時左右,更讓人覺得漫長,可是,當你真正深入瞭解或是對本片有些研究的人,會讓你覺得你的心理就像做雲霄飛車般一樣跟著劇情,直奔而下,越到結局越讓你跌入了黑暗的深淵!

導演的羅曼波蘭斯基,將這部恐怖電影,推向不同領域的層次,不管是配樂或是鏡頭的轉換,搭配讓人心寒的劇情成列,讓人有種不凡的視覺饗宴,其中,有一幕讓筆者覺得非常迷幻及詭異,就是,女主角被下藥,身體有點起化學作用,變的昏昏沈沈時,開始一連串的不知所云的影像出現在他似夢非夢的狀態下,如她看到自己躺在床上,而她身邊的人,如鄰居,幫他診斷的婦產科醫生,朋友,及老公都光溜溜一絲不掛的,肅立在他的床邊,大家面帶著詭異的笑容,讓人不寒而慄,鏡頭也是晃動般的轉場,接著又看到他跟朋友間的出遊畫面,還有一些自己說話的畫面,好像自己是第3者方式看自己,緊接的是一個形貌似惡魔的人形,緩緩的接近床邊,大家也將他腳打開,接下來就是跟形貌似惡魔的人形發生性行為,而畫面的震撼及視覺效果非常強烈,而背景音樂利用類似非洲巫毒的鼓聲及奇異的打擊聲,視覺聽覺受到不安分的刺激!

整片,女主角是位非常漂亮的女生,這跟老公甜蜜的買下一棟房子,準備迎接兩人的甜蜜世界,可是,大家的奇異的友好對待,而他也不知所云的身懷六甲,此時,他的身體狀況開始也越來越差,肚子的陣痛讓他生不如死,而大家連醫生都覺得這一切都是正常狀態,其實,這時孕婦正為一項恐怖的事情做繁殖,而他開始將他美麗的長髮剪掉,而面黃飢瘦,開始喜歡吃生肉,而白天覺得無力感,而半夜開始覺得有活力,慢慢的他也習慣這一切讓人詭異的行為,讓人覺得很不可思議。

到了最後,他終於將她辛苦懷胎10個月的小生命生下來,可是馬上被帶走,接下來跟他回報的消息是小孩已經夭折,讓她傷心不已,可是當她在無奈的時候,她察覺不對,她發現她們家有倉庫,一直荒廢著,平常都是放著亂七八糟的東西,她也沒去注意到,可是,她覺得裡面好像有些不對勁,似乎隱藏著不可告人的秘密,她就一步一步慢慢走向倉庫中,她似乎聽到一些人的對話,發現是倉庫的牆壁的另一頭,她就悄悄地將他打開,果然真的有一個她根本不知道的空間,而她一走進去,她看到了所有她的朋友,包括其中意外生亡的朋友,而大家看到她,也非常恐慌,似乎這個騙局和秘密任務已經包不住火了,她有看到她心愛的老公,而她老公遮著臉, ,不敢面對她,他一步一步的走著,在空間的盡頭,發現一個嬰兒車,她慢慢的走了過去,當她往裡頭一看,她嚇的不敢說話,也不相信眼前的所看的嬰兒,就是自己的骨肉,雖然,鏡頭沒帶到,可是聯想而知,應該是撒旦吧!!也就是惡魔!!

這一切的計劃,到此終於破功了,從鄰居的假好意及鄰居介紹的假婦產科醫生,和假藥草的飲料和假朋友的鼓勵,這一刻,像汽球一樣破了!!

而你以為這樣就結束了嗎?

錯!!而最經典的一幕,就是女主角,傻眼了幾分鐘,忽然說了一句話:

『這小孩需要的是媽媽,我願意當她的媽媽』

這句話讓我真的傻眼,整片的不安及猜測,再這時又有了轉折,女主角的一開始恐慌懷孕,而接著身體的不適,後來得覺得不對勁,開始猜測,而臨盆生子,卻得之夭折,傷心之餘,卻發現這一連串的詭計和安排,到最後的接受,讓人看了真的不舒服!!

世界一下子落入絕望的深淵,上帝死了,撒旦借上帝的信徒之腹生下了自己的兒子。他得到了生。

我不信仰宗教,可是看完這部片子,心中卻很冷。就像是輪迴,宿命,不可抗拒的神秘力量。病態虛弱的女子最後還是來到嬰兒床邊,搖了起來,默默看著嬰兒嘴角泛起了微笑。就是這笑,比之前那些年長的巫師們在那裏高喊“上帝已死”,“撒旦萬歲”要讓我害怕得多。

對於西方的宗教,邪教,我瞭解得並不多,可是就單從一個人對於自己的信仰放棄,絕望了的話,那在她眼裏,世界是否也就真的掉入深淵了了?
那個沒有瞳孔的嬰兒,是撒旦的孩子。

六零年代的嬉痞文化和迷幻藥效應,很容易跟本片有相關性的聯想,是種對社會的不滿,對未來抱有期待的憧憬,女性主義的崛起,身體自主權的意識更明顯和獨立,女性不在是支配男性的物件,而是有思想有行動行為的個體。

2007/12/30

NOROI(2005)(日)-(台譯:詛咒)觀後感

劇情簡介:
詛咒是在你身邊真實存在的駭人怨念
為了一窺自古流傳至今的詛咒原貌
犧牲性命拍攝的真實紀錄將震撼世界

鄰居家傳來的莫名聲響、失蹤的超能力少女、詛咒電波、靈體蟲、集體自殺的鴿子們,以及沈入水壩的村莊所進行的被詛咒祭典。在串聯這些看似不相關的事證後,令人驚愕的真實終於出現眼前。而解謎的關鍵字「鍋具魂」又是什麼呢?所有的答案,都在這部充滿傳奇色彩的電影中。

本片源由是日本一位怪奇與靈異的作家小林雅文(作品除了書也出拍攝剪輯成的影片),在2004年4月完成最新作品「ノロイ」之後,隔幾天家中發生大火,妻子被燒死,小林本人失蹤,「ノロイ」這部以「詛咒」為名的紀錄片作品也由於內容過於恐怖被壓下來未正式出版。一直到了「七夜怪談」超級製作人一瀨隆重接手才正式以電影的形式出現。雖然劇組花了近1年時間進行訪問,但相關者大都因為害怕而不願意表明事實。所以電影為了顧及實際存在的人物,部分影像改用數位元處理或改拍的方式呈現。才完稱了這部應該被封印的作品。

觀後感:
很久沒看恐怖片了,或許是因為近年來的恐怖片太讓人失望了,導致失去看恐怖片的信心和樂趣,都是老調重彈的模式。漸漸的很少在部分有所感觸,但我看了本片,真的有點又被嚇到的感覺又回來了,因為本片用了非常不戲劇性的方式去詮釋一種真實的恐懼,可說是自從《厄夜叢林》(The Blair Witch Project)以來最讓人”真實”內心恐懼。

看完本片我只能說日本人真的很會拍恐怖片,從片子的拍攝手法到內容的故事的鋪陳,都讓人感到心機。要說什麼最感到害怕,相信就是真實事件吧!而本片就是以”真紀錄片”形式去拍”假真實事件”,但經過刻意有心的安排設計事件,讓人過度信任而忽略了背後操弄,這種非常貼於現實和沒有刻意場景戲劇的手法來突顯某種議題,讓議題以最原汁原味的本質用鏡頭呈現,彷彿就是看紀錄片。

《厄夜叢林》在2000年一推出,以一句電影宣言就嚇死一推人”真實紀錄呈現”,的確看過的人都被這句話給嚇的一愣一愣的,加上故事內容的神秘性,電影中手持性拍攝產生的晃動效果,演員開心緊張崩潰轉變的真實情緒補捉,而沒有數位剪接的痕跡,種種特徵讓人信以為真的真實電影,其實後來才得知,只是一隻大學生用DV所拍攝的”假紀錄片”,真是很多人被罷了一道!而本片更可以說青出於藍更甚於藍,最了不起的地方便是氣氛的營造,而這種營造多採用的手法是色彩,煙霧,景深,奇異的畫面,甚至突如其來的惡鬼現身等等,但本片由於是紀實風格的,所以這些手法幾乎都很難運用到,更要表現出一種絕對現實的鏡頭,但這種絕對現實的影像效果如何能夠讓觀衆信服呢?那就是日本人最善長的講與說。許多日本的恐怖片中,人物嘴中所說出來的恐怖是極其重要的,它往往給觀衆一種帶入感,而這種帶入感又顯得是那麽地親近,真實,從而造成一種真正的心理恐怖。

2007/12/22

CF

導演:張敏智
演出:Shawn Tsai
內容簡介:
影片為大學時代跟同學合拍的比賽短片,很青澀的演出作品!大家看看歐!

2007/12/20

Metallica:Some Kind Of Monster(2005)-(台譯: 金屬製品樂團異種怪獸)觀後感

劇情簡介:
Metallica以全球8千5百萬張的專輯銷售量高居全美SoundScan唱片銷售時期以來唱片銷售總排名TOP 5,出道以來一首又一首撼動全美主流搖滾榜的經典,在繼1997年《ReLoad重裝》就沒有新作的他們,久違六年之後狂囂推出他們的最新錄音室專輯《St. Anger》,讓許多重金屬迷是興奮不已,他們甚至還爲了首支新單曲的音樂錄影帶拍攝勇闖聖昆汀監獄,在一群重刑犯前演出! 除此之外,這支搖滾勁旅也在今年被MTV台選爲“MTV輝煌巨星”,邀請林普巴茲提特、艾薇兒、林肯公園等藝人一同向這些樂壇老大哥們致敬。

這張久違的新專輯的錄製過程其實艱辛萬分,先是主唱James進出戒毒中心接受治療,然後原任貝斯手Jason離去,雖然最後找到曾爲大名鼎鼎的Ozzy Osbourne伴奏的Robot加入,但因報到的太晚,也來不及參與新專輯的錄製,種種突發狀況讓這張新碟的發行市困難重重。

爲了拍攝這張新輯的首支同名單曲的MV,這些團員們還勇闖美國舊金山的聖昆汀監獄,這個監獄最有名的就是有一個“No Hostage Policy”,也就是獄方並無保護人質政策,簡單來說就是任何人在獄中發生了任何被囚犯挾持或其他的意外,就只能靠上天保佑,並沒有人能夠保證會出面去援救人質安全出來。不過他們也在兩天內把這支相當特殊的MV拍攝完成,順便還開了一場小型演唱會,讓犯人極其興奮。這支已經縱橫樂壇20年的樂團,隨著新專輯的推出,也向林普巴茲提特和林肯公園這兩支表現優秀的後輩發出號召,邀請他們一起上路狂飆,展開夏季巡迴“Summer Sanitarium Tour”,這也將再度證明他們在重金屬搖滾領域的龍頭老大的地位。

樂隊簡介:
本片是一支非常“金屬製品”的紀錄片。可以從導演獨特的角度進入印象中鐵漢子的搖滾中年人內心的世界,非常的真實非常的引人啟發!

如果你不是個搖滾份子,如果你還是認為重金屬是那麼粗魯直接,或者你還只是聽聽邦喬飛那種老帥哥亨亨唱唱的流行搖滾,我想你不認識他們我也不意外,他們的確跟你既遙遠又陌生,這都無所謂,可是不能抹滅他們卻帶給某些人曾經的歲月瘋狂和緬懷的回憶,說個小故事。

隱隱約約還記的10年前左右,在一個年紀17歲的少年身上,對搖滾有著蠢蠢欲動的爆發感,嚮往著樂團的使命感來臨,而身邊有兩個一道長大的死黨朋友,都愛聽音樂,一個很重金屬,聽一些很重、旋律性很強的Speed Metal和Trash Metal,總是讓人耳朵快爆炸般的強烈感,甚至重到心臟跳動的頻率都被音樂中的鼓點搞亂了,而他後來也當了某個樂團的鼓手;而另一個很後搖滾,聽的東西充滿許多驚喜,從早期的Joy Division到後期的Mogwai和Sigur Ros,都是他的最愛,虛無飄渺,由旋律轉變成影像的魔力,讓人跟著音樂的無形階梯往更高的地方攀爬,看到更高更遠的地方,很讚!後來他也當了某個樂團的貝斯手。而那位17歲少年,偏愛著吉他英雄和龐克樂團,對社會充滿無政府主義,對資本主義有著反對的吶喊,對台灣愚蠢的填鴨式教育和學歷勝過一切的窘境,有著逃離的叛逆,心中偷偷藏著白人納粹的意識,在那年少輕狂的年代,的確很壞!

但三人曾經爲了隔天補習,而必須窩在其中一個房間裡面,借住過夜,而漫漫長夜只能聊天聽音樂渡過,而三人喜好不同,但為一個共通點就是Metallica、Nirvana,唯有這兩個樂團的音樂從當時CD Player的音響裡傳出,我們的主見和堅持都化成寒冬裡的冷空氣般,四散於空中,靜靜聽著音樂討論著其中巧妙處,都忘了身上沒有棉被,只有報紙的鋪蓋,雖然回想起來,愚蠢而好笑,但真正讓人回憶的卻是有Metallica配樂的畫面。(真實事件引述)

本片史詩敘事手法!影壇上最有啟發性的搖滾樂電影之一,本片被紐約時報譽為極富娛樂性、感人至深,極度忠於史實,並深入深討史上最偉大的搖滾樂團。本片忠實紀錄“Metallica”樂團錄製他們贏得葛萊美獎的專輯《St. Anger》的過程,看他們如何克服溝通障礙、毒癮、樂團成員單飛、身為人父、混亂的家庭生活和樂團成立近二十年來最不平靜的一段時間,收錄許多精彩的內容,樂迷絕對不容錯過。

MetallicA樂隊的故事應該從他們的鼓手Lars Ulrich講起。這不光是因爲Lars是Metallica的創始人和發言人,而他個子不高,卻非常多話而且嗆辣,也因爲他走上搖滾樂道路多少帶一點傳奇色彩。

Lars為丹麥人,就在1973年,著名的重金屬樂隊Deep Purple巡迴演出到了丹麥,Lars隨祖父看了這場音樂會以後,就愛上了搖滾樂。兩年以後,Lars開始練習打鼓,那時他只有12歲。

1981年,Lars返回洛杉磯,他遇到了James Hetfield。James是洛杉磯當地人,當時是一家印刷廠的工人。他從小受Black Sabbath等樂隊的影響,很早就開始學習彈吉它,在高中時期,James就組織過一支名爲Obsession的搖滾樂隊。James在舊雜誌上發現了Lars的廣告,並且找到了他,兩人一見如故,立即著手組織樂隊。由於James希望自己作爲吉它手,他們一直在尋找一位主唱,但是沒有合適的人選,於是James就兼任了主唱。樂隊開始時摘取了AC/DC和Judas Priest的某些和絃結構,用Motorhead的的速度來演奏,再加上自己的發揮,形成一種偏重英式重金屬的獨特結構,很快引起了人們的注意。作爲一支地下樂隊,Metallica已經全國聞名。

在舊金山一家名叫Wiskey-A-Go-Go的酒吧,他們發現了一個名叫Cliff Burton的貝司手。Cliff的演奏給他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他們把Cliff招入樂隊,並且答應他的要求,把Metallica樂隊遷移到舊金山。Cliff較高的專業素養和奇異的演奏風格很快對樂隊産生了影響。不久,他們應一家名爲Megafore的獨立錄音公司的邀請前往紐約灌錄唱片。

此時,吉它手Dave Mustine與樂隊其他成員主要是James Hitfeild的關係日趨緊張。這不僅僅是由於音樂上的見解問題,更主要的是Dave酗酒和吸毒的毛病和他暴躁的脾氣。在錄製第一張專輯之前,樂隊終於決定開除Dave。由於當時的Metallica非常窮,樂隊只湊夠了一張長途汽車票錢,Dave不得不乘坐了4天的汽車返回洛杉磯。這一人生中重大的挫折也使Dave成熟起來,他後來成爲另一支Tharsh Metal風格的成功樂隊Megadeth的核心人物。Metallica的新主音吉它手是"吉它巫師"Joe Satriani的弟子,來自紐約的Krik Hammett。真正意義上的Metallica樂隊在這時確立下來。

1983年,Metallica的首張專輯《Kill 'Em All》推出,這張唱片的風格被認爲是第一張Thrash Metal專輯。唱片出售了30萬張,樂隊在美國和歐洲都有了一定的知名度。幾個月以後,其他的幾個重金屬樂隊,如Slayer、Megadeth、Anthrax等也開始嘗試Thrash Metal。次年,Metallica第2張專輯《Ride The Lighting》也在Megafore旗下推出,再獲成功。這張專輯在毫無宣傳的情況下達到了金唱片的銷量,並在Billboard專輯榜前200名停留了50周。Thrash Metal開始推向全球。

1986年,Metallica的第三張專輯《Master Of Puppets》推出,這張專輯贏得了比上兩張專輯更爲出色的成績,把Metallica推上了重金屬的頂峰。隨後,樂隊隨同Ozzy Osboume進行全美巡迴演出,通過Metallica高速的吉它和絃、飛快的吉它Solo、變化多端的鼓點,越來越多的人開始認識Thrash Metal的威力,Metallica成爲最收歡迎的重金屬樂隊之一。

但是,隨著樂隊的成功,麻煩也接踵而來。一位少年自殺後留下的遺言要求在葬禮上播放Metallica的一首內容關於企圖自殺的歌曲Fade To Black,並引起其他少年自殺者的效仿,不少人在遺書上抄錄了這首歌的歌詞。雖然Lars辯解說,他們在幾年內收到過幾千封來信說Fade To Black如何給了他們生存的勇氣。但樂隊不得不在這一時期內經常面對媒體的責難。更糟糕的是發生在德克薩斯一起槍擊事件。一名少年在吸毒後瘋狂開槍殺人,目擊者說他在開槍時唱著Metallica的歌曲No Remorse(無悔)。在法庭宣判他死刑時,他竟然再度引用了這首歌的歌詞。輿論的一片譁然,樂隊面臨更大的壓力。但與接下去發生的事情相比,這一切都算不了什麽。

1986年9月27日清晨6時,樂隊在從斯德哥爾摩到哥本哈根的巡迴演出途中發生車禍,貝司手Cliff Burton不幸身亡。Lars說:"你經常聽到'噩耗'這個詞,但你不會明白這是什麽意思,直到它突然降臨到你的頭上。"所幸的是樂隊沒有因此打擊而就此解散。

6星期之後,樂隊找到了新的貝司手:Flotsam & Jetsam樂隊的Jason Newsted--當James邀請他加入時,他興奮地在旅館裏又蹦又跳。

1987年,Metallica推出一張翻唱70年代晚期、80年代早期地下金屬樂隊作品的EP唱片《Garage Days Re-Revisited》,隨後參加了Van Halen樂隊的Monster Of Rock巡迴演出。這時,樂隊已經走出了Cliff去世的陰影,Jason也完全融合進了樂隊的風格。在經歷了風風雨雨之後,樂隊終於在1988年推出了Cliff去世以後的第一張真正意義上的的專輯《...And Justice For All》。這張專輯獲得了前所未有的成績,許多樂評認爲這是重金屬音樂歷史最出色的專輯,其中單曲One榮獲當年葛萊美獎的"最佳重金屬歌曲獎"。

1991年,樂隊推出同名專輯《Metallica》,累計銷量高達1500萬張,成爲最暢銷的Thrash Metal專輯,這在當初Metallica不被接受的年代是根本不可想像的。與樂隊以前的專輯相比,《Metallica》在風格上有所轉變,顯得較爲柔和、沈鬱,但絲毫沒有影響它的實際份量,樂隊總體發揮達到了完美的境地。

Metallica的下一張專輯《Load》在1996年推出,與《Metallica》隔了整整5年。在這5年間,搖滾樂壇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另類音樂大潮衝破了重金屬的銅牆鐵壁,重金屬驕子已成爲昨日黃花。面對西雅圖Grunge音樂的強有力挑戰,爲維護重金屬音樂的地位,Metallica在《Load》中進行了大膽的改變。這是一張實驗性頗強的專輯,從而也引起了較大的爭議。反對者認爲,這張專輯是對重金屬的背叛,Metallica已經偏離了他們一手創建的Tharsh Metal道路;而擁護者則對Metallica的大膽實驗非常讚賞,認爲這是Thrash Metal發展到了一定時期所必須面臨的改變。面對爭議,Metallica依舊我行我素,1997年又推出與《Load》同時創作的一些歌曲,命名爲《Reload》。這一切表明,不論外界評論如何,Metallica將沿著他們自己的道路走下去,No Remorse!

