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03/18

血與淚的瘋狂世界 / 天注定(A Touch of Sin)(2013)觀後感

劇情簡介:
家住烏金山的大海(姜武 飾)對村長和焦勝利利用煤礦大發不義之財憤憤不平,他幾次三番要討個說法,但都碰了一鼻子灰,甚至被對方暴揍一頓,大海心頭的怒火被徹底點燃;遊走全國各地的三兒(王寶強 飾)趕在春節前回家,家中正給七十歲老母祝壽,他對一切都興致索然,只嚮往著佩帶手槍行走江湖的血腥歲月;在按摩院工作的小玉(趙濤 飾)希望和情人(張嘉譯 飾)早點確立關係,送走情人後,她被對方的妻子教訓了一番。沒過多久,兩個仗勢欺人的客人對她圖謀不軌,由此引發了不可挽回的衝突;在東莞打工的小輝 (羅藍山 飾)為逃避給工友的生活費,來到一家夜總會謀生。他邂逅美麗的同鄉(李夢 飾)。愛情很美好,現實太糟糕。對這個內心空洞的青年來說,似乎所有的路都被堵死了……

觀後感
很有趣的事情,凡是大陸當局列為禁片,或是審查沒通過得電影,通常一定是好片,也經常會是在國際影展中不錯口碑和成績,這是很矛盾的現象,我們看到那些牛逼閃閃的大腕,如姜文和張藝謀這些大陸有名氣導演,都有這樣例子在前,或許這些電影夠坦蕩,夠誠實尖銳,不修飾與美化事件,很坦率呈現一種真實性,反而更像把尖銳手術刀,切開已經外表完好的假像,內在早就化膿腐爛的膿瘡腫瘤,使執政當局無臉可擺,你也知道,報喜不報憂的中國當局,最怕你知道太多,引起更多的討論和效應,乾脆不給你看,免得後患之憂。

看了幾天後的沈澱,腦海中依舊還有一股熱烘烘的血液竄流的感覺,想起許多畫面還是如此撼動與清晰。電影透過幾段真實社會案件改編而成電影事件,這些角色都擁有悲劇的元素,對制度的不滿,對生活的不滿,對身份的不滿,對社會不滿,電影中沒有一個完整的延續,暴力事件與不平等的關係使電影呈現一種很消極的價值觀。

賈樟柯電影少不了的廣播、方言和長鏡頭,廣播比旁白手法更多的真實性,結合環境角色與氛圍,提供觀者一種指引的觀影方向;方言本來就是一種很個人的語言,在中國那麼大土地上,各式各樣方言,光是一個省份就有幾十種以上的腔調語言,只是將方言放在電影中,我們不熟悉的方言忽然間多了人與人之間的遙遠與陌生疏離感;而長鏡頭,給時間一個定義,現實與電影是同步進行,真實感更多,緩慢拉長了時空,增添了壓抑與緊張。

電影透過四個故事,你說有相關,還有點相關,如果你要看成單獨事件,好像也說得過去,四個故事皆是曾經大陸頭條新聞。事件樣式的多元性和其中的相似點形成了非常驚人的反差:山西的胡大海因懷疑村會計與煤老闆勾結貪汙,上訪不成而槍殺多人;重慶的三兒與家人關係冷淡,只能以到處搶劫殺人來尋找刺激;湖北的小玉出自一個破碎的家庭卻成為別人小三,最後自衛捅死了侮辱她的洗浴中心客人;在東莞打工的小輝因不堪重負而跳樓,以最暴力的方式進行了對社會的反抗。

第一個故事:
筆者認為拍得最好,敘述流暢、自然,鏡頭豐富、漂亮。例如,大海殺人就是“白描”式,往往直接、突然的開槍,不做特別的渲染和鋪墊。但其抗著老虎毛巾包住的獵槍像林沖一樣走出來,背後嗩呐、鑼鼓奏起“野豬林”背景樂,又充滿了形式化的感覺。

