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8/03/29

A Day at the Races(1937)-(台譯:馬場的一天)觀後感

劇情介紹:
馬克斯兄弟主演的精彩歌舞喜劇。故事描述雨果是一名專醫賽馬的獸醫,他在社交名媛授權下負責管理一所療養院。這個地方本來屬於茱蒂的産業,可是她抵押給名媛之後卻無錢贖回來,最後在湯尼與斯塔弗雨兄弟及一匹名爲高帽子賽馬幫助下,茱莉終於把療養院贏回來。故事在本片中其實並不重要,它只是一個讓馬克斯三兄弟插科打諢製造笑料的藉口。

幸而他們三人的表演維持其一貫的逗笑水準,對賽馬和上流社會都多所諷刺,導演相當留意喜劇節奏與動作細節,加上有幾場相當精彩的歌舞,使本片呈現出相當高的娛樂性。

觀後感:
哇哇哇!看了本片,我想我不能再小看喜劇了!太精彩啊!

大家腦海中喜劇會聯想到哪些經典人物?!卓別林、基頓、勞台與哈來、金凱瑞、周星馳…等等,可是相信很少人會提到30年代一個兄弟團體-馬克斯兄弟。

而本片就是馬克斯兄弟主演,誰啊?!什麼兄弟?!
馬克斯兄弟聽起來好像馬克斯主義,其實沒那麼嚴重,上網查了好久,才只查到少了可憐的資料,可見大家對這被譽爲影史最成功的喜劇團體之一的兄弟檔,過於了不公平了。

馬克斯兄弟分別是Zeppo Marx, Harpo Marx, Chico Marx,熱衷於塑造或癲狂或裝傻充愣的人物和表現荒誕不經的內容,並憑此獨步上世紀30年代的喜劇電影界。其實馬克斯兄弟有五兄弟,曾經活躍於歌舞雜耍,舞臺劇,電影與電視領域的滑稽演員五兄弟。後來只剩三人留在電影表演領域,借著他們犀利與奇妙的幽默意識,他們諷刺上流社會,也諷刺人類的僞善。他們也因在自由劇情中的即興表演而著稱。
(下而上Zeppo Marx, Harpo Marx, Chico Marx)
本片這是馬克斯兄弟對30年代大蕭條時期社會和政治的嘲諷。導演用一連串無休止的插科打諢,把馬克斯兄弟最精彩,最純粹和最粗野無禮的一面表現出來。而本片除了惡搞和橋段式的喜劇嘻鬧,更參插著歌舞劇形式的舞蹈歌唱演出,讓影片更增加了許多浪漫氣息,而片中更可以看出早期演員的真材實料的表演內涵,有許多演奏樂器的劇情,都由馬克斯兄弟親自演奏,有模有樣的演奏鋼琴和豎琴的樂器,讓人佩服和敬佩。

他們最與人不同的個人特色:
1. 在銀幕上,Zeppo Marx永遠在擺弄他的雪茄,唇上還留著黑化妝油塗上去的“鬍子”。
2. Chico Marx經常扮演著不說話的角色,而Zeppo Marx永遠是機關槍般的滔滔不絕。
3. 言行極富無政府主義和荒誕主義色彩。


電影片段,演奏樂器真利害!! (留意彈鋼琴的指法和會留殘影的豎琴演奏,有點傻眼)


電影片段

2008/03/28

福伯(Fu bo)(2003)-觀後感

劇情簡介:
三段看似沒甚關係的人和事,卻同樣圍繞著死亡,被命運以不幸的連線,暝暝中連結在一起。在殮房,“福伯”是殮房法醫官聽差的俗語代號,他和新丁一新一舊,看在眼裏的男屍藏嬰、女屍全程解剖、殮房軼事禁忌都截然不一樣,鬱鬱的表像原來藏著一段私感情;城市的另一國度,殺手鷲哥爲社團盲目行事,賜予死亡卻從不問究竟,可是鎗火血刃裏面,是那不張揚的悲痛過去; 死囚監倉內,葡籍廚師終日會見罪犯,在末路上聆聽他們的心聲,爲他們寫下未完的心結,再設計一道最後晚餐。

觀後感:
本片相信很少人看過,也很少人知道,在一次香港旅行中,意外購買的香港影片,托了很久才將本片看完,片名《福伯》,一個詭異又充滿人情味的片名,似一個稱呼,又有點不像,更別肖想猜測內容,其實“福伯”就是澳門地區殮房中解剖師的俗稱,片中故事背景發生於90年代澳門。三段看似沒甚關係的人和事,卻同樣圍繞著死亡,被命運以不幸的聯機,暝暝中連結在一起。福伯、鷲哥及廚師──三個帶著灰色的悲情人物,有人逆來順受、有人乖戾頑抗、也有人玩味玩世,但結果殊途同歸。

一看本片就知道是香港的獨立電影,畫質偏冷調,解析度似乎有點差,很明顯是使用數位攝影機拍攝,畫面少了一點點溫暖感,但多了一點點實驗感,也讓我馬上想到這類電影的最大特色: 低成本製作和題材另類。這類獨立製作雖然受制成本的局限、資金的窘迫,但在題材上可以發揮得天馬行空創意無限,與要顧全大眾市場的商業電影恰恰相反。

《福伯》充滿視覺上的震撼,解剖間的故事,難免有許多逼真的開腸破肚的血腥畫面,解剖過程一絲不拘,拍得極仔細,讓我認真的觀看片中大體的製作,是豬肉嗎?還是特殊化妝?還是真實死亡人體?猜不透?!故事圍繞的地方也多是死囚室解剖室等地,一幕幕血淋淋的畫面和陰森的場景不斷提醒你電影有關死亡的主題。因為是用數位攝影機拍製的關係吧,所以當拍攝對象是幾乎全白色的解剖室時,鏡頭無可避免出現嚴重的「曝光」,幾乎顏色都被稀釋掉了,白的讓人難受,雖然畫面不夠精細,但那份粗糙感不但不會破壞電影那種鬼魅氣氛,還增加了一種紀錄片式的真實感。我不介意電影畫面的粗糙,還稱讚它有真實感,是因為知道這是獨立電影的原故吧。

而獨立製片的實驗性質更是居多,影片中有許多弔詭又看似合理的鏡頭擺設,極邊緣角落、樓梯間、巷弄口、天花板電燈還是怪異細縫間,畫面充滿距離陌生感的鏡頭設計,更顯的死亡議題得沉重。