經過了六年了,經過了千禧年的跳躍,搖滾恐龍是否滅亡或是還依舊踩著那巨大無比的腳步一歩往21世紀邁進,當大家都快忘了他們的時候,他們開始動作了!

終於千呼萬喚中最新大碟《St. Anger》終於發行,令人眼睛一亮的專輯,而特別的是,以往本樂團最著名的雙大鼓猛烈鼓點,粗魯麻辣的Power Chord,一定要配上畫龍點睛效果的吉他solo,正才是標準的正宗Metallica風格,如果少其中一項,就像看電影少了可樂和洋芋片般食之無味,但本次他們真的為了應合時代潮流的趨勢,少了花俏的吉他solo部分,讓歌曲更有時代感更年輕感,有種Hardcore Punk的味道,許多歌迷非常質疑是否這樣的編曲,還是金屬製品嗎?褒貶聲音四起,《St. Anger》並不是Metallica的退步,也不是一個失敗的作品,這正是Metallica需要在自己的事業中所提出的觀點——經過樂隊緩緩爬上金屬樂壇的寶座,引導一代樂隊的成長發展,並能出人意料地推廣自己的音樂樣式。而用強硬的眼光看,Metallica更顯內向,而一些樂隊20多年音樂生涯中證明不成功的音樂元素仍出現在這張專輯中。

期待故事繼續寫下去………

2007/12/19

Don't Look Now(1973)-(台譯:威尼斯癡魂)觀後感

劇情簡介:
影片將故事發生的主要地點選在了水城威尼斯,蕭瑟的拱橋,古老而又陰暗的建築,還有蜿蜒環繞穿插城中的幽深的水,如此種種都渲染出一種有若冥界的迷離與死寂。

故事主人公約翰是一個修繕古建築的專家,喜歡研究不同時代的窗戶。他和妻子勞拉以及一男一女兩個孩子生活在一起。

故事的起始是雨後郊外。室內,約翰正在對著一張幻燈片看得出神,照片上是一扇窗子,窗旁的廊邊露出一角耐人尋味的紅色。死亡跟著就降臨了,約翰的女兒.穿著一件紅色的雨衣,慢慢沉沒在室外荒郊的池塘裡。這起始的死亡既突然又平靜,雖然已經吞噬了一個無知孩童,但死神的腳步並沒有這樣停駐。

片中一明一瞎兩個老婦人的出現,將故事推向更加莫測。勞拉與她們接觸後,發現瞎子竟然可以開天眼看見過去。瞎子說她看見了勞拉一襲紅裝的女兒,並告誡勞拉,已死的女兒讓勞拉夫婦必須盡快離開此地。

約翰對妻子的說法不以為然,但就在威尼斯暗夜裡的狹長小街上,他依稀看見一個矮小的紅裝身影轉眼不見,那身影就像自己的女兒。

觀後感:
本片被國外恐怖電影影迷評為史上最佳十部恐怖電影中第9名。IMDb評分7.5/10( 5807票 )應該說,全片在努力營造一種心理的恐懼,這種氣息瀰漫開來,就像愈來愈急敲打在心頭的鼓點,待到揭穿謎底時讓你經歷一場魂飛魄散的高峰體驗。而本片充滿許多讓人毛骨悚然的配樂和畫面切換,雖然本片的血腥程度和驚嚇成都不及現在的恐怖電影,不過卻營造一種死亡的壓迫感和預言的宿命感,一股股未知的力量猶如湖水中的漩渦,將你帶到死亡的深淵,而本片的配樂也是非常的值得一聽,絲絲入扣讓人著迷,反正經典中的經典,雖然台灣要找不容易,可能要多往國外看看歐。

我的印象中的威尼斯,似乎成為風華已逝的象徵,一個憂鬱、懷舊、浪漫、神祕而美麗的地方。正因如此,多少畫家與作家都無法抵擋它的魅力。曾在大運河上一處宮殿居住兩年的英國詩人拜倫爵士,顯然就是比較鍾情衰頹中的威尼斯:「比起自傲自炫的絕世美人/也許,她憂傷的時候更可愛。」美國小說家亨利‧詹姆斯認為威尼斯是過時的觀光勝地,是「破落的西洋鏡和市集」。英國藝評家約翰‧羅斯金(John Ruskin)醉心於威尼斯的建築之美,稱它是「諸城樂園」。在英國小說家狄更斯眼中,威尼斯是「朦朧之城」。對德國小說家托瑪斯‧曼而言,它是深具魅力的奇珍,「半如童話,半似陷阱」。

本片的視覺美術也的確讓人目不暇給,威尼斯美麗的景畔,昏暗的燈光下鋪張整個街頭,閃爍的河道上的反光,有種悲傷的氣息也有種未知的恐懼反射,加上蕭瑟的拱橋和秋冬寒風促促殘酷的摧殘著劇中看似微弱的男女主角,背負的幽魂的命格,雖然身穿著光鮮亮麗的衣裳,但內部卻已經被恐懼的細菌咀嚼著肉體和心靈,恐慌和驚恐化作刺青般狠狠烙在他們身上,死亡的氣息一步一步帶領他們走進生命的盡頭。

而本片劇中性愛畫面,被美國電影迷列入影史十大調情場面,片中的一對父母因失去女兒早已失去魂魄,雖然他們企圖藉著做愛在彼此身上找到慰藉,但其實兩人都已無力再安慰對方,是場非常哀傷的性愛畫面。

2007/12/18

Fallen(1998):(台譯:暫時停止接觸)觀後感

劇情簡介:
約翰.霍柏斯是一位兇殺組的探員,他和他的搭檔瓊斯逮補一位連續殺人犯,並且親眼目睹此犯人被處死刑的過程。現今,約翰和瓊斯必須面對另一個殺人魔,他使用相同的案手法,並且犯下一連串的殘酷殺人事件,在約翰的鍥而不捨的追查下,發現這一整個事件是被一個超自然的邪靈所控制,但這一切不被約翰的長官史坦頓所理解,外加邪靈的刻意陷害,使所有犯案茅頭指向約翰,約翰該如何面對永恆不朽無邊無際的邪惡力量呢?

觀後感:
以整體故事劇情方面,似乎有些老套及空洞的感覺,並題材不是很創新,難道就失去本片觀看的意義嗎?錯了!也許在有限的題材中,導演能用”巧妙”的電影手法,讓整部電影多了幾分看頭,甚至讓人看完耐人尋味! 片子雖然有點神怪的表現,但還算拿捏恰到好處!沒有宣染過度。似乎帶有一點寫實電影的風格,也像其它類似電影一樣,會引用”聖經”的一些文字及線索,來加強證明事件的真實性,可信度。

一個殺人犯在臨死前所唱了一首”The Rolling Stone滾石合唱團”的歌曲,也是片子的名言”不是不報,時候未到,信不信由你..”,本片惡魔附身方式有點像病毒方式傳染,也就是只要跟附身的人身體碰觸便惡魔即到你身上,快速而且防不勝防的轉換身份及角色,讓人摸不著頭緒的改變,更讓劇情多了一絲絲猜測的樂趣,而本片在運鏡方面,有水準的演出。為了表現”惡魔”在看這世界與人類不同,做一個區分。所以在惡魔的眼中,世界是有點歪曲,甚至變形,像高光度的底片拍出的畫質一般粗糙,每當觀眾看到粗糙的畫面時,就知道這是從”惡魔”眼中所看出的!有一幕,在惡魔想要加害女主角的時候。擁擠人群裡,利用望遠鏡頭展現出特有的”景深”及”壓迫感”正是利用鏡頭說話,強調鏡頭來詮釋事件的一個好例子!其實滿多電影,只會玩弄”鏡頭”,卻忽略了善用鏡頭正是彌補,加強電影敘述事件的一項工具!

惡魔這個名詞,在恐怖電影史中裡面扮演一個非常重要的地位,不外乎是一種黑暗的勢力,破壞正常的規範及界線,也是邪惡的一方,而當然他所轉換的身分也不只有單單唯一形象,而也常常以暴力傾向也有可能是走火入魔的科學家,或者是一個不正常的變態者出現,而最為常看到的,當然是以附身方式出現,惡魔附身的例子非常多,如《大法師The Exorcist》中的小女孩,或者是《天魔The Omen》中的惡魔之子,還是《失嬰記Rosemary’s Baby》中的懷胎之子,都是很好的見證,以一種無形的力量,潛入一個安全而且沒有危險性的軀體,產生一種破壞性和毀滅性的象徵,默默的進行摧毀計畫,也讓整個體制產生動搖及變化,讓人聯想到電影帶有許多政治隱喻和社會現象,有如恐部分子悄悄進入這個社會,以極端方式和偏激行為讓整體缺陷,陷入一種無政府狀態,而讓人也經常辨別不出身邊的人,生與死、正常與非正常、人類與異己、善與惡之間的界限已經變得逐漸模糊起來,有時甚至讓人難以分辨。

2007/12/17

Fright Night(1986) -(台譯: 吸血鬼住在隔壁)觀後感

劇情簡介:
一個男孩Jerry無意中發現他的鄰居是吸血鬼,可惜無人相信他的話,他只好求助在電視上「Fright Night」(這也是片名的由來)演出專門對抗吸血鬼的 Peter Vincent幫忙,但其實Peter Vincent只是個膽小的演員,而且認為Jerry描述的現象根本是無稽之談,在一次前往Jerry鄰居的住宅中,Peter Vincent竟然驚人的發現Jerry的鄰居是吸血鬼,而此時吸血鬼卻又喜歡上Jerry的女友,在Jerry女友吸血鬼抓走後,雙方即將展開一場營救女友的人鬼大戰。

觀後感:
電影主題除了彰顯近郊恐懼、單親家庭、電視兒童等一九八○年代的美國社會問題之外,還藉著故事對於當年已經不受歡迎的古典吸血鬼電影表達致意與重塑新意,吸血鬼電影在傳統上來說,因應原版小說的緣故,一直多少都必須有古典的哥德風格在內,而其實觀眾已經很熟悉吸血鬼的特徵和裝扮,甚至開始嫌為老套及無趣,從早期經典吸血鬼電影代言人,都必須擁有那種黑斗篷、晚禮服的哥德特色、一附帥氣臨人的外表加上長生不老的特性。但是,《吸血鬼住在隔壁》將當年已經式微的古典哥德吸血鬼電影,加入流行的青少年近郊電影特性,創造賣座奇蹟。其中,導演Tom Holland的功力算是一絕。

本片更可說是將對抗吸血鬼一些方式表現的無疑殆盡並就更進一部的說明:比方雖然吸血鬼會害怕十字架,但是如果拿十字架的人信心不夠的話,仍對吸血鬼不構成威脅,還有陽光仍是對抗吸血鬼的最大利器,劇中狼被刺身亡變身為人及吸血鬼在舞廳中突然發飆對抗保鑣的橋段,相信會讓大家留下深刻的映像,當然本片強調的各項有效對抗吸血鬼的方式中,除了道具以外,還是強調,人類的信心跟意念終究才是對抗吸血鬼的最佳利器。

80年代推出了滿多這類型的青少年恐怖片,當時恐怖電影市場充斥著Y世代的題材和故事背景,本片也不例外,像我之前所介紹過的《粗野少年族》(The Lost Boys),而其實大多在探討一些社會問題及年輕人的思考行為,而也隱含著探討兩性關係和同儕間的問題,不管是同性戀或是異性戀,都是利用吸血鬼或是鬼怪的化身,以取的主人公的認同和接受!!

本片不管是在視覺上或是特效上,都有水準的表現,就我前面所講的,玩透吸血鬼電影所有的把戲和模樣,如變身為吸血蝙蝠或是轉變成狼的模樣,甚至變成張牙列嘴的恐怖面容,更是恐怖迷所津津樂道的,而本片扮演電視恐怖大王的Peter Vincent,其實,眼尖的恐怖迷因該知道導演在調侃和諷刺50年代的恐怖電影明星,利用比特庫辛和文森普萊斯兩位的名字詼諧的取名!或許這也是看電影得一種樂趣在~

導演Tom Holland因為《吸血鬼住在隔壁》一炮而紅,1988年再度編導推出《靈異入侵》(Child's Play),將一紅十多年的「鬼娃」Chucky推上大銀幕,創造另一種類型的Cult恐怖電影。但是,在帶領吸血鬼和Chucky新風潮之後,Tom Holland創作力下降,至今多年沒有再推出任何電影作品,算是好萊塢恐怖類型電影一顆稍縱即逝的流星。至於,這兩系列電影日後由別人推出的各種續集,沒有了Tom Holland之後,則每下愈況地讓人心驚膽戰。

2007/12/16

鄭進一的鬼故事(Ghost Story)(1990)-觀後感

劇情簡介:
李子軒是學西洋美術的學生,卻熱衷民俗藝雕刻,尋訪民俗藝術雕刻家『阿榮師』懇請傳藝。皎潔的月色下,子軒巧遇『行芝』,她是一位美麗的女孩。他們有情、有意、一段纏綿的愛情,就這樣開演了。阿榮師提醒子軒要專心學藝,好奇心的驅駛,子軒打破了阿榮師的禁忌,揭開了供桌上神祕的紅巾。雷電交加……不幸的命運,悽慘的遭遇,從阿榮師的口中寫了出來,行芝是他的女兒己經去世了,他用移魂大法,將她的魂魄灌住於木偶之中。供桌上神祕的紅巾謎底己經揭開了,子軒也看見多出來的那尊木偶就是自己,這是命運,註定李子軒要來演這木偶『人生』的男主角。

小娟雖然是女強人,她也曾讓自己沈醉在不孤獨,不寂寞的歲月裡,所以她有好幾位男朋友。糖糖是小娟的女兒,生日宴會,叔叔送她一個玩具電話,說聽到12時連撥13個零,就可以和死去爸爸通電話。一連串怪異的事發生了……追求小娟的男生一個個的死亡,電話中傳來,再殺一個人,爸爸就可以回來了,這時小娟驚嚇著…因為,惡魔是來要毀滅一切美好的。

觀後感:
2006是一個特別的年,因為當年農曆七月有兩個,也就是俗稱的「閏七月」,而大家一談到七月必定面為凝重,一個充滿許多禁忌的傳統習俗的月份,加上傳說中的鬼門開之類傳說,難免空氣中也漫佈一股濃濃的恐怖芬圍。當然,我也對鬼神寧可性其有,也不敢鐵齒的,不敢晚上亂跑,只好安份的留在屋內”應景”的觀看恐怖片為享受,而本片應該是我童年中印象滿深刻的一部台灣製恐怖片,一部敘說城市傳說和鄉間的靈異故事。

本片主要分為兩章節式的短篇故事為主,而前半段故事主要是以布袋戲和靈魂附身為故事背景,演員也是大家極為熟悉的搞笑藝人許孝舜和鄭進一主演,光看演員的名字,想必你一定覺得似乎電影搞笑的成分居多,那你就錯了!本片卻是認認真真將一個恐怖的傳說搬上螢幕,劇中的許孝舜飾演一個布袋戲雕刻大師阿榮師(鄭進一飾演)的徒弟,有種弱智的表現,三步五時就大笑大哭,極為誇張臉部表情,加上有點歇斯底里的神經質,跟平常螢幕上搞笑為慣的他,有種截然不同的感覺,更真實更讓人覺得毛骨悚然的體驗,而在特效方面,也充滿濃濃的手工味,故事中的布袋戲,因為半夜會自行移動,而本片以類似黏土動畫般(就是每木偶動一下,就拍攝一張照片,而最後將照片連串起來,及構成動畫原理)的處理方式,來詮釋布袋戲,讓故事和角色間更增加了一些藝術性質和可看性;而在故事劇情上的鋪陳,和說故事的節奏掌握上,似乎來的抓不到重點,而故事稍嫌為老套及平淡,容易讓人猜測到下一步進度和劇情,算是美中不足之處,不過,以國內水準來看,算是泛泛之作中的佳作。

第二部份故事,也算是流傳在城市中的鬼故事,或許你我都聽說過這個傳說,而沒有人敢嘗試過,也就是話說當半夜12點鐘聲響起時,拿起電話,連續撥13個零聽說即可以通往地獄,跟往生的親人通話……,一個令人匪夷所思的傳說,帶有幾分真實感和危險性,也是本故事抓住觀看者的心理重點,你敢打嗎?故事也就這樣開始,故事在講一個獨立自主的現代女性,工作能力和外貌都極為出色,當然身邊圍繞著許多蒼蠅,讓他困擾不宜,包括前男友的不斷出現勒索讓他更是陷入痛不欲生的窘境,而唯有他跟死去前夫所生下的寶貝女孩糖糖兩母女相依為命,而在一次糖糖的生日宴會,叔叔送她一個玩具電話,說聽到12點連撥13個零,即可通往地獄的故事傳說,而天真無邪的糖糖,當真半夜拿起玩具電話,就一個一個零按下,當他按完13個零時,忽然間糖糖真的開始跟人對話……。不管這個傳說是真是假,都足夠讓人聞之喪膽,而唯有天真的糖糖只想跟死去的爸爸對話,偷偷去完成這個動作,卻帶來一些不可想像的危機,包括他媽媽的性命。

2007/12/15

American History X(1998)- (台譯: 美國X檔案)觀後感

God damn fucking good movie, I'll say.

