劇情簡介:
故事一開始爲主角的幼年目睹某一男子的死亡,而後第三次世界大戰爆發,主角存活了下來,他被時光旅行的實驗送往未來及過去,到最後他才發現夢中時常出現幼年見過的景像,竟然是他自己的死亡。
觀後感:
一部二十八分鐘充滿靜態畫面的黑白短片,改變現代觀看電影的模式。
看了本片,讓人大嘆電影充滿大膽前衛的實驗企圖心,是現在少見的,本片是紀錄片導演Chris Marker的一部實驗性強烈的短片,電影中絲毫沒有動態影像,完全透過一張張動人圖片和說故事人的解說所構成一個跨越時空的人類悲劇,導演以“真實電影”的手法,對事件的描述並非是單純的事件羅列,而是賦予一種哲理性的深刻思考,其中利用靜止的畫面來探索影像與記憶間的關係,也是“左岸派”的創作風格,由膠片刻劃出來的光和影正是電影最大的魅力所在。
或許你會覺得沒有動態的圖片所組成的電影會不會很無聊,其實筆者倒覺得不至於,甚至覺得更為精采動人,全片給人的感覺像是配了畫的故事梗概,又像是帶有聲音的連續翻動的攝影集,或者以展示照片爲主的黑白紀錄片,也許因為圖片單一元素拼湊,更讓圖片的內容和構圖更加謹慎,幾乎每張圖片美的都可以表框陳列。所以這部電影注定了只能給那些真正喜歡文學藝術的人看,這是左岸派一大共有特色。影片片頭前的一個運動鏡頭出現之後畫面就完全轉爲靜態了,以後的每一個細節每一段故事都以“劇照”形式出現。這並非只是一個形式上的耍弄,它沒有抛棄內容,這種凝固的影像恰恰構成了全片營造氛圍的一個關鍵環節和敍事上與所表露情感達到默契的一種方式。
電影基調處在悲觀灰色,片子取名爲“堤”,開頭與結尾均在“堤”上展開,與全片基調聯繫起來不難理解這個“堤”指的便是記憶的駐點,是攔住似水年華追憶的屏障。整部影片其實是絕望的,甚至是相當悲觀的,影片有兩處組合的靜態畫面十分精彩,不但起到了敍事的功能更傳達出導演的一種悲憫之心,第一處組合是借用了二戰後的廢墟,其含義恐怕不用多說了,這是一種反戰的思維,一種對戰爭造成災難的感歎。而另一處組合畫面則出現在博物館裏,主角與美女參觀著那些比人類更原始的地球的生靈們,雖然它們都已經是標本了,但它們卻可以冷靜地關注著人類的所有行爲,結合劇情中被人類毀滅的地球,可見這些最早的地球的主人們是多麽地痛心。而主角與美女的愛情在博物館裏升溫無疑是對曾經的美好的懷念。
前面說過,影片拍攝於冷戰期間,戰爭的陰影並沒有揮去,都存在於每一個人的記憶中,即便可以放鬆心態,但這記憶卻無法抹去。影片雖然用運了一個非常規的時空交措的故事,但事實上卻講述了戰爭對人類的傷害,這種傷害是極其巨大的,根本無法令人逃避,任何的美好只能存在於想象之中,那卻並不是真正的記憶,而想象的最終結果還是美好的毀滅,這比那些記憶本身更爲殘酷。未來能夠接受這些戰爭扭曲或被戰爭傷害的人們嗎?這是一個疑問,也許是一個永遠的命題!
本片算是史無前例的開創性科幻短片,全片採用黑白照片和旁白來講述一個從未來回到過去的故事,是一次大膽而前衛的電影創作。相信本片所影響很多後面許多科幻電影的發展和思考模式,其中最讓人印象深刻相信是1996年Terry Gilliam的《12 Monkeys》大部分觀點地來自它的創意,《12 Monkeys》看過電影的人相信對導演Terry Gilliam天馬行空的點子為之著迷,但是如果跟你說那部電影80%劇情概念來自於本片,或許你會稍稍失望吧。Terry Gilliam將短短的28分鐘發展成近兩個小時的《12 Monkeys》主要電影還是呈現科幻穿梭時空的議題較為出色,相對著墨在視覺效果及娛樂性質過於藝術性質,而本片導演著重在人的本體上,透過戰爭的破壞性和人的生命長度遺憾來表達感情和情感部分,相對多了點文學氣息。聯想到而另一部就是直接啓發了James Cameron 拍出了《Terminator》系列,相信看過的人都知道故事在講什麼。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