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09/26

恐懼背後其實是人性 / 蠱(Bewitched)(1981)觀後感

劇情簡介:
人跡罕至的野外,人們突然發現了一具死於銳器插頭的女童屍體,黃警探受命負責此案,各種線索迅速彙集,犯人的身份很快真相大白,原來竟是女童生父林偉親手用九寸釘殺害了女兒。林偉對罪行供認不諱,但提出自己之所以這樣冷血是被人下了降頭的緣故。

三個月前,林偉隨旅行團赴南洋旅遊,一心求豔遇的林偉在街上偶遇一位泰國女郎,林偉誤會了對方的身份,玩起了感情遊戲,輕易付出承諾卻無心兌現。結果在兩人約定的日子,林偉周圍開始發生一系列怪事,先是胸口長出了一團毛髮,小女兒的舉動也變得怪異,疑心女兒要加害自己的林偉不堪重負,將女兒殺死……

犯下重罪的林偉請求黃警探查明真相,於是後者遠赴南洋,進入了降頭的神秘領域。

觀後感:
經典的作品,不管時間過了多久,都還是悄悄被人重新挖掘出來,拂去時間累積的塵埃飛土,再次的曝光亮相與被討論,這些經典作品能歷久不衰原因,就是耐得住時間的考驗和作品本身所給人的精神和能量仍存,這是難得的,而今天要討論的是,隨著時代轉變及資訊發達的今天,人們所接受的資訊程度越來越多元,相對也培養出各種類型品味愛好者,過去優秀作品,被後人重新討論是理所當然,但如果作品惡劣到某種程度,或是惡名昭彰,也是會被重新討論和定義,但有趣的是,這中間會產生許多轉變,甚至可能翻盤,由劣轉優的情形,尤其是Cult Film及奇觀電影最為顯著。

而我所接觸的桂治洪的電影,直接感覺就是大俗大雅,血腥、裸露、怪力亂神、蟲、腸肚內臟,太多的粗劣的手法,而他所玩過的題材廣泛,包括犯罪、靈異、武俠、艷情、甚至是卡通動畫,算是多才的導演;當中他的犯罪及靈異類電影最為人津津樂道。當還大家在保守害羞的拍攝手法時,他早已大步大步百米速度往前奔跑,將港片帶領到前所未有的時代,加上獨樹一格美術風格,和偏門題材,讓他早在七零年代和八零年代,已經在華人Cult Film界中嶄露頭角,擁有一片天。

回頭看這部,邵氏經典恐怖電影《蠱》,顧名思義就是講南洋邪教下蠱的故事,就電影故事結構上,以現在眼光看來,還真沒有什麼太大的懸念,偏於直線式敘事手法,很容易讓人猜透電影走向,從一開始就大約可以得知整件事情的脈絡,而且基本上情節也都會順著我們所期望卻不希望看到的方向發展。電影基本上不在故事本身做文章,以桂治洪導演的電影風格,導演會特別用力在視覺特效和下蠱的細節描述,電影,由於選擇的立基點很好,下蠱,有著充分的文化背景。所謂越是文化的,越是世界的,而導演手段雖然雖不完美,但還是以較嫺熟的基本功運用各種的恐怖元素,並不追求在影片拍攝過程的突破,而在於緊緊圍繞著降頭本身來敘述。所以,我覺得,這部電影還是很成功的。即使對於下蠱文化不瞭解的朋友,也可以從這部電影的恐怖情節節奏裡體味出別致的恐懼感。

幾乎每部電影,就好像一部論文,有它的理論點,有它所針對問題的物件。這也是我們在看一部電影的時候要明白的事情。否則就好像吃路邊攤想感受平民化的人情味,而卻又抱怨空氣食物的不乾淨不如五星級飯店。有時電影也犯這樣的錯誤,有時影評人也犯這樣的錯誤。不錯,每部電影即使在它欲表達的領域裡也有所欠缺,可即使我們的批評也要建立在該領域,極端的說即不能強求一部恐怖片不幽默。

當然,片中也有其他恐怖片相通的元素,半夜恐怖的小孩附身、姿態,人恐懼的眼神,懸念,突然的轉身、超能力隔空做法,對這些元素的運用,體現一位恐怖片導演的基本功,對這些元素的領悟,也可直接體現在恐怖片的整體上。