我看完這片的第一句話,有點粗魯有點不文雅,可是真的很貼切本片的調調!!

劇情簡介:
Derek (愛德華諾頓)是一個極端聰明,可是卻四處惹禍的青年,他崇拜新納粹主義,仇視所有有色人種。他原來只是一個普通的在學青年,有一個小康家庭,學校功課名列前矛,造成他充滿仇恨的性格主要是因為幼年時父親被黑人所射殺,他將所有的悲傷與憤怒,轉成對付有色人種的力量,他崇拜納粹黨,將書房貼滿了希特勒的照片,更在身上刺上納粹的〖字圖騰,同時積極地收編社區裡的白人青少年,成為他的白人勢力,到處迫害有色人種的商家,讓種族之間的對立更加明顯,在一次與黑人的衝突中,他射殺了兩名黑人,被判刑入獄,可是無形中卻更加確定他在該幫會中的領導地位。

他的弟弟Danny(愛德華福龍)一樣是位聰明絕頂的學生,視他哥哥為新一代的白人英雄,傚法他的行為,也在自己身上刺上許多新納粹的圖騰,眼見Danny就要踏入他哥哥的後塵,於是他的老師規定他,要他回憶當時他哥哥的種種行為,編寫成一份報告,透過這份報告,我們可輕易地看出這個家族的悲傷過去與無奈,這份作業的名字就是『美國X檔案』。在獄中的Derek並不好過,他身上的新納粹標記使他成為黑人注意的焦點,使他不得不與許多和他一樣的新納粹白人靠攏,以求自保,可是他因為工作的關係,竟然與一個黑人結成了好朋友,在此同時,他發現自己所投靠的團體,還有吸食毒品等其他不法行為時,這使他的高貴白人夢想完全破滅,他決定要脫離他們,可是結果卻是一頓狠狠的修理。

這一次的教訓讓他對自己的過去充份地反悔了,回首過去因為年少無知所闖下的大禍,他決定不顧一切痛改前非,但是他故鄉的同伴與女友都不知道他的想法,只顧著他的出獄瘋狂地喝酒慶祝,這個當時他所組織的白人戰士團,已經比三年前大了將近十倍,但是他深深明瞭,這個組織已經被有心人士給利用了,於是他告訴他的女友,他要離開他們了,並且帶著他的弟弟,永遠離開這個是非之地,並且代替已經過世的父親,重新讓這個家走回他該走的方向,也要弟弟好好的唸書,兩個人放棄仇恨的過去,重新過生活,可是浪子回頭,真的能夠金不換嗎?

觀後感:
這是一部反種族主義、反白人至上的新納粹主義、反暴力、反激情的電影。我們都知道種族主義是不好的,那麼這部電影為什麼沒有淪為說教片呢?第一,Edward Norton的演技實在是太精湛了,他把一個具有才華及被許諾的未來的白人布爾喬亞如何陷入種族主義的迷障的過程表達得真是傳神,同時修正我們對於新納粹主義的刻板印象:不只是迷失徬徨的白人青少年,就連德瑞克這樣聰明伶俐的白人精英也會被種族主義所誤。後來他的反思懺悔的過程雖然可以處理的更好,不過也已經是很精彩的表現了。

值得額外一提的是導演用兩條交錯的時間線講故事:時間是現在的時候畫面是彩色的,以前則用黑白。你有兩個選擇解讀這個手法:彩色代表Derek清明的頭腦已經看清了事實的真象,黑白的過去則表現出徬徨的迷失感以及單一面向的價值觀,或者只是單純地讓你知道你眼前所看到的是現在還是以前的故事。他高度運用時間交錯的藝術,不會像【心動】那樣有時候讓你搞不清楚那一段應該接在那一段後面,而且總是在你就要搞不清楚為什麼劇情會這樣走的時候,適時地回到以前交代你應該要知道的故事,然後在你搞懂之後立刻回來現在。

本片有別於大多數的反種族主義電影,【美國X檔案】更大膽地處理灰色地帶。許多畫面,真實的在你面前出現,暴力、歧視、偏激、狂妄、這些構成本片的元素。像我們看到一群年輕新納粹黨到由Derek率領一群幫派份子衝進一家韓國人的超商,搶錢亂搞,砸毀店面、對非歐美白人的店員拳打腳踢,以半性虐待的方式虐待黑人女收銀員(白人一向認為他們的人種是最有優越感)。然後我們又看到Derek一家在餐桌旁吃飯,聊著洛衫磯警察打黑人的事件,講著講著一言不合,情緒高漲的Derek竟然攻擊因為不想聽而堅持離席的姊姊;這告訴我們種族主義者的暴力甚至會莫名其妙地對到自己人,在這裡是Derek攻擊自己家人,不久以後是他在監獄的澡堂裡被白人強暴。當然,我認為可能史上最為爭議和不能公開的畫面暴力鏡頭,就是他半夜跟女朋友再床上魚水之歡時,而他弟跑到他房間跟他說有人要偷他們家的車,他一話不說從床上的性愛愉悅裡跳起,抓了一把槍衝下樓,只穿件四角褲,開槍打死一個偷車的黑人,並且殘酷地叫另一個黑人趴下,叫他雙手趴地,張開嘴巴靠在一個小階梯上,口中念念有詞的Derek,狠狠的從他後腦杓用力一踩,來不及阻止他哥的Danny,此時發出骨頭破裂聲,眼睜睜看著哥哥將一黑人的頭骨踹爛;警察馬上抵達並逮捕他時,我們看到上身赤裸,一個納粹萬字標誌大剌剌地印在前胸的Derek對著弟弟Danny揚起眉毛,嘴角浮現一絲勝利的微笑。此時,是我看過那麼多電影中,最為邪惡和瀟灑的一幕!!讓我頓時不知該說啥!!(聽說,本片在拍這畫面時,鏡頭外的片場,已經怖滿激動不滿的黑人,手上各拿已經拿著以上膛的槍,準備攻擊愛德華諾頓,認為他對黑人族群嚴重污衊和羞辱,還好警方協調,解除這個意外的插曲,無事收場)

看這部電影有一定的危險性存在,特別是對美國人來說,不過我認為這不必要擔心太多。種族問題一直存在我們所生活的週遭,不管是美國或是台灣,都有一樣的問題,你不大容易三言兩語就指出種族主義有什麼不對;事實上,這個時候你甚至可能在想種族主義到底有什麼地方真的不對勁了。因此它成功地讓你從難得一見的「另一邊的觀點」來看整件事情,讓就算一輩子沒有經歷過的人看了也覺得可怕,感覺到種族主義無所不在(不幸的這正是今日美國的現況),而因為這樣的處理方式,它一定程度地把種族主義合理化了。

最後的結局,也是讓我覺得不是處理的很恰當, Danny因為一些小因素,被黑人帶著槍,跟進廁所,硬生生將冰冷的子彈,往Danny的腦袋送,溫熱的頭顱裡,還沒適應就被射穿,也許還在上完廁所剛穿好褲子的Danny還來不反應,就被不聽使喚的身軀,推倒在廁所裡,血紅色的液體灑了滿牆壁,好像眾人的眼淚,而他眼睜睜看著那位黑人有補了幾槍,會許,會讓他更痛快吧!這樣的結局,讓我擔憂著暴力問題的食物鏈般的牽連,你殺了我的兄弟,我也殺了你的朋友,就這樣的無止境的殺赦,這樣死了人,還是沒解決根本的問題所在!!

我只想問Derek: 「Has anything you've done, made your life better?」

2007/12/14

Metropolis(1927)-(台譯:大都會)觀後感

劇情簡介:
故事設置在2000年,人類被分爲兩個階層,生活在兩個截然不同的世界——權貴和富人都住在夢幻般的富麗大廈裏,每天過著享樂的生活;而貧窮的工薪階層則長期被困在幽暗的地下城市,與冰冷的機器相伴,過著勞碌辛苦的人生。然而當大都會統治者的兒子喜愛上了地下城市中的女子瑪麗亞時,巨變便開始來臨。

在地表深處有個工人城市,由大都會主人約翰·佛雷德森所操控,也由於階級分明,管理階層與工人老死不相往來,工人於是消極抵抗,他們利用地下幕穴的圖面群起逃亡至工人城市的下一層,因為那裏有個女孩叫瑪麗亞能安撫工人的精神,統治者便製造一個跟她一模一樣的女孩去搞破壞,並將私藏逃亡圖面的人處死,但還是沒效,工人暴動的結果,大都會仍毀於一夕之間。說明瞭管理者的頭腦和工人建造的雙手之間必定要有一個協調者,那就是心。

觀後感:
這是由德國表現主義導演佛列茲朗在1927年所編導的本片,可說是默片末期科幻片的經典之作,以現在的眼光來看,還是非常的驚訝當時的電影技術和導演的宏偉世界觀,而論藝術價值也是非常之高。

以當時的犀利的思想性(以馬克思主義爲起點,以基督教精神爲終點)和壯觀的表現主義佈景設計(基於導演對紐約的印象)及特效,還有用人體組成的幾何圖形(我想是否受德國的包浩斯美術的影響,讓電影作品有許多幾何圖形的運用),使得影片成爲德國電影黃金時代的代表作,也是世界經典之作。

本片提出許多想法也造就日後許多科幻電影某種不成文的範本,如以地下階層的工人和下民,無法到地表面上生活,而必須留在黑暗、擁擠、吵雜、髒亂不堪的地下城市,而有地位階級的上流社會人們,居住在地表上面,甚至更往高處居住,形成一個強烈對比,而在許多科幻電影中也常看到類似安排,如:銀翼殺手Blade runner第五元素The fifth element。而片中許多讓人目不暇給的未來城市的刻畫,高聳而且冰冷的高樓大廈,高過於雲層,複雜而迂迴的道路,雖然當時沒設計將車子以漂浮方式呈現,但導演還是讓未來飛機穿梭在城市建築物中,也讓人印象深刻。而失去靈魂般的工人排排站,而以部隊方式前進和坐電梯回到工作崗位和回家的模樣,也讓人想到Pink Floyd The Wall中排排站的學生進入攪肉機的模樣,也象徵著填鴨式的教育下,青少年學生只是教育的豬隻,沒有自己的想法也沒有反駁的餘地,可悲!

在這個電影中,並不主張要毀壞、揚棄機器,因為「沒有了機器,工人也會滅亡。」妳可以發現在這個情況下,其實導演有意讓勞工與資本家站在更平等的位置上,要求她們同舟共濟。而他所提出來的解決之道是「良心」。「在大腦與手之間,需要有良心來做仲裁。」導演同時在暗指,機器本身是必要的、是中立的;邪惡的是人心、是使用機器的方式,而解決之道也在人心。

人類一直企圖想征服上帝造物的道理,彷彿電影科學怪人般的情節,片中邪惡的主裁者和壞心的科學家,一手想製造一個機器人瑪麗亞來替代真人瑪麗亞,而導致整個城市的癱瘓,實質上只顯的愚蠢和無知。也意外的發覺得導演對科技帶給人們的危機意識,而這個理念電影的發明第一天開始就一直是導演創作的靈感,科技所帶給人類的烏拖邦似乎還有時間的考量,機械人取代人類的戲碼,相信會一直出現在電影影幕上繼續爭鬥。

德國表現主義的最大成就體現在戲劇方面,自然主義戲劇雖然在一定的範圍內引起了戲劇和戲劇表演藝術的革新,但真正導致戲劇重大革命的則是表現主義戲劇,爲了充分外現人的主觀意識,德國表現主義戲劇廣泛運用長篇獨白,使人物直接宣講他的思想和感情,並且還常常採用假面和夢景來反映人物內心世界,劇中人物往往只是抽象概念和觀念的化身和象徵,沒有個性,甚至沒有姓名,在整體敍述結構上,表現主義戲劇喜歡採用場景劇的形式,把各場用跳躍式的蒙太奇手法加以組合,反映人物的內心歷程。

話說當年希特勒非常喜歡本片,多年後試圖說服導演爲納粹效勞,但遭到拒絕。影片初映時遭到廣泛排斥,其中一個原因是大蕭條時期的德國最大的問題不是工人累死累活,而是找不到工作。該片是當年最龐大的電影製作,共拍攝兩百萬英尺膠捲,雇用25000名男演員、11000名女演員和750名兒童演員。

2007/12/13

Primal Fear(1996)-(台譯:驚悚)觀後感

劇情簡介:
芝加哥聖米高教堂主教被害,身上被砍74刀,還刻上一組數字。警察趕到,逮捕了身有血跡的青年艾倫。律師馬丁趕去監獄,當上了艾倫的辯護律師。他不在乎誰是誰非,而是要打贏這場震驚全城的官司。

艾倫在法庭聲稱他經常犯"失去時間"的毛病。那天他給主教送書,看見血泊中的屍體就犯了病。控方代表瑞納一心要給艾倫定罪,查出主教對艾倫等人有性侵害行為,這樣,殺人動機就成立了。馬丁改戀策略,強調艾倫患有精神病,使其免受了刑罰。瑞納在對艾倫進行盤問時,步步緊逼,指出艾倫是因為在為羅森主教作不正當性表演時倍受虐待而殺死了主教。這時,艾倫跳出了被告席,變成了羅伊。他攻擊了瑞納,雙手狂暴地卡住她的脖子,全法庭的人都被驚呆了。最後,當馬丁聽到即將就醫的艾倫說出的一番話時,不免大驚失色。

觀後感:
實在不知道該把本片歸類在類項,說不是恐怖片,但故事模式和劇情帶有驚悚的成份,似乎又太過於黑暗並帶深層恐懼。而想把它歸於一般的恐怖片,卻似乎有點找不到嚇人的橋段,唯乎其微的帶有一點點懸疑和詭異氣氛,只能勉強合乎標準,最後,基於許多元素和劇情走向,還是將他歸於本網站恐怖電影區!