本片題材算是罕見新鮮,“福伯”接收死亡人體的職位,殺人不眨眼的黑道大哥鷲哥,死囚監倉內工作的葡籍廚師,這三個人不相關的位置,讓他們對死亡有不同的見解,更有不同的感受。一開始影片透過初入解剖行,對每樣事物都感到好奇的新人菜鳥,烘襯出福哥對現實生活的消極和失望。電影中的福哥不善與人溝通、性格孤癖憂鬱,有一場講述他寧願同亡嬰慶祝冥誕,也不肯與新丁餞行送別,這正表現了福哥對現實世界的徹底不關心,其中他說的一句話「聚完就散」,亦顯示出他對生命並不抱有什麼希望的心態。

廚師為了完成想嚐人肉囚犯的遺願,要求另一死囚提前兩日行刑(死囚有權決定自己行刑的日期嗎?),以便用他的肉做材料。這到底是幫了人還是害了人呢?廚師執意行善的心,反令他墮入行惡的境地。

殺手鷲哥,是介乎於福哥與廚師之間的人物,他不斷地質疑、發問對生存/死亡意義,卻找不到答案,掉入了思想的死胡同,最後弄得精神崩潰。三個人物之中,我認為他是最有討論價值和發揮空間的,鷲哥漂游在中間的位置努力掙扎,不是對生命價值的完全捨棄,也不是對生命的完全認同,他是一個問號,一種對生命意義感到迷失的人,這種人物,是最能激起觀眾深入省思的人物。

《福伯》整體的影像風格與劇情,雖然手法稍感生澀,但還算是一部蠻特殊的獨立製片作品,而影片中大部分的音樂是黑暗陰沈、壓迫性很強的調子,反而在解剖過程中用上的是旋律優美和諧的配樂,從這樣的配樂設計上,也透露出福哥對「生存是沒意義」的端兒。

2008/03/27

Mighty Aphrodite(1995)-(台譯:非強力春藥)觀後感

劇情簡介:
艾倫(Woody Allen飾演)是位體育記者,向來畏縮怕事的他與妻子亞曼達(Helena Bonham Carter飾演)在感情及性生活開始有些不協調。風度翩翩的畫廊老闆傑瑞還不時勾引亞曼達,艾倫看在眼裡,酸在心裡。二人領養來的兒子,被評為資優生,艾倫心血來潮想找尋兒子的親生父母,想瞭解是怎樣的血統淵源,造就了一位天才兒童!

沒想到他費盡辛苦尋得生母琳達,竟是位技女,偶爾還兼拍A片。美麗性感的金發美女琳達以為艾倫是前來尋歡的客人,百般的勾引,但強忍慾望的艾倫只是想與她聊天,想要瞭解她過去的生活,一度還被琳達誤會為變態。艾倫不想兒子長大後發現自己的生母竟是妓女,決定說服琳達從良,安排一位憨厚的拳擊手凱文給她當男友,凱文想找一個單純,傳統的女人共度一生,雖然艾倫努力編造,琳達配合改裝,但還是被發現,琳達更被凱文打了一頓。

琳達仍十分感謝艾倫為她所做的一切,決定用〝〞她的方式來回報艾倫。另一方面,艾倫與妻子漸行漸遠,亞曼達開畫廊他還被蒙在鼓裡,二人婚姻終於亮起紅燈…。

觀後感:
從以前就很喜歡Woody Allen的電影,沒有過多賣弄矯情的艱深難懂電影手法,平易近人的鏡頭,卻常常拍著悲情家庭的小故事,但喜歡他天生樂觀的態度,不管劇情經歷多少波折,公式化般結局一定來一個合家歡的Happying Endimg。他是一位來自猶太的小個子男人:其貌不揚、滔滔不絕廢話一堆的中年人,卻才華橫溢,在美國他是鼎鼎大名的導演,影迷們稱他是一位“天才”,一位“大師”,來表示對他的尊敬。

如果你想要從Woody Allen的喜劇中去分析出某種發人深省的道理來,那絕對是自討沒趣的傻蛋行爲。他的喜劇就像他在影片中時常扮演的角色一樣,外表神經兮兮,不過絕對善良可愛。然而,當你真的被他感動,想要爲他唱讚美詩時,他又會犯下一些難堪的小錯誤,令人哭笑不得。Woody的喜劇就像一道自家烘制的小甜點,外表賣像也許不起眼,更算不得美味佳肴,但也十足清甜可人,讓你愛不釋手。

本片與以往他的電影一樣,影片的劇情十分尋常,值得咀嚼的仍是Woody那明顯的講述風格,光聽他說一堆廢話就足夠知道很多事情。被譽爲“好萊塢唯一的知識份子”,Woody的電影中時常有許多文學名著的橋段,用現在的流行辭彙來說,大概算50%的致敬和50%的惡搞吧。在這部片子中,Woody則用了古希臘戲劇的形式,特地安排了一個伴唱隊伍,時不時的對劇情講解說明,你會看到那些身著古裝的伴唱人員說出許多摻雜古代神話人物和現代專用名詞的旁白,他們更誇張的肢體舞蹈觀察並評論現代曼哈頓男女為愛困惑的傻氣言行,穿插在全片滿有畫弧點睛的妙趣,更有意思的是,伴唱人員還能與故事中的主角對話,幫他出主意。

片中中年男子艾倫,很明顯患了中年人更年期症候群,更似乎成為Woody自己的煩惱的投射化身,莫名焦慮和個性害怕人群接觸,性生活開始走入沙漠期,對陸上親密的情侶投射羨幕的眼光,自己開始產生質疑問題,片中妓女曾經罵了Woody說:你是一個窩囊廢! Woody一開始有些驚嚇,想要回嘴,可是回想自已生活真的一團糟,自己卻心虛承認,而自信心產生只能問小孩子說自己跟拳王泰森對決之類荒謬的組合,當然小孩會說自己父親會贏了這場優勢,唯能在小孩童言中誇讚得到些些卑微的自尊和自信。

喜歡Woody Allen的喜劇原因很多,而其中一個原因更讓我喜歡那就是電影中的配樂,Woody 的個人品味十分獨特,非常喜歡利用純音樂演奏的爵士樂當作配樂,悠悠雅雅,乎快乎慢流逝在影片膠捲之中,一層一層的音樂流線配上Woody獨特的獨白式演出,似乎成為一股另類的流行樂,只是酸酸澀澀的!