另外這個故事中大量採用符號化的象徵物,如領導雕像、聖母畫、修女、打馬場景(出現了兩次)、老虎圖案的毛巾等等。一般電影中的象徵物都注重隱秘、暗示性的表達。但這些象徵物卻以一種非常直白、粗糙的手法出現,這一點很有味道。和朋友後來在微薄上討論,他認為有點像《計程車司機》(Taxi Driver)(1976),但筆者認為,在某方面是有點像,但是《計程車司機》想表達的是一種救贖與自我認同,而這個故事卻很直接想表達一種不滿,不平等的無奈,比《計程車司機》更多血肉的感受。

第二個故事:
先是跟隨者王寶強這個角色回家過年,在離家之後以一場屏息的光天化日之下的持槍打劫畫個句號。拍的很猙獰,一上來就在大街上爆了兩個人的頭,搶劫前以及搶劫後,王寶強臉上的那種鎮靜,是一種社會雜糅出來的邪惡,辛辛苦苦了很多年,掙的錢,少;再看其他人,掙的錢,多。這是社會的現實,貧富的差距。這個故事是《天註定》中最接近第一種手法的,幾乎就是“白描”了三兒的一段生活,特別的是創作者幾乎沒有預設的內核要表達給觀眾。

第三個故事:
和故事一差不多,白描加形式化捏合著用,有一個貫穿故事的象徵物“蛇”。但我覺得太做作,整個故事基本是為嫖客拿錢砸趙濤拍的,創作者的意圖又太明顯。

第四個故事:
這個故事有一個特別有意思的地方。就是創作者對故事的截取,他非常生硬的把小輝偷窺自己“鐘意”的小姐陪客後決意辭去馬夫工作去富士康打工,這段從整個故事中取掉了,極大的增加了故事的張力。但這個故事有太多處理的不好的地方,造成當最關鍵的場景出現——也就是小輝拿著鐵棍在富士康的宿舍樓前四顧茫然時,對觀眾來說前面的故事根本沒有使他們此刻也有感同身受的代入感。最後的縱身一躍自然也就沒有說服力了。

這四個故事有聯繫,故事一與故事二的主角,大海、三兒曾經相遇,故事三中趙濤的情人是故事四中小輝打工工廠的車間主任,而電影最後,故事三中的趙濤又作為煤老闆購買飛機的服務人員來到了故事一的發生地。但這些聯繫相互不構成關鍵的因果關係,也不是明確的線性時間關係。所以賈樟柯的意思(如果不是故意搞噱頭的話)大概是,你我就置身在發生這些故事的這個光怪陸離、令人瘋狂的社會中吧。

一切天注定,人沒有來世,固然要珍惜,可恨之人必遭天譴!人如果沒人性,那跟畜牲沒有什麼區別!甚者都會玷污畜牲這兩個字!看完本片如果你激動不堪,那說明你見識甚少,如果你平常心對待,那麼你已經很好的融入這個社會了!




2014/03/06

妳這個小壞蛋 / The Bad Seed (1956)- (台譯:壞種)觀後感

劇情簡介:
描述8歲小女孩羅拉看似是個待人有禮、成績優異的乖小孩,但其實骨子裡卻是以殺人為樂的小惡魔,凡是不順著她心意的人,她就下手殺之而後快,反正她是乖寶寶,也沒人會懷疑。後來,羅拉的母親察覺異狀,卻不願接受事實,一味包庇女兒,沒想到,母親也成了羅拉的下一個殺戮物件(原著裡小女孩還特別喜歡殺人碎屍)。

觀後感:
先說個題外話,不曉得身邊有沒有朋友和筆者我一樣,偏愛老式恐怖電影和科幻電影,不管是當時電影或是海報設計,都有鮮明獨特的風格,那時後的電影,雖然沒有高科技和吸引眼球的特效,但就電影故事本身,導演清晰邏輯敘事手法,便足夠讓觀眾過目不忘,凸顯電影文本的價值,反觀當下很多電影,故事不說好,導演取巧利用一堆炫技的特效馬虎觀眾,更別說許多翻拍老電影的電影,除了特效及格外,一般很難超越過原作品。此外當時設計的手繪海報,也有股無法自拔的喜好,比起現在普遍透過CG過份裝飾設計的海報,多了更多的人情味和溫度。