驚悚(Primal Fear)這片應該已在電影台重播不知N次的片了,而最近也是因為上了一門「變態心理學」的課程,在次將本片拿出來討論和研究其病例,但也許還有許多人不曾仔細或是重頭看完,也許現今看來劇情上可能並未能使人驚奇,但當初看完此片時,劇情卻給了我不小的震撼。

驚悚(Primal Fear)此片是在96年上映的,分別由李察吉爾(Richard Gere)與愛德華諾頓(Edward Norton)分別擔任男主,配角,片中的"表"與"裡"十分耐人尋味,德高望重的主教,內心卻隱藏著人們不知的邪惡;自大且追求名利的王牌律師,卻堅著人性本善的信念;惡名昭彰的地方黑幫,有著保護家園的使命;單純無辜的輔祭,犯下兇殘的謀殺案,這一些的"表裡不一",隨著複數的角色,正反反正,交織,相疊,摩擦,碰撞出的劇情,也使觀眾開始猜忌與不安。

愛德華諾頓(Edward Norton)的第一部電影就是本片《驚悚Primal Fear》,在這之前中還沒有什麼名氣。而他的第一個角色就鋒芒畢現殺人狂艾倫,一個讓人神共憤的狂徒。據說當年籍籍無名的李奧那多狄卡皮歐(Leonardo DiCaprio)也想演這個角色,但是愛德華諾頓(Edward Norton)卻憑藉了他的精湛試演得到了這個角色,觀看過後的人,似乎真的覺得,當時的另外一個主角李察吉爾(Richard Gere)的光芒似乎被這位新秀小生完全掩蓋過去。

當然整部戲的焦點還是在愛德華諾頓(Edward Norton)所飾演代表善的艾倫與惡的洛伊,加上那會令人忘了呼吸的結局與由艾倫口中來否定善的存在,這橋段再次讓人掉入那正反反正的漩渦中,久久不能逃出。

本片裡的艾倫和洛伊就是典型的「解離症狀」,所謂解離症狀指的是患者出現精神上的問題,卻找不到相對應的生理病因,相反的,往往可以用心理因素來解釋。和解離症類似的,是轉化症(Conversion),兩者的差異是在前者以精神症狀為主,如失憶、恍惚、木僵等等,後者以生理現象為主,如痲痹、失明等。

一般認為,解離症是案主基於某些理由(Eg: 忘掉痛苦經驗、逃避責任等等),才表現出症狀,有「故意」的味道在內。但因為心理整合能力出問題,所以各種心理功能產生解離現象,案主無法覺知到自己正在「裝病」,或是因為解離而遺失掉某段記憶、性格等,因而產生這種奇特的現象。

常電影或是小說常提及的解離症有下列八種(上課學到的,呵呵)
1. 解離性失憶症(Dissociative amnesia)
發作通常很突然。患者會無法回憶先前的生活、抑或人格。損失的主要是「過去的記憶」。

2. 解離性偽癡呆(Dissociative pseudodementia)
患者會有廣泛性的記憶與行為的障礙,彷彿癡呆症一樣。在記憶測驗上,患者會答錯問題,但隱隱然可以察覺,患者其實是知道答案的,只是不願說而已。

3. 解離性漫遊(Dissociative fugue)
患者不只失憶,還會漫遊到另一個全然不同的環境。當他們被人找到時,往往會否認過往的生活、記憶、人格,彷彿換了一個人似的。和其他種類的解離症相比,解離性漫遊患者較常有幼年時期與父母關係的障礙。自殺率也較高。

4. 解離性木僵(Dissociatve stupor)
這是一種罕見的解離症。患者會沈默著,動也不動,像死了般,偏偏意識清醒如常(只是不反應而已)

5. 解離性附身症(Dissociative trance)
患者會暫時失去對環境的覺知能力與其人格,並彷彿被另一種精神力量附身似地。此時,患者的注意力嚴重減退,只能關注在少數事物上,並且反覆做出相同的動作,或是說相同的話。想像一下「乩童」就對了。就是那樣!但乩童是人在宗教影響下的結果,不能算數。只有在全然沒有理由下,患者顯現被「附身」般,才可考慮本症。

6. 甘瑟氏症(Ganser's syndrome)
這是一種詭異的疾病。患者有下列四種特徵:
1. 意識模糊(cloudy consciuosness)
2. 似是而非的回答
3. 轉化症狀
4. 幻覺
所謂的幻覺通常是視幻覺(visual hallucination),跟一般精神分裂的聽幻覺不同。而所謂「似是而非的回答」,更是有趣。按照Michael Gelder舉的例,你問患者2+2=?,患者回答5;2+4=?,患者回答7;3+5=?,患者回答9。總之,患者都比正確的答案多加一,這顯然患者知道正確答案,卻又不願意說。但問題是經過長期觀察,患者的表現又很一致,叫人難以相信「裝病」可以裝的這麼徹底。有學者認為這是一種罕見的精神病(psychosis),總之,至今尚無定論就是了。

7. 解離性人格症(Dissociative identity disorder)
這就是大家熟悉的多重人格(Multiple personality disorder)。患者會表現出兩套或兩套以上的人格,而且彼此忽略,一個人格作用時,另一個人格就隱沒不見。兩個人格有各自的記憶、情緒、行為模式、態度等,而且差異通常很大,好像兩個靈魂住在同一個軀體身上。本症的發生原因不明,不過據研究顯示:不少人是反社會人格者,而且在童年時也有性或生理上的被虐現象,酒精與藥物濫用的情形也較常人為高。

8. 流行性歇斯底里(Epidemic hysteria)
這又是一個戲劇化的疾病。它大部分發生在女生團體裡,如護士、女校等。通常,這個團體正遭受某種威脅,如有傳染病、色狼的消息傳入時。團體情緒隨著威脅的流傳而趨向不安,到達一定程度後,暗示性最高、且又是戲劇性人格的成員就可能突然發病,症狀可能是該傳言中的傳染病症狀,或是暈眩、昏倒、嘔吐等症狀。接著,其他次高暗示性的成員也會依序發病,更增高團體的不安性,相似症狀就向外蔓延,最後連一些低暗示性的成員也會被捲入其中。

多重人格症是一種解離反應,病人表現出兩種以上具有完整系統的人格。每個系統都具有不同的、已經成型的情緒和思考歷程,各自代表一種獨特的和相當穩定的人格。病人從一種人格轉換到另一種人格的時期有很大變異,從幾分鐘到幾年都有,但大部位個案是屬於較短的時間結構。各種人格之間通常極為不同,某種人格可能是無憂無慮和喜歡打趣;另一種人格則可能是安靜的、深思熟慮的和嚴肅的。主要的或是基本的人格所抑制的需求和行為通常會在別種人格中自由地展現出來。

而精神分裂病與多重人格障礙是不同的。完整的人格結構好比是一個完整的魔術方塊,它的運作是整個的、功能一致的。而精神分裂病的人格則像是一個魔術方塊的各個小方塊散落一地,整個都解體掉了。這個時候的病人,時常會搞不清楚自己與外界或人我之間的界限,於是別人的一舉一動都誤以為與己有關,在路上走,也老是以為別人在注意自己、監視自己或跟蹤自己,或是以為自己的想法不告訴別人,別人也會知道,別人的想法會插入自己的想法中;甚至自己的思考、情緒或行為都受到別人的控制。病人也常因此有一些無中生有或毫無根據的想法,比如有某些人要迫害自己,或出現一些以政治、宗教為內容的妄想。嚴重的病人思路根本無邏輯可言,也就是祇有病人自己才懂得的自閉性思考。在外表行為上,病人時常無法照顧自己,或可見喃喃自語,哭笑無常,做出一些奇怪的動作或擺出一些一般人不可能維持長久的姿態。講話也可能會語不連貫,答非所問,漫無章法。從外面很容易就辨認出病人出來。

多重人格分裂的代表恐怖電影:
1.鬥陣俱樂部 (Fight Club)
2.致命ID (Identity)
3.驚魂記 (Psycho)(1960)
4.驚悚 (Primal Fear)
6.秘窗 (Secret Window)
7.剃刀邊緣 (Dressed To Kill 1980)
8.變腦 (Being John Malkovich)(1999)
9.化身博士(The Strange Case of Dr. Jekyll and Mr. Hyde)(1932)
10.顫慄(HauteTension)(2003)
等等許多電影似乎喜歡拿多重人格作為電影的題材,而人們也愛看,相信還會有相關性電影陸陸續續出現,只是看他們還能玩出怎樣的《驚悚》!

2007/12/12

Pulse(2006)-(台譯:連鎖信)觀後感

劇情簡介:
瑪蒂的男朋友喬許自殺了。他的死亡所帶來的震驚還沒在朋友們中間完全平息的時候,瑪蒂和伊莎貝爾突然收到了喬許發來的求救郵件,從發信日期看來,這些郵件顯然來自喬許死後。驚嚇之中的瑪蒂和伊莎貝爾找到了大學同學,電腦高手戴克斯特,想讓他查出這些郵件是否來源於某人的惡作劇。

他們根據僅存的一些線索在網上查找,順籐摸瓜來到一個非常詭異的恐怖網站。通過調查,他們確信喬什的死跟他登錄過這個恐怖網站有關。然而事情並沒有終結,在調查過程中,登錄過這個網站的人們開始陸續出現了幻覺,無數的鬼魂開始在他們身邊縈繞索命,其中的幾個都以相當離奇的方式死去。

瑪蒂在與幻覺搏鬥的過程中,發現伊莎貝爾已經在這種超自然的力量影響下瀕臨死亡的邊緣,她,伊莎貝爾,戴克斯特,離喬許走過的死亡之路已經越來越近……

觀後感:
最近恐怖片有如雨後春筍般的一一推出上映,讓喜歡恐怖電影的朋友有更多的選擇和品嘗,不過,或許故事題材已經飽和狀態,讓恐怖電影的題材不在那麼新鮮和多變,而常常有重拍經典之作或是偷偷模仿哪片的影子在,有點濫竽充數的嫌疑,品質不是那麼讓人喜歡!

本片的編劇就是恐怖片名家Wes Craven,可能台灣大家對這位恐怖大師名字有點陌生,不過相信他的作品你一定不陌生,那就是讓你做惡夢的臉部被火燒爛而手部帶著刀子手套的Freddy,《A Nightmare on Elm Street半夜鬼上床》系列的罪魁禍首,在1972年就導演了處女作《魔屋 Last House on the Left, The 》;1977年執導的低成本影片《The Hills Have Eyes隔山有眼》(2006前陣子才翻拍的恐怖電影,台譯為:魔山)以粗礪的畫面風格、引人入勝的緊張節奏、深沉的內涵與懸念,以及殘酷無情的砍殺做派開恐怖片砍殺一派,令所有觀眾為之傾倒;1984年憑借自編自導的青春恐怖片《A Nightmare on Elm Street半夜鬼上床》奠定其在恐怖片領域的地位,並在隨後的十年間拍攝了七集,成為好萊塢技巧最高超的恐怖片系列之一,引領了一股強勁的恐怖風潮;90年代的《Scream驚聲尖叫》系列影片創造了有史以來恐怖影片的最佳票房記錄,其中第一集狂收1億多美元票房,專業的影評人也給予了極高的評價,Wes Craven也因此達到事業巔峰。對於恐怖影片為什麼如此受人歡迎,Wes Craven說:「觀眾對恐怖電影趨之若鶩,是因為電影反映了他們內心潛藏的恐懼感。但是電影中的一切是觀眾所能掌握控制的,對比現實中失控的局面,觀眾在心理上便可以得到某種程度的慰藉和滿足。」

恐怖電影其實一直是反映社會生病的鏡子,也是導演用來警惕大家的媒介,透過設計過的劇情和恐怖的手段,任人深刻的體驗和感受,彷彿自身其中,而隨著科技越來越發達,資訊氾濫網路充斥整個社會體制,讓3G設備變成我們目前生活中不可或缺的產品,依賴它們,甚至濫用,導致資訊資料變成一種無形的流竄性能量,想像我們手中的無線設備能夠和一個屬於死亡的世界連接,並且這些新興科技已經成為這個死亡世界的多個出口。再想像這些連接一旦出現,出口一旦打開,我們便無法再將它關閉。有朝一日我們一打開手機或是郵箱,陰間怨鬼便奪口而出,將你拉入屬於他們的陰暗世界。2001年,日本驚悚電影大導演黑澤清拍攝的《迴路》,乾脆以如今已是無所不在的網絡的文章,信息時代的特有產物無線科技成為了連接死亡世界的入口,此種連接號稱不能人工關閉,也就是說,電腦、手機、網絡電郵,凡是和連接沾上關係,死亡世界的邪靈們就將奪走你的生命,作為《鬼來電》的「信息時代升級版」,並且成功地使大家把疑神疑鬼的情結從電視(貞子魔咒)轉移到了電腦。

以電纜線傳送死亡的氣息,凡是利用網路傳送下載便會帶來恐怖的黑暗勢力,奪取生命,乍聽下似乎有點誇張好笑,但是否有在傳達我們過度依賴電腦的後果和病態,而雖然沒有電影中來的驚世駭俗恐怖,但隱隱約約嗅到一股通信科技帶來的文化死亡,大家都不出門,處處利用網路幫我們處理一些事物,醫療、查詢、訂票、購物、交友連絡、音樂、娛樂等等,幾乎絕大部份的事都可以在網路上處理,雖然方便也節省許多時間,但人跟人之間的距離卻越來越遠,而網路非法下載的程度也可說防不勝防,讓許多創作人的心血,就在幾分鐘被挖解被溶化,多麼恐怖的一件事。

2007/12/11

Irreversible(2006)不可逆轉

Director:Shawn Tsai
Animation:Shawn Tsai

劇情簡介:
一個下雨的城市角落中,一個不可逆轉的故事默默的開始……
陰雨綿綿的都市,一個憂鬱的少年,對這生活和人生起不了鬥志,處處覺得不如意即鬱悶,就有如身上的藍色味道般憂愁,而今天他跟以往一樣的搭著人擠人的公車下班,下了公車站牌,走的熟悉不過的路回家,當他走過巷子,穿過道路,眼前出現一條莫名繩子由天而降,不自覺的抓住他,即將他的命運有了變化…

The subject matter is about 「Dead and Alive」. Now the community have a serious problem is suicide. I did this animation to express suicide is never change anything and changeover,only way is change your mind!

本動畫應該是我第二支完整作品,在製作這個作品之前,其實很焦慮自己的手繪風格,被老師一說我的筆觸沒有趣,讓作品呈現不精緻的感覺,導致我對手繪動畫開始動搖,想了想,就用電腦和實物掃描到電腦裡去做動畫,有點新鮮也有點冒險,終於花了一個月將它完成,效果還算可以,運氣好讓我拿它騙了很多比賽,都有不錯的成績,他真的可以功成身退了~


★2006年全國線上藝術競賽-動畫組優選
★2006年奇幻藝術獎-玄武動畫獎佳作
★2007年墨爾本國際動畫影展入圍(資格播放)
★2007年台灣國際動畫影展入圍(資格播放)

2007/12/10

The Shining(1980)-(台譯:鬼店)觀後感

劇情簡介:
作家傑克與妻兒受雇在淡季時管理空無一人的旅館,這個位於偏遠地帶專供有錢人渡假的豪華旅館,曾經發生過駭人聽聞的謀殺案,一名警衛發瘋將妻女殘殺後自殺。

但一直苦思劇本沒有收入的傑克與妻子,為了補貼家用,加上淡季無人有利傑克創作,即使謀殺案與面試經理態度怪異讓三人不安,傑克最終仍接下了工作。

隨著氣候進入嚴冬,空洞的大旅館只剩傑克一家,時間一天一天的過去,傑克開始看到恐怖驚人的幻象,精神狀況也越來越詭異,曾答應妻子戒酒的他,又開始喝的醉醺醺,甚至威脅要殺了妻子與小兒子...!

觀後感:
筆者非常喜歡的導演Stanley Kubrick ,大家都知道他拍過許多讓人稱讚不以的佳作,他獨特的美感,和帶有社會隱喻的鏡頭,給人電影更深度的反思和沉澱想法,如對人類的科技的期許和諷刺人類太依賴科技的史詩般科幻片,也被人稱為最優雅的太空科幻片《2001太空漫遊》或是Cult片的經典,將暴力美學發揮到淋漓盡致的黑色幽默片《The Clockwork Orange》,都是美國史上,百部精選必出現的片名;而他在1980年的時候,他拍了一部恐怖電影史上最讓人津津樂道的一部曠世鉅作,也是他電影生命中唯一只拍過的一部驚悚恐怖片,在他開拍此片時,外界一昧認為拍本片會讓他的電影地位降低極力不看好,可是他還是不管是俗的看法和說法,才會造就一部現在恐怖電影排行榜一定會入選前十名的恐怖經典!

本片的故事題材改編為Stephen King的小說,相信在多次介紹過Stephen King這號人物,相信大家對他有一定的認識了吧! 其實如果你常看Stephen King的作品時,你會發現他的作品帶有非常豐富的情感描述和人與人之間的互動,讓人常認為他小說的題材常來自於他自己的生活和同年間的點點滴滴,甚至有些是他個人的家庭寫照,如本片一直探討著家庭暴力的問題,甚至講到父權家庭的不愉快,而將這個已經腐敗的社會縮影成一間恐怖的旅館,而一直壓抑的人們,經過不健全的方式疏導,變成一個佈滿危機的白色恐怖!

這部驚悚恐怖片在1980年上映時一定嚇到不少觀眾。技巧拙劣的導演只會用黑黑暗暗來嚇人,但技巧高明的導演如Stanley Kubrick 則是用花花亮亮一清二處的場景來嚇人。走夜路被嚇到不可怕,大白天也能嚇人才可怕。片中幾乎每一幕都是明亮的空間,但是那種壓迫感硬是充斥其中令你擔心不已。

誰說恐怖電影,一定要烏七嘛黑的嚇人,或是利用忽然間加入的嚇人音響來嚇人,最典型的利用氣氛來嚇人的導演-西區考克,他常常利用人性的恐懼弱點來加以攻擊人性的感官神經和內心部分,讓他博得一個驚悚大師的美譽,可是本片導演則在幾乎沒有黑暗的空間下拍攝,而片中也是幾乎沒有多餘嚇人的鬼怪或是血腥畫面,而是利用一種漸變的恐怖氣息,加上本片表現非常傑出的背景音樂和配樂,鬼店的配樂,採取輔助的功能性,低沈詭異不喧賓奪主,配合電影那種徐徐漸進的壓迫入你的心靈,推翻之前所看的恐怖驚悚片的一些定律和方式,讓人有另一番的驚嚇經驗!

本片導演的運鏡也是堪稱一絕得方式拍攝,大量使用長鏡頭的拍攝,很少局部特寫的鏡頭,更加將恐怖的飯店空曠及漫長無止境的感覺,詮釋的讓人不寒而慄,在本片使用了德國工業科技,將氣油壓機械改成環繞升降電影拍攝器材,所以,你可以看到由空中360度的環繞和空中俯視或是由上而下滑行的畫面(此技術在很多現在電影都常被使用,如《魔戒》或是《特洛伊》等等片子,此拍攝手法可以將整個環境由空中俯視,展現出氣勢的宏巍)為了配合這種新發明,Stanley Kubrick搭了一個完全現實相同尺寸的大旅店...把所有繁覆的照明器材和線路直接裝在佈景裡,無論畫面怎磨運轉,都不會有穿幫的意外。然後在電源室,以舞台燈光的控制器超控,明暗的變化。但是對於室外季節光線的變化,讓他們頭痛了很久....因為電影從秋天演到寒冷的嚴冬,由戶外投射來的光線,色溫是有差別的,一般人是用 色溫紙套在燈光的遮照上來改變.....但是鬼店夠狠。由廳中透視外景,他們乾脆把昂貴的色溫片做成實景裡的五六十尺高的落地窗。來改變季節光線的溫差。

而片中許多的元素,更讓本片的劇情張力和故事更加說服力,而演員的方面,可是說是本片的關鍵點和生命,本片由影帝Jack Nicholson演出,說到這,我更是興奮(因為他是我最喜歡的演員之一),在他那靜如泰山,動如脱兔的演技,誇張的肢體動作,豐富的表情扭曲和喜怒哀樂的轉換,彷彿是公式般的執行,毫無一點點的失真和慢拍,每一個鏡頭和動作,都牽動我觀看本片的情緒,原本就帶有邪氣的五官,加上導演的鏡頭氣氛掌握下,讓一個中年半禿的僻子樣的人物,轉變成世紀大惡魔,看了讓人無法忘懷他失去人性的瘋狂歇斯底里的模樣!