2008/03/25

The General(1927)-(台譯:將軍號)觀後感(重看)

劇情簡介:
巴斯特基頓(Buster Keaton)飾演一位火車員,南北戰爭爆發後,想要入伍服務的他卻被國家婉拒,因此他的愛人也認為他懦弱而不再理他。一日,火車遭到夾持,基頓為了展現他的勇敢,於是開始和歹徒進行一場精彩的追逐戰……。

觀後感:
還記的第一次看《將軍號》這部片,是在上某一堂課時候老師播放介紹的,漆黑的教室內,投影機投射出黑白影像,默片意外的華麗、滑稽、大膽、流暢、瘋狂、節奏感、幽默,讓我張著大口目不轉睛的盯著螢幕,很難想像本片是上世紀20年代的產物,意猶未盡的我決定找本片DVD收藏。

《將軍號》這是一部美國默片,全片時間80分鐘,但卻讓人不感覺的沉悶漫長。也是冷面笑匠巴斯特基頓經典代表作,背景設定在美國南北戰爭時期,基頓飾演火車「將軍號」的駕駛員,因被拒絕入伍而遭女友冷落,卻在拯救失竊的「將軍號」行動中意外深入敵軍化解危機,最後贏得芳心。

基頓在該片中將喜劇樣式和戰爭、驚險、浪漫愛情等內容和各種風格元素溶為一體,具有史詩般的格調,才華洋溢的他,更是自編自導自演,全方位表現,被認為是默片黃金時代的傑作之一。基頓拋開卓別林的社會批判及人道關懷,而在作品中以心愛的女人作為追逐的目標,來呈現電影中因追逐產生的喜劇效果,也是唯一在默片時代可與卓別林分庭抗禮的喜劇演員。

龍的傳人!
中國人心目中永遠的龍的代言人就是李小龍,而另一隻中國的龍代表成龍,但這兩位武打巨星風格極為不同,李小龍電影帶有濃濃名族意識,以優雅悲劇性職詮釋中國人在殖民時代不服輸的特性,深受廣大影迷死忠愛戴,或許現實條件無法打倒洋人,藉由電影劇情一吐怨氣的快感,讓人回味無窮。而成龍武打電影特色帶有詼諧幽默成分多過於李小龍,常在電影中詮釋意氣用事的草莽個性,更充分喜歡利用環境障礙造成武打間許多巧妙設計的視覺趣味,當然危險動作頻傳,而還記的一次成龍的紀錄片專訪,片中紀錄成龍小時候進劇團習武的辛苦過程,到當武班替身(曾在李小龍電影中當過一秒也不到的龍套演員),最後獨當一面的當演員導演過程,很多人都以為他的動作靈感來自於卓別林,但是他自己卻坦白說,其實,他的電影有許多靈感和出發點都來自基頓,其實有跡可循,因為卓別林的動作設計較為優雅巧妙,而基頓的動作較為急促危險,而基頓的體型跟成龍更為相似,矮小卻靈活。





電影片段

2008/03/21

Hot Fuzz(2007)-(台譯:終棘警探)觀後感

劇情簡介:
尼可拉斯安傑是全倫敦最強的條子,破案率高達400%,遠遠淩駕於其他警察同僚之上。但安傑的表現實在太出色,要叫其他同事的臉往哪裡擺?所以上級決定將他發派「邊彊」,調到一個與犯罪絕緣的純樸小鎮去。

安傑一抵達山佛小鎮,就受到搭擋丹尼的超熱情歡迎,丹尼是老好人警長之子,更是頭號動作片迷,如今終於從大城市裡來了個夠格的條子,這讓丹尼相信,他那些槍戰、警車追逐的警察夢終於要實現了!可惜的是安傑對他那些小學生般的美夢並不領情,有夠煩的丹尼更讓英雄無用武之地的他日益沮喪。

某天大事件真的發生了,突然的意外襲捲小鎮,而安傑更發現這座小鎮不如外表看來平靜,某種陰謀正在等待他們去發掘…爆破、飆車追逐與槍戰也要從丹尼的夢想中走進現實,現在,是小鎮警察們團結起來執行正義的時候了!

觀後感:
懸疑+英式口音+惡搞+白濫+血腥+黑色幽默+警匪+胖子+槍戰=Hot Fuzz!

上面程式有點莫名其妙,但卻是貼切,本片可以說再現好萊塢經典槍戰片的一部惡搞影片,對白精彩,詼諧幽默。英國美麗的鄉村風景與作惡的血腥現場,毛骨悚然的作案手段和搞笑的追捕橋段,村民表面的樸實文明與實際的內心陰暗畸形,主人公警官安傑的古板教條恪忠盡守與同事們處事圓滑玩忽職守使本片黑白分明、亦莊亦諧、鬆弛有度,攝入人心。

本片的故事雖然簡單爆笑,看似輕鬆,而內裏卻是一部正劇的根基。整部電影所按照的基調決不是通常喜劇片的味道,而是介於黑色電影和正統劇情片之中。影片所擔負的是厚重的壓抑感和一種希冀放縱的欲望,這種受壓抑的個體絕望感是影片的喜劇架構試圖突破,讓大家放鬆的。

本片可以說是《Shaun Of The Dead》(2004)的姊妹作,從導演到製作群,包括主要演員都是原本人馬再次合作,這次的合作結果,很明顯看出製作群和導演的作品精緻度更準確,世界觀更清楚,之前《Shaun Of The Dead》片中主角Shaun的形象是常見的小老白姓人物兼倒楣蛋卻成就大業績,對於這種人物所面對的生存環境,影片進行了相當淩厲的對比。主角的愚蠢與其他人物的愚蠢相比較竟然聰明了很多,這是喜劇。主角的高尚盡責與其他人物的道德觀相比較竟然出現了很現實的狀況,這是悲劇。本片的世界是煞有介事的錯亂,這種概念化的定性,主角安傑這次是個做事嚴謹,嚴肅不茍言笑的屎臉人,理性和嚴謹的合身,卻成為大眾的負擔,被人排擠,或許戲劇化成分居多,但看的出來有一種對社會的絕望味道。肖恩作風同制度的強烈反差卻讓人不言而喻,又是一種常見的個體絕望。