這是一部來自於上個世紀50年代的電影,更舊吧!估計都比你爸媽都老,但今天看來,還是依舊精彩。我們要能分辨,恐怖與血腥是完全兩碼事情,現在恐怖電影狡猾的會將這兩塊融合在一起,使觀者養成習慣以血腥度來論恐怖片的優劣,這是不公平也不正確的,最常看到網路上有人抱怨《大法師》(The Exorcist)(1973),一點都不恐怖,一點都不血腥之類的抱怨文,筆者保守猜測,這些發言人,年紀應該都偏年輕或是少接觸傳統的恐怖電影(當然比筆者年輕多了),現在太多資源吸收,接受太多血腥暴力電影,遠超過《大法師》這部電影的內容,如今看來《大法師》簡直是清粥小菜,導致對它有所貶低,但千萬別忘了,這是一部來自70年代得電影,可能他還沒誕生,或還是個努力奮鬥往上游的小蝌蚪,以當時的時代背景和整個社會風氣,這樣的電影,確實給當時人們帶來前所未有的視覺震撼和心理陰影,這是我們80後誕生的人不能體會,所以,一部成功的恐怖電影,未必需要血腥畫面來撐場面,反而會著重在引人入勝的故事與手法,便足夠讓人毛骨悚然,不寒而慄。

《The Bad Seed》就是一個成功的案例,影片以表現心理恐懼作為重點,如果以1至10分來評價影片的恐怖程度的話,影片應該在7分左右,但是偏偏本片幾乎沒看到任何暴力或是殘酷的畫面,為啥會給如此高評價,可見電影透過其他手法讓觀者感到不舒服感,尤其那位叫羅拉的8歲小女孩,外表天真無邪,金黃色頭髮和乾淨整潔的衣裳,彬彬有禮,乍看下完全是個小天使版的模樣,可是這完美的外表,恰好成為惡魔的偽裝,她可以為了一塊獎牌就把同學淹死在水裡,一位慈祥老太太答應過她在自己死後把項鍊留給她,她便可以為了拿項鍊而設計佈局,將老太太活生生摔死。她家裡的園丁的罪了她,她就可以把園丁關在地下室燒死,自己則悠然自得地回到房間彈鋼琴,園丁在地下室發出的慘叫她毫無憐憫,她繼續彈她的琴而且越彈越開心。母親質問同學的死的時候,她很淡定地回答:“死的又不是我。”在事情敗露後,她百般狡辯,甚至故作可憐。不過《壞種》的原著小說裡8歲 的羅拉已經學會殺人碎屍,每次殺人碎屍的時候都會穿上雨衣,免得漂亮的裙子沾上血跡,更可怕的就是後來還真有不少殺人碎屍的殺人犯碎屍時都會穿上雨衣,這可是真人真事。1956年的《壞種》是兒童犯罪片的鼻祖。

整個故事並不複雜,但卻可以讓人產生一種抓心撓肺的感覺,其中所蘊含的深層意思,頗值得大家深思,一個對於殺人毫無感覺的兒童,確實可怕,透過天真無邪的外表偽裝,內心其實是黑暗殘酷冷血的壞胚子,大人們總是對孩童有無上限的寬容,卻忘了惡本性之淵源,千萬別忘了,八歲小孩足夠已經證明個人魅力與能力了,當年莫劄特四歲就會譜曲,三歲就會彈奏鋼琴,神童這稱號,並不是沒有理由來的。此外,6歲大的希特勒已經奠定他這輩子冷血的個性,他故意導致了弟弟的死亡,他親吻弟弟愛德蒙德並以此將致命的風疹傳染給他。