話說Jack Nicholson,他只有高中畢業,沒經過專業的演員訓練,而早期拍過一些低成本的次文化電影,如《Easy Rider 逍遙騎士》等電影,雖然當時演技不是純熟,可是已經讓人默默注意這位新銳的年輕演員,而在電影《飛越渡鵑窩》更讓他進入票房明星,他在片中縮放自如的表現,和自然及帶有自己風格的詮釋方式,讓人有深深印象,後來在《The Shining》和Stanley Kubrick縱容下,他完全發揮天賦的表演才能,讓他在美國電影上,佔有一昔之地,他各項奇特的詮釋方法,也被變臉裡的,尼古拉司凱吉跟約翰屈佛塔全程的運用,當然連後輩女演員也都學了他講白配合肢體起伏的技巧。

要把Jack Nicholson的表演,分類歸派是很難的,因為是他天賦具有的獨創表演,《The Shining》裡,他會有那種卡通片,惡貓的表情(出賣靈魂換酒喝那一場),另場他壓迫揮舞球棒的雪莉杜華走上梯階,還帶者戲略學著對方的語態,簡直讓人匪夷所思,世界上怎磨有這種絕態演出?

除了演員之外,我個人認為這棟旅館也在演戲,這部戲若不是在這樣的讓人膽怯的空間內發生,那麼一點意思也沒有。而這旅館的長廊、房間、大廳、CLUB、儲藏室或是樓梯間每個地點都跟劇情推動有很大關係,看這片時建議可以看看這些空間造成的效果。其中個人最害怕的部分是小朋友的演技很好,他那受驚嚇而瞠目結舌的特寫保證令你難忘。他獨自一人騎著小三輪車穿梭在旅館長廊時,鏡頭跟在他背後跑,他帶著觀眾往前衝,但是觀眾此時會很害怕不知下一個轉彎會出現什麼東西........。只要他一騎三輪車我就會緊張!這棟旅館的大,是讓人嘆為觀止,光是一幕旅館的人員跟傑克家人解說倉庫和廚房的食物種類時,就足足耗掉3分鐘,你說這樣空曠的大環境,而外面是與世隔絕的冰天雪地,室內幾百間得房間,只有你們家人3位,光是這樣想像,足夠讓你害怕得!

本片的影響力光是要寫,可能要寫上3篇以上的長文大道,不只影響了整個恐怖電影史得動盪,也刺激了所有好萊烏的題材和趨勢,更讓一些演員將這部片作為範本和依據,而我認為其實很多電影都偷偷引用了本片的影子,如前陣子金馬獎風風光光得了許多大獎的《功夫》就好,其中有一幕正是本片的經典畫面,就是周星馳要去神經病院救雲火武神那段,走在地道,忽然間地到被血紅色的水淹沒那段,其實是周星馳的幻覺!另外還有一部叫《猛鬼佛跳牆》的香港鬼片(本片可說是國片最嚇人的一部,也是香港鬼片的奇筢)本片的故事也是敘述鬼屋的靈異事件,由董標和李麗珍所主演,氣氛非常嚇人,也是利用主角董標因為住進房子後,開始遇到奇怪怪靈異事件,而導致個性質垂直般的轉變,讓政部片充滿可看性,而片中所利用的嚇人手法,很多都是參考本片,甚至還有滿多香港式鬼片獨特嚇人的手法,值得大家去尋找來看!

2007/12/09

The Night of the Hunter(1955)-(台譯-獵人之夜)觀後感

劇情簡介:
一個銀行搶劫殺人犯被判處了死刑,在行刑前,他告訴自己的獄友——一位令人捉摸不透的巡迴傳教士哈利,他把搶來的一萬塊錢藏於自己的房間裏。哈利出獄後便四處尋找這名死刑犯的遺孀,並竭盡全力的追求她,最後與她結婚。當他斷定這個女人並不知道這筆錢的藏匿之地後,他殺死了她,然後開始有計劃地一步步變態對待知道金錢下落的一對小朋友兄妹,直到知道了錢被藏在哪里後才罷休。就在哈利想攜款逃跑之時,孩子們搶先帶著錢逃出了魔掌,哈利緊緊尾隨……

觀後感:
我可以理解 “獵人之夜” 為什麼被成為黑色電影中的經典,男主角哈利在樹林中或騎馬從遠方前進的黑影和月色,還有湖邊出現一堆動物,水氣氳氤的夜色,穿插著勞勃米契、莉莉安吉許和兒童的歌聲,整部電影的氣氛又前衛,帶著濃濃的表現主義的成分和宗教意味,不時還有歌唱的方式演出,還真是詭異到不行。

這部常被影評選入各大排行榜中,也是美國電影史上赫赫有名的黑色電影傑作,是傳奇影星查爾斯‧勞頓唯一執導作品。在1955年上映時被嚴重忽視,但時至今日,它已經被奉為是黑色電影經典中的經典。知名影評人寶琳姬爾更讚譽本片為:「史上拍過最讓人懼怕的電影之一!」James Agee 根據 Davis Grubb 的小說改編成電影劇本。故事描述一個化身為傳教士的殺人魔哈利因偷車而被判入獄,在獄中聽到被判死刑的獄友把搶來的一萬元藏在家中,要留給小孩順利長大,哈利出獄後便四處尋找這名死刑犯的遺孀…。

由於導演查爾斯勞頓因個人因素不喜歡小孩,因此全片的童星演出部份幾乎都由男主角勞勃米契代為指導,而米契變色龍般的出色演技,魅力十足地詮釋這位左手指刺了HATE,右手指刺了LOVE,如地獄使者般的傳教士殺人魔。當他宏亮唱起聖歌「靠主膀臂」(Leaning on the Everlasting Arms) 時,更每每讓影片充滿著一股如履薄冰的詭異恐懼感。

電影當中有幾個鏡頭相當美,但是卻美的恐怖。水草與屍體的頭髮一同在水底飄揚,水面上的釣客在船上,驚見屍體在水底的映影。整部影片藉著光影跟構圖羅織出來的詭異電影風格,直讓人聯想到後輩影人大衛林區。攝影師Stanley Cortezel高明的取景,無論是米契在樹林中或騎馬從遠方前進的黑影,或是湖邊出現一堆動物、水氣氳氤的夜色,前衛影像感十足。

導演查爾斯同時一反古典好萊塢電影說故事方式,以一種看似詼諧的口吻來講這個讓人恐懼的故事。影片調性完整,構圖細緻且洋溢著一種表現主義和帶有超現實之感,時而伴隨勞勃米契、莉莉安吉許、兒童的歌聲,讓電影氣氛始終蘊含著極高的驚悚力道,時而幽靜的氛圍更帶給一種風雨欲來的心理恐懼感,也更加深了影片諷刺宗教意味。

2007/12/08

Wild Zero(2000) -(台譯:搖滾狂人)觀後感

劇情簡介
這是一個關於外星人、殭屍、暴力血腥,也關於搖滾、愛情、同性戀與異裝癖的故事。個性非常懦弱的飛機頭痞子Ace,陰錯陽差的成為搖滾英雄Guitar Wolf的兄弟,Guitar Wolf有一個三人龐克樂團,貝斯手和鼓手的名字同理可證就叫做Bass Wolf和Drum Wolf!

Ace騎車到某個小鎮聽Guitar Wolf的表演,此時剛好外星人侵入地球讓許多人變成殭屍,小鎮上到處是嗜吃人肉的灰皮膚殭屍,於是展開了人與殭屍搏鬥的大混戰,在這場神聖搖滾與魔鬼邪靈的大戰中,有殭屍吃人肉和開槍轟爆殭屍的血腥場面、搖滾英雄帥氣的拯救地球大作戰,也有同性戀情的掙扎、有變成了殭屍也還要相愛的情侶。

觀後感:
最近看的日本電影,似乎看到一種新類型日本潮流,從《殺手阿一Ichi The Killer》到《變態五星級Survive Style 5+》,一種華麗幽默無厘頭方式的演出,充滿魅力也充滿了視覺得飽足感,但其實上看出某種的議題,但也隱隱約約中嗅到日本文化的縮影和寫照,帶有某層面上地過度包裝下的產物,佈滿閃爍的光芒和耀眼的外龐,但一層一層的撥開,只看到一片片的外來文化和綜合的次文化,沒有自我本土意識的肉汁,只有混雜許多的養分,有如洋蔥般的文化,一片片的,越到中心越是看不到核心!

《搖滾狂人》(WILD ZERO),並樹史朗、森下能幸、仲條春香、稻宮誠主演,竹內鐵郎導演。這是部蘊藏黑色幽默的cult片。導演的想法極其精靈古怪富有顛覆。影片以一群UFO飛向地球作為序曲,僵屍的出現使影片進入高潮並顯示幽默。動作遲緩苯銼的僵屍自然成了主角們名正言順屠殺的獵物。而屠殺僵屍也成為是盡顯男主角的英勇本色。到是僵屍樣貌低級可笑,腐爛的肌膚千瘡百孔,嘴腳流淌的綠色液體只能讓人嘔吐反胃,卻不能如伶俐鬼怪般令觀眾寢食難安。

且不說人模鬼樣的僵屍,影片中面目可憎的角色也是比比皆是。一個喜歡著異性迷你裝扮的大叔,身體比例失調的大嬸,一臉倒霉狀的癟三小鬍子,還有個著古董女泳裝的暴力女。最後兩具中年僵屍在街頭猛打Kiss的過程也是史無前例,主唱Guitar Wolf幹掉宇宙飛船挽救地球的那一記刀光,都算是挑戰觀眾極限了。

本片算是一個非常另類的僵屍片,雖然大殺僵屍的確讓人興奮和熱血,但片中最我讓人津津樂道的不外乎是Guitar Wolf所帶領的樂團,有如封面般的造型,梳著飛機頭,穿著皮衣,彈奏的曲風偏向Rockbilly、Psychobilly,真叫人好不喜歡啊!充滿旋律的節奏,讓我忘了我在看一部僵屍片~

鏡頭被骯髒渾攪的元素充滿卻也不忘點綴一縷紅綠。片中清新的女主角就是個強烈的反差,她一雙美麗的雙腿另人眼前一亮,淡色七分褲,著一身卡其布碎格襯衫,清秀面額上的每個器官都很精緻。於是男主角ACE就大可上演英雄救美了。但當他最後終於如願以賞的得到美人心時,才發現那位外貌似仙女的女孩既然是………


2007/12/07

恐怖體驗室(Grand-Guignol)(2005)

Director:Shawn Tsai
Animation:Shawn Tsai

Grand-Guignol--事實上本來就是意指法國木偶劇場,這家劇場成為象徵恐怖的場所。

20年代默片電影發展初期,同時期的Grand-Guignol劇場則交互演出一系列的喜劇與荒謬血腥恐怖劇,透過整體氣氛、照明、演員的肢體動作,以及他們從情節和分場劇本的模擬表演,更加營造驚悚的感覺。一詞後來成為形容特定的美學情緒——過度恐怖極至怪誕滑稽——之意。

本動畫應該算是個人第一個獨立完成的手繪動畫,內容主要探討克服恐懼為主軸,而編織一個劇情動畫支撐我的想法,其實個人滿不喜歡這支作品,所以極少曝光,因為本作品從製作到完整只花整整一個月,完整度不夠加上手繪線條過於粗糙,導致畫面有些缺乏精緻度,的確很遺憾,但現在回頭看這支滿實驗性的作品,感到有些趣味!



2007/12/06

The Blair Witch Project(1999)-(台譯: 厄夜叢林)觀後感

劇情簡介:
三名拍電影的學生出發前往柏萊克山丘拍攝有關布萊兒女巫的紀錄片,背著八天的糧、錄音機、HI-8攝影機與16釐米攝影機。忠實地紀錄他們在叢林中的每一分、每一秒,以及說過的每句話,在柏萊克山丘迷了好幾天的路之後,海瑟、喬舒亞與麥可三人飽受飢寒交迫,並且被不知名的『物體』獵殺。跟據當地居民表示,他們進入叢林的第一天後,就再也沒有人見過他們了,雖然出動了上千人搜山,卻沒有找到三個人方任何蛛絲馬跡。經過十天的連續搜索之後,馬里蘭警方不得已宣告搜索失敗。一年後,三名學生的背包被找到了,裡面的拍攝帶忠實清楚地記錄了三個學生最後的旅程。

觀後感:
本片又開創了新的電影文化。已成為電影史上投資報酬率最高的電影。全片都是用即興演出,來完成這部『假的紀錄片』,因此稍微入戲一點觀賞,還『頗真實』。尤其全片最後,真的是讓人看了不寒而慄!在電影的發展史上,電影的形式已經堂堂邁入100年的歷史了,而恐怖片的發展,也可說精益求精的變化著,讓恐部分子一直享受著被嚇的刺激和快感,可是,當恐怖片當道的今天,恐怖片為了應付今天重口味的觀眾,所以設計和揣摩出來的恐怖角色和劇情,逐漸偏向以噁心血腥的視覺震撼來達到恐懼的侵略,也漸漸的沒有新的點子,光看起來有點趨向無新意的嚇嚇人,導致有點無觀後的反思效果,而據中的恐怖角色,也講究新鮮和未使用過的塑求在,而開始天馬行空的發想奇怪造型的怪物,不合乎恐懼的元素和離現實生活太過於遙遠,共鳴的聲音越來越少和打呼聲則越來越多!

「厄夜叢林」是一部仿紀錄片電影(Mockumentary film,「具有說服力的假紀錄片」)。本片你會看到導演精心「設計」的故事敘述背景:美國馬里蘭州(Maryland)的Burkittsville小鎮上(舊名布萊兒鎮-Blair),流傳著女巫傳說。從1785年後二百年來,鎮上不斷有小孩被綁架、殺害、失蹤、離奇事件發生。傳言小孩在女巫家被殺前都要面對著牆壁。1994年10月,三位蒙哥瑪利大學影劇系學生前來拍攝有關這個傳說的紀錄片,背著八天的糧食,訪問鎮民後進入森林,不久即迷路、飢寒交迫、被不明物體獵殺,之後消失無蹤,警方搜尋無獲。一年後,他們的背包被發現,裡面的錄音帶、Hi-8攝影機、16釐米攝影機清楚地紀錄了三人的最後旅程。不管是真實還是虛構的架構下的劇情,我認為他已經達到他們的目的了,嚇死人不嚐命的原則!

整個故事是由二位年輕導演編造出來,三位主角以實際姓名、真實的體會,靠導演每天留字條指引暗示,邊拍攝邊形成對話,並被導演驚嚇至半歇斯底里狀態而完成拍片。因為太過於真實,電影又運用了恐怖片的極致手法(美國影評人形容為「死寂的空氣、粗糙的表演、極端的情緒轉變、焦慮期待未知發生的事」),讓觀眾看不見惡魔卻心生恐懼,因而贏得近年最恐怖的影片之一的名聲。

如果你是一位常看電影的電影迷的話,剛看本片電影時,你會頓時非常不習慣本片已DV拍攝下的粗糙的畫面顆粒,和晃動的鏡頭加上毫無編排過後的劇本,而常常晃動的鏡頭真的匪夷所思到極點,常常會有拍攝畫面黑到不行,而只能靠演員的對話內容了解狀況,讓人看了非常不舒服和緊繃,完全擺脫你以往看的電影的模式和方式,就好像看著自己拍得作業般的感覺,極為真實和靠近!不過漸漸的你會因為此手法,讓你更加投入劇情的安排中,如片中半夜忽然被莫名物體攻擊帳棚,而慌亂的逃跑或是團員爭吵時毆打鏡的臨場感,及半夜靜靜的忽然間的尖叫聲,都是讓你毛骨悚然!

本片常被比喻大象與小螞蟻的戰爭,將近4千倍的投資回收,打破了電影史上的記錄,也跌破了好萊塢製片人、電影工作者的眼鏡。「厄夜叢林」這一陣旋風,刮起所有電影愛好者的省思:如果一部電影能用不到4萬美金的行銷預算,創造觀眾熱潮,那麼好萊塢大製片場如派拉蒙、廿一世紀福斯、華納等電影公司,為何還要砸下大筆預算做廣告宣傳?「厄夜叢林」現象絕不僅是一場騙局。它預示了電影工業正邁入革命的新紀元。數位新科技正迅速改變電影製造、銷售、觀看的方式。因為有了電腦、數位攝影機、網路,許多獨立製片、年輕、有才華但無財力的電影工作者,能自行製造、行銷、傳佈其作品。

What's lies beneath(2000) -(台譯:危機四伏) )觀後感

劇情簡介:
Claire太太是個居家的主婦,她的女兒最近剛剛離開家去讀大學,他的丈夫Norman博士是佛蒙特州一所大學的遺傳學教授。一家最近搬進了Norman父親的故居,Norman的父親曾在同一所大學裏任教,是一名德高望重的數學家。毫無疑問,Norman一直生活在他已故父親的陰影下,並且他選擇了老父的舊校和故居,在這裏不斷的努力奮鬥以贏得社會對他的讚譽。

Norman和Claire是一對幸福的夫婦,他們本來過著平靜而溫馨的生活,但是一件神秘而恐怖的事件擾亂了他們的生活。Claire先是觀察到鄰居夫婦的爭執,女主人失蹤,她開始懷疑鄰家的男主人謀殺了自己的妻子…接下來Claire聽到了神秘的聲音並且在屋子裏看到了一個年輕女人的鬼魂。Claire告訴了Norman,但Norman認爲只是她的錯覺,越來越多的事情發生在他們的屋子裏,而這一切恰巧只有Claire能看到…Claire慢慢接近真相,可是這一切似乎是針對Norman來的,到底發生了什麽事?Claire能找到真相麽?