這樣的恐怖片,讓我們記住的並不是恐怖本身,也許看時害怕,但觀影過後,你會發現在殘忍與痛苦之外,電影它讓我們接受了更為現實的東西。原來生命如此脆弱,人都害怕痛苦;原來男人如此風流又膽怯,愛情也不過是一場玩弄的遊戲,至死不渝原來是冤冤相報,永無止境的輪迴。在你身體的所有防線被一一擊破後,透過恐懼的本身,這些的理解不再那麼單薄。這便是在感受恐懼之外,理解到的另一層東西,應該是人性吧。







2011/09/23

人生就是許多沒有理由所構成的時間軸 / Rubber (2010)-(台譯:超能輪胎殺人事件)觀後感

劇情簡介:
影片描述一群觀光客在觀測沙漠中央的海市蜃樓。然而現在他們眼前的竟是宛如B級電影般的怪洨光景:一條廢棄在沙漠的輪胎”羅伯”竟莫名出現生命跡象,他首先學習如何滾動,從把小型生物輾得噴汁爆血的過程中,初次體驗生命的美好;他對一名人類女孩一見鍾情,認定她是今生的新娘。

不久後,羅伯獲得了一種神奇可怕的超能力-他再也不用辛苦滾動去輾爆獵物,只需靜待原地,就可以對付任何它想毀滅的目標…

觀後感:
這是一部很妙也很諷刺的電影,電影主角不是人類,而是一個廢棄的輪胎,夠怪了吧!而它還有名字叫”羅伯”,忽然間莫名其妙由無生命狀態,轉變成有生命狀態,搖搖晃晃開始滾動,並展開他的報仇公路之旅,這一切都來的太莫名了,但就像片頭警長所說的一切都是「沒有任何理由!」

很難定義這是怎樣的一部電影,外表看似廉價的公路殺人狂B電影模式,一條無止境的公路,荒涼無生機的沙漠,一件又一件的慘絕人寰爆頭謀殺事件,一位性感火辣的美少女,一群死氣沉沉辦案員警,當然這類型電影少不了理所當然的大量血腥暴力,如果只是這樣的電影,不用特別介紹給大家,就是該片導演巧妙神來一筆的無厘頭劇情、諷刺、哲學、反問,更有無數線索反復暗示著片子裡各元素的象徵意義,讓這部電影變得有點與眾不同。

一開始以為電影要玩的把戲是,諷刺人類濫用合成物或是塑膠物,造成環境污染而產生輪胎僵屍復活,有如病菌般一一傳染被其他被淘汰的輪胎,進而對人類產生反擊,他們不咬人,而是有種超能力讓人爆頭,尤其一幕主角輪胎來到一堆準備被焚燒輪胎堆前,異常的悲傷感無常感,它們也經歷過如人類生老病死的過程,被產出,使用,損壞,遺棄,與人類一生沒有什麼兩樣。但想想,也許導演沒有想那麼多,純粹只想表現一種莫名的暴力,「沒有任何理由!」再次被提出來,想想新聞報導的社會事件,暴力就潛藏在你週圍,國際恐怖事件攻擊更變成防不勝防的暗瘡,何時要發作沒人知道的恐懼。

此外那些觀眾,雖然這些暴力事件和他們一點關係也沒有,但他們仍然很感興趣,不知疲倦的追蹤“輪胎”或暴力事件的發生。他們明知道輪胎會導致傷亡,卻仍不加阻止,就像現實世界中的旁觀者們,事不關己高高掛起,但又通過八卦,電視,電影,如此熱衷於追蹤正在發生的暴力事件,同時卻很少表露同情或反思。表達了現實世界中的冷漠。但他們不知道總有一天這些事情會發生在他們身上,就像最後死的那個坐在輪椅上的。這個世界就是一個輪迴,暴力的輪迴。

這無疑是一部作者電影,充滿了個人風格強烈,總是提出問題一向作者自己提問,也向觀眾提問,可是幾乎所有的問題都是無法回答的,只會引入更複雜,更矛盾的問題來。事實上,這也是電影作者們的樂趣所在。作者電影,他們共同的思想邏輯與藝術表達,從來不相信人性與人生是有標準答案的。所以他們只是頑強地向人性隧道深處開掘著,不想給人們種種貌似真理的謬誤。其實,個人的人性常常蘊涵著人類的人性。個人就是世界。