2008/03/16

Peeping Tom(1960)-(台譯:偷窺狂)觀後感

劇情簡介:
故事講一個叫馬克的年輕人,他是倫敦的一個攝影師,靠拍春宮片謀生;他的業餘愛好是把年輕的女郎弄到攝影機前,在她們意識到自己將被殺害時,拍下她們驚恐萬狀的臉。他的性歡樂就是在一座陰森森的老房子裏欣賞這些年輕女人的恐怖表情。而我們後來知道,馬克的這種愛好和他的童年生活有關。他的父親是一個地質專家,喜歡探索人類的心理和生理對恐怖的承受能力;爲了研究,他父親從小就拿馬克做試驗,用種種恐怖來考驗他:在他熟睡時突然用強烈的燈光把他照醒,或者乾脆就扔一條蜥蜴在他的枕頭上。而且每次,他的父親都會用相機記錄下兒子對各種恐怖的反應。現在馬克的父親死了,兒子承襲了父親的愛好,並將之發揮到最邪惡的地步。不過,一直要到影片的結尾,觀衆都無從知道馬克的那些受害人到底是怎麽死的,爲什麽她們臉上會有那麽驚恐的表情。

影片最後,馬克碰上了第一個他捨不得殺害的女人,21歲的鄰居海倫,他告訴了海倫他是怎麽殺人的:他的攝影機的三角架裝有一個隱秘的可伸縮的銳器,以及一面鏡子,當攝影機慢慢往前移動進行特寫拍攝時,隱藏的銳器就慢慢刺向那些年輕女子的喉嚨,而她們自己可以在懸挂的鏡子上看到自己無比恐懼的臉。所以馬克對海倫說:"你知道世界上最恐怖的事情是什麽嗎·那就是恐懼本身。所以我做的事非常簡單,非常簡單。當她們意識到伸向她們的銳器是要她們的命時,我就讓她們從鏡子中自己看自己如何死亡,我讓她們從鏡子裏看到自己的恐懼。如果死亡有臉的話,就是鏡子中的那張臉。

觀後感:
50年代,搖擺樂盛行的年代,英國獨創了漢默恐怖(Hammer Films)電影盛極一時,美國更是在冷戰期間創造出許多天馬行空的怪物電影(Creature Feature),在那戰後的時光,人心惶惶的年代,電影商透過創造許多恐怖電影隱喻著真實戰爭的恐怖性,甚至利用外星人寄生人類體內,並潛藏人群中的黑暗題材,暗喻著防範間諜的白色恐怖。

緊接著60年代,一開始英國就拍了一部讓大家猛烈評擊的Cult Film經典,這部在當年的英國掀起軒然大波的影片,可以說身敗名裂,跟西區考克的《驚魂記》可以說是60年代最醜陋的兩部電影(卻被選為恐怖電影史上影響最大電影名單其中),內容充滿當時無法接受的精神病態殺人和變態行為,但是之中,要表現得並不只什麽借助影像來滿足自己偷窺欲望的表現,而更多的是直指我們靈魂深處,潛藏的一種醜陋和險惡,且猶有來頭的欲望。

電影的主角是一名叫馬克的年輕攝影助理,在馬克所在的這座城市裏連續發生了好幾起謀殺案件,所有被害人都在死前受到了極大的驚嚇,死裝猙獰,毫無疑問,而這些謀殺案的製造者,就是馬克! 在殺死她們的過程中,他的8MM攝影機完全真實地記錄下了這些無辜死者臨死前的恐懼絕望的表情,並享受著看到這些表情時心理上得到的一種快感。

馬克的病態猶有來頭,從小他做生物研究的父親就喜歡用各種各樣的方式,來恐嚇這個膽小敏感的男孩兒,並用攝影機即時的記錄下他流露恐懼的全過程。這種行爲幫他得到了很多學術研究上的啓示和成果,但卻給馬克的身心留下了難以癒合的陰影,並且給他成人後的病態心理打下了難以磨滅的烙印。

偷窺,是種病嗎?
相信很多人都有偷窺的經驗,偷窺本身的罪惡隨著時間的發展和時代科技的進步,有些時候似乎已經不在我們譴責的範疇之內。前陣子,轟動一時的陳冠希慾照風波,網路流傳散播著偷拍照,彷彿於癌症病菌般一發不可收拾,擴散的速度比我們想像中還快,我想原因很簡單,有人想看就有人想傳,一種好奇心作祟的反應,窺探心理在我們的日常生活中隨時都會出現,我們誰都禁止不了這種欲求在大腦中的蠢蠢欲動,那種強烈的好奇心是人類與生俱來的,一種徘徊於錯與對邊緣的狀態。我們能夠的恪守的就是不違背道德,不違背一個做人的道德,也許那就不算是罪惡了吧?

本片也算是將電影帶領到殘酷的階段,作爲一部心理恐怖類型的電影,它的實驗風格鏡頭語言的運用在當時60年代的電影當中已算創新,有其片頭一開始,以8厘米攝影鏡頭中投出,第一視覺角度(就是主角本身)拍攝著站在路邊的阻街女郎,談好價錢進入到房間內,鏡頭沒有移轉的意願,像蜜糖沾滿全身,蒼蠅緊迫盯人的跟隨黏貼,緊接著緩緩的前進,並上演著殘酷的兇殺。對於觀眾還說,過於真實了,彷彿自己拿著刺刀親手將那位阻街女郎刺死,心理投射的成面過於直接,讓當時話題十足。

還有另一個理由就是,這部描寫變態謀殺的影片,並不是用一種批判的角度來抨擊這個心理變態的罪犯,而是用了一種憐憫的視角,來描述這個攝影師陰暗心理的由來以及毀滅的過程。其實我們有些時候在憐憫或者悲哀影視作品中人物的同時,那是不是也是對自己影子的一種憐憫和悲哀呢?

2008/03/13

Tekkonkinkreet(2007)-(台譯:惡童當街)觀後感

劇情簡介:
衝吧!飛躍寶町的「貓」少年
充滿戾氣的街頭小霸王「小黑」,和天真卻讓人傷透腦筋的惡童「小白」。兩個從小孤苦無依、相依為命的麻吉,一同住在「寶町」:充滿金錢、暴力和龍蛇混雜的地獄之城。

這兩個被稱為「貓」的少年,從沒想過自己和寶町的未來,但無憂無慮的生活卻逐漸起了變化。一日,綽號「老鼠」的黑道鈴木帶著惡棍手下重回寶町,引進由謎樣男子「蛇」所領導的粗氣財團,他們不僅要將寶町夷為平地,還派了三個擁有特異功能的殺手準備暗殺小黑跟小白。

邪惡勢力不斷壓迫小黑和小白的生活,面對環境變遷,兩人的友情也出現重大危機。心中滿是悲憤的惡童決定要站出來捍衛自己心愛的城市,和「老鼠」展開一場亡命遊戲!