觀後感:
這部片,真是被冷落的可憐!叫好不叫座的好片,甚至淪落在影碟店中3片199的悽慘下落,但是如果你看過本片,你會發現其實本片真的還不賴!

本片的前半部看來似乎是在向西區考克致敬,而後半部峰回路轉,既出乎意料,又讓人失望。影片充滿神秘、詭異和恐怖的氣氛,部分情節引人入勝,但總體有點空洞。整部片算是緊張及恐怖,但而劇情的發展,也常常讓人摸不著頭緒,有非常耐人尋味的隱喻及編排方式。而將整部電影的氣氛搞非常的讓人毛骨悚然,而音效也是其中一部份,淡淡的低傳真音樂,及緊急時候的大鼓聲或是貝斯聲,都是朔造一個恐怖的元素。

之後女主角的親密女兒上了大學,發生了場車禍,接著他們搬回鄉間湖旁的老家過著只有兩個人的生活。房子很大,白天Norman必須到大學作研究,而他們鄰近的房子又新搬進一個詭異的鄰居。

怪事就此展開。Claire在大白天就遇到許多怪異的事,包括門自動打開、照片掉下來、電腦自己Power on。至此,這些奇怪的現象,看來跟許多恐怖片相當類似。但讓我覺得非常有感覺,製造了一個似鬼非鬼的怪異現象,尤其,對電腦忽然自己開機那段,讓我覺得很真實感,也讓我覺得毛毛的!

本片製造恐怖效果的拍攝手法,大多常見。首先,主角透過殘缺或是及小的視野或是視窗看東西,再突然出現駭人景象。例如女主角透過籬笆縫看鄰居太太的眼球被嚇到、透過望遠鏡看鄰居,有種偷窺的感覺,後來一不留神,發現鄰居也在看著他的效果,不難聯想到緊張大師西區考克作品《後窗》的意境很像似,還有跟某些其他電影橋段如透過鑰匙孔或門縫偷窺被嚇到的動作相當類似。再來,就是透過水或鏡子來嚇人,這也是相當常見的。

而本片穿滿驚險的地方,讓人有點快喘不過氣的鏡頭,後半段已隨著接近尾聲而越來越多,例如:而打手機那段也是非常嚇人,Norman之前的一些種種事件,好像都被老婆一一揭露,自己也是充滿悔意,拿起電話,打給警方,打算坦承自己做的所作所為,向警方自首,當老公打完電話,離開客廳,而女主角究小心翼翼的跟隨在後,拿起電話想看剛剛老公所打的電話紀錄,是否真的是打給警方,赫然一看,他打的竟然是報時台,不是警方,錯愕的老婆擡頭一看,此時,鏡頭就帶到老公站在面前!這時真是讓我心臟停了一下,還有一段也是滿驚嚇的,就是Claire因為發現老公打的電話不是警方,而發生依些肢體上爭執,而Norman就用不知道什麼液體,將女主角的口鼻捂住,而女主角的四肢漸漸的不聽使喚,但異事還是很清楚,就這樣被麻醉,丟到浴缸裡頭,險惡的老公,將水慢慢的放入浴缸中,意識清楚的女主角,只是他四肢不能動,就這樣看著水慢慢的高過手掌,高過小腿,高過胸部,緊張的過程真是險象環生,這幕真是經典。

而我還是喜歡注意片名的設計,像本片的片名”What's lies beneath” ,如果你有看過本片的觀眾,應該能瞭解本片取這片名的意義了!充滿耐人尋味的意思!!

2007/12/05

The Hills Have Eyes(2006)-(台譯:魔山)觀後感

故事簡介:
警探大鮑伯帶著妻子愛絲打算到加州搭遊輪慶祝結婚週年,同行的有小女兒布蘭達、兒子巴比,大女兒琳恩、女婿道格,以及兩人剛出生的小嬰兒,與兩隻牧羊犬。這趟全家出遊的溫馨之旅,所有人因為漫長的公路旅程感到不耐煩…大鮑伯聽從加油站老工人的意見,決定繞道穿越新墨西哥沙漠…沒想到車子出了問題,一家人進退不得,無情的太陽曬烤著一望無際的沙漠…受困荒涼地帶的他們,正愁孤立無援,卻意外發現附近山丘上,有異常的「動靜」…

他們並不知道,原來車子故障不是意外,地圖沒有標示也絕非偶然…此處山谷有一群早期礦坑的後裔,但他們也早就變了模樣…踏上這場噩夢旅程就沒有退路,死亡開始倒數,魔人前所未見…這裡究竟發生過什麼事情?答案並不足以救亡,唯獨在地獄般的險難中,逼發了凡人求生的潛能,眼見親人一個個慘遭殺害,道格在絕望之後重生,決定全力反擊,他回到礦區,發現驚人祕密的同時,魔人早有埋伏,道格誓言要復仇到底…

觀後感:
近幾年來恐怖片可說是走到了一個乾枯窮盡的乾旱期,沒有新鮮的題材,總是挖過去經典恐怖片重新翻拍,以過份血腥來包裝滿足觀眾的進場觀看,作品總是不敵原作來的可看性,甚至更淪落成無人問知的DVD直接出版,窮途末路。

近三十年來,說到恐怖片歷史,應該少不了提到這位人物Wes Craven,這位人物一直活躍在電影界中,可堪稱鬼才的導演,創造出許多恐怖電影迷心中的烏拖邦,也是捏造出許多人心目中惡夢和夢靨的罪魁禍首,從1972年所拍的《 Last House on the Left, The殺人不分左右 》低成本的處女作,故事描述女性被強暴而反過來以牙還牙方式狠狠地報仇,劇情沒有太多深度,但內容寫實而且血腥,畫面故事劇情極為逼真,手法粗糙,加上手搖加16毫米視覺效果,一種觸到現實的恐懼,給70年代帶來非常大的震撼彈。而因此也讓Cult Film迷列入心中的逸品,本片馬上被列入世界十大禁片成員一枚,而他創作慾望極為高昂,而且充滿許多讓人驚歎的產物,如《The Hills Have Eyes隔山有眼》《Nightmare On Elm Street, A 半夜鬼上床》等等經典恐怖電影,甚至近幾年來還可以看到他得作品,如《Scream驚聲尖叫》系列,可說是恐怖電影界中的常青樹。

幾乎沒有電影有在1977年的Cult經典《The Hills Have Eyes隔山有眼》造成如此強烈的衝擊。兇殘、用力、毫無顧忌與畏懼,把所有元素逼到極限,拍就了一部充滿懸疑感的恐怖故事,講一個度假的家庭,陷入一場生死攸關的可怕戰役,該片成本非常低,卻表現得異常準確和優異,危機四伏的陰謀,為觀眾的感官帶來最大的刺激。本片就是根據1977年同名經典恐怖片的重拍。

電影一開始,美麗的蘑菇雲一朵朵如雨後春筍般的綻放,爆炸後的輻射穿透母體進入胚胎,扭曲變形的畸形兒,水腦症、連體嬰、兔唇兒各式各樣的畸形人種,如動物標本般放置發臭的福馬林液體中,一罐罐怵目驚心的畫面,是老天爺開錯玩笑嗎?無聲的嘆息他們的生命如此不堪,同樣的天真的嬰兒卻是在來不及張開眼叫媽媽那剎娜間又回到天堂了,「美國在1945年和1962年之間進行了331次空爆核彈試驗,直到今天,美國政府仍然否認核輻射灰塵對基因造成的影響。」核彈,有著爆炸時美麗的蘑菇雲和讓任何人畏懼的殺傷力,也許愛因斯坦只是為了科學,但它始終是武器,武器的意義就在於統治和殺戮,它最終要為政治利益服務,成為利益的籌碼,也許有一天核彈會在我們頭頂爆炸,強烈的衝擊波會讓我們瞬間去探望上帝,結束我們並不快樂的幸福生活。這些足夠讓我睜大眼睛用最沉重的心情看待這些畫面,但我要感性的時間結束,反思僅僅局限於片頭,這是影片最大的可悲之處,於是,一場血腥的殺戮便開始了。

血腥、野蠻、慘忍、無助、暴力、荒謬、原始、報仇,以上字眼我覺得可以來簡單介紹本片的內容,殺戮一次次發生,影片運用寫實手法,爆頭、開膛、肢解等場面層出不窮,沾黒的血液四處流竄,雖然節奏緊湊,但總體來說這部翻拍影片並沒有逃離一般好萊塢恐怖片的枷鎖,故事俗套,乾燥酷熱的新墨西哥州由於大片的荒地向來就是一個可以書寫恐怖事件的地方,當一家人開著房車孤零零地行進在戈壁中的時候,所有觀眾期待的只有那一場殺戮,沒有反思,沒有嘲諷,所有片頭所遺留下來的震憾都將蕩然無存,取而代之的只是一場莫名其妙的決鬥,被污血被岩石被利斧所形象化的決鬥。

過癮,對於每一個嗜血的觀眾來說,這是影片所能傳達出來的唯一可能性。當我們關注血漿如何噴湧的時候,當我們在意刀斧如何加身的時候,我們失去了自己的思考,變得如野獸一般冷酷無情,而造成這種情況的卻是導演那蒼白無力的鏡頭語言。

本片極度讓人嘔吐的橋段,雖然許多誇張的利刃砍殺肉體的畫面,極度血腥慘忍,卻讓我處境不變,而電影其中一段,卻讓我頭皮發麻,可以說殘忍並不是用血液所衡量的,房車內,畸形人強姦了妹妹,射殺了母親與姐姐,並且奪走了幼小的嬰兒,而在離車子不遠的地方,弟弟與姐夫正在設法解救已經被燒成烤肉的父親。不得不承認,這場戲相當的成功,所有的殘暴都在這個瞬間突然爆發,這一家子立即從天堂墜入了地獄。

本片導演亞歷山大艾亞(Alexandre Aja) ,一個年輕而且極度嚐血的導演,曾經拍過讓人眼睛一亮的《顫慄Haute tension 》本片還被稱為法國版《德州電鋸殺人狂》,掌握氣氛極為精準,而且血腥程度也讓人嘆為觀止的新秀導演。本片雖然是部改編作品,但卻將原作缺少的部分,用現代電影科技補足,帶給不一樣的風格和視覺震撼,算是重拍經典電影中保留原創性和傳統性的佳作。

如果說《Hostel恐怖旅社》是文明社會下的恐怖殺人集團,因為社會的壓抑產生變態的殺人習性,那本片《The Hills Have Eyes》是野蠻的畸形人大開殺戒為自己不平等遭遇用極端無知的手段,血洗自以為是的文明人。


2007/12/04

The Frighteners(1996) -(台譯: 神通鬼大)觀後感

劇情簡介:
沉溺於喪妻之痛而無法自拔的建築師法蘭克(由我超愛的演員-米高福克斯所飾演),意外的擁有了「陰陽眼」,於是他開始利用能與鬼魂溝通的能力、與幾個新交上的鬼朋友,展開了所謂「靈媒調查員」的騙錢事業。

一開始,事情進行的還算順利,大部份的客戶都相信,他們的家中的確住著不懷好意的小鬼,但是直到有一天,他打算利用一些新婚夫妻騙財時,卻發現事情變得不可收拾…一些十分健康的人,竟紛紛死於莫名的心臟暴斃,一連串的謀殺案隨之而起,聯邦調查局將他列為頭號嫌疑犯。因為凡有死人的地方必有他出現。後來,他又在露西額頭上讀到一串數字。他決心自己變為幽靈去尋找兇手。為此,他讓露西把他鎖在醫院的冷庫裡。法蘭克終於瞭解到,謀殺者是幾年前在一次狂歡活動中殺死13人的約翰尼的幽靈,他人雖已死,但其魂仍嗜殺成性,具通靈能力的法蘭克,可以看見真正殺人的索命幽靈,於是他在一些鬼朋友的幫助下,決定阻止這一波波的神秘死亡事件。但是,陰陽兩界,法蘭克真的能成功嗎?

觀後感:
這是一部黑色喜劇驚悚片融合了神秘、詭譎、幽默、懸疑於一身,由大名鼎鼎的彼得傑克森執導,由想而知,本片應該玩的很瘋吧!沒錯!本片可說是讓我非常讚賞的一部電影,或許我就是喜歡這種調調的片子吧!雖然這是彼得傑克森在好萊屋的第一部電影,不管在資金或是設備上,都跟他以前在紐西蘭時所獨立製作時期比起來,真的是天壤之別,加上幾位好演員的合作,更讓他多了空間發揮他的電影夢!也許有了足夠的硬體設備,讓他在電影特效、電腦動畫與化妝技巧,更令人瞠目結舌。

雖然本片的劇情方面,已經不是算新鮮的題材,或許早就被拍到爛了題材了,但由彼得傑克森的巧手及創意下,讓本片跳脫好萊烏公式化的劇情加入了他習慣胡鬧及誇張的視覺刺激和低俗的幽默趣味,呈現別有一般好萊烏恐怖電影的輕鬆及刺激,讓他在玩弄特技時,不外將故事說的更精彩和有娛樂性,跟泛泛好萊烏鬼片迥然的調性和可看性!

什麼人比殺人魔還要恐怖?更有威脅性?沒錯!那當然是殺人魔的鬼魂吧!生前已經冷血無情的大肆殺虐,而死後更可以來無形去無蹤的繼續完成的的任務,雖然是一樣的殺人狂題材,可是加了大量超自然靈異色彩的包裝,讓整個故事更加的可看性,而殺手鬼魂可以穿梭自如無所不在的大肆殺虐,而平凡人防不勝防,而唯一可以制止他的就是本片主角,因為它具有通靈能力,所以本片比起其他的殺人狂電影更加的聳動及多元化,而也當然可以讓導演玩的更瘋狂,不管是穿梭時空或是死後復生等等,讓生死間的距離,被成一種遊戲轉換罷了!

從這部電影可以看出彼得傑克森的幾個特點:
他頗會應用特效和化妝技術。
我認為本片的特效,已經是讓他在拍「魔戒」前的熱身了,有別跟他以前所執導的《新空房禁地》(Braindead)或是《壞品味》(Bad Taste)時期的黏土動畫,本片大量使用電腦動畫及特效,使他的電影語言更加豐富及天馬行空!本片的特效很多都是非常令人瞠目結舌,如鬼魂半透明的呈現和現時場景的配合,完全看不出一絲絲破綻,而本片鬼魂的造型更是誇張的呈現,如只剩一隻脊椎支撐,而中間部分已經都沒有肉的殭屍,或是下巴被狗鬼魂咬走而常常要去跟狗搶自己下巴的老鬼魂,還是恐怖的殺人狂鬼魂穿著披風,以來去自如無所不在的快速的在屋頂上奔馳的模樣,都是拜電腦特效支助,所完成的視覺震撼產物!

他的恐怖片都很白爛無厘頭。
還記的他的經典代表作嗎? 《新空房禁地》(Braindead),本片創下恐怖史上使用最多血漿的電影,胡鬧的程度,可說是史上無與倫比吧!片中不管是僵屍碰上或耍中國功夫神父,還是男僵屍跟女僵屍做愛所生下小僵屍等胡搞瞎搞的劇情,甚至片子高潮處,主角以鋤草機大戰僵屍群的畫面,斷手斷腳,血濺四處,包你3天不敢吃肉,但卻是恐怖電影迷心中的一塊寶石,多麼動人多麼耐看的恆久價值,可說是無庸置疑! 而本片也是保有他一定的風格在,少了一些胡鬧的劇情和大量的血腥味十足的場面,可是多了幾分黑色幽默和自嘲的意味十足,恐怖的氣氛掌握和搞笑的部分不會造成不平衡而讓片子少了緊張氣氛,脫軌的演出和非一般恐怖片的形式呈現,雖然在票房上不是如此亮眼,卻是讓他在另類靈異電影中,佔有一席不可取代的地位!!

簡單介紹怪人導演:
紐西蘭導演「彼得傑克森」,頂著一頭蓬鬆的鬈髮幾乎遮住半張臉、矮胖的身材、不修邊幅,是所有人對他的第一印象。永遠一件POLO衫、光著腳、穿著一條大短褲,甚至在紐西蘭還下著大雪的高山上拍戲,他依舊是短褲一條!他與他的老婆法蘭華許是對絕配,兩人不但外型相當,都是胖呼呼的不修邊幅型,而且志同道合對電影都有一股狂熱。他也是個好父親,有兩個可愛的孩子。

彼得傑克森1961年出生於紐西蘭,萬聖節出生的彼得傑克森對於魔幻世界特別有興趣,從小他就自己拿著父親送的攝影機拍自己的科幻特效片,17歲時離開學校,但卻未能在紐西蘭的電影工業中找到自己希望從事的工作,之後便去當相片版畫學徒。在購買了16釐米的攝影機後,彼得傑克森開始拍攝一些科幻喜劇短片,三年後,他花了所有積蓄拍攝75分鐘長的《Bad Taste》(本片可是一部亂搞片,外星人攻佔地球的故事,很多超噁心的畫面,如吃人腦或是爆頭之類的畫面,猶如他的片名:(壞品味),為此,紐西蘭電影協會後來還資助他將該片完成。

彼得傑克森94年以《夢幻天堂》(Heavenly Creatures)一片一舉拿下當年威尼斯影展銀熊獎,同時獲得95年奧斯卡最佳原著劇本提名,該片是由彼得傑克森及法藍瓦許將1950年代在紐西蘭一起著名的弒母案件改編而成,由凱特溫絲蕾主演,故事描述兩位聰明卻喜歡幻想的年輕少女之間因過分的友誼而導致其中一位謀殺其母親的悲劇故事。

其他的作品包括《神通鬼大》(The Frighteners)、人偶電影《瘋狂肥寶綜藝秀》(Meet the Feebles)(本片有點像芝麻街那樣形式的手偶電影,不過故事內容卻是讓人傻眼的腥煽色內容,如強暴或是吃大便還是一些濫交的劇情,我一開始也是被可愛的手偶給騙了)、曾在世界各大小影展共贏得16項獎項的恐怖片《新空房禁地》(Braindead),該片堪稱得上九○年代最過癮的恐怖片,更成為本地許多喜好恐怖片觀眾爭相傳閱的哈燒片。

當然後來接拍了一個讓電影史上耗費最多時間、最多人力和最大資源的鉅片,拍片的過程更是繁瑣,完全不可取代的3部曲《魔戒》(Lord Of The Ring),這偉大的電影,將會一直在電影史上一直被討論著和記載著………………一個讓人值得尊敬的導演!