2011/09/19

怪怪惹人愛 / Pee-Wee's Big Adventure(1985)(台譯:皮威歷險記)觀後感

劇情簡介
笑匠Pee-wee Herman的第一部劇情片,心愛單車被偷的他,決定跨越美洲,尋找單車,一路上他遇上了女侍、卡車司機等各式各樣有趣的人...。

觀後感:
大膽假設,如果動畫影片透過真人演出會是什麼模樣?
結果就會像Tim Burton的電影一樣,整部電影嘻嘻哈哈歡笑聲不斷,天馬行空想法完全顛覆傳統敘事手法,加上很憋得造型和表演語言,如繽紛糖果般的色彩調性,而這部《Pee-Wee's Big Adventure》就是最好的代表。

Tim Burton這位怪誕導演,放眼觀看好萊塢電影圈中,無庸置疑他的作品風格算是最鮮明獨特的一位導演,不管是黑色幽默及陰森哥德式風格,這位老兄就是可以走出自我風格一派,作品總是給人最奇幻詭異的美感,以及作品中總是有一個永遠蒼白臉龐及纖瘦身材的男主人翁,穿梭在電影時空中。在他的電影裡,令人愛不釋手原因除了畫面的呈現,當然還有那引人入勝的新奇故事,不管是《斷頭谷》(Sleepy Hollow)如詩如畫的霧中村落鄉野傳奇,或是《剪刀手愛德華》(Edward Scissorhands)的繽紛童趣浪漫愛情,還是《大智若魚》(Big Fish)的童話奇幻父子情懷,總是能在他絢麗視覺糖衣下,嚐到酸甜苦辣貼近人性故事。

相信大家對Tim Burton的作品應該不陌生才對,筆者自己也是Tim Burton的忠實影迷,回想起筆者第一次觀看他的電影心情,初次見面總是深刻,時間點可要推回到上個世紀的八零年代,當時還是三台時代,星期六日都會播些好看外國電影,當然還有影集《馬蓋先》,更以一句經典台詞「帥啊!老皮!」讓觀眾印象深刻,這些都是題外話,記得當時看了一部很怪的鬼片,被電影光離古怪氣氛吸引,記憶猶新記得電影內容主要講著一對年輕夫妻,一次意外車禍死亡,而兩人殊不知自己死亡,返回到自家時,房屋內卻已經入住新主人了,這對夫妻非常錯愕及生氣,但經過幾次靈異體驗事件,才發現兩人早就身亡的事實,為了要趕走房屋新主人,他們先必須學會如何嚇人,而學習對像是一本叫鬼魂手冊和一位叫陰間大法師的人,筆者當下就被強烈的視覺風格給吸引住,十分荒謬幽默,尤其電影中所出現的鬼怪,有種說不上來的喜感和陰森,明顯表現主義的扭曲的場景設計,動作卡卡的黏土動畫呈現,讓筆者印象太深刻了,後來長大後才知道當時看的電影,就是Tim Burton的《陰間大法師》(Beetlejuice.)。

《Pee-Wee's Big Adventure》算是Tim Burton個人商業電影的處女作,但可惜的是,該片在台灣地區算是罕見的,所以導致普遍大眾對Tim Burton的作品,應該是從《剪刀手愛德華》開始進入他的奇幻世界,而這部《Pee-Wee's Big Adventure》卻被徹徹底底忽略,筆者觀看後,發覺該片才算是真正Tim Burton最原汁原味的創作,甚至還帶濃厚的Cult Film風格;但要判斷一部影片是否屬於Cult Film是一個見仁見智的問題,除了那些手法獨特、題材詭異、劍走偏鋒、風格異常、帶有強烈的個人觀點、富有爭議性的,暴力片、科幻片、恐怖片、黑色喜劇、西部片、實驗電影等等各種標榜著另類和決不妥協口號的電影之外深受“小眾”追捧也是其重要特徵之一。這類影片在影院上映之初也許並不起眼,但在一段時間之後反而重新被發掘,大受關注之余也成為別人的至愛,到後來產生深遠的影響也說不定。