這些小孩子才具有的惡,就像荒野中生存的雜草。它們與生俱來,容易讓人卸下防備,卻又暗藏殺機。在陽光下,它們生機昂然,好象是生命力的代表,而更真實的,卻是所有恐怖的最初來源。因此,以這種惡為中心的影片,除了恐怖外,更帶來了12月一樣的陣陣寒冷,慢慢刺入骨髓。

原來的結尾是:母親發現真相後將女兒灌入大量安眠藥,然後自己飲彈。陰錯陽差,母親死去,女兒被救活了。個人感覺這個結尾遠比現在“多行不義必自閉”的結尾精彩很多,充分表達了暗黑、死亡、猙獰的氣息,估計50年代的好萊塢影片審核制度還很嚴格,這樣的暗黑結尾也不能夠被當時心存善念的廣大觀眾所接受,所以導演特意修改了一個善惡自有報的中國式結局。電影巧妙透過"天譴"天打雷劈的方式做為結局,這樣的收場確實很不好萊塢!好萊塢一向都會透過非常理性方式及人權主義去處理殺人犯或是兇手的命運,西方世界對於人在做天在看這種說法,並不吃重,法律為最後保障,將兇手送到警方手裡,接受法律的審判,或是更嚴厲的送上電椅,相信已經更爽快了,但要達到天打雷劈,相信罪行達到人神共憤,天地不容,才會出現這樣安排。

本片衍生了許許多多兒童犯罪的恐怖電影,包括我們熟悉的《孤兒怨》(Orphan)(2009)就是這老電影改編翻拍得,更別說《天魔》(Omen)和《靈異入侵》(Child's Play)這類型死小孩的恐怖電影,都可以看出某種相關性的連結和話題。“生之痛,死之哀”這些電影留給我們太多思考。關於生死,關於教育,關於家庭……這些亙古不變的話題,和那些觸目驚心的悲劇交織在一起,讓我們且行且珍惜。從電影,從人生得到啟發和感悟,避免悲劇的發生。
 
  

2014/03/04

2014 / 二月份觀影記錄簡評


北京愛情故事(BeiJing Love Story)(2014)
觀後感:
因為公關票,才去看!看完覺並不差。愛的定義,或許沒人說 的清,導演透過幾段不同年紀的愛情故事去散文式的手法,拼湊一個大眾普遍能理解的愛情模式,或許有點牽強生硬,但誰說相愛過程有一定模式。愛情中少不了欺 騙,謊言,責任,和堅持,這些都愛情中維持愛情的 生存之道,最後一段老夫妻最為感人。
5/★★★


Miss Zombie(2013)-(台譯:僵屍小姐)
觀後感:
僵 屍的母子情節與人性探索,日本導演薩布玩弄黑白高對比視覺,緩慢彷彿文藝電影的節奏詮釋殘酷的人間糾結,僵屍的情感與情緒,甚至僵屍的人性與回憶,對於我 是老派僵屍迷,這樣設定的僵屍顯得彆扭,更推翻我們認定的活死人。導演意圖將僵屍隱射為外籍勞工甚至不同人種的基層,出發點很好但是設定沒搞好。
5/★★★☆


Old Boy(2013)-(台譯:復仇)
觀後感:
翻 拍韓國"Old Boy",黑人導演Spike Lee執導,整個電影嚴格來說只是照本宣科,卻看不到原本的殘酷與無奈,包括對於人性的無奈感在新版薄弱許多,唯有幾幕武打動作設計與運鏡頗有新意,其餘 部份皆搖頭嘆氣。復仇是整個電影最大核心,被莫名囚禁二十年,意外逃出還是有意釋放出,都是讓受害者進入大痛苦。
5/★★★☆


Blue Jasmine(2013)-(台譯:藍色茱莉)
觀後感:
無 敵艾倫電影中的嘮叨碎嘴,不再只出現男人身上,反而轉到女性身上,更歇斯底里的神經質表現,Cate Blanchett詮釋淋漓盡致。由儉入奢易,由奢入儉難,浮誇與虛榮的醜態,經過現實銳針一幕幕將漂浮氣球刺破,留下是更難堪的人性醜態。人的成就往往 被人認定是財富的定義,但有時候人格才是高尚的表現。
5/★★★★