The Others(2001)-(台譯:神鬼第六感 )觀後感

劇情簡介:
第二次世界大戰結束後,在一座小島上格蕾絲獨自撫養著兩個孩子安妮(Anne)和尼古拉斯(Nicholas),等待丈夫從戰場上歸來。由於兩個孩子身患對陽光過敏的重病,不能接受陽光的曬射,只能呆在室內。所以格蕾絲將他們居住的那所巨大的公寓裏所有的窗簾都拉得嚴嚴實實。

有一天,僕人不辭而別,格蕾絲只好又雇了三位僕人,他們是保姆米勒太太,園丁特托先生和啞女僕人琳達。三個人的到來似乎給房子增添了幾分生氣。但是一系列奇異的事情開始發生了,門會自動關上,鋼琴自動發聲,安甚至說她在屋子裏看到了一個叫維克多的陌生男人。
蕾絲逐漸感到這座房屋被詭異神秘的氣氛包圍著,她陷入了不安之中。一切都變得撲朔迷離,難道屋子裏除了他們之外真還有其他人存在?那三個僕人仿佛也有些讓人捉摸不定,他們究竟又抱著何許目的呢?其實格蕾絲自己也是個頗有點古怪的女人,在這種環境中她也有些歇斯底里了。
一場噩夢開始了,格蕾絲和她的孩子面對的似乎是超自然的力量......

觀後感:
我這部片我看了大約4次吧!一直很喜歡本片所營造的氣氛。
不瞞你說,讓我一看再看這部片,其實,有一半原因是衝著妮可基嫚的面子,去電影院欣賞這部片,心裡也是抱著看花瓶的心態去看,但當我看完這部片時,我真的對妮可基嫚大大的改觀,讓我非常欣賞他這部片的演技,這部片一開始,有點利用說故事般的手法,漸漸導入劇情,用微弱的燈光及手繪的故事書場景,漸漸地,旋樂及背景音樂搭配的恰到好處,由故事書的虛擬畫面忽然轉到真實畫面的感覺,讓我非常喜歡,好像夢境般的虛幻!

影片開始的第一特寫鏡頭就是一個驚聲尖叫的婦女。直到這部影片結束時,觀看這部影片的每個人都會尖叫、心驚不已。

而片中因為,兩位小孩罹換了一種不能見光的怪病,也讓整部片有種懼光症般,大家都提心吊膽的以防萬一,所以女主人吩咐佣人及家庸必須要開一個門,關一個門的習慣,以防光線射入,導致兩位小孩受到傷害,所以,讓整部片呈現凝重的神秘感及壓迫感,從頭到尾沒停過,而我們看都喜歡自作聰明,猜測劇情的走向和結局,導致先入為主的觀念,但相信本片可以讓喜歡先亂想的朋友大吃一驚。

智利導演Alejandro Amenabar這部風格迥異的首部英語片,是過去幾年以來關於鬼屋影片中比較好的一部。Amenabar不僅是這部影片的編劇和導演,同時他還精心製作了這部影片中的恐怖音樂。

這部片成功的部分不是虛名的嚇人,有很多元素讓他詮釋這部片更加生動,像音效方面,這也是我看片最要求的元素,通常,我覺得視覺他能給我們最直接的視覺恐懼和直接的效果,但通常我們人類只記住你喜愛的畫面或是美的畫面,其他的部分都不大會去注意,讓你往往忽略了很多小細節,而一個細微的聲音,足足可以讓你嚇的起雞皮疙瘩,而也讓你印象深刻,舉個例子來說,當你半夜十分,夜深人靜,你忽然間在睡夢中,被小小的聲音給驚醒了,這時,如果你從遠方遠遠的聽到非常細微的女生淒涼哭泣聲,慢慢的啜泣,好像訴說著悲情,好像好可憐的樣子,但他漸漸地越來越大聲,越來越大聲,就像只在你耳旁哭泣般,忽然間,女生的聲音漸漸的由哭聲轉為笑聲,笑的非常歇斯底里,很簡單的橋段,光是想像就讓你不寒而慄,一陣冰涼的感覺由背脊到頭皮,瞬間,不敢頭出棉被,這樣的聲音恐懼,讓我覺得是最恐怖的,遠超過血腥或是直接的屠殺畫面,那種刺激只不過是短暫的視覺恐懼,無形聲音卻是造成長時間心理恐懼,滲透力極深層。

2007/12/03

The Cave (2005)- (台譯:異底洞)觀後感

劇情簡介:
在羅馬尼亞的森林深處,科學家們發現13世紀古老大宅的地底下,竟埋藏著一個超大型地底洞穴,於是他們聘請了一隊洞穴探險家,進入洞穴查探究竟。這次探險絕對一步一驚心,探險家在深入詭譎的洞穴裡,發現許多匪夷所思的現象,更不經不覺探險隊員相繼慘死──到底,有什麼可怕的東西藏在洞穴之中?危險與恐懼正步步逼近,誰能活著出去?

觀後感:
《異底洞》故事情節算還可以,但以幽暗不見底的洞穴探險題材,直接挑挑釁觀眾視覺官能,而本片集結了科幻、驚慄、探險、靈異、懸疑等元素,一眾探險家主角結困於未知侷限的地域,詭譎駭人恐怖氣氛,勢要你坐立不安、不顫而慄!!箇中懸疑緊張的詭異氣氛,更讓喜歡冒險科幻驚嚇片的fans們心驚膽跳,徹底挑戰自我極限!

不過首先不得不承認,《異底洞》的確是一部紮紮實實的B級恐怖電影,沒有太深奧的劇情、沒又太多人生大道理等你去體會、沒有刻畫很深的人性黑暗面,當然也不會有什麼社會寓意等你去挖掘,或許我只記的其中一句台詞,讓我還滿有感受的,是這樣說:「人類一直不食物鏈的最頂層,而只是人類搬到城市去居住罷了!」就這句話比較讓人印象深刻,其他就比較讓人有共鳴處!這純粹是一部要討好觀眾、提供娛樂性的電影,然而它的目的有沒有成功?恐怕還是見仁見智了,不過小弟還是要苦口婆心一句老話:「如果你要看特效才看本片的話,有點划不來」,雖然小弟覺得這部片的特效算是不錯,但大多觀眾群的胃口應該沒有像小弟一樣這麼容易就滿足,所以才要在此這麼奉勸各位。

劇情有80%是在又濕又黑的地底洞窟發展的,有點像是《無底洞》加上《大蟒蛇2:血蘭花》的氣氛,無人可以救援的密閉式空間,外頭則是充滿亞馬遜風味的河流和森林,然而前者的場景數就佔了將近全片,給人的感覺當然都是非常潮濕和漆黑的空間,讓人感覺非常的不好受,造成一種壓迫性的空間恐懼和心理上的不舒服,尤其在這種感覺像是出不去,卻又逼不得已非得找到出口的絕望感,當有一個角色提出在原地慢慢等待救援的意見時,另一個角色也就說了:你想永遠待在這黑暗的地方過日子嗎?《異底洞》將這種氛圍營造出了一定的水準。

起初,該片的異形幾乎都是一閃而過,甚至在一片混亂的運鏡之下帶過,晃動的鏡頭加上混亂的場面,根本看不到究竟發生什麼事,實在是讓不少觀眾又氣又嘔,而越到後半部,異形曝光率雖然也緩緩增加,不會只有驚鴻一瞥。不過更是讓人失望,缺少創意的造型和外表,讓人看的有點沒說服力!

角色上面,本片相當有陽剛味,畢竟全片女性角色只有兩個,可能因為人數眾多,沒有辦法每一個都刻劃的很詳盡,當然這種B級電影更不會花時間去交代什麼角色有什麼悲慘的過去,關於這點,觀眾可能也不會很想知道太多,(有時候角色太過於描述他的悲慘過去反而會引起觀眾厭惡) 只不過《異底洞》的部分角色的確讓人印象深刻,兩位男主角在片中飾演兄弟,他們都有相當高的自尊心並頗為自負,兩人都有一定水準的領導能力,當然這種角色通常不會有太好的遭遇,應該說是,這種角色的遭遇總會比其他甘草角色來得特別,在這樣封閉又殺機重重的情況下,其中一位男主角的性格也有了慢慢轉變,雖然這個角色很明顯的在片中不斷壓抑他焦躁不安的情緒,但太過於果斷的決定導致在逃亡過程中犧牲人數更多,相對的,另一個男主角的性格就沒這麼突出,從頭到尾保持一貫性的冷靜態度,往往都是這類電影亟需要的人才吧?當然,在這時候少不了輕浮、神經質的角色來提吊觀眾的心膽,還有一個充滿生物知識的女主角來調劑這部電影過盛的的陽氣,更値得一提的是一位善於攀岩的自信女強人,她不是只會在恐怖片靠尖叫引人注意的金髮波霸,在充滿自信的演出甚至比女主角還要更具光輝!尤其在劇情走到了中後段,為了急於找出生路的她不顧大家的勸阻而冒險攀岩,那絕對是全片最叫人驚心動魄的一段戲了!然而,那一位黑人角色大概就只是出力份子,刻劃就顯得稍有含糊了。

而他們之中最後能夠存活誰?也是該片挺有意思的無形遊戲,觀眾不妨猜猜。《異底洞》沒有很搶眼的鮮紅鏡頭,也沒有很大的動作格鬥,但整部片的氣氛都凝肅在一個標準之上,幽閉恐懼症在這裡也詮釋的算成功。

2007/12/02

Wait Until Dark(1967) -(台譯: 盲女驚魂記)觀後感

劇情簡介:
盲女蘇茜和丈夫下飛機時,代一位旅客保管一個絨毛玩具。那旅客一去不返。第二天,兩名販毒團伙成員追蹤到蘇茜家,他們利用她眼盲,一邊冒充她丈夫的朋友跟她東拉西扯,一邊到處尋找那個裝滿毒品的娃娃。

觀後感:
如果是對奧黛莉赫本初識的觀眾,或是我們身處在1960年,大概很難把她的名子與驚悚片連在一起。的確,翻開赫本的影史,大多是一些浪漫喜劇,她也都是扮演甜姐兒的角色,想像如果要她化身成臉上滿是驚恐淚痕的受害者被歹徒追著跑,怎麼想也覺得不搭調,我甚至覺得就算真的演了,也可能變成半吊子的家家酒。但當我看完這部片子,才發現之前的想像完全是多慮,更讓我驚嘆赫本演技的多樣性。不過這部傑出的電影,不但是演員的表現出色,更重要的是,腳本精準的劇情安排,把整個場景只發生在一個小小房子裡的故事講的刺激緊張。

奧黛莉赫本飾演一個瘦弱的盲女人,要對付闖入家中的強壯歹徒,並憑借智慧最終取勝。那麼,這位盲女採用了什麼方法呢?原來她把燈泡打碎,切斷電源,使對手陷入黑暗之中。因為這是她的家,她已走過成千上萬次。所以原本兇猛的歹徒在這樣的環境下卻成了「盲人」。這樣的情節設置,為表演提出了許多難題:比如她拿東西,既不能像正常人那樣如探囊取物,唾手可得,又不能像在陌生地方那樣跌跌撞撞。無疑,出演這樣一個角色,對赫本來說又是一次新鮮而刺激的挑戰。

三名暴徒為了取回重要的物件,闖入只有弱女子居住的房子裡,手無縛雞之力的她運用機智被迫與三名暴徒周旋對抗。如果詢問各位朋友這是哪部電影的情節,我想十之八九都會回答是2002年由David Fincher導演的【Panic Room顫慄空間】,這部由朱蒂佛斯特主演的電影,導演配合電腦動畫展現神奇的運鏡手法,加上朱蒂的演技,的確在當時引起了一陣風潮。不過這次所提到的由奧黛莉赫本所主演的【Wait until dark盲女驚魂記】,上映的時間雖然比【Panic Room顫慄空間】還要早上35年(1967年上映),但精采度卻是超越戰慄空間許多,是在驚悚電影上站一席之地的電影。

這部戲的重點完全在於一個盲眼人要怎麼對付三個歹徒,這樣的劇情遠遠比panic room可以帶給觀眾更大的危機感:因為良家婦女被關在房子裡要對抗歹徒是一回事,但這次的主角可是一個連歹徒都看不到的瞎子呀!因此女主角的表現可以說是支撐這部戲的重大支柱,因為不但要演出眼盲的角色,還得要表現出那種無處可逃的驚嚇,才能讓觀眾信服並體會她所體會的絕望無助。而奧黛莉赫本最成功的地方是,她同時把驚悚劇應該有的表現,跟她一貫的浪漫喜劇元素巧妙融合在一起。我們可以看到在丈夫面前的赫本,溫柔婉約又俏皮可愛,像是跟丈夫拌嘴....經典的台詞:"Do I have to be the world's champion blind lady?" "Yes!"("你非要我當世界第一的盲女嗎?""是的!"),或是與鄰居吵架的一幕,讓人同時看到她堅毅與脆弱的一面,更不用說與歹徒週旋的經過:從事前被蒙在鼓底....盡力幫助丈夫的好友尋找,漸漸發現事情有異的困惑,到發現真相的崩潰,再從絕望中振作,勇敢對抗歹徒。這些不同的橋段裡她表現了不同的情緒,恰如其分,真的讓我以為在銀幕上的不是蘇西這個角色,而是瞎了眼的赫本,她把她自己真的化身成了一個受困的盲人,這樣"戲如其人"的演出,對我來說是遠遠超過使用方法論的演技,而讓觀眾更真切的跟角色身處一室。所以當最後歹徒之一也良心發現放過她時我一點也不意外,她在戲中的魅力,誰抗拒的了這樣一位迷人的女子?

但要撐起這部戲,有了這麼善良的角色,還需要一個相對邪惡的壞蛋才能夠讓戲有張力,從來沒嘗試過壞蛋的Alan Arkin亞倫亞金演出了一個日後不斷被模仿的惡徒典型,他不大吼大叫,不張牙舞爪,他微笑,他輕聲細語,他像條安靜的毒蛇用甜言蜜語迷惑獵物,該耍狠的時候絕不遲疑伸出他的毒牙,這樣陰柔的壞蛋可說是創了一個先例,不禁讓人佩服當時的創意。亞倫亞金為了要奪回娃娃,在本片裡變換三種身分,老人與年輕人變換自如,若不是靠著盲人的特別能力,明眼人可能還無法分辨。他為了目的不擇手段,甚至可以拋棄同伴,這樣出色的壞人,在最後的大驚嚇,三十年後一樣恐怖。

為了體驗盲人生活,找到真實感覺,赫本到盲人學校請教老師,把自己眼睛蒙上 ,甚至戴上對眼睛有害的隱形眼鏡。最終在影片中奧黛麗恰如其分地把握住了表演分寸,甚至在片中不曾眨動過一次眼睛。她也因此片而第五次獲奧斯卡最佳女主角提名。

2007/12/01

Wolf(1994)-(台譯:狼人生死戀)觀後感

劇情簡介:
傑克尼克遜飾演曼哈頓雜誌編輯Will Randall,在一個風雪的晚上,車子把路上的黑色動物撞倒,他發現血跡,欲前往看個究竟,不料被野狼咬傷。起初,他的改變十分輕微,只是覺得自己的感官變得敏感起來,長毛尖齒。這次遭遇最後更改變了他的職業、婚姻和整個生命。接著又遇上出版商女兒Lura,二人一拍即合,發展出一段人、狼戀情。誰知……。

觀後感:
狼,是一種驕傲的動物,也是完美的動物,他獨隻的生活,過的自在的日子,造成他有種獨特的魅力及性格,狼人,只是借用人的肉體的獸性靈魂,他依舊充滿性格及自信,讓女生深深著迷,但他充滿野性的爆發力即破壞力也是不可忽略的,其實,狼人是恐怖片的悲劇角色,這世界不公平的讓他有了不一樣的身分,他逼不得已要讓自己產生變化,是被神話給詛咒或是被命運玩弄,讓他們處在半人半獸的身軀,每當月圓時,無法控制自己而塑變成狼人,或許自己犯了罪或是闖了禍,醒來有要面臨不知的指責或是責任,可是,他無法控制自己,這樣度過每個月圓的夜晚。

在這部片,無辜的男主角,事業不順,遇到瓶頸,老闆打算要他走路,好死不死,回家得路途上,撞上一隻狼,當他下車想去看看那隻狼的傷勢時,忽然間被狠狠咬了一口,此時,這位男主角的命運也大大的改變,是轉機還是危機…。

傑克尼克遜所飾演的中年男子,他精湛的演技和那銳利的雙眼,詮釋身上留著悲情狼人的血液,真是微妙危俏,不時的搞一些幽默及動作,讓人深深為他著迷,還有跟年輕徒弟的應對應退,都是可看之處,唯一這部片讓我失望的地方,不是他的劇情或是他的配樂,而是,他並沒有很清楚將主角轉變成狼人精采過程好好詮釋,是讓狼人迷大大失望的,因為,狼人片就是要看它變的過程才是王道啊!!而狼人的造型也滿鳥的,不就是落腮鬍吧!!加兩個青光眼,真沒什麼特別,滿讓我失望的,相對的跟《美國狼人在倫敦》(An American Werewolf in London)比較,簡直是小巫見大巫,可是,他在劇情及整個故事的動態方面,處理的不錯,其中有幾幕讓人有隱喻中年危機的男人心態!