《Pee-Wee's Big Adventure》故事採用了公路電影模式,之所以選擇這種模式首先是因為它符合導演骨子裡的那種兒時難以抹去的歷險情結。從小自閉的性格使Tim Burton瘋狂地執著於幻想,執著於幻想中的童話世界,童話世界裡主角的冒險故事佔據了他太多的有童年記憶,因而其大多數的電影都是以主角的歷險經歷作為故事的主體構架的。其次公路電影是一種相對廉價又較易成功的題材模式,像早期的大名鼎鼎的《逍遙騎士》(Easy Rider)、《我倆沒有明天》(Bonnie And Clyde),八十年代倍受學院派親睞的《雨人》(Rain Man)和九十年代的《阿甘正傳》(Forrest Gump),以及近幾年的成功範例《尋找新方向》(Sideways)、《小太陽的願望》(Little Miss Sunshine)皆是採用這種模式。

但是Tim Burton的首部作品並沒有像以上作品一樣在票房,亦或是在評論界的引起巨大轟動。畢竟,公路題材絕非Tim Burton的最強項,雖然《大智若魚》(Big Fish)有點接近個人風格化下的公路電影,但敘事手法還是和本片有明顯上的差異,而那種無拘無束,天馬行空的異想化風格,在當時,由於種種因素的限制,無法得到淋漓盡致地發揮。片中的一些魔幻鏡頭雖然給人些許驚喜,但稍顯唐突,另外一些情節諸如酒吧邂逅飛車黨的一段則有明顯濫竽充數的嫌疑。

不過總體來說,影片不乏亮點,尤其在表演上,男主角藝名就叫Pee-wee Herman,和電影主角一樣,這位當時電視界的諧星,他在片中的表演喜劇色彩極濃,獨特的語言腔調,怪異的肢體語言,把Pee-wee這個角色塑造的的分外可愛又搞笑,很多人看完都覺得他像Mr.Bean,但是我否認,因為兩人表演的基礎是完全不同的,Mr.Bean雖然和Pee-wee Herman都喜歡穿著過小西裝,但Mr.Bean的喜劇笑點來自於一種醜化自己,造成詼諧和不協調感的幽默,甚至他有點惡人無膽的窩囔行為,強力反差下的喜感是觀者可以預料的,但是Pee-wee Herman,個人認為他的笑點是高招,他完全就是反社會反傳統的縮影,透過成人的外表,但內心依舊住個小孩子靈魂,誤闖了人蛇雜混的社會,緊要關頭他透過他單純本質去化解危機,如電影中遇到老女鬼、甚至遇到兇神惡煞通緝犯和機車檔,結果皆可變成好朋友,甚至在Pee-wee Herman的世界觀裡,善良才是最大力量,片中火燒寵物店情節,他不懼火焰高昂,救出寵物店的寵物,包括最怕的蛇。

整體來說,Tim Burton的處女秀驚豔有餘,但影響力明顯不足,以至於多年後,提起Tim Burton的影片,甚至一些資深影迷都對這部片子都不瞭解。但至少本片為Tim Burton以後的創作定下了基調,而他的影片中與眾不同的各色人物類型和離奇的場景,在未來的影片中逐步進化,蛻變,逐漸形成了一種標籤,一種符號,為Tim Burton電影風格的最終形成打下了基礎。




2011/09/14

Troma出品,必屬糙品 / High Class of Nuke 'Em High(1986)-(台譯:流氓太保)觀後感

劇情簡介:
發電廠發生意外事故時,廢水管爆破而排放出含有放射物質的廢水,雖然發電廠廠長極力挽救,但是廢水已經污染到學校的水源。學校內一名學生喝下受到污染的自來水後,即產生化學反應跳樓死亡。華倫和克莉絲想警告其他學生,但是沒有人相信他們。「飆車黨」再度攻擊華倫和克莉絲,將他們逼入地下室而面對「巨型怪物」,十二尺怪物追逐他們進入學校的實驗室,即開始產生化學變化而引起放射性爆炸反應,於是整個學校被炸成一片廢墟,而華倫帶著克莉絲設法逃出現場,卻陷入危險重重的困境……