改編自日本創作巨匠松本大洋超人氣的同名漫畫,也是他的作品首度以動畫形式登場,搭配他獨樹一格的POP藝術和創作風格,讓本片在日本動漫界享有極高的評價,也是松本迷們不能錯過的大作。

觀後感:
看完本片,筆者我嘴巴張的開開的,用眼睛湯匙舀著驚喜、華麗、復古、雜亂、瘋狂、龐克、暴力、人性、環境、黑社會、友情、精神分裂、流暢等等調味料加入松本大洋的漫畫火鍋中,滾燙的湯汁一口接一口喝下肚,滿足的氣味連打嗝都可愛,這頓火鍋比起今敏的《盜夢偵探》來的酸甜苦辣,更真實更有味道!

日本人真是變態到極點,不管任何事情,講究的精準度,比飛機的儀表舨來的細膩,完整度更是無可挑剔的極緻,本片改編個人非常喜歡的日本知名漫畫家-松本大洋作品,獨樹一格的POP創作風格,熔寫實和超現實於一爐,大量的超廣角鏡頭、流暢的分鏡、充滿象徵物的濃厚人文味和多變的故事內容更是令讀者愛不釋手的最大主因。

原著漫畫風格已經非常鮮明,角色簡單的線條所拉構出來的更讓個性分明,簡單臉部表情利用場景動作突顯情緒張力,而最招牌的場景處理,細膩的像建築師所繪畫的建築外觀圖,精準而又不失漫畫的趣味性,複雜建築一層層堆疊出與大友克洋後現代機械繁殖的世界觀截然不同的人情味十足的舊未來世界?!有如香港似的地窄人多所發展出來的獨特風格。很難想像如此複雜的元素如何讓它動了起來,變成一部電影動畫,更是讓人好奇。

負責動畫製作的STUDIO 4℃,最著名的作品當數大友克洋《回憶三部曲》和《駭客任務動畫》,以前衛的技術概念、高質感製作奠定日本動畫界中不可動搖的地位。為了完整呈現原作中獨特的視覺效果、誇張略為變形的廣角以及塗鴉式的畫風,STUDIO 4℃除了拍攝工作之外,全部採用傳統手繪來完成背景與人物設定,並且大量運用對比強烈的色塊,讓城市的喧鬧感呼之欲出。製作團隊也沿襲了松本大洋最為人津津樂道的實景複製手法,到吉祥寺等地拍下與設定相符的街景,再模擬畫出寫意的風景圖畫,重現出日本舊時代色彩繽紛的街道與充滿不可思議設計的兒童城等。

《惡童當街》製作共歷時三年又四個月,全片共有1538個鏡頭(本片特色無動作場景特別多),背景與美術設定超過350幅原畫作品,其中最出色的便是惡童們在城市穿梭、戰鬥的動作場面,STUDIO4℃採用攝影機跟蹤拍攝的手法來突現速度與空間的立體感,讓觀眾即時體驗令人驚心動魄的場面和逼真的臨場感。當原作者松本大洋看到電影時,直呼滿意,稱影片完整而細膩地呈現了孩子與城市間讓人動容的感情。

(劇照)



一直在講製作過程,現在講講內容吧!
“黑”代表了憤怒和悲觀。
“白”代表了寬容和樂觀。
這道理很簡單,但懂的人不多,動畫的主題,第一位的當然是“黑”與“白”,跟兩個主角的名字一樣。說清楚些就是一個天性善良的小孩和一個冥頑叛逆的小孩,兩個小孩一同混迹於黑道,統治著(其實是寄居於)一個城市,然後真正的壞人來了,兩個人一起奮起打拼,後來由於某原因,兩個人分開了,於是各自崩潰,最後克服各種困難,兩個人終於回到了一起,從此過上幸福的生活。導演大概是想說善與惡其實是天秤的兩端,少了哪邊都會失去平衡,以至使另一邊不復存在,雖然人世很惡,但我們要在心裏留下顆善良的種子,而另一方面導演藉著開發城市和新舊之間的交替模糊,產生了一個有趣的議題,也就是人和城市。

片中主角小黑,一個行俠仗義不平,路見不平拔刀相助的衝動形象,利用以暴治暴人類最原始的本能處理問題,但是出發點都是基於維護單純面,讓我聯想起龐克音樂的感覺,想起當年Sex Pistols不滿社會現狀,資本主義氾濫下的扭曲價值觀,學生失業率高過畢業率,聲嘶力竭將噁心矯情嘔吐物往政客臉上噁吐,高唱「God Save The Queen」,其實並無過錯,生存是第一位的,他們也只是爲了保護自己的領地,將心理訴求轉為無旋律的歌聲,當然片中的小白和小黑就像是一個人的黑白兩面,也就是所謂的天使和惡魔。

雖然電影最後真得很芭樂的來個Happy Ending,一覽無遺的蔚藍海洋,我卻在喃喃自語,臉上充滿了微笑!

電影預告

Little Miss Sunshine(2006)-(台譯:小太陽的願望)

劇情簡介:
本片獲得美國獨立精神獎5項大獎提名,最佳影片、最佳導演、最佳原著劇本及最佳男配角等提名。

胡佛一家總是有著各種各樣理不清的問題,爸爸是個不得志的講師,開課教導「如何成功」,夢想是將他的那套「要做就做大贏家」的理論出書,然而沒有出版商青睞;曾經是全美第一學者的同性戀舅舅,事業如日中天時愛上自己的研究生,研究生卻愛上了他最大競爭對手,也是全美第二學者,結果他自殺但未遂,從此被送入這個家庭接受監督以免再自殺。

還有愛罵髒話的的爺爺,不斷的鼓勵孫子「到處搞女人」並堅稱「年輕人吸毒,愚蠢!老年人不吸毒,蠢到家!」;拒絕講話的兒子,不僅憎恨全世界的人還夢想當飛行員,卻不知道自己有色盲,而色盲是不能當飛行員的。