2007/11/30

Tron(1982)-(台譯:電子世界爭霸戰)觀後感:

劇情簡介:
本片的故事是敘述一家電腦公司開發了高明的程式,但中央控制程式不再乖乖聽人類操控,而想掌控人類世界。被這家公司以解雇的一位電腦天才 Kevin Flynn,在好友同事 Alan Bradley 的求助下,潛進公司要破解這內部連線系統的運作方式,但他卻意外被吸入電腦當中帶入了虛擬世界,發現主腦操控程式正在製造一個虛擬的世界,而在這裏與現實世界一樣讓人感到悲哀。因此必須要跟好友 Alan 所創造出的好程式“真空管”(Tron)一同並肩作戰,透夠內部的連線潛進中央控制系統去進行破壞,並要與外界取得聯繫,才能讓他脫離電子世界。

觀後感:
早在個人還是國小時期,大概80年代,每到星期六就是我最喜歡的時光,還記的當時沒有所謂的周休二日,所以,每凡星期六還必須上半天的課,但通常這半天課的內容跟平常日內容有所差異,都是比較屬於戶外教學的狀態,所以星期六我印象中都是愉悅的,當然,另外一個原因就是當時電視頻道雖然只有三台而已,從小就是電視兒童的我,一到週末我可以從中午下完課,就一直守在電視旁看著繽紛炫麗的節目到晚上收播才肯罷休,論童年的回憶中,吸取最多電影的時期也是那時候,而還記的當年華視在下午就會播一個週末電影院之類的節目,經常播國外賣座經典的電影,而印象非常深,本片也是當時看過的,但當時還小,深深被本片畫面給吸引,卻記不的內容演什麼,想必是電影內容偏多電腦硬體設備之類的專有名詞,小時後根本對電腦毫無接觸,所以,導致沒完整看完本片,而最近跑了一家影碟出租中心,就在所有影碟的最下方不起眼的地方,我看到本片了,堆積了許多的灰塵,破爛的外殼,想必一定很久沒有人光臨過它了,沒錯!我要帶它出場!

談起影史上電腦科技運用在電影拍攝,迪士尼1982年所推出的本片一定《TRON電子世界爭霸戰》絕對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本片是影史上第一部運用電腦動畫拍攝的電影,相信也是第一個使用3D跟真人結合的影片,也創造出影史第一位數位角色。這部科幻冒險電影,到如今依然是許多電腦動畫玩家所津津樂道的一大突破之作,在快30年前的突破性創舉,造就許多往後經典的範例,如果沒有本片所提到的電子位元虛擬和真實世界間的真跟虛的轉換,可能沒有今天的《駭客任務The Matrix》。尤其片中將電腦程式給擬人化的手法,後來更被頻繁仿效於許多類似題材、電腦遊戲當中,例如大家應該玩過的貪吃蛇,或是反彈球之類的經典遊戲,足見此一創意的獨創與魅力。

這是真的是一部關於電腦的經典電影,從片名到內部劇情,包括台詞都圍繞著電腦打轉,甚至在電腦還不發達的時代,更別說是網路的功用和常識,網路當時都只是軍方的軍事硬體傳送機密虛擬空間和平台,但如今說到網路、駭客、病毒,這些名詞,對我們來說真是一點都不會感到陌生,但想想在1982年那年代,這些後來才興起的概念通通可在這部電影中看到,實在讓人佩服當初的無邊想像力。然而,當然在那個年代電腦3D動畫的技術不像後來那麼純熟,而且許多部分都是手繪輔助完成的,運用了一些高反差遮罩的方式,據說共花了約五十萬張的賽璐璐片,這當中大部分還是台灣的宏廣公司所負責完成的。如今看到那些畫面或許你已不感驚奇,但在當時絕對是一大創舉,在電影史上有其重要的象徵意義。

而有趣的是,本片很大部分描寫電子世界虛擬場景時,演員都是在藍幕面前有點獨角戲的方式,然後在將所有的影像進入後製處理才看的到現在呈現的畫面,所有移動鏡頭均爲黑白兩色,後期剪輯時使用了電腦攝影翻轉技術上色。由於在洗映時乳劑次序出問題,任意的小亮斑遍及整個膠片,剪輯師只好在後期用各種手段禰補,甚至是音效。不料此舉正好將錯就錯,使小亮斑成爲電腦虛擬世界中的標誌之一,恰到好處。

以往大家對科幻片的場景多半數是設立在遙遠的太空,或是某個不知名的星球,或著是地球上,但一定是經過人類核彈的濫用,導致地球上的建築物有點像廢墟般的荒涼,在頂多就是深入海裡,一個人類科技還來不及深入的反方向太空探險,但的確很少有將電腦裡面的線路板和光線間變成一個邪惡之鬥的平台,程式虛擬化為人型,近而消除病毒跟掃毒之類的動作,根本就是諾頓的代言人吧~!

本片在台灣只出過DVD,而且已經絕版,幾乎不可能買的到了,如果你發現本片,一定你上輩子燒了好香啊!




電影預告

2007/11/29

From Dusk Till Dawn 2: Texas Blood Money(2002) -(台譯:嗜血狂魔)觀後感

劇情簡介:
惡名昭彰的大盜路瑟逃獄成功,號召昔日狐群狗黨巴克一票合組五人幫,準備重出江湖洗劫墨西哥銀行。他們相約德州邊境的野狼汽車旅館,巴克一夥早早抵達,閒閒沒事打炮看A片;路瑟命運乖違,在趕往旅館會合途中,半路撞上吸血蝙蝠,又遭「大奶酒吧」吸血鬼一口咬定,變身吸血一族。

於是,五人相見歡,「口口相傳」,只差巴克沒被染指。吸血鬼搶銀行超狠、超凶、超猛,警察的子彈完全沒路用,血光四濺、吸血鬼個個原形畢露,巴克這才發現苗頭不對,趕緊聯手警察頭頭,展開人鬼大戰……

觀後感:
五個匪徒計劃去打劫一家墨西哥銀行,在去集合地點的路上,其中一個匪徒被吸血鬼所咬,變成了吸血鬼,他又去咬了同伴,結果就象瘟疫一樣,除了一名叫做巴克的匪徒之外,其他匪徒都變了身,成爲刀槍不入又能化身蝙蝠的吸血鬼。他們打劫銀行被發現,大批警察將其包圍,卻全軍覆沒。布克想離開這些同伴,也遭到了追殺,只有依靠十字架的幫助消滅吸血鬼...... 同上集一樣,本片又是一場人與吸血鬼的大戰。

又一部以壞人爲主角的片子,匪徒巴克雖然尚有一絲正義感殘存,但消滅了吸血鬼之後,還是把銀行的錢席捲而去。吸血鬼搶銀行的情節頗有新意,不知對手是人是鬼的警察,在超自然力量前束手無策,殺戮場面相當血腥,被吸血鬼殺死的警察數以百計,我猜大概是美國人對墨西哥警察有偏見的緣故。

有點充滿無厘頭式的劇情,牽強及不正常,不過卻讓人津津樂道,五個大盜要去強劫一間偏僻的銀行,但偏偏活伴一個一個陸陸續續都變成致命的吸血鬼,讓整個計劃完全不一樣了,連主角也措手無策,其中,我最喜歡這部片黑色幽默的方式及對白,跟那獨特角度的鏡頭運用及背景音樂,都讓我深深著迷,也讓我聯想到Quentin Tarantino的《黑色追緝令 Pulp Fiction》的那種復古及搖滾的氣氛,充滿大麻及迷幻藥的年代,Rockbilliy的搖滾樂,加上特殊的取鏡方式,例如:像用蝙蝠第一視角方式取鏡,讓人有種身歷其境的感覺,還有巧妙地運用在,吸血鬼在狠狠吸血時,而鏡頭就在吸血鬼的口中,從他口腔裡,看到鮮紅色的血液,徐徐的流入他口中,那種視覺上的快感,真是讓我大大推薦,而特效及化妝方面,算差強人意表現得不是很出色,但該有的都有,算可以了,有女吸血鬼被砍頭的畫面,或是一推沒用的警察,跟4個吸血鬼打鬥的畫面,可說是殺無赦,血流成河的狀態!

筆者發現電影有很多地方都在諷刺一些經典電影,像浴室那幕,一隻蝙蝠偷偷摸摸的飛進浴室,妓女剛好在洗澡,這時,忽然被蝙蝠偷襲,這個畫面及場景,跟西區考克的經典電影《驚魂記》那場經典浴室被殺害的畫面,真是異曲同工之妙,雖然有點在惡搞,但讓人博君一笑!

論精緻度,只能說他是一部滿認真的Cult Film,有不錯的視覺效果,也有不錯的美女演出,無厘頭的搞笑對應及劇情,是讓你勉強可以接受的”周六打發時間恐怖休閒養眼片”!

2007/11/27

Death Becomes Her(1992) -(台譯:捉神弄鬼)觀後感

劇情簡介:
將女生的外觀, 很多年輕人認識演技天後梅莉史翠普,都是從這部喜劇電影開始的。一起合演的還有小迷糊歌蒂韓和頭髮還算多的布魯斯威利。

作家海倫與整型專家男友恩尼斯至百老匯觀賞好友梅德琳表演,未久德琳即與恩尼斯步入禮堂成婚,輪遭此橫刀奪愛之恨,七年之後變成臃腫不堪的胖婦人,又過七年海倫為出新書青春永駐亮相,容貌身材大為改變,恩尼斯驚為天人!梅德琳妒忌之餘,經高人指點結識不老女巫筣莎以高價預購立即回復青春的靈藥,從此與梅德琳展開長達30多年的長生不老爭奪佔...

觀後感:
這可能是我看過最物化女性的一部片吧!
這是一部典型的黑色幽默電影,有些低俗的劇情和對話,也有一些不合常理的僑段,不過這些都不重要,重要的是好看吧!!這部片,讓我輕鬆之餘看完,也順便歌頌現在電影科技的偉大,讓我大開眼界的特效,例如片中,吃完長生不老藥的兩位美女,為了忌妒對方,而開始耍心機想陷害對方,只為了得到男生的芳心,所以,利用手段傷害對方,而中間的過程,像從樓上摔下來,而脖子轉成360度,也就是你頭往後面的方向,跟屁股同一方向,還有被槍射擊到腹部,結果也沒死,反而腹部中出現一個空洞,能從你前面腹部看到後面背景的景象,這種誇張滑稽的畫面,我心中只浮現一具話,這是怎麼做的,真是將人卡通化了!!

片中的兩位女生,為了保持青春美貌的外表,而寧願放棄生命的恐懼,只換取膚淺的外表及虛榮的假像,有點讓人覺得不可思議,我覺得本片在隱喻在這金錢下被物質化的社會,一些愛好美麗的女生,不惜花大把把的金錢,利用科技得技術,只是想將人的歲月痕跡去除或是重回青春面容,而這社會也是病了,或許,愛美世人的本性,可是,大眾媒體大力推薦或是傳送,讓整容塑型好像變成一種潮流和合乎常理的行為,大家也覺得合乎常理,漸漸不以為常,可是,你有想過帶來的後遺症或未知得詬病嗎?

2007/11/26

The Hole(2001)-(台譯:鬼地方)觀後感

劇情介紹:
四名貴族高中生由於不屑參加學校安排的三天校外教學,而私下策劃一趟屬於他們自己的校外教學。他們找到了一座防空洞,那兒可讓他們渡過三天的平凡生活。在防空洞Happy三天過後,欲將離開此地的他們竟發現自己被鎖在這防空洞內,怎麼樣也出不去。兩週過後,僅剩唯一生還的莎莉逃出,她娓娓道來這兩週四人是如何過日子的,以及在防空洞內發生的所有事情。

觀後感:
《鬼地方》是2001年出品的英國驚悚片,故事大致上是敘述兩男兩女打算在一個神秘洞穴基地,瘋狂激情地渡過無人干擾的三天三夜,沒想到後來他們卻發現洞口被反鎖,大夥都出不去,最後衍生出難以收拾的慘劇.. ,先不論這個取得很爛的中文片名。讓大家好奇的是,為何僅僅敘述四名男女被鎖在防空洞內的故事,就可讓片長長達110分鐘?這對於那些新世代恐怖片迷來說,此片可能會被他們視為一部催眠用的影片,但若您喜歡的是謎題重重、並能夠享受觀片過程解謎快感的驚悚片迷,本片絕對值得您跑一趟租片行。

劇情一開始,鏡頭影著一名衣著狼狽、面容憔悴的年輕女孩,行屍走肉般在空蕩的校園內遊走,隨即來到了電話亭,吃力地持起話筒撥出911後便是驚聲尖叫,劇情才正式展開。由此可得知,眾人被困於防空洞整整兩週的故事是由唯一生還的女主角以倒述方式呈現之,當然劇情絕不單單只是聽女主角說故事110分鐘,但也別期望《鬼地方》裡面會有什麼鬼怪出現,本片一隻鬼影也都找不著,但卻有著比鬼更令人發寒的人心;在劇情後段,女主角那科愛到深處無怨尤的心,絕對可以說是本片最嚇人之處!

其實您大可將本片視為一部情慾驚悚片一點也不為過,但整片全籠罩在懸疑詭譎的氣氛之下,真要歸類,也是必須被歸在懸疑驚悚片的範疇之內。或許上演到劇情的中後段,您有可能會被那撲朔迷離的劇情給唬住,但比較機伶的觀眾或許就不難推斷出以下的劇情發展,進而享受到解開謎題般的成就感。

在角色方面,刻劃的一點也不馬虎,劇情圍繞在五個主要角色身上:看似平凡不受注目的女孩、嫵媚迷人的金髮尤物、校園女性的白馬王子、滿腦都是性的幼稚男孩以及負責策劃這場校外教學的玩絝子弟。大家將被鎖在防空洞內那種焦躁、不安、無助的情緒演技發揮到一定水準,那種不安的感受彷彿也能夠帶給觀眾,雷同《異次元殺陣》,角色們必須面對脫水、體力不支、失去方向感等生理症狀,更要面對那不知何時能被救出的無形壓力,導致意致力和體力日漸削弱,性情更是會產生180度大轉變,甚至能夠因為一罐汽水殺死自己最好的朋友。

《鬼地方》雖沒有鬼影幢幢等聲光特效,但人性的轉變和愛如癡狂的心絕對比那些鬼魂亦是殺戮場面還要顯得震撼人心。個人覺得這部改編自英國暢銷小說的作品劇本還不錯,結局還頗讓人意外的,而導演手法也還蠻引人入勝,算是氣氛營造成功的作品。

2007/11/25

Undead (2003)-(台譯:活屍入侵)觀後感

劇情簡介:
伯克利是美國加利福尼亞西部的城市,那裡環境優美,尤其適合釣魚,人們也非常友好,是個很適合旅遊的地方,誰也不會想到這裡將變成人間地獄,當地的一個居民美人"瑞妮"由於把自己從小長大的農場抵押給銀行而決定離開這裡到大城市發展,正準備動身前往大城市,突然間,天降隕石豪雨,帶來外星傳染病毒,阻撓了行程,路上竟出現大批活死人甦醒搶食人肉。瑞妮在一間孤立農家找到援助,那裡有四名其他生還者及屋主瑪琳,他們合力對付活死人侵襲,並發現隱藏在背後的陰謀。

觀後感:
本片可以說是標準的「Cult Movie」!
可以看出這部影片無論演員還是導演都是名不見經傳,這是一部澳大利亞影片。出品的也是經常出品些小規模的影片尤其是恐怖片的獅門影業。影片視覺效果也是算是用心,基本色調是藍色,帶一種濃濃的詭異和陰森的氣息,但有時還會冒出白濫的笑點,讓整部片呈現一個非常吊詭的感覺,而音樂也給人留下挺深刻的印象,從鄉村搖滾到藍調搖滾,讓人好不熱血啊。

這部影片從開拍到完成用了兩年半的時間,這在現在經常幾個月就完成一部電影的情況下可以算是精雕細琢的作品。目前在眾多關於殭屍的動作片,恐怖片中,這一部是非常優秀的,雖然說劇情上和故事上有些瑕疵和不合邏輯的部份,但又何妨,本片的娛樂性和惡搞性多過讓人找碴的興致。本片風格有點類似於奧斯卡導演Peter Jackson早期所拍的低成本恐怖片《Dead Alive空房禁地》《Bad Taste壞品味》和蜘蛛人導演Sam Rami《Evil Dead鬼玩人三部曲》剛出道時的作品,同樣是充滿了血腥和黑色幽默。

本片的主角的形象也是充滿非常重的陽剛味,從海報裡可以看到,但諷刺的是,雖然男主角有個強有力外表和武器,但片中中途既然就輕易地死亡,而由本片一直處在懦弱的女性角色來解救世界,完成不可能的任務,強調的非陽具主義和閹割的情懷,這樣的手法已經漸漸的在現代恐怖片都可以看到,過去,陽剛、男性、衝動、暴力、直接、不理智、草莽、英雄、粗糙、父權主義、帝國主義的形象,漸漸的被扭曲和歸正,不在是單一個象徵。

這部片子結合了許多元素,而不只是單一僵屍恐怖元素,如本片結合了科幻、外星人、生化危機、公路電影、槍戰等等,已經不能單一歸類為正統僵屍片,現代影迷的胃口越來越大,太過單薄的劇情,實在滿足不了類似我這種老饕!

本片當然也有生化危機等影片一樣,剛開始陷入被殭屍圍追堵截的恐怖中,然後在某人的帶領下展開反擊,痛快的把殭屍殺個夠。而片子裡的槍擊殭屍的場面也挺有可看性,要論場面的激烈不會次於經典電影《Resident Evil惡靈古堡》。

本片沒有強烈推薦給大家,當然喜歡僵屍片的老饕就不要錯過了。基於本片的風格,也沒有過多的詳細分析和觀點,畢竟這是一部娛樂性重於內容性的電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