觀後感:
又是一部標準Troma風格的Cult Film,幾次觀看Troma公司出品電影後的直接感想,就是好奇如此低俗粗劣劇情和視覺特效,怎麼可以在電影界如此屹立不搖,而且每支作品更是瘋癲得令人無法置信,人體排泄物屎尿天上飛的奇觀令人傻眼,爆頭腸流更是家常便飯,惡劣品味真是無人能比。放眼看所有電影團體,很難找到一個和Troma一般品味惡劣的公司,這種瘋狂卻是Troma的賣點。

Troma影業公司已成立三十餘年,領導人是Lloyd Kaufman集製片、編劇、導演、演員於一身的全才。Troma的傳奇實際上也可以看作是Lloyd Kaufman的個人傳奇,是他主導了Troma的口味並堅持不懈地將公司發展壯大。影片講述了另類“反教育”的故事:一群龐克仔,不斷欺負學校老師和同學,其中一學生意外受放射物質使汙染,使他變身為醜陋但擁有神力的毒魔,同時學校水管也產出一隻汙染怪物,從此開始不懈地與惡勢力作鬥爭,而那隻汙染怪物每日茁壯,讓電影陷入一個大混鬥狀況。

Lloyd Kaufman說:Troma就是一個品牌。其背後的意義是,假若觀眾跑進戲院看我們的電影,就如經歷一次前所未有,而且永志難忘的冒險之旅。看後,可能你會厭惡我們至極,要不你因此愛死我們,甚至會認為Troma的電影是偉大的。Troma與眾不同處,便是他們的影片容易挑起了觀眾的情緒,Troma的電影內含著巨大的熱情,這正正是現今好萊塢電影所沒有的。Troma電影的拍攝目的是娛樂大眾,而觀眾亦真心真意喜歡這些電影。

電影文本創作時,可將故事初略分為兩種方向「高概念性」「低概念性」,「高概念性」電影內容主要出現許多隱意和符號性安排,周密的設計及電影語言,很顯然讓電影顯得深度及距離感,觀者對這類電影很容易將它歸類成藝術電影,或是導演電影;另外「低概念性」,就是簡單扼要,著重不在故事上概念突破或創新,而會著墨在人物和事件細節的雕塑,這類型電影很容易讓人接受,相對這類電影也不會給你什麼人生大道理,笑笑看看爽快,而Troma電影公司就是走這類型路線。電影裡頭,你會發覺人物都很沒理由的做沒理由的事情,但是你就是覺得好笑,就像《食神》裡頭”跳著說”那位角色一樣,有莫名的喜感。

《High Class of Nuke 'Em High》雖然各方面都以惡搞為出發點,本質上是惡搞沒錯,排除這些荒謬,還是微妙地看出一些認真層面東西,是針對社會問題和校園問題批判,只是它用的方式粗糙,透過直接暴力手法,讓問題直接暴露出,彷彿人體身上長了一顆瘤,它毫無考慮的用尖銳手術刀直接往肉瘤割去,沒有麻醉也沒有遮蔽,混濁的膿血肉湯驚世駭俗流出,觀者只會被這些不堪畫面吸引,卻少了認真看待電影背後的訴求和安排;《High Class of Nuke 'Em High》中,學校原本應該是社會的基本,教育的搖籃所在,但卻搖身成罪惡的溫床,破壞環保、吸毒、情色、暴力、霸淩、勒索,這些存在的問題,大夥似乎習慣睜一隻眼閉一隻眼去面對,就好比房間裡頭多了一包室友的放了幾天的殘餘垃圾,打算自己衛生自己處理,不去幫他丟,但時間越久,卻被陣陣惡臭醺得無法不面對這個燙手山芋。

無容置疑,昨日的B級片或是Cult Film在今天的電影主流中占了一席位。子彈橫飛、血肉模糊、港片式功夫、排泄物笑料等等B級片原素,能在現今不少好萊塢的A級製作中找得著。Quentin Tarantino以非主流片作題材,拍攝《黑色追緝令》(Pulp Fiction) 與《霸道橫行.》(Reservoir Dogs),成為了九十年代的經典,可見這類影片對他的影響。昔日拍低成本的B級片而現已成為大導演的Sam Raimi及Peter Jackson,亦不諱言是Troma的影迷。