另外還有一個一直嘗試維持家庭的媽媽,和一個可愛到不行的小女孩奧莉薇,當7歲的小女孩奧莉薇聽到廣播中傳來的「陽光小美女」選美比賽那一剎那,全家人決定,沒有什麼比小女孩的大夢想更為重要,可愛的六口之家隨即踏上了從小鎮阿爾伯克基長途跋涉到加州參加比賽的路途……

觀後感:
當今好萊塢電影什麼都不缺,只欠缺的是好劇本。
已經很久沒看到好萊塢拍出一部像樣的劇情片,而這部剛好應該滿足大家的需求,大卡司大製作的電影彷彿大魚大肉,吃慣油膩的飧物,來點清爽的小品點心,無糖黑巧克力蛋糕配杯濃郁的拿鐵咖啡,額外美味芬芳香甜,電影故事很簡單,胡佛一家成員各個怪咖,為了讓小女孩奧莉薇參加選美,而一家人坐上老舊黃色麵包車,一路上全家依然不斷為雞毛蒜皮的小事爭執,駕駛的破舊黃色麵包車也頻頻拋錨。在經歷了一連串夢想與失落後,一行六人終於學會了相互信任和支援…。是一部建立辛辣諷刺上的溫和劇情喜劇,好在情感的跨度上沒什麽明顯的落差。片中奧莉薇對「陽光小美女」的執著是整個故事的動力之源,她時而默默地自省,時而表現出有力的憐憫之心——再硬的心腸,也被這個小女孩所融化了,正是她一個人的力量,將整部影片從黑色電影的冷硬邊緣,重新拉回到溫暖的氣息下。

家家有本難念的經,但胡佛家的“經”是尤其地難念,其實劇本講述的是一個非常普通的故事,對焦了一個看似平靜的家庭,這裏的每一位成員都有著古怪的生活詬病,反射的卻是美國文化的現狀。普通的故事到了導演和編劇手裏(恰好導演跟編劇就是夫妻),相對掌控家庭和夫妻間問題額外真實和貼切拿手,變得充滿靈性而且溫情脈脈,夫妻倆首先集結了幾位名氣不大的表演專家,演活了影片中那幾個雖然脾氣溫和、卻非常有反叛氣息的個性角色,他們是生活中的失敗者,卻也可以通過別樣的方式,品嘗生命中偶爾的香甜。導演賦予給並不豐富的劇本以人性和溫情,使得影片超越了獨立電影只能有很小的受衆群體這一事實,看過電影的人無一不對它表示出喜愛之情:“這是一部從眼淚中品味歡笑的悲喜劇,有受各種瑣事困擾的成年人,有正在步入成年階段的青少年,也有純真無邪的兒童,是那種讓人打心眼裏喜歡的溫情電影。”

溫馨中也讓更靠近現實,尤其最後「陽光小美女」的選美過程,多麼世儈難堪,小小年紀的奧莉芙卻早熟了點兒,矮胖且長相平平的她已經顯露出愛美的天性,她的夢想就是參加「陽光小美女」的選美活動,她為了參加比賽,積極準備,幾乎天天都要和祖父在家進行排練,當她最後站上舞台的那一刻,其實我們都知道她的舞姿和體態,在眾多參賽者中的確不突出,可是我期待跳著呆樣舞姿奧莉芙可以像《拿破崙炸藥》裡的拿破崙一樣,給人一種鹹魚翻身的驚喜,可惜本片沒有,給她的是大人眼光機關槍掃射下的破爛軀體,傻眼、啞口無言和驅趕下臺的待遇,好不公平,童言童語的天真模樣,比不過矯情裝大人的偽孩童,這都是大人給他們的形象和塑造。

當今電影業,家庭喜劇與公路片儼然已經成爲電影精神最活躍的一支生力軍,甚至可以將這兩種電影形態看成是缺乏創造熱情的好萊塢所開闢的另一條發展之路。


2008/03/11

What Ever Happened to Baby Jane? (1962)-(台譯:姐妹情仇)觀後感

劇情簡介:
白蘭琪(Joan Crawford飾演),雖然年幼時因姊姊珍(Bette Davis飾演)爲當紅童星,因而一直被珍的光芒所掩蓋,但在後天努力下成爲好萊塢紅星,珍反倒日漸被影迷遺忘;在一場神秘車禍後,白蘭琪不幸變成殘廢,珍因而負起照顧妹妹的責任,然而內心實則對白蘭琪極度怨恨的珍會使出什麽手段對付她?在陰森森的加州大宅裏,行動不便的白蘭琪會如珍所願,被她一步步逼瘋嗎?

觀後感:
片中沒有鬼怪,也沒有陌生人,更沒有恐怖殺人狂,只有一對年紀過百姊妹和忌妒的心,足夠讓你不寒而慄,恐怖指數往上攀升。

很明顯本片不是氣氛磅礡大製作,因為片中絕大部分場景都在一棟加州大宅,而大部分戲份都鎖定在兩大女明星身上,透過一來一往的姊妹間糾纏的情結,讓本片充滿濃濃的女性間的鬥爭,故事描述兩個遭遇完全不同的姊妹,姊姊珍小時後身受父親的愛戴,成為家喻戶曉的小童星,在旁的妹妹觀看著姊姊和父親之間的互動親密,心中不是滋味更不用話說,造成某層面上的價值觀扭曲,認為父親的愛有所偏心,長大後,妹妹靠著自己努力下成為好萊塢紅星,但在一次意外,讓妹妹變成殘廢的故事,年幼天才在人群中受盡追捧和迎合,而被忽略的姊妹在角落無措和憤恨,嫉妒據說存在於DNA中,良好或糟糕的心態是人與生俱來的,在這樣一個落差之下,姊妹二人的心和行爲方式都開始迥然,本片通過黑色幽默和懸疑把姊妹矛盾表現到極致,恨不得將對方斬草除根,但是卻唸在自己親人間的感情又難於下手,只能用痛苦折磨,用口舌之快傷了對方得了些些尊嚴,一來一往的防守鋪陳,也讓本片成為絕無冷場的懸疑經典名片。