Nurse 3-D (2013)-(台譯:血護士3D)
觀後感:
露 胸短裙性感野性護士職業外表,內心潛在卻是一個冷血殺人狂。故事說白了便是滿滿無聊,整個電影沒有深度的劇情,過度搔首弄姿擺弄性感,這樣的3D或許沒啥 意義吧!童年陰影埋下往後惡劣人個發展的種子,對於男性的不信任感,開始產生閹割情懷,對於不忠與背叛者,護士開始介入透過專業手法進行"治療"!
5/★★★☆


Big Bad Wolves(2013)-(台譯:大壞狼)
觀後感:
女 童姦殺案引起的復仇事件,被害者家長及員警抓了一個老師嫌疑犯,便私刑逼供,當我們對劇情開始猜測或是對 被施暴者產生憐憫之心時,我們就輸了,因我們落入導演設下的陷阱。反捕抓和捕抓的過程,我們容易先入為主去判斷事情發展性,但嫌犯往往不可能輕易露出野狼 尾巴,直到找到證據那刻我們恍然大悟。
5/★★★☆


Feuchtgebiete (2013) -(台譯:潮濕地帶)
觀後感:
這 或許是最近看過最噁心電影之一,漂亮的女主角,總是做些讓人匪夷所思的行徑,刮肛毛刮到肛裂,和閨蜜交換用過的衛生棉條,幻想吃到射滿精液的披薩,光著屁 股在醫院滑板,荒謬內容略有過分,但是整個電影很簡單,就是少女缺乏一個安全感和幸福家庭,透過痔瘡出血住院來博得離異父母的和好,夠灑狗血。
5/★★★☆


激戰:勇者不敗(Unbeatable)(2013)
觀後感:
嗯!華人版的洛基。
5/★★★


Last Vegas (2013)-(台譯:賭城大丈夫)
觀後感:
其 實很羨慕這群年過耳順的老玩伴,友誼歷久一樣濃,雖然身體都老化了,高血壓,心臟病等疾病纏身,但內心總是保持赤子之心,朋友似乎不在乎多寡,而在乎交情 長久。電影找了幾位老演員來演出,滿滿期待,卻換大大失望,電影想跟隨《The Hangover》,卻又擔心過於over,轉過來強調道德,有點脫褲子放屁。
5/★★★


私人訂制(Personal Tailor) (2013)
觀後感:
我 以前不知道什麼叫拍馬屁,看完這部完全知道馬屁的威力。馮小剛透過幾段方式來諷刺當代人一些思維和垢病,包括政客的貪婪好色,庸俗電影導演的浮誇,小市民 的虛榮世俗,甚至最後搞一個對土地的反思意識,這些都可忍受,但太多的置入性行銷讓電影像電視劇,嘻嘻哈哈的段子取自網路,或許這才叫賀歲片。
5/★★☆


掃毒(The White Storm)(2013)
觀後感:
三 人多年患難朋友間的友誼,加上複雜職場上的身分糾結,正邪於一身的無奈及人性使三人必須向殘酷命運低頭,故事完整精采,簡直是復古了喋血街頭+英雄本色, 友情在電影中使人動容,精采槍戰與內心戲都出色。影帝劉青雲拿捏自如演技令人過癮,張家輝不溫不火恰當的出彩,唯有古天樂略生硬的演技為可惜。
5/★★★☆


Elizabethtown(2005)-(台譯:伊莉莎白鎮)
觀後感:
對 這電影,原本沒啥興趣,是朋友狂推薦我才看。人總是處低潮時,才能感受到人與人之間溫暖的相處,治癒與救贖,是電影給我們的結果,男主角失 業想自殺,後來因為喪父必須回老家處理老父的後事,卻意外遇上女主角,經過幾次相處而產生情愫,褒電話粥,音樂地圖,甜蜜而可愛。音樂精采度遠遠大過於劇 情。
5/★★★