2011/09/06

嚐著鹹味眼淚的青春笑容 / 那些年,我們一起追的女孩(You Are the Apple of My Eye)(2011)觀後感

劇情簡介:
是敘述自小古靈精怪的柯騰和他的一群好友,從國中開始直至成人,為了心目中共同的女神沈佳宜而開啟愛情爭霸戰的一段精彩過程,柯騰和沈佳宜的結緣,是來自於己身過度惡作劇而遭受的處罰,兩人一開始彼此仇視,不過日積月累的相處,反而增進了彼此的好感,但當柯騰展開追求,沈佳宜則開始猶豫不決,柯騰和沈佳宜原本該成為戀人,卻又因種種變故而必須分離,他們仍心繫著彼此,而好友們也加入了這場拉鋸戰中,隨著時間的流逝,這群好友都已長大成人,必須朝向新的旅程繼續奮鬥時,再度見到彼此,那段年輕時的不羈歲月,與心目中的女神種種,都已昇華而成另一段美麗的回憶!

觀後感:
星期六晚上稍微悶熱,與她相約光華商場捷運新生站會合,隨後吃一頓很難吃的晚餐,黑胡椒雞腿飯,黑胡椒醬水稀味淡,雞腿乾柴乏味,失敗中的失敗(周星馳口氣),但想想算了,學生餐點價格,何必太在意,之後如常一般閒逛暗藏在巷內的DVD店,本人貌似一名經驗豐富尋寶者熟識區域不斷往裡頭翻找,深怕錯失好貨,但最終寶物價錢往往可以把我拉回現實世界恢復一個斤斤計較的小老百姓;閒逛後來到國賓長春戲院,拿著兩張預定的電影票和一杯熱拿鐵,準備步入電影院看這部最近造成台灣亂轟動的電影,在準備看電影前,其實一陣掙紮矛盾著,心中有幾個聲音一直拉扯觀看的動力,許多原因,有人推薦有人褒貶,這些身外之音,其實對我而言影響不大,最重要是,我實在不是個九把刀迷!

隨電影播放的時間愈接近,所有成見也隨著電影撥放前的預告片拋之腦後,開始享受一部電影的開始……。

就像預告片中說的一樣:“每個男生心中都有一個沈佳宜。” 沈佳宜,像個標籤一樣訂入我們的青春,承載的或許不是惆悵,而是一種有料的人生。青春那會兒的熱血否定了衝動是魔鬼的說法,年少無知你說是幼稚也好,是叛逆也行,但沒有那會兒的傻勁,哪裡去找我們的青春故事?你說你喜歡一個人,喜歡?喜歡那就去追。於是,便出現了故事中那一群把妹的臭小子,為了追同一個女生卯足了勁,這就是青春。也因為一起追的女孩,一群臭小子結成了日後的死黨,因為有著同一份執著,大家一起努力發光發亮,這就是熱血。

柯景騰,國中,一個堅信自己雜亂的自然捲髮,終有一天會通通直起來(一樣自然捲的我,也曾經想過自己會有筆直的直髮),會拿“我一厲害起來,厲害到連我自己都會害怕”類似口頭禪當擋箭牌的自大狂,成績爛,調皮,一個老師眼裡徹徹底底的壞學生。沈佳宜,功課好,人緣佳,一個好到連女生都無法生起嫉妒心的女孩,一個好到可以讓好多男孩去追的女孩。為了拿到班級榮譽獎,老師將柯景騰這個大麻煩託付給沈佳宜。於是好學生幫助壞學生,便有了柯景騰不認真學習,沈佳宜就會用筆戳他白襯衣的畫面,有了下課還會認真演算的數學題,有了圈滿密密麻麻記號的筆記。

隨著電影一幕又一幕,主角柯騰和同學間荒唐嬉鬧搞怪,看似荒謬輕挑,卻成學生時代最精華的鬧劇,人生幾時有如此歡樂,這些點滴也同時在同學心中深深印記鮮明模樣,打鬧、哭笑、汗水、升旗降旗、戀愛、無奈,歡笑間傳達情感,深刻難忘,回想起學生時光,幾年後同學碰面閒聊話題,永遠少不了當年班上誰誰誰最皮最壞的事蹟,反到是那些老師愛徒,整齊安靜永遠不吵不鬧的乖寶寶,永遠都坐在一排每天上課筆記吱吱差差寫個不停的同學,那張模糊又大同小異的品學兼優臉,總是讓人想記都記不起來,除非她像劇中沈佳宜一樣甜的不討人厭。

