劇情簡介:
查利是個30歲的成年人,但大腦卻停留在6歲兒童的程度。在精神系統專家理查和精神病專家安娜大夫的幫助下,通過手術使他變成了一個天才,但不幸的是所謂的社會文明,這兩個專家又決定把他從天才變回白癡。這部影片令人感到悲歎的是主人公的多愁善感,由一個白癡變為天才,又由天才變回白癡,這究竟是藝術加工還是對社會文明的諷刺?
觀後感:
都怪自己最近工作雜事纏身,工作下班後,整個人像洩氣的氣球,攤在沙發上動也不想動,下班後只想當廢人,漸漸荒廢和少更新自己的部落格,太久時間沒分享一些好電影和壞電影給電影愛好朋友,內心感到有點空虛無力,但筆者仍不斷看一些冷門電影,只是天殺的惰性真的會腐蝕人的行動力,近日決定振作一點,督促自己別懈怠,慢慢恢復分享電影觀後感給愛電影的朋友們,也請大家多彭場。
如果哪天,你幻想自己的基本智商和應對能力,頓時間消失了,只停留在6歲兒童階段,想想這真正是令人毛骨悚然的想法!
這是一部很不科幻風格的科幻電影,但電影本身卻能給觀者帶來勝過於浮光艷影和高CG特效的科幻電影,更多的深刻省思和思考空間,電影中,沒有太多先進的未來的場景,也沒有過多浮誇的高科技技術,只單單透過一個智商不足的主角查利,成為人類科技下的白老鼠,人一直在開發著自己的智慧,也一直追求著自己的智慧帶來的種種利益,而當智慧及其所產生的利益發展到一定程度的時候,人又開始反省由於智慧發展而喪失的東西。
電影中主角查利,外表雖然是30歲成人,但是內心卻還只有孩童的心智的階段,處在一個世俗現實的大環境,身邊面對的不是極兇極惡的壞人,而只是一般平常不過的”正常人”,這些人他們會用各種方式去嬉弄查利,惡作劇,讓查利出糗,雖然是無傷大雅的遊戲,但卻讓觀者感到羞愧及憤怒,這樣以別人的失敗換取自己的快樂,樂此不疲,實在讓人感到心寒;其實知識多了,有時候確實限制了一個人的思路,因為我們總是限制在自身的認識層面,卻總妄想以這種固陋的認識去揣度他人。這不是很可笑的事嗎?知識太多,也是不容易消化的呢。讀書容易,讀懂書不容易,讀通透書則更不容易。
筆者我不知道為什麼如此熱愛所有不正常的人,智障如《阿甘正傳》(Forrest Gump),自閉如《雨人》(Rain Man),弱智如《他不笨,他是我爸爸》(I Am Sam)及《戀戀情深》(What's Eating Gilbert Grape),神經病如飛越杜鵑窩(One Flew Over the Cuckoo's Nest),只要不正常,筆者就盲目崇拜,因為我覺得他們唯一跟常人不一樣的地方,就是心靈格外純淨,心地格外善良,心思格外執拗,就是在他們面前,讓我覺得自己才不正常。
這電影算一算也是部反烏托邦的電影,反烏托邦主義反映的是反面的理想社會。在這種社會中物質文明氾濫並高於精神文明,精神依賴於物質,精神受控於物質,人類的精神在高度發達的技術社會並沒有真正的自由。這一類小說或是電影通常是敘述技術的氾濫,在表面上提高了人類的生活水準,而本質上掩飾著虛弱空洞的精神世界。人被關在親自製造的鋼筋水泥牢籠裡,這裡陰暗冰冷、精神壓抑。在這種生存狀態下,物質浪費蔓延,道德淪喪,民主受壓迫,等級制度橫行,人工智慧背叛人類,最終人類文明在高科技牢籠中僵化、腐化,走向毀滅。
4 則留言:
終於又等到你新po文。
另外可以一看高銘的[天才在左,瘋子在右]。作者花了四年時間駐足精神病院與病人對話,一書別人笑我太瘋癲。。。
葛民輝以前也有一部叫天才與白癡,劇情也是跟這個很像,是以這部為藍本?
回Wydes:是啊!因為工作讓自己懶得更新,真是愧咎。
回奇異狗:你說那不,我好像沒看過,改天找來看看!後來發現,很多港片都借鏡好萊塢電影改編的,如陳可辛"新難兄難弟"就有"回到未來"異曲同工之妙。等等~感謝分享
不小心多留了一個,原先以為沒送出,版主可以自行刪出多的喔!謝謝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