片中坐在輪椅上的妹妹白蘭琪,行動不方便,生活起居必須依賴著同居的姊姊珍,但姊姊珍的酗酒狀況和忌妒導致精神嚴重偏差,開始做出離經叛道的行徑,如殺寵物將他當食物給妹妹吃,甚至控制與外界連絡,種種行為讓妹妹白蘭琪開始擔心自己的神秘車禍其實不尋常,有可能是姊姊珍一手所造成的,這時候白蘭琪開使用各種方式與外界聯繫,緊張氣氛總是讓人爲主角捏一把冷汗,起承轉折迂迴劇情,讓人大呼過癮,而本片也影響許多後代電影的發展,最為明顯的就是根據史蒂芬.金原著小說改編的心理驚僳片《Misery戰慄遊戲》,故事為一位知名作家,一次意外車禍被一位婦人拯救,腿斷了無法行動,恰好這位婦人是作家的忠實書迷,歇斯底里的婦人既然束囚徒式控制住作家行動。

精神變態者這一類的恐怖片一向都是恐怖電影題材中,不可或缺的腳色,也是電影導演最愛的題材,如經典的電影《驚魂記》或是《偷窺狂》之類的電影,都是一種不健全的精神障礙及受創的童年環境導致成長發育上的不健全,讓內心呈現一種潛在的偏激和不平衡,能充分表現出不安定感及岌岌可危的殺機,以隱喻或是具體的表達出社會現象或是獨立的事件。而著墨在精神變態和親情間的拉鋸的電影不多,而本片大膽的架設,讓題材當時算是新鮮,影片中的人物較少,關係也不複雜,情景集中,沒有多餘的事件和場景。片中情節的重要性,以及對人物刻劃的深度都比較細膩和著重。

本片演員Joan Crawford和Bette Davis,兩大影后同台狂飆演技,更是話題性十足,片中火花四射的互相爭鬥,但是事實上,兩位女主角在現實生活中的確鬥得你死我活。


2008/03/09

さくらん(2007)-(台譯:惡女花魁)觀後感

劇情簡介:
江戶版《紅磨坊》的華麗,加上日本版《追殺比爾》的狠勁,你無法想像日本藝妓也能這副德性!改編自女漫畫家安野夢洋子的暢銷同名漫畫,由《下妻物語》的暴走小太妹─土屋安娜─飾演江戶時代極具個性與魅力的名妓,加上著名時尚女攝影師─蜷川實花─首次執導,還有另類搖滾天後─椎名林檎─擔任配樂總監,三個日本最特立獨行的女生搞一場色彩絢爛、劇情特異的華麗盛宴,要讓你聽覺、視覺、與思維徹底顛覆!

藝妓不一定要溫柔才能迷倒男人!清葉八歲時,就被賣到酒家學做藝妓。天生反骨好強的個性,加上領她入門的藝妓粧妃(菅野美穗 飾)技術高超,果然讓長大後的清葉(土屋安娜 飾)成了眾所矚目的焦點。看著相互競爭的藝妓一個個為情所困,自己也不慎迷戀恩客反遭拋棄,讓她對愛情完全失望,決心全力以赴投入工作,把服侍男人當成一種‘專業’,遂即當上了藝妓街上的首席藝妓--花魁。

不料,原本發誓不碰男人的她,竟在這時遇上一個肯為她付出一切的武士將軍--倉之助(椎名桔平 飾)。面對百萬金龜婿的求親,清葉又驚又喜,卻也害怕再次被傷害,因此她說:「當藝妓街下起櫻花雨,你就可以把我娶回家!」隔天,她被街頭熙攘歡呼的聲音吵醒,打開窗戶,卻見到令她永生難忘的美景--櫻花雨。原來,將軍不惜鉅資,將別處的櫻花樹都移到了藝妓街前,讓這裡下起了絢爛的櫻花雨。所有人都為這美景停下了腳步,而八歲離開家鄉後就再沒見過櫻花雨的清葉,也終於被將軍所感動,在窗櫺前流下了眼淚。

看來清葉非嫁不可了!在所有人羨慕的眼光中,媽媽桑幫她備齊了華麗嫁妝,準備改頭換面,成為將軍夫人。但,就在出嫁的前一晚,她找到了她生命中的真命天子…

觀後感:
用一句話來形容本片:花魁瑰麗多姿的惡搞青樓生涯!

本片的確話題性十足,2005年由美國出資拍了一部日本藝妓電影《Memoirs of a Geisha藝伎回憶錄》,結果反應熱烈,不但票房漂亮更捧紅了章子宜和鞏利等人,全球造成一股日本藝妓風潮,也讓日本顏面有點掛不住,自己獨特文化卻被其他國家人搶先拍攝,自己卻沒有後知後覺沒有動作,果然在2007拍攝了本片《惡女花魁》來打算板平些餘面,但我看來,只是讓這個藝妓戰爭勝負更加明顯,日本輸了!

刻意去查了一下,本片的日文原名“さくらん”,是一個由花魁(おいらん)、櫻(さくら)、錯亂(さくらん)構成的生造詞,這個有點彆扭的詞語涵蓋了影片的所有關鍵字。由片名的安排和企圖設計,可想而知本片和多數古裝片不同,本片導演並沒有花太多的功夫去考證那個時代的風俗特徵,而是將之處理成一部既通俗又惡搞Kuso的時代劇。本片嚴格來說算是一部很用心的Cult Film,詳細觀看片中細節上還不馬虎,我們甚至可以在片中看到人物的和服上有斑馬紋或是只有現在才可以看到的花樣和圖騰,如像LV經典圖案排列和許多現代設計要素。

雖然本片卡司有如大排檔般個個有來頭,但個個表現卻都失水準,蜷川實花、安野夢洋子、棚田由紀、土屋安娜、椎名林檎,這幾位女性的名字在其各自的領域中都具有舉足輕重的分量,而當她們聯合在一起的時候,其殺傷力卻沒有想像中來的強烈,彷彿美國NBA幾年前湖人隊的F4陣容,華麗卻沒殺傷力。

我個人認為本片是一部很女人味十足的電影,排除電影題材不說,這是一部由女導演、女漫畫家、女編劇、女音樂人甚至女演員聯手打造而成的江戶風情畫卷,充滿女性的浪漫優柔寡斷的愛恨情仇,更有女性世界的鬥爭心眼;而最讓我感興趣的就是視覺傳達部分,本片導演蜷川實花是世界知名的話劇導演蜷川幸雄的女兒。畢業於多摩美術大學平面設計系的蜷川實花是一位相當活躍的攝影師,曾經出版過數十本寫真集,舉辦過多次個展,獲得過不少獎項,其攝影作品因充滿活力而廣受好評。本片是蜷川實花的電影處女作。在本片中,她充分地發揮出自己在色彩光影捕捉上的特長,用豔麗的畫面展現出吉原遊郭這個奢糜華麗的世界。