跟著電影回到台灣九零年代初的,解嚴後的民主,生氣蓬勃四處都是光明,屬於台灣經濟高峰的末端,曾經是亞洲四小龍之一的台灣,猶然不知即將面臨經濟型態轉變,未來還有一段辛苦泥濘路要走;打開電視,周日綜藝節目「百戰百勝」「金曲龍虎幫」最流行,港星比台星多,張立基、杜德偉的舞步讓人著迷,後來一批美國回來的台灣孩子,台語比國語還順溜的L.A.BOYZ,快速剪刀手和定孤支舞步頓時流傳在台灣各大校園,擾亂了舞林秩序,給台灣嘻哈文化擲下一枚震撼彈,炸得亂七八糟;不忘了,來自偏遠台東部落的一個皮膚黝黑健康原住民女,虎牙青澀模樣,歌聲如天籟,五度五關獎十萬,美麗歌聲幾年後大家才真正認識她叫張惠妹。猶記黑框眼鏡始祖張雨生還在,高亢歌聲嘹亮彷彿可以帶領你到月球旅行,當個每天游泳的魚,當時有一名由中南部北上玩音樂的男子,穿著水洗絲台客花襯衫,拿著Gibson吉他,有夠飄逸,兇狠粗曠嗓音唱彈著標準藍調,絲絲入扣的吉他和歌聲,思念親像一條河,魅力十足,後來這位叫吳俊霖的吉他手改名成:伍佰;說到NBA,沒有一個男生不認識芝加哥三巨頭,其中那個叫小蟲的羅德曼,每晚戲劇般的出場,總是讓客官期待今晚他的頭上染的是什麼顏色搞什麼把戲,比他那天晚上打球的內容來的有興趣,還有台灣職棒還算夯,龍象大戰總是壓箱寶,長長人龍穿紅穿黃剎是好看,熱鬧氣氛彷彿賀新年,真心希望職棒簽賭別出現……;這就是我們熟悉的年代。

電影院從頭到尾笑聲不斷,甚至幾度被後面觀影者邊笑邊鼓掌給擾亂觀影情緒,這是罕見的景象,九把刀的幽默許多來自於自侃,自娛娛人得方式,總比尖酸刻薄傷害對方來的有用,片中許多爆笑點來自於言語對話,感謝導演真實詮釋該年紀男生會說的話語,沒有過多的修飾,如果沒有了這些言語對話,這部戲就不好看了,極為擔心如果以後電視上播出,恐怕逃不開被消音的命運,消音這件事讓筆者深深覺得蠢上加蠢的一件事,還記得《艋舺》電影院觀看時,熱血沸騰,搬到電視上播出,簡直是比A片打馬賽克還來的殘酷無趣,簡直可以用閹割來形容,怎麼可以破壞電影當下的氣氛和情緒,更阻斷了觀看者的情緒;低俗的字眼:雞巴、打手槍、脫褲爛、幹、媽的……等,沒經過大腦的字眼,很直接表達當下的情感,不爽時說幹,開心時說爽,這就是單純,沒有過多的思考和迂迴,柯騰就是這樣的人,也讓筆者聯想起同樣人物《海角七號》裏頭的茂伯,滿口粗話表達內心想法,快狠準的情感,也讓這角色深植民心,比起一般矯情咬言嚼字的人物來的容易受到觀影者接受。

十七歲的人,最有本錢的東西就是青春,沒有什麼會輸掉,開心時可以揮汗淋漓的騎著腳踏車,不斷揮霍沸騰的賀爾蒙,打手槍一次又一次的認識自己,遇到喜歡的人,勇猛抓住年輕的尾巴,勇敢的去愛,認真的去闖,痛過了、傷過了,你才知道你已經長大了,沒有嘗試只有遺憾,嘗試後失敗叫勇敢,就彷彿電影一開始那首「永遠不回頭」副歌所唱的:「永遠不回頭,不管路有多長,黑暗試探我,烈火燃燒我都要去接受,永遠不回頭」。