I Married a Strange Person! (1997)-(台譯:我嫁了一個怪物!)(動畫)
觀後感:
Bill Plympton果然是手繪鬼才,創作這個鮮明特別的限制級動畫作品,cult味十足,腥羶色元素充斥整個作品,誇張而逗趣的性暗示,天馬行空的特異功能 狂想曲,顛翻地覆的胡搞瞎搞,只可惜透過動畫形式呈現,假使這些畫面拍成電影或是真人演出,相信屌翻整個電影圈。充滿速度感的筆觸,一直令人又愛又恨。
5/★★★★


搖啊搖,搖到外婆橋(Shanghai Triad)(1995)
觀後感:
十 裡洋場幫派利益血腥鬥爭,夜晚花燈起樂聲響,歌舞昇平,歌舞女郎搔首弄姿,這是多麼美好的年代。張藝謀還是有一定的能耐,將俗氣的故事拍的有看頭,隱晦的 性處理,血腥暴力的冷處理,舊上海的夜景角落,皆算是精采。鞏俐演技確實讓人過癮,收放自如的拿捏恰當。劇中小男主角,單純眼神看遍人間冷暖。
5/★★★★


After Hours(1985)-(台譯:下班後)
觀後感:
一 部很Martin Scorsese風格電影,更可說是引人入勝的午夜電影,一開始的浪漫到後面的思維脫序,遊走夜晚的邊緣人,皆有味道。整個故事時間軸都發生在同一個夜 晚,主角因為午夜外出,卻遇到這輩子最荒謬最無厘頭遭遇,所有人事物皆阻擾他夜間歸途,頃盆大雨淋一身濕意,穿梭在城市叢林中,衰人代言者。
5/★★★★


就是溜溜的她 (1980)
觀後感:
非 常不"侯孝賢"的電影,侯孝賢處女作拍的既然是瓊瑤般的台灣戀愛輕喜劇,完全看不出他日後沉穩長鏡頭風格,電影描述兩個身分不同年輕人相遇而相愛,卻因門 當戶不對而產生波折與鬧劇,最後其實導演自有安排巧思,讓故事沒那麼膚淺。鳳飛飛主演及主唱《就是溜溜的她》歌曲貫穿,讓人懷念已故帽子歌后。
5/★★★


When a Stranger Calls (1979) -(台譯:陌生來電)
觀後感:
1979 年"When a Stranger Calls"算是被很多人忽略的經典驚悚恐怖片,在2006年也翻拍過新版本。描述保姆在給別人看孩子的一天夜晚,總是不停地收到陌生的來電,然後無意陷 入殺手安排的電話嚇人遊戲。電影中間部份描述殺人犯逃出精神病院過程略顯乏味,就整體氣氛頗嚇人,緊張兮兮配樂總是搞得氣氛凝重。
5/★★★☆


Horror Express (1972)-(台譯:恐怖列車)
觀後感:
還 算有趣的老式英國恐怖電影,故事結合了怪物,外星人,殭屍及邪靈附身等元素,故事雖然緩慢,但不影響觀看樂趣,服裝與造型都別有心意。電影中最著名就是邪 靈紅眼睛,被紅眼睛看到者,皆眼珠變白七孔流血死亡,最後的火車上復活的殭屍群漫步堪稱經典。Peter Cushing和Christopher Lee年輕時真是帥氣。
5/★★★☆



The Bad Seed(1956) -(台譯:壞種)
觀後感:
一部成 功的恐怖電影,未必需要血腥畫面來撐場面,引人入勝的故事與手法,便足夠讓人毛骨悚然,不寒而慄。一個對於殺人毫無感覺的兒童,確實可怕,透過天真無邪的 外表偽裝,內心其實是黑暗殘酷冷血的壞胚子,大人們總是對孩童有無上限的寬容,卻忘了惡本性之淵源, 電影巧妙透過"天譴"為結局,確實詫異。
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