而另一個值得人眼睛一亮的參於製作的人物就是椎名林檎,她的助陣又爲本片再添話題。在二十一世紀初,椎名以其標新立異的音樂風格,一躍成爲日本樂壇最受矚目的焦點。但自從2003年推出《加爾基、精液、栗子花》大碟之後,她就鮮有新作問世。本片宣告了椎名林檎的正式復活。她不僅爲影片配唱片尾曲,更是一手包攬了所有配樂。椎名用現代搖滾風格的音樂來襯托江戶吉原的無限風情,電影中雜夾搖滾、另類演歌、爵士、古典、甚至英、日語全數出籠的豐富音樂,用在一般電影可能過度飽和又不倫不類,卻恰好跟本片「大張豔幟」又充滿「拼貼混搭」的特色,契合無間,這種奇特的錯位亦構成了本片一大特色。

當然要講到本片女主角,導演巧妙將女主角交給乍看之下完全無法令人聯想到古典藝妓的土屋安娜來演,土屋安娜那付洋派現代感的臉龐和高挑模特兒的體型身材,這的確充滿衝突性的搭配,土屋安娜在之前2004年她就以【下妻物語】的暴走族太妹獲得好評,導演看到她在片中其輕蔑的眼神,冷漠的語調,反而凸顯了她內心還有的那點火苗。

而本片看完很容易感到空虛,這是近幾年來日本電影常給人的刻板印象,強力點綴每個畫面,從佈景到服裝,從構圖到攝影機運動的方式,無不華美奪目,有些時候人體甚至像是自背景浮出的雕像、或是一幅立體畫。也因此,主角勢必具備有稜有角的誇張個性,方能不讓色彩與圖像給淹沒。但是在最重要的劇情和故事內容上失去應該有的收放自如的安排,角色上的個性不明顯,過於表面的故事發展,現代電影習慣利用畫面視覺來說故事,而較少利用演員的肢體動作或是表情來詮釋內心,瑰麗炫目畫面披風似鋪蓋在一隻被吃光唯剩顝髏的乳豬身上,沒有生命和扎實內容,飢餓的人們失望程度可想而知,最後刻意矯情安排一個浪漫的結尾來讓整部電影最後打一個漂亮的蝴蝶結,可惜,有一點「為了結局而結局」的味道,反而阻限了它原可更奔放的魅力。

整鬼專家(港譯:回魂夜) (1995) (Out Of The Dark)觀後感

劇情簡介:
香港一棟大廈中,有位李老太太過世,而在她的頭七回魂之夜,大廈裡陰風風慘慘,神秘的Leon(周星馳飾)前來捉鬼,卻不小心造成李氏夫婦死亡,兩人臨死前發誓前來報仇。阿群(莫文蔚飾)迷上Leon的神聖的捉鬼工作,而大廈警衛們則半信半疑。Leon對眾人展開捉鬼的特訓,訓練過程也匪夷所思。李氏夫婦化身厲鬼追殺眾人,經過一番腥風血雨的對抗,最後鬼魂被降伏。

觀後感:
阿星啊! 阿星啊!你真是妙啊!
這部算是周星馳電影中,最為大膽和瘋狂的一部,但也是最兩極端化的作品,喜歡的人很喜歡,不喜歡的人就很不喜歡,算是他個人巔峰時期的電影作品,也許開始企圖在作品上風格多元化和手法上轉變實驗,在本片之後的作品,很明顯利用CG特效和卡通化的視覺畫面來搞笑,跟早期耍嘴皮子類型幽默有明顯區別。

1995年劉鎮偉(綽號:技安)執導的《整鬼專家》(港名︰回魂夜,個人認為香港名稱最恰當),這部喜劇電影是充滿實驗性和談不盡的話題。整部戲來說,可以說是集合七八零年代香港恐怖電影的大雜匯,就像是一盤食材豐盛的海鮮燴飯,黏糊糊的食物,當你咀嚼在口中才能辨別出個別真正食材原始的氣味和混合的香味,許多經典片段透過導演巧妙的安排穿插在本片中,玩弄在手掌正反面,甚至,周星馳刻意抄襲法國經典電影《Leon》中尚連雷諾(Jean Reno)的造型,墨鏡披風絡腮鬍模樣,連片中名稱就直接叫Leon,相當爆笑,跟他以往鄉巴佬和帥氣小生形象極為距離。只能說本部是瘋狂、惡搞、溫馨、浪漫、傻眼、噴飯、低級特技、黑色幽默、恐怖、懸疑、弔詭、超現實集為一身,成了一部四不像的Horror Cult Film!

雖然早期劉鎮偉跟周星馳已經合作多次了,兩人臭氣相投的黑色幽默,更可以在經典電影《賭勝》中就可以看出,而1995年更是星爺與鬼才劉鎮偉合作無間的一年,繼《西遊記》後又一傑作,他倆將片中的黑色幽默發揮得淋漓盡致;至於當年與星爺同台拍攝多部作品的莫文蔚為女主角,演技及默契也相當合拍。無論台前幕後,星爺在《整鬼專家》這部喜劇中他充分發揮其搞笑的功力,成功演繹劇中的喜劇角色,為觀眾帶來不少的歡笑。

本片經常在電視上頻道播出,但每次播出總是吸引我的目光,數不清觀看過的次數,只得到相同的心得:高級惡搞手法!

雖然片中故事題材不新鮮,坦白來說還顯老套,但就是老套才能拍出新東西,片中捉鬼大師的姿態跟厲鬼周旋,從而製造出連場荒謬超現實的笑料,影片在製作上明顯地因陋簡,但在劇本的設計和角色的刻劃上卻頗具巧思,透過很多卡通化的處境來表達出「一切不可能皆有可能,一切恐懼皆不恐懼」的玄妙主題。片中許多笑料更是讓人一覺,尤其是最後一幕發癲最極致,全部人帶著報紙所折成的飛天帽一飛沖天逃命,荒謬卻帶有某種浪漫情懷的畫面,讓人聯想史蒂芬阿匹伯的經典科幻親情片《ET》飛躍月亮畫面,這種超現實和荒謬不合常理的畫面,看在眼裡,卻意外比小狗隨意大小便還正常合理的原因,就是------------------------------------------他